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代入感] 关于网文的“代入感”


  一,代入感

  随手查了一下词条,解释是:指在小说、影视作品或游戏中读者、观众或玩家产生一种自己代替了小说或游戏之中的人物而产生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还有争论带入和代入两个带该用哪个的。但是我觉得没啥意义,不管用什么词,这部分的内容反正就是一件事,你有没有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

  如果你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就在故事里一样。代入感就强。

  如果你的读者觉得事不关己,对故事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那代入感就弱。

  大致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那我们为什么需要写出来的东西,能让读者有代入感呢?这个关系到我之前说过的一件事。

  当读者看小说的时候,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们还记得的话,我说了是“体验”。

  既然是为了体验,你当然需要让读者能“身临其境”,对主角遇到的事“感同身受”。这样读者才能获得更剧烈的情绪体验,不管是欢乐还是忧愁,而小说也就显得更成功。

  二,如何增加代入感

  在我们知道代入感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有代入感之后。就来到了第二点,如何增加代入感。

  代入感,基本上都是要通过人物来做的。我们要跟着某一个人,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个故事。对某个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所以想要增加代入感,就是要在人物塑造上入手。

  在很多有关代入感的解说里,会简单粗暴的认为:主角跟读者群体越相似,代入感就会越强。

  所以很多爽文的主角,一开始会是一个什么都不擅长的屌丝,然后他们觉得这样设定主角,能让屌丝群体更多的共情,会有更多的代入感。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并不完全。

  并不是越相似的主角,就能给读者越强的代入感的。代入感的来源是人类普遍拥有的共情能力。

  或者说不只是人类,就连比较高级的猩猩猴子,都会有共情的能力。当他们看到同类做某件事的时候,相对应的脑区就会被激活。

  当别人打哈欠的时候,你也会想打哈欠。看别人吃东西的时候,会分泌唾液。看别人受伤,会有痛感。

  共情,也就是同理心。这是我们人类群居生活,能团结合作的基础。

  而我们对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共情呢?

  很简单的答案就是:对关心的人,我们更容易共情。

  当深爱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跌倒的时候,很少有不感觉到疼痛的。

  当深爱伴侣的人,发觉伴侣生病时,也会更加忧伤。

  而深爱着某个偶像的粉丝,对于自己受到侮辱,远不如看到偶像受到侮辱难过。

  我们很难说这个偶像更像他的粉丝,或者伴侣和自己很相像。但是我们关心着这些人,就会和他们共情。

  三,如何让读者关心主角

  于是这就来到了第三点,我们如何能让读者关心主角,以便读者能产生共情呢?

  这方面有三个重点:可信,重要,能理解。

  首先,可信是第一位的。我们需要主角是一个可信的真人。即使他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却愿意相信他存在。

  可信的重点就是,主角不能跟现实中的人,有太明显,太荒谬的区别。不能违反太多现实规律,或者至少是不能违反太多你设定的规律。

  当你设定了一个人的身份, 他必须要有这个身份的特质。

  当你的主角是程序员,但是他英文很差,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当你的主角是个霸道总裁,但是连报表都看不懂。当你的主角是个游泳健将,但却大腹便便,身材走形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可信的人。

  不过这个可信有个程度上的问题,因为没有人可以塑造一个所有规律都合乎逻辑的世界。所以大家追求的一般是:不要让读者看出问题来就行。

  不要让读者察觉到,你在世界里设定了这些规律,但人物却没有遵守。不要让读者发现,你的世界是有巨大的漏洞的。这会让他们感到荒谬,从而不相信你所写的东西。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你写的东西不一定要是真实的,但要是可信的!这跟真实不真实没有关系,即使是幻想世界,幻想的物种,你也要设定一些规律,并且让人物遵守,不能严重的互相冲突。

  所以一般都会建议大家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样更不容易被看出问题。

  或者你可以写大家都不熟悉的东西,比如明星之类的很少见的职业,高考状元这样很少见的人生体验。这样不容易被大多数读者看出来,但也还是会被少部分熟悉这方面的人看出来。比如某喜欢看小说的经纪人,就表示完全看不了娱乐圈的文,因为怎么看怎么假。

  当读者看出问题的一瞬间,就会产生怀疑,会觉得这件事不应该是这样的。这个节点,就叫做出戏。出戏的瞬间,很可能会丧失所有的代入感,也很可能会让读者拒绝阅读下去。

  这是需要尽量避免的大失误。

  所以把可信摆在第一点。这是最基础的,至少要做到不出戏。

  第二点,是重要。

  当一个人更重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关心他。

  他可能聪慧,美貌,诚实,善良,有很多我们向往的美好品质。

  他有正要去完成的使命,有更多人依靠着他。

  他更加特殊,甚至是有特殊的缺陷,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些,都会让一个人在我们心里显得更重要,或者说是更值得注意。

  上面说的可能有点抽象,那来简单的举几个例子好了。

  比如说小红,她很聪明,小小年纪就拿了物理大赛的很多奖状。或者说她很漂亮,演技很好,是个电影明星。那她就会更容易被注意到,也会被更多人关心。对比起毫无特色的小明,小红显得更重要。

