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说有精辟论述,我的老友朱一玄先生在《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中也对此说颇为重视。
《封神演义》的本事,主要见自司马迁《史记》中的《殷本纪》,《周本纪》及托名姜尚的《六韬》。据《殷本纪》载: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明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熹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日:‘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在《周本纪》记载较《殷本纪》更详,会盟津时‘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还师归‘后: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诸侯毕拜武王……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悬其头小白之旗。
周武王在纣王死后,还对之极酷,有失仁厚,远不如后来李自成之待崇祯,难怪后人对此有微词。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但又不放心,在殷都东,西,北三处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监之,‘是为三监‘(《帝王世纪》)。在托名姜尚撰《六韬》中亦有较详记载,并收录了一些传说,如武王伐殷时,‘丁侯不朝‘,于是:
太公乃画丁侯于策,三箭射之,丁侯病困。卜者占云:‘在周崇恐惧,乃请举国为臣。‘太公使人甲乙日拔丁侯著头箭,丙丁日拔著口箭,戊己日拔著腹箭,丁侯病稍愈。四夷闻,各以来贡。
《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游昆仑山‘中,闻太师至金鳌岛请人摆下‘十绝阵‘,姚天君在‘落魂阵‘内筑一土台,台上札一草人,上写姜尚的名字,每日披发仗剑,步罡念咒于台前,一日三拜,拜走了姜尚的二魂六魄,幸亏赤精子持太极图入阵,抢走草人,否则姜尚就要丧命。在第四十八回‘陆压献计射公明‘中,陆压散人在岐山营内筑一台,札一草人,上写赵公明三字,每日令姜尚披发仗剑,脚步罡斗,用‘钉头七箭书‘将赵公明射死。这方法与《六韬》所记大同小异。又如在《六韬》逸文《犬韬》续篇中记载: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召入,各以其职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逸文《阴符》中又记载此事,并云‘四海之神皆会‘:南海神名祝融,东海神名句芒,北海神名玄冥,西海神名蓐收。《封神演义》第十三回加‘太乙真人收石矶‘中,衍为四海龙王敖光,敖顺,敖明,敖吉。再如《六韬》逸文《犬韬》续篇记载: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太公曰:‘用兵者,顺天之道未必吉,逆之不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遂命驱之前进。周公曰:‘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变为灾,请还师。‘太公怒曰:‘令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 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乃焚龟折蓍,援枹而鼓,率众先涉河,武王从之,遂灭纣。
此中姜尚是位唯物主义的卓越军事家,不失时机,一举克殷兴周。关于文王长子伯邑考事,史载有矛盾。《史记 管蔡世家》中记载伯邑考去世较早,故不得立。《礼记 檀弓》云:‘文王舍伯夷考而立武王‘,汉 郑玄注曰:‘权也。‘似文王去世时,伯邑考仍在。而《帝王世纪》中则载:
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 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封神演义》第十九回,二十回中,即取材于《帝王世纪》之载衍为小说。
关于姜尚封神事,大概先秦时传说颇多,除《六韬》中记载‘五方之神‘,‘四海之神‘,‘风师‘,‘雨师‘,‘河伯‘之外,《史记 封禅书》还载:
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
由此可知,姜太公封神传说在先秦时已出现了。
