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发明了硝石制冰的技术,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硝石。它是一种白色味苦的晶体,是矿产,喜欢呆在低温的墙脚下,颜色如霜,因此又被人称为“墙霜”。
人们在无意中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使水温降低,甚至结冰。于是很快有人利用硝石的这种特性,在夏季制作冰饮料,将糖和一点香料溶在水中,然后将水放入罐内;取一个大盘,在盘内盛上水,将罐置于盘水内,不断地在盘中加入硝石,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尝一口,又凉又甜,直冰到肚子里。之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硝石的化学名称叫硝酸钙,它溶解于水时会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在一个大盆里倒一些水,再放入一个小盆,小盆里也倒一盆水,然后在大盆里倒入硝石,小盆里的水就会结成冰。硝石溶入水后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或蒸发结晶发将硝石再提出来重复使用
原理上是可以实现的,穿越到古代都基本上有硝石制冰,难道硝石溶于水真的可以制出冰块?由于硝石又称焰硝、钾硝石等,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能,用这一个物理特性,可以使周围温度降低,理论上是可以制出冰块的。但是又考虑一下,硝石溶于水吸热的同时,周围的空气中的热能也会不断的传递过来,硝石溶于水吸热是跟不上周围空气热传递的速度,要使水达到零度结冰基本是不可能,除非外界环境已经达到结冰的条件。要知道古代是不可能具备隔绝制造一定的空间用于硝石制冰的条件,需要反复制作实操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