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说到共鸣,就离不开”情绪“这个大核心,
先聊一下我本人目前的看法,想要把小说写的吸引人心,
有两个办法:
第一,让读者在小说里找到——似曾相识。
第二,让读者在小说里找到——大仇得报。
似曾相识:
这一点说白了就是代入感的产生,好多人有误区,认为小说的代入感一定来源于主角。
并不是,一本好的网文一定是多面的,代入感的来源不单单是主角。
可能是配角,或者某个小角色,
也可能是某一段场景,某一段剧情,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往往都能极大的调动读者情感。
一本书,也许主角并不符合读者百分之百的满意,但至少不讨厌,
读者在某一个场景(例如,求婚)里,突然”似曾相识“想到自己当初的求婚,
和小说达成共情。
大仇得报:
妥妥的情绪价值,作者在创作之前要先有一个目标用户群体,这本书是给什么样的读者写的。
商业创作,写读者喜欢看的作品。
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当前的需求,去一定程度上调节剧情的起伏,达到共情的效果。
比如,给打工人读者群体,
那么,书中一旦出现主角反CPU的刻画时,
读者就会很有代入感,主角实现了大多数人现实中想做不敢做的事情,
让人收获了满满的情绪价值,产生共情。
两个要素:思维+传递。
文字是作者传递情绪的工具,作者需要掌握的发现情绪点,剥离情绪点,圆融情绪点,输出情绪点,这四步完整的流水线工程,才能够达到共鸣。
写的时候爽,读起来就平淡,这是因为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信息差,作者的文字并没有填补这一差值。
例如,作者是一位沉浸十余年的文物修复员,那么一件旷世文物摆在你面前,你会很兴奋。(发现情绪点)
在费尽心力,耗时数个月修补之后,你会感到十分满足。
这是因为,你知道文物修复的困难,其中经历的心酸,这些辛苦之后的成就感,就是最终的爽点爆发。(剥离情绪点)
而这件事情,大多数读者是不能理解的。他们甚至不明白,一个破破烂烂的铁碗,你们天天守着修好几个月的目的。他们没有研究过这个行业,不知艰辛,就没办法产生共鸣。
产生共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读者也经历一遍。没有什么比感同身受更有说服力。
作者在写的时候,就要从头讲述,把这件文物的悠久历史,修复文物的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制作目的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进行整理,作为素材。(圆融情绪点)
写出来之后,读者知道了其中的不容易,就能get到精髓,才能与作者的情绪达到共频。(输出情绪点)
香蕉大大的《赘婿》,被书友评价“细节详实,润物无声”,这就是精准拿捏情绪,并且把完整的情绪链进行复述,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