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解决困境] 给作者自己找麻烦



  一篇网文为了跌宕起伏,总会让主角经历各种困难,

  而后从中逃脱,即竖立人设,又丰满故事。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给作者自己找麻烦“。

  创作之前先把故事写出来,正常的范围内是这个样子,

  而后随意找一个地方,加入突变元素,作者通过逻辑推导再把故事圆回来,

  这样一番经历后,剧情就会好看不少。

  案例,张三出门买油条。(正常范围)

  张三出门买油条+钱没了(突变元素)

  为什么没了?谁拿走了?张三该怎么办?(作者推导,常识把故事圆回来)

  成品,张三出门买油条,走到摊子前猛然发现口袋里的钱财不翼而飞,看着卖油条阿姨亲切的目光,一时间尬在了原地。

  后面排队的大哥,朝前着急的喊:”前边的磨蹭什么呢?后边还排队等着呢!“

  阿姨似是看出了张三的窘迫,把袋子往他手里一塞,笑道:”不急不急,大冷天的先吃口热乎的,以后常来哈,下一个。“

  写的不是特别合适,大家将就着看,总之就是这个意思。

  虽然解决困难的不是主人公,但不妨碍故事的可读性。

  这套逻辑,换给主角解决困难依旧适用。

  除此之外,就是”写作前设计好困难“。

  其实就是伏笔的用处,前面一直铺垫打基础,明明有bug却不断渲染其他的东西,

  把读者目光吸引到那些不能解决的麻烦上,

  等一众人没有办法时,主角点明bug所在,力挽狂澜。

  效果类似于,”魔术表演“其实机关都十分简单,甚至知道以后都会哭笑不得。

  魔术师在表演时,总会有的没的分散观众注意力,借此完成表演。

  这需要一个长效的铺垫过程,学习目标,个人建议是《名侦探柯南》。

  是的,推理小说常用的因素,先制造一起”密室杀人案“,

  事先想好破局bug隐藏不提,不断烘托现场气氛,引导读者和观众,

  心理暗示”不可能完成“的人物,

  最后时刻,柯南出现点出bug,震惊众人。

  两个方法一短一长,一个适合短期发力,一个适合长期烘托,

  二者结合使用,威力最大。

  言尽于此,希望能对题主和各位朋友,有所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