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案例分析] 金庸小说技巧之转折和交叠


  两者是情节切换的技巧。

  前后序情节之间的切换大体有四种模式,续接、垫步、转折、交叠。

  前序情节叙述完备时直接过渡到后序情节的模式称为“续接”,最为普通。

  在此基础上,若是中间用不具备独立性甚至不具备完整事件结构且意义比较薄弱的少量文字作为衔接的模式则称为“垫步”。

  而在前序情节叙述不完备或事件流程未完成时刻意对叙事焦点或重心进行较大程度的改变。

  随后若是表现为中断原有叙事主线或方向,启用具充分未知性且有足够意义的新叙事主线或方向的模式即转折。

  若是表现为增加独立的有意义的叙事辅线支线,待原叙事主线结束后,增加的辅线支线直接延续为后序情节主线的模式即交叠。

  但这种模式较为原始,主辅两条线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所以一般来说,交叠模式常表现为增加新的元素(一般是人物)参与主线情节,待原叙事主线结束之后,再由新增加的元素引领后序叙事主线的模式。

  当然,所谓的叙事主线是否发生了改变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和观察尺度有关,具有一种相对性,本节主要从较大的观察尺度上进行判断。

  在这四种模式中,“续接”和“垫步”最为常见,但显然“转折”和“交叠”较前两者更具备技巧性价值,是本章介绍的重点内容。


  一、作用效果

  两种技巧在形式上虽然有差别,但在本质上却有很多共同点。

  1、打断

  这两种技巧都是在前序情节叙述不完备时运用的,所以理论上都可以产生打断效果。

  但转折技巧的打断效果最明显,因为转折时前序情节的主线确实发生了中断。

  而交叠技巧的切入位置虽然处在主线未断的整体情节的中间,看似也有一定的打断效果。

  但整体情节的内部是可以分成若干部分的,这些部分在小尺度上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所以交叠种技巧在运用时,其小尺度上的前序情节未必叙述不完备,打断效果自然也未必明显,甚至不存在。


  2、引入

  两种技巧都会引入新的人物、新的事件、新的矛盾冲突、新的悬念等内容。

  “交叠”技巧可以通过引入的内容加厚当前情节,使情节更为饱满精彩,层次丰富,从而提升阅读兴致。

  “转折”技巧则可以通过引入的内容打开新的局面。

  3、冲解

  两种技巧可以借引入的新内容回避、缓和或解决前序矛盾,其作用方向向前。

  4、推动

  两种技巧都可以借引入的内容使局面出现有意义的变化,其作用方向向后。

  转折技巧可以推动整体情节的发展,改变叙事主线或方向;交叠技巧可以推动局部情节的发展,改变叙事焦点或重心。

  而这正是这两种技巧最基本的作用。

  5、叠压攀附

  两种技巧在运用时常表现为后序节奏对前序节奏的主动叠压或攀附,转折技巧最为明显。

  所以后序情节的兴起常表现为人物带着异常的情态突然出场的方式,即强势进入。

  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行转换叙事焦点或重心,有力地推动情节发展,常伴随文势节奏的加快、场景的变化以及张力的增加,在节奏上类似于提点。

  本质上是作者意图向读者意识的强势输出。

  当然,续接和垫步两种模式中,后序情节的发起也常表现为强势进入,所起到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6、意外

  两种技巧都会引入具有一定未知性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逆悖读者的心理预期,所以理论上都会形成一定的意外感。

  对前序情节的打断以及后序情节向前主动叠压的态势都会使读者的阅读惯性受挫,这也会制造意外感。

  而转折技巧的打断效果、后序情节的未知性和主动叠压性都最为突出,所以转折的意外感最明显。

  意外可以制造新鲜感,是一种偏于良性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阅读兴趣,还可以成为阅读体验中的识别坐标。

  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单纯凭借意外感和后序情节的强势进入就认为运用了这两种技巧。

  因为有些时候前序情节的信息是基本完备的,叙事主线或方向并没有变化,甚至叙事焦点或重心都没有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7、虚引

