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下一主题 工资
搜索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1962年社会层面上出现组织“上山下乡运动”的声量。

  1966年,受当时文化运动的影响高考停滞。停止高考导致大量的应届毕业生面临无业状态,再加上当时社会面层上出现的声量,下乡运动的雏形开始出现,直至1968年。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

  1969 年有理想的年轻人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自发去上山下乡。刚开始下乡的知识青年去的是“西北、内蒙、北大荒”等边疆苦寒之地。

  1970年全国各地开始有计划的组织知青下乡活动,这时期的知青多数在本首内下省内下乡

  在1971年下乡知青开始不断暴露出问题,最主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同年,中央在城市中开始给下放的知识青年设置工作岗位,但岗位数量很少。

  获得这些岗位的方式有招工、考试、病退、顶替父母职位、工农兵学员等。

  获得城市工作岗位,便意味着下乡知青已结束下乡返回城市,但因名额有限,所以获得名额者要么优异过人,要么靠关系走后门。

  1976 年知识青年下乡问题愈演愈烈。

  1977年12月10日恢复高考制度。恢复高考第一年面对的招生对象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应届高中毕业生。

  但高考制度依旧解决不了无法参加高考被困在下乡的其他知识青年。

  1978年冬,云南的知识青年举行请愿与罢工(当时事情挺大,有兴趣可以了解)。

  1980年5月8日,当时的领导人提出知识青年不需要上山下乡。同年十月,国家出台相应政策,决定过去所有下乡知青都可以回到原来的城市。

  虽然政策决定所有的知青可以回城,但是很多知青会面临下乡所在地的阻挠以及城市生存问题的困扰。

  最早下乡的大部分的青年回城会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年纪过大、没有正当的职业,在城市没有立足之地,这也就导致很大一部分的知青依旧留在了下乡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