  再来说小黄跟普通人不同,她的腿是瘫痪的,或者她有白血病,有哮喘。相比起健康的小明,她有特殊的弱点,也就更容易被关心和注意。又或者不是特殊的弱点,是特殊的身份,特殊的位置,特殊的样貌,或者特殊的血脉,也一样容易被关心。

  (虽然说有特殊弱点的人更重要,这显得有点奇怪。毕竟重要通常意味着更有价值。而有弱点并不会让人物更有价值。

  但在小说里,能吸引读者注意力,被读者记住就是最大的价值,这是人物最主要的作用之一。特殊的弱点和特殊的身份在作用上没什么特别大的不同,所以我也就归结进来了。)

  再比如说小蓝,她是个单亲妈妈,有个两岁的女儿要养。她是女儿唯一的依靠。或者她是个医生,正带着大批急救的药物赶往灾区。当人物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显得很重要的时候,那她在读者心里也会更重要。

  美好,特殊,被需要。这些都会显得一个人更重要,也更值得关心。

  这部分的展开,属于人物篇的内容,呃,人物篇啊……遥遥无期。我都快不记得自己答应要讲多少东西了。反正这方面的详细内容会在人物塑造里面讲,现在只要大致记得,让人物更美好,更特殊,被需要就能使他更重要啦。

  第三点,是能理解

  当人物更容易被理解的时候,就能激发读者更强的代入感。

  除了通过各种写作手法,让读者了解主角,熟悉主角,特别是揭示主角的内心世界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的方式。

  我们可以使人物和读者更相似。

  最简单的做法,是使人物设定相似,主角一般都是年轻人,因为大部分的网文读者都比较年轻。而且一般是个没什么成就的普通人,这也就跟读者群体更相似了。

  或者让人物经历和读者相似的经历,追女孩,暗恋,失恋。这些是青春期几乎肯定会经历过的事情。当读者看到作品表现自己曾经历过的事,看到主角遭受自己遭受过的打击,有着跟自己相似的问题时,就会更容易共情。

  然后,是让人物追求读者向往的东西,追求财富,美好的爱情,家人的安心生活。实现每个读者几乎都会有的,相同的愿望,或者说欲望。

  所以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欲,求生欲,渴望安全,希望被尊重,想实现自我的欲望。我都有点想把马斯洛需求定理抄上来了。算了,说了就照抄一下。

  马斯洛认为人类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因为我们都是人类,都有相似的欲望。所以表现这些,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果表现得好,有因有果,有始有终,有欲望有坚持,有伤害有痛苦,那么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能被读者理解的。毕竟大家都同样是人。

  设定相似,经历相似,欲望相似。三种方式,也不能说有什么好坏吧,但应该是越来越难的。越来越要求作者能把握读者的心理。如果能写好最后一种,大概也就开始探索什么是我们人类共通的人性了吧。

  好了,说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差不多就说完了。

  总结一下就是:为了读者的体验,要加强代入感,需要读者共情。就需要让读者关心故事里的人物,可以通过可信,重要,能理解的三种方式让读者关心人物。

  为了让人物重要,可以让人物更美好,更特殊且被别人需要。

  为了让人物容易理解,可以让人物和读者相似。有三种相似的方式可以选择。

  最后,我打算用《故事》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来做结尾。里面提到的移情其实就是共情或者代入感。

  ……

  实际上,在伟大的作家手中,即使是最不能同情的人物也能被赋予移情作用。

  例如,麦克白,从客观上看,他是那样的邪恶。他乘人熟睡之机屠杀了一位仁慈衰老的国王,而国王从来没有伤害过他——实际上国王被害的当天正准备要提升麦克白。麦克白随后又谋杀了国王的两个仆人并嫁祸于他们。他还杀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后还派人暗杀了他敌人的妻子和幼儿。

  他是一个无情的杀人凶手,但在莎士比亚笔下,他变成了一个具有移情作用的悲剧英雄。作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给了麦克白一个良心。

  当他在独白中彷徨,痛苦地自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观众听着、想着,“什么样的?心怀负罪感……就像我一样。我一想到要干坏事,感觉就很不好。如果真干了,感觉就更坏了,随后便会有没有尽头的负罪感。麦克白是一个人,他就像我一样也有一颗良心。”事实上,我们是如此地为麦克白痛苦挣扎的灵魂所牵扯,在高潮处,当麦克德夫将他斩首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剧性的失落。

  ……

  我们也许不理解麦克白的所作所为,不理解他为何这么残忍。

  但当他即使做了坏事,依然希望自己是个正直,善良的人时。我们看到了他和自己相同的欲望。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好人,也就同样的会对自己的所作的坏事有负罪感。

  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当良心的欲求,和其他的欲望,在麦克白身上冲突时。我们发现自己对这种冲突并不陌生。也许是老师收到的红包,也许是能贪的一些小便宜,也许是考试作弊。我们都有过相似的欲望,体验过相似的冲突。

  这样的我们,也就能理解麦克白的在戏剧中的挣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