  运用这两种技巧时,前序信息大都是不完备的,这自然会产生虚引效果,转折技巧体现得更明显。

  而后序事件在引入之初信息也常常不完备(未知性),比如神秘的人物突然出场,或者忽然发生莫名其妙的事件等。

  这更会让读者觉得将要有更精彩的故事发生,想要弄清真相,从而引发读者的追读兴趣产生虚引效果。

  8、省除

  一般来说,金书中给出的情节文字都是充满张力或为设置张力做准备的内容。

  所以缺乏张力或不必要的内容便需要被去除。

  而这样的成份常常出现在前序情节的末尾,所以这两种技巧切入的方式恰好就可以自然合理且非常方便地顺势覆盖这些低张内容,此即省除。

  可见,引入与省除其实可以同时被满足,既去除了前序情节末尾的低张内容,又引入了新的高张内容,一举而两得。

  9、回避

  前序情节中有些情况难以处理或是暂时不便处理,而这两种技巧便可以通过后序情节的引入对此进行回避。

  转折技巧因为不再回到主线,所以能起到非常明显的回避作用。

  而交叠技巧的主线虽然并未中断,但也可以通过引入对小尺度层面上的前序情节进行干扰来起到回避作用。

  回避技巧和省除技巧在结构上是一样的,只是被略掉的内容性质不同。

  10、后接

  交叠技巧可以使前后序情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显得自然、紧密、精巧。

  小结:

  在这十种作用效果当中,显然引入、冲解、推动、虚引四种作用意义和价值最大。

  二、处理原则

  设计这三种技巧看似不难,但想达到优质的程度其实并不简单,如果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那还不如普通的续接模式,最起码中规中矩。

  所以要想形成优质技巧必定有其处理原则。

  1、未知性

  后序情节要具备一定的未知性才会产生充足的意外感和虚引效果,所以不要提前交待具有提示性的内容,或者交待得比较隐匿、薄少。

  2、反差

  前后序情节之间要具备一定的反差才能使读者的阅读惯性和预期判断受到悖逆和挫败,这可以增加意外感。

  情节的反差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氛围差异、节奏差异、场景差异、事件主题差异等等。

  不过反差是非常宽泛的,所以并不必刻意设计。

  3、意义充分、情境感强烈

  前后序情节最好具有一定的意义、情境和关联性。

  文艺技巧所产生的文艺效果固然和技巧本身有关,但其实更依赖于文字材料。

  所以前序情节的意义比较充分时运用这两种技巧才能产生更强烈的文艺效果。

  更何况很多意义薄弱的文字叙述其实根本构不成真正的事件,所以意义充分才存在叙事焦点或主线。

  而情节的情境感强烈,切换时才存在明确的交界点,才能以此为依托形成更为明显的前后反差,才能进一步产生更为强烈的文艺效果。

  如果这两种因素都非常薄弱,后序情节向前叠压或攀附的主动性的价值就会因为失去了对比、参照、依托和投射的饱满对象而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导致文艺技巧技术性价值的弱化。

  4、切入位置

  前面提及过“相旺休囚死”的理论,这两种技巧最适合的切入位置在“相”和“旺”。

  在“相”的阶段实显信息已经比较饱和,意义已经比较完整和明确,格局已经比较清晰,戏剧看点已经比较充分,情节已经得到了比较坚实的支撑,读者心里已经留下了较为稳定的印象,此时叙事发生变化就不会显得轻佻浮躁。

  形象地说,每一步都要站得比较稳了再往前迈另一步,即是在“将满而不满”之时,这样一来故事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总之要“稳健”,既不“躁急”也不“迟滞”。

  而另一方面,人的求全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执多望少”。

  人常常是在已经占有了一个完整事物的大部分内容之后,才会激起非常强烈的求全心态,因为人在潜意识里会觉得补充小部分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相”的阶段就属于“执多望少”的状态,缺失的小部分内容可以造成虚引效应。

  而在“旺”的阶段往往有着难以调和的激烈尖锐的矛盾,此时叙事发生变化便可以回避、缓和、解决前序矛盾。

  当然,这种处理矛盾的作用在“相”的位置切入时也可以体现出来,意义是一样的。

  而由此也可见,在金书中这四种模式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太大差别,其差别主要投射在形式上。

  因为运用“转折”和“交叠”两种技巧时,虽然处在“相旺”状态的前序信息看似不完备,但其实作者要交待的基础信息是足够的,前序事件是比较完整的,否则也就不能称为“稳健”了。

