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增强技巧] 写网文时怎么做可以增加读者的代入感


  小说的代入感,这是表现层面的。掌握技巧很重要——先来个例子。

  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是不是感觉很生动?

  描写,就是写眼前发生的,如飞翔的鸟儿一般鲜活,否则像干瘪的死鱼,色彩模糊暗淡,读来无感。

  当你想要增强代入感时,第三人称描写、旁观者身份描写会造成极大的鸿沟,这样就很难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严重一点会出戏,即读者感觉高度理性,用上帝的眼光看待故事,这就很难再达到增强代入感的目的了。

  一、到底什么是代入感?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看《鹿鼎记》时,花花公子韦小宝骗到七八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天天吃喝玩乐也能做成大事,受皇帝器重,身边的朋友都帮他,鳌拜之类的敌人越强大死得越惨,我们也能感觉那种快活。(金庸爷爷诚不欺我啊)

  这种“感同身受”,便是代入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自主进入情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快乐、悲伤,思考主人公面临的问题,虽角色之变而变,这就是产生了“代入感”。

  二、如何增加代入感呢?

  增强代入感,大致有四种方法,分别是:从需求入手、从场景入手,从感情入手,从人物入手。

  1.从需求入手

  需求即为满足,关键就在于制造爽点。爽文有很多,都不用我举例,大家肯定或多或少读过一些。比方说对于男性读者的后宫文,《鹿鼎记》是最最最棒的代表;对于女性读者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男主深爱,暖心男二还不离不弃;还有名望、事业、强大等众人渴求的特质,都是爽点制造机。

  爽点代入的核心就是需求,人们渴望什么,你就送给他们什么,总结一个词就是“满足感”。

  人类对某种需要的渴求是写在基因程序里的,它们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太需要大脑给的这种感觉了,于是成瘾。我们看到、听到、闻到、甚至想到一些相关内容都会勾起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是大脑的。

  这个过程会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被D2受体接受,幸福感就来了。大脑强烈需要刺激所产生的快感,于是就形成了爽感。

  我们关注的爽点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该爽点是不易达成的。天天都呼吸这空气,没人会觉得呼吸很爽的,而你需要努力奋斗几十年才能事业有成,你需要去关心、关注、坚持,才能收获爱情,所以快速予读者以满足,爽感才能达到要求。

  当然,我们还要用上先抑后扬的手段,来增强爽感。

  比如说,主角刚开始特别差劲,烂泥扶不上墙,甚至写得让读者有点唾弃(也不用太过,万一大家觉得恶心弃书了那就得不偿失),但实际上是他在装逼,隐藏实力,后来面临一大考验时不得不展现真正实力,吊打反派,这样前后对比,能极大增强阅读体验。

  结合套路,能事半功倍。

  2.从场景入手

  场景描写主要功能是:展现人物特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适合的舞台、隐藏关键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侧面显示人物或权力的影响力。

  场景描写也关乎代入感,一个铺陈和四周环境的映衬,能让读者更快走进我们的角色中央。

  比如说你的主人公是掘墓人,场景中阴风怒号、渺无人烟就肯定好过天气晴朗、春色满园(极端反衬除外)。

  场景描写沾染了更多的“人气”,它本身可以包含活动的人(比如宴会上跳舞的男男女女、集市上叫卖的小贩、观众席上呐喊的人群);它也可以与人物发生联动(比如主角的某个行为让整个大厅静了下来;黑漆漆的走廊让主角心情紧张,差点滑倒),具有一定的动感,是故事发生的绝佳场所。

  3.从感情入手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情感还包括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社会性情感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等现象。

  情感代入就是利用了人类所拥有的心理共鸣性,借助情绪因素为“感同身受”开道,这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有个男孩或女孩越是让你又哭又笑,你陷得越深,越欲罢不能。

  要从各类情感入手,如友情、爱情、迷恋甚至仇恨等。

  比如说《夏洛特烦恼》,其核心就是那些年的高中记忆,“今年没有考,明年一定考”,这话唤起的怀旧感极强;再比如说女主是被抛弃的人,她心地善良、坚强,但错信了渣男,最后一无所有,不得不自己出马工作,然后一步步打拼到行业顶尖,这就代入了爱情、仇恨和同情。

  平常要积累一些情感共鸣点素材库,写的时候就灵活运用,慢慢地找到与读者建立共鸣的最佳方式,代入感就自动来了。

  4.从人物入手

  最开始提到的人称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人物应该具备可信度。即读者觉得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这里涉及了人物设定问题。

  人物设定的九大要素: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个人喜好,习惯,动作,口头禅,详细前史,人生目标,人际关系。

  要让角色生动起来,应该具备上述特质,这是让读者感觉人物真实存在的必要条件。注意这里的“真实”不是指内容和情节非虚构,而是感觉“真实”。不然你完全都真实了,爽点在哪儿呢?

  比如说《赌神》里,发哥的一个习惯就是出场必吃巧克力,这就成了他的个人特色,也使大家深深地记住了他;再比如说张三丰,武当老大,须发皆白但精神抖擞,这个特征是相当明显的。

  在小说里,能被读者记住就是最大的价值。

  一开局,你的主人公就应该像一位网络游戏的玩家一样,去和其他人物对话,做任务,肩负国仇家恨,以人物带读者入世界,让主人公去探索这个世界,读者也就自然跟着探索了。

  注意你的情节是慢慢铺开的,不要一开始就交代了全部,不然没有了悬念,还探索什么?

  上面这些说的都是角色上的代入感。

  举例子

  比方说你写的是一份男性读者为主的小说,现在要描述女性能够吸引男性注意的一些动作。

  用手将发髻绕到耳后;洗头的动作,女主角弯身,温柔的将头发垂到洗浴用具中,露出修长的脖颈;伸懒腰,慵懒的随性中,完美展示了迷人身体曲线;靠近,慢慢靠近他的脸,挑逗的看着他的眼睛;

  其它的还有很多一些能明显引起读者共同想象的动作,都可以在很少的字句中引发读者的共性想象。

  既能够构筑起一个足以逼真的画面场景,增加读者的代入感,也能刺激读者的情感,让有这种经历的读者,对这个女主角的印象深刻。

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