  而在“续接”和“垫步”两种模式中,虽然前序情节叙述完备,但毕竟只是局限性事件本身的完整,有些隐性的信息其实是缺乏的。

  比如《侠客行》中白万剑力斗丁不三和丁不四,石破天出手相帮。

  这段情节稳妥地发展到双方相斗结束,位置在“休”,所以前序情节叙述完备,事件是完整的。

  但是却显然遗留了一些没有交待的信息,比如白万剑势必要因此而报仇,“如何报仇,结果如何”就成了缺失的信息,这些缺失的信息仍然具备虚引作用。

  5、合情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基本要求。

  所以在叙事变化时一定要同时使该人物的性格、心理、观念、情感、情绪、身份、习惯、信仰等诸多方面的表现符合情理。

  同时在时间、地点、能力、逻辑等诸多方面也要解释得通,要符合小说的前期设定。

  6、引高、省低、虚关键

  在引入时,后序情节要尽量充满张力(高张),同时尽量将前序情节中不必要的内容(低张)省除掉,此即“引高省低”,一举而两得。

  而虚引效果则需要靠关键信息(有价值)的缺失才能实现,此即“虚关键”。

  虚掉的关键信息可以和前序事件相关,也可以和后序事件相关。

  比如萧峰逼问康敏有关自己身世的事,但情节一转,康敏被阿紫活活气死,线索就此中断。

  因为萧峰的身世是有价值的关键信息,所以被虚掉之后才能产生明显的虚引效果。

  这个虚掉的关键信息与前序事件相关。

  而像白衣尼刺杀康熙的转折,白衣尼的神秘身份是关键信息,则和后序事件相关。

  这就是“省低引高虚关键”,同时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才是优质的技巧。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便需要预先对情节发展进行巧妙设计,在技术上则要做到选择合适的切入位置。

  三、金书中的转折和交叠

  1、《射雕英雄传》

  (1)转折

  丘处机和江南七怪斗酒,最后坚持要去法华寺救人,此时金兵忽然出现便是一处转折。

  本来斗酒已经基本结束,所以当前阶段应该是“休”,似乎不是转折。

  但丘处机当时执意要去法华寺,如果没有金兵出场,江南七怪势必阻拦,双方很可能当即动手。

  所以当前态势是“欲扬而尚未扬”,因此金兵切入的位置其实是“相”。

  这处转折主要起到打断、回避、虚引、引入和冲解的作用。

  其实我们从作者意图的视角来分析这种处理更容易看清这处转折的作用。

  作者的初衷就是要将有关双方矛盾的情节设计为阶段递进的模式。

  先在醉仙楼文斗,然后在法华寺武斗,矛盾越来越尖锐,情节越来越精彩,同时场景发生转换以增加新鲜感,这种结构设计是需要优先被满足的。

  而这就需要运用某种方式在中间分割情节并推动场景转换,金兵的出现恰恰就起到了这种打断作用。

  自然同时也回避了“双方继续在酒楼里纠缠不休”这种有违作者意图的情况,本质上是借引入的内容冲解前序矛盾。

  而斗酒的情节本就十分精彩,双方矛盾又尚未解决,此时情节被打断其实就相当于抻法从容,读者必定更加急于想知道事件如何发展,此即虚引。

  此外,又可以将完颜洪烈引入到情节当中,对人物的意态和去向顺势进行交待,使这个人物有机会完成从出场到转场再到退场的过程,从而保证前序情节的完整感。

  金兵的出场是因为听说醉仙楼有人打斗便赶来保护完颜洪烈,所以合乎情理,也具有叠压的主动性。

  另有一处。

  江南七怪在荒山上等郭靖,忽然发现骷髅头是一处转折。

  切入位置在“相”,攀附效果和意外感强烈,前后氛围反差较大。

  这处转折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入,此外还包括虚引、意外和省除。

  引入的是精彩武戏,引入了重要人物梅超风,引入了郭靖、江南七怪和梅超风之间的新旧矛盾,这些内容都向后打开了新的局面。

  而在转折之初,骷髅头和柯镇恶的情态自然会产生虚引和意外效果。

  省除的内容则是七怪收郭靖为徒这种相对庸常的预设情节。

  其实金书中常会有这样的设计,即预设的情节往往并不真正发生或发生不充分,而真正充分发生的情节常是意外引入的。

  这主要是因为预设的情节本身即使详细叙述也并不精彩,所以用其他的精彩情节来替代填充,等叙事结束后再对预设事件进行简单交待即可。

  这种处理既能完成预设的情节内容,又省除了庸常的内容,还引入了充满张力的精彩情节。

  此外,还可以借此达成别的目的,比较增加人物之间的关联性,遗留未解的矛盾,设置悬念等,广义上就是一笔多用。

  另有一处。

  韩宝驹逼郭靖不再见黄蓉时,黄蓉出现带走郭靖是一处转折。

  切入位置在“旺”,强势进入,叠压效果和意外感强烈,主要作用是回避、冲解、打断和叠压。

  韩宝驹逼迫郭靖时,郭靖十分为难,双方矛盾尖锐且难以解决,所以黄蓉迅速使郭靖离开当前环境是对前序矛盾的冲解,起到了明显的回避作用。

  黄蓉突然出场,打断和叠压效果自然很明显。

  另有一处。

  从明霞岛回来,郭黄洪遇到欧阳父子,双方在木伐上恶斗,僵持之时遇到了完颜洪烈的座船,这也是一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是后序节奏对前序节奏的攀附,还起到了冲解、引入、推动的作用。

  完颜洪烈座船出场,前序矛盾得以暂时缓解,场景和叙事视角也得以转换,引入了众多的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有一处。

  铁枪庙里柯镇恶要杀黄蓉,欧阳锋忽然带人出场,这是一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主要起到回避、引入、虚引的作用。

  柯镇恶杀死黄蓉势必会对郭靖造成难解的心结,使小说的情节设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不完美,所以通过欧阳锋等人的出场对此进行回避。

  而欧阳锋等人被引入也给后面黄蓉讲述桃花岛案件的真相提供了观众和对象。

  此外,欧阳锋等人刚出场时,虽然只是声先至而人未至,但压力感却骤然而至,因此读者开始关注黄柯二人如何应对危机,此即虚引。

  (2)交叠

  比武招亲中,王处一的出场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强势进入,打断、叠压和意外三种效果非常明显。

  王处一的出场解决了前序矛盾,且直接延续到后序情节中(后接)。

  王处一是为了调停丘处机和江南七怪的矛盾,所以他的出现也并不是巧合,合乎情理。

  另有一处。

  王府盗药时,江南六怪和全真三子先后出场,然后直接延续到了后序情节当中(后接),这是交叠。

  主要起到引入和推动的作用。

  引入更多的人物自然可以加厚当前情节,分承部分矛盾,改变当前格局,推动局部情节的发展。

  另有一处。

  密室疗伤时黄药师和江南六怪最后出场且直接延续到了后序情节当中,也是一处交叠。

  但这处交叠只是人物在参与情节方面的延续,文艺效果平平。

  一是因为黄药师和江南六怪是熟悉人物,缺乏新鲜感;二是因为后序情节主题细碎,先后涉及到了曲灵风、裘千仞、欧阳锋、华筝等人物,事件并不统一。

  2、《天龙八部》

  (1)转折

  萧远山救萧峰是典型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后序节奏向前主动攀附,意外感强烈。

  还起到了冲解、引入、虚引的作用。

  萧峰眼见要死在众武人手中,萧远山突然出手相救是非常典型的冲解作用,解决了前序矛盾。

  引入的自然是充满神秘的萧远山,而这种神秘同时也起到了虚引的作用。

  所以这处转折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解决矛盾和制造悬念,意义很大,技巧性却一般。

  另有一处。

  虚竹出手救天山童姥是典型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强势进入,打断效果、叠压效果和意外感明显,主要起到冲解、推动、引入和虚引的作用。

  乌老大等人要杀天山童姥,虚竹出手相救,于是自然由虚竹分承了前序矛盾,改变了矛盾的格局,同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虚竹的参与又使他自己卷入到了整个事件当中,这是引入,是后文虚竹诸多奇遇的肇始。

  而虚竹毫无江湖经验却冒然出手,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善后,所以读者更急于想知道事件的发展走向,这是虚引。

  虚竹出手救童姥是虚竹人生命运第二个关键的转折点,金庸对此进行了合乎情理的解释作为他行为的根基因由,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虚竹后来的诸多奇遇所伴随的恶俗趣味。

  另有一处。

  慕容复跟王夫人设计对付段延庆,话没说完,段延庆便已经到了,这是一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

  其主要作用是打断和虚引。

  明显的打断效果带来的是一种慌张感,因为原有的格局被破坏,计划失效,后序局面的未知性大增,所以读者更加急于想知道慕容复下一步会如何处理,此即虚引。

  (2)交叠

  南海鳄神初次出场,后来逼段誉拜师是交叠。

  南海鳄神出场后虽然场景暂时未换,但叙事主线已经明显被拉偏,随后直接延续到后续情节当中,因此仍然属于交叠技巧。

  其切入位置在“相”,出场方式是强势进入,且进行了提前渲染,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

  这处交叠的主要作用是冲解、引入、推动。

  南海鳄神的出场解决了王夫人手下追杀段木二人的矛盾,但这个人物被引入之后却带来了新的矛盾,推动了前序情节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格局。

  另有一处。

  阿朱出场是交叠,主要起到引入、冲解、推动和后接的作用,易于理解,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阿朱出场时因使用易容术而未露出本来面目,但其机灵、活泼、调皮的形象却已经建构成功,这相当于前置渲染。

  而阿朱又是慕容复的侍女,所以引入阿朱的形象其实也是对慕容复形象的前置渲染。

  不过,阿朱这个角色本身的意义虽然不低,但这处技巧交叠部分的篇幅却过于长大,这使得技巧的覆盖范围被抻拉,技巧的效果因为不够集中而受到了一定的削损。

  楼主最近发的内容很有可操性,文本分析很全面细致到位,可看性非常强。

  另外感觉楼主对影响曲艺其他艺术形式的了解也很透,特别是相声。

  提前问下,全文中有没有涉及到写作中如何处理轻松幽默情节的分析?因为金书中好多恢谐滑稽的人物,营造了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和对话。

  而这种情景是挺难写的,不知楼主有没有特别研究过。

  另有一处。

  包不同在听香水榭初次出场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强势进入,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随后直接延续到后续情节当中(后接)。

  主要作用是冲解、引入、推动和虚引。

  包不同出场以碾压众人的武力阻止了司马林用暗器杀伤姚伯当,又赶走了一众武人,解决了前序矛盾。

  包不同本人的出场自然是引入,也同时推动了局部情节的发展,而其故弄玄虚的情态则起到了一定的虚引作用。

  另有一处。

  丐帮反叛人马出场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主要起到引入、虚引、推动、后接的作用。

  丐帮人马的出场初步引入了后序情节的主线,引入了悬疑的高张氛围。

  其出场时的情态特异,让人生疑,故此有虚引效果。

  其对包风二人和丐帮的打斗矛盾虽然并没有直接冲解,却也起到了间接的威慑作用,推动了局部情节的发展。

  等包风二人走后,丐帮反叛人马直接延续到了后序情节当中。

  另有一处。

  萧峰向康敏追问“带头大哥”,话未问完,康敏便被阿紫气死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主要起到回避、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有关“带头大哥”的真实身份此时尚且不该暴露,所以通过阿紫气死康敏进行回避,为后文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

  而阿紫由此开始纠缠萧峰则推动情节朝着萧峰不情愿的方向发展,增加戏剧性。

  另有一处。

  在聋哑谷棋局中,段延庆要自杀时虚竹出手救人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攀附效果、打断效果和意外感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后接的作用。

  虚竹胡乱下子救了段延庆,解决了前序矛盾,而段延庆虽然是反派人物,但此时尚且不能死,所以其实也有一些回避的意味。

  虚竹此前已经出场,但并非核心人物,此时被引入到情节当中,迅速提升了其角色地位。

  随后棋局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推动了局部情节的发展,虚竹也直接延续到了后序情节当中。

  虚竹当时虽然武功低微,见识浅薄,又不善下棋,但心地仁善,信仰坚定,又有些迂腐,所以他出手救人虽然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是为了接引后面的离奇经历,但却是合乎情理的。

  3、《鹿鼎记》

  本书情节细碎,不同情节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易判断,所以从小的观察尺度上看,转折技巧运用得很多。

  (1)转折

  茅十八被海大富出手打倒是转折。

  虽然海大富此前已经出场,但并没有参与核心情节,所以不是交叠,大致相当于转折后置,前面的出场是简单的铺垫。

  其切入位置在“旺后”,意外感和打断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和推动的作用。

  引入海大富至关重要,这是韦小宝命运出现重大转折的关键人物。

  同时还引入了诡异的氛围和悬疑色彩,此两者主要源于“痨病太监”和“武功高强”之间的强烈反差。

  而海大富的出场推了整体情节的发展,改变了叙事主线,为后序情节打开了局面。

  另有一处。

  海大富要废掉茅十八时忽然发病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没有引入新的人物,是由突发事件造成的转折,主要作用是意外、冲解和推动。

  虽然此前已经描写了海大富的“病态”,但他在关键时刻发病,这种戏剧性的巧合仍然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意外感。

  而海大富的发病解决了部分前序矛盾,同时是情节发展的转机,所以也起着推动的作用,只是主动性不明显。

  另有一处。

  韦小宝在上书房找《四十二章经》,尚未找到康熙便进来了也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和虚引的作用。

  引入了康熙和鳌拜,其中康熙此前已经出场,形象较丰满,但信息不完备,属于引入前置。

  同时还引入了巧合和张力,戏剧化的程度便因此而得到了增益。

  而文中又多处暗示了皇帝康熙和“小玄子”之间的关联,使读者心痒难搔,更想知道真相,因此也起到了一定的虚引作用。

  另有一处。

  鳌拜握拳上冲,康熙受惊,韦小宝现身喝退鳌拜,这也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因为鳌拜本也不想犯上,所以当时的举动已经属于“旺”了)。

  这处转折并非是通过引入新人物或新事件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增加人物之间的关联完成的。

  主要起到引入、虚引、冲解、推动的作用。

  引入“小玄子”的真实身份,使格局明朗化。

  韦小宝则被引入到了主体事件当中,被迫参与情节,有利于打开后序情节的局面。

  此外还引入了高张的氛围。

  而当时局面十分特殊,事件会如何发展无法预知,没有头绪,读者自然更急于想知道事件的发展情况,所以也起到了虚引的作用。

  随后韦小宝对鳌拜出声喝骂,解决了前序矛盾,推动情节向下发展。

  另有一处。

  海大富追杀韦小宝到了太后宫外,太后出声问话是一处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主要起到冲解、引入和推动的作用。

  太后直接拉偏了叙事主线,接引了前序矛盾,所以对前序矛盾起到了暂时的回避作用。

  同时引入了太后这个关键人物,引入了具有悬疑色彩的张力氛围,增加了戏剧看点,并借此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有一处。

  韦小宝给鳌拜下毒,忽然天地会闯进来,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强势进入,打断效果、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虚引和推动的作用。

  引入天地会青木堂众人,并借此强力地推动了情节的急剧转变。

  同时还引入了具有一定悬疑色彩的高张氛围,起到虚引的作用。

  另有一处。

  韦小宝跟沐剑屏打斗,假太后忽然来杀他,紧跟着沐王府的人进宫假装行刺,前后共两次转折。

  其切入位置都在“旺”。

  前者主要起到引入的作用,使假太后卷入到后序情节当中,增加情节的复杂程度。

  后者则起到引入、冲解、推动的作用,打断效果、叠压效果和意外感都很明显。

  引入沐王府进宫行刺,暂时解决了假太后和韦小宝的矛盾,同时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另有一处。

  韦小宝初到神龙教,许雪亭用药迷倒教众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打断效果、叠压效果和意外感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和引入的作用。

  许雪亭下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序矛盾,但并不彻底,更主要的作用是借引入下药的情节使局面变得复杂,其实是作者给韦小宝后来成为白龙使提供契机。

  另有一处。

  韦小宝在建宁房里,假太后突然出场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打断效果和叠压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的作用。

  引入的并非新的人物或事件,而是假太后和韦小宝之间的新关系。

  双方关系发生了颠倒变化,戏剧性得到增益。

  另有一处。

  阿珂追打韦小宝,回到客店时忽然见到六个喇嘛围攻九难,这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打断效果和意外感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和虚引的作用

  引入了精彩的打斗,而喇嘛围攻九难的原因不明则起到了虚引的作用。

  除了上述转折技巧之外,书中还有一些转折不是很典型,意义也有限,但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比如假太后刚要向韦小宝交待自己的来历,康熙便赶来保护韦小宝有转折的意味,但前序情节并没有太大的张力,也没有矛盾。

  不过其打断效果明显,使假太后来不及交待重要信息,为后文提供了留置因素,有虚引作用。

  九难突然出现刺杀康熙有一定转折的意味,人物强势进入,打断效果、叠压效果和意外感非常强烈,同时强行加快文势节奏并强行转换场景和叙事主线。

  只是前序情节张力平平,属于一般叙事,其切入位置非相非旺,但强势进入的技巧性却体现得非常充分。

  冯锡范和郑克塽偷袭陈近南有转折意味,不过前序情节意义平薄,所以不是很典型。

  但却直接引入了高张情节,还利用巧合为韦小宝用石灰救下陈近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打神龙教时韦小宝被方怡欺骗落入洪安通手里有转折意味,不过前序情节的事件格局较小。

  但意外感颇强,引入了张力和困境情节模式。

  双儿在洪安通的船上救韦小宝是转折,但此时前序情节尚且没有发展成熟,所以此处转折稍有些浮佻,用力过早。

  但至少回避了难以处理的前序矛盾,使韦小宝脱离困境并转换了场景。

  (2)交叠

  归家三口刺杀康熙的过程中,康熙揭穿韦小宝脚踩两只船,又提出炮轰子爵府。

  随后归家三口毙命,叙事主线直接延续为炮轰子爵府,从较大的观察尺度上看,这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引入了新矛盾和新张力,加厚了当前情节,增益了戏剧性,使前后情节的切换显得十分紧密。

  另有一处。

  韦小宝救出了天地会众人后被康熙追捕,中途却被神龙教抓住,后来随洪安通等人回到神龙岛,这也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攀附效果和意外感明显,主要起到引入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洪安通等人并延续到后文以便终结神龙教这条情节线。

  而这处交叠是增加独立有意义的叙事辅线,待原叙事主线结束后,增加的辅线直接延续为后序情节主线的那种模式,相对比较原始,主辅两条线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

  4、《笑傲江湖》

  (1)转折

  定逸出场具有转折的意味,强势进入,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虚引和推动的作用。

  引入定逸等恒山派人物的还引入了有关令狐冲的悬念,起到了虚引的作用,同时强行转换场景,加快行文节奏,拓展情节的格局和方向。

  只不过其前序情节虽然有足够的意义,但其事件结构并不完整,所以转折技巧其实并不很典型。

  另有一处。

  桃谷六仙撕裂成不忧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靠的是重口味突发事件进行转折。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虚引和推动的作用。

  桃谷六仙虽然之前已经出场,但撕人成碎块是六人的标志,此时方才第一次表现,所以算是初步引入。

  借引入桃谷六仙撕人成块解决了华山剑宗逼宫的前序矛盾,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而六个怪人会使事件朝哪个方向发展此时完全不可预知,所以也具有虚引效果。

  另有一处。

  司马大和黄伯流来接令狐冲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打断和攀附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推动和回避的作用。

  引入了黄伯流和司马大等人,顺势推动情节发展,转换场景。

  此外,分析起来游迅应该并不知道《辟邪剑谱》的下落,只是随口胡说,如果令狐冲继续追问下去,游迅也无话可说。

  而这种不了了之的普通收场质量显然是比较差的,所以才借黄伯流等人的出场来回避这个死角。

  (2)交叠

  木高峰逼林平之拜师,岳不群突然出手阻止,赶走木高峰后收了林平之为徒,这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打断和攀附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岳不群解决木逼林平之为徒的前序矛盾,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这处转折结构较小,但却是岳不群谋求《辟邪剑谱》计划的重要部分。

  另有一处。

  令狐冲接任恒山掌门时贾布暗设机关,任盈盈出手相救,后来和令狐冲一起上黑木崖斗东方不败,这是典型的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强势进入,意外感、攀附效果和打断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和推动的作用。

  解除了令狐冲三人的危机,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5、《神雕侠侣》

  (1)转折

  英雄大宴前,黄蓉和杨过推心置腹,她正要向杨过询问内功的事,但郭芙忽然来报信,随后转向英雄大宴的情节,此即转折,较为平缓。

  其切入位置在“相”,主要起到打断、引入、推动和回避的作用。

  引入朱子柳等人的到来,顺势引入英雄大宴,拓展情节的格局和方向。

  有关杨过的经历,此时向黄蓉讲述还为时尚早,因此这是要回避的内容,而通过郭芙来报信打断黄蓉的问话便可以进行回避。

  另有一处。

  杨过为救公孙绿萼结果双双掉入陷阱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旺”,意外感强烈,但这处转折的技巧性平平,只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目的是为了向后接引裘千尺。

  (2)交叠

  小龙女用玉蜂救杨过和小龙女斗郝大通两处都是交叠,切入位置都在“旺”,都起到冲解前序矛盾,引入小龙女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两处交叠密切相关,对小龙女的形象进行了递进式的建构。

  另有一处。

  程英出场赶走金轮法王,随后救走杨过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叠压效果、意外感和打断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虚引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程英赶走金轮法王,解除杨过等人的危机,拓展情节发展新方向。

  而程英戴着面具,这种神秘感又有虚引效果。

  另有一处。

  黄药师出场吓走李莫愁,随后与杨过相交,这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打断和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黄药师出手惊走李莫愁,解除了杨过等人的危机,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而引入黄药师最直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教杨过武功,其次是两人相交为友。

  另有一处。

  周伯通在蒙古大营忽然出场,随后引得众人去往绝情谷,这是交叠。

  当然,周伯通在蒙古军营的情节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相反还有些啰嗦。

  金庸真实的目的其实就是将杨过引向绝情谷去见小龙女,并引入情花这条非常重要的支线。

  所以这处交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入和推动。

  另有一处。

  杨过在百兽山庄出场是典型的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打断和攀附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和推动的作用。

  引入杨过之后,杨过便承袭了西山一窟鬼和史氏兄弟之间的矛盾,顺势便推动了情节向后发展,接引瑛姑、一灯和周伯通等人出场。

  6、《倚天屠龙记》

  (1)转折

  斑淑贤出场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强势进入,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引入斑涉贤同时引入新的矛盾,制造困境情节模式。

  另有一处。

  张无忌前后两次坠崖都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都在“旺”,都是靠事件的突然变化完成的转折。

  第一次坠崖解决了前序矛盾,引入了新的困境。

  第二次坠崖拓展了情节发展方向,转换空间,便于向后接引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情节。

  另有一处。

  韦一笑抢走殷离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强势进入,意外感和攀附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推动和虚引的作用。

  韦一笑抢走殷离,防止她死在殷野王手里,同时促使张无忌从后追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其实金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后接引张无忌两次武功大进的关键情节。

  而韦一笑吸食人血,他抓走殷离之后会不会吸她的血必定会吸引读者追读,此即虚引。

  另有一处。

  波斯三使的出场是转折。

  其切入位置在“相”,意外感、打断和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推动和虚引的作用。

  引入了波斯明教三使,同时引入了新的矛盾和张力,而波斯三使武功高强又制造了危机情节模式,其诡异神秘感又制造了虚引效果。

  而张无忌刚要说出自己的身份姓名时便被三使打断其实体现了抻法从容。

  (2)交叠

  何足道出手帮郭襄,随后带郭襄上少林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意外感和攀附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虽然何足道此前出过场,但只是铺垫,此时出手之后其形象才进一步丰满。

  引入何足道解除了郭襄的窘境,推动情节向后发展,更主要的是加固了郭襄和何足道之间的关联程度,这有助于提升小说情节的整体感。

  另有一处。

  谢逊初次出场,大闹王盘山,随后带张殷二人去冰火岛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旺”,意外感和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谢逊打乱当前情节的格局,拓展新的情节发展方向。

  另有一处。

  灭绝第一次出场惊走金花婆婆,随后掌毙纪晓芙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叠压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冲解、引入、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灭绝师太解除了纪晓芙的危机,但也引入了新的矛盾和张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有一处。

  金花婆婆在废园中出手,戏耍峨嵋派众弟子,随后被张赵二人跟踪回到灵蛇岛,这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攀附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引入、冲解、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金花婆婆改变前序局面,缓解周芷若的危机,推动情节向后发展。

  另有一处。

  赵敏在丐帮大会中出面替张无忌说话,随后一路跟着张无忌是交叠。

  意外感、打断和攀附效果明显,主要起到引入、省除、推动和后接的作用。

  引入赵敏改变前序情节的格局,推动情节发展,最主要的是使赵敏有机会和张无忌见面。

  而赵敏出场前群丐商议的重要信息基本已经给出,情节再如此发展下去将变得拖沓,所以借赵敏出场省除这些不必要的内容。

  另有一处。

  赵敏抢婚是交叠。

  其切入位置在“相”,打断和攀附效果明显。

  主要起到推动和回避的作用。

  赵敏出场搅乱局面,拓展新的情节发展方向。

  而按作者的原意图,本也不想让周张二人此时结婚,所以赵敏引走张无忌也有回避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