关于妲己,《尚书 牧誓枚传》,《史记 殷本纪》已有记载,《国语 晋语》又载:
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妲己出身于诸侯之家,是位贵族小姐。清 俞樾《小浮梅闲话》中考,‘《代醉篇》引《古今事物考》谓‘商妲己,狐精也,或曰雉精,犹未变足,以帛裹之,宫中效矣‘。委巷之谈,即今演义家所本。‘张政烺先生在《〈封神演义*于日本古刻本‘梁大夫内司马李逻‘撰《注千字文》,在‘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句下注释。此书在唐以前即有,九尾狐狸精变成苏妲己,俗传也很久了。
宋元时期说话艺术兴盛发展,说话人往往喜欢搜集神奇怪诞的传说耸动听众,以此谋生,武王伐纣事因年代久远,史书中即有神话成分,又自先秦后流传成不少神话故事,遂成为说话人绝好的讲话资料。《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或称《吕望兴周》,为上,中,下三卷,就是宋代说话人的旧蓝本,经元代说话人补充修订,在至治年间(1321—1323)由建安虞氏刊刻的。《武王伐纣书》只分上,中,下三卷,无回目,但书中有图四十二幅,图上均有题句,也可代替回目,赵景深先生在《〈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一文,胡士莹先生在《话本小说概论》下册中,曾对平话与演义内容做过比较。平话中四十二幅题句如下:
1。汤王祝网
2。纣王梦玉女授玉带
3。九尾狐换妲己神魂
4。纣王纳妲己
5。宝剑惊妲己
6。文王遇雷震子
7。八伯诸侯修台阁
8。西伯谏纣王
9。西伯宝剑惊妲己
10。摘星楼推杀姜皇后
11。酒池虿盆
12。炮烙铜柱
13。太子金盏打妲己
14。胡嵩劫法场救太子
15。殷交梦神赐破纣斧
16。刳剔孕妇
17。纣王斫胫
18。皂雕爪妲己
19。文王囚羑里城
20。赐西伯子肉酱
21。西伯吐子肉成兔子
22。雷震破鼓三将
23。纣王赐黄飞虎妻肉
24。太公捉黄飞虎
25。飞廉费孟追太公
26。比干射九尾狐狸
27。剖比干之心
28。剪箕子发
29。太公弃妻
30。文王梦飞熊
31。文王求太公
32。太公下山
33。武王拜太公为将
34。南宫列杀费达
35。离娄师旷战高祁二将
36。伯夷叔齐谏武王
37。太公烧荆索谷破乌文画
38。太公水淹五将
39。太公破纣兵
40。八伯诸侯会孟津
41。烹费仲
42。武王斩纣王妲己
从这些题句可窥知平话内容的大概。《封神演义》从开头至第三十回,除去哪吒出世的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外,几乎全是据平话内容加以扩充编写的。从第三十一回起,才暂抛开平话,专写‘三教佥押封神榜‘和‘三十六路伐西岐‘的神怪故事,由五万字的平话扩展成七十万字的演义小说。中间只将烹费仲和伯夷叔齐谏武王事插入。
《封神演义》写到第八十八回孟津会师时,才又将平话中尚未采用的内容衍入,如刳剔孕妇,囚箕子,除千里眼,顺风耳,火烧邬文化等。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有些学者认为《封神演义》的作者只是一个改作者,不是创作者。这种说法不够公允,因《封神演义》比平话扩充了约十四倍,而且所采用部分也做了较多变化,发展,这正如《西游记》,《三国演义》与平话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再创作,是全新的作品,决不只是改作者。
《武王伐纣书》因是宋代说话人的蓝本,来自民间,故能突破儒家封建伦理观念的说教,表达了强烈爱憎。如文王姬昌对被纣王囚禁羑里城之仇和其子伯邑考被醢之恨,刻骨铭心难忘,以致‘胀于心,因此得疾染患‘,临终前叮嘱太子武王‘不得忘了无道之君,与伯邑考报仇‘,含恨而逝。武王继位后,忙于治国政,‘不念伐纣之事‘,太公作‘韬书,放在武王御案上‘。武王见后‘大喜,遂宣文武至殿评议‘,决定筑坛拜将,命太公率军伐纣。
于是‘太公前进,武王御兵后随‘,兵伐朝歌,生擒了殷纣王。殷郊本是殷纣王的太子,因纣王听信妲己之言,将太子生母姜皇后推下摘星楼摔死,又欲杀太子,殷郊被胡嵩救出法场,得神人赐破纣斧,所以殷郊请命‘一斧斩了纣王‘。此中的周文王,周武王以臣叛君,弑君,殷郊以子叛国,弑父,均表现得很果决,很激烈,反映了民间的爱憎观。但此部平话内容不够丰富,情节简单,叙述不够细致,生动,人物性格不够鲜明,文字又比较粗陋,做为一部文艺作品,水平不高。
《封神演义》虽然深受《武王伐纣书》影响,但它的叙述方法并非直接承袭这部平话,还另有所本。据孙楷第,胡士莹,柳存仁,周贻白等先生考证,在《封神演义》刊刻之前,明人余邵鱼编《列国志传》(全名作《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中,其第一卷‘苏妲己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兴周‘,共有十九则,叙述武王伐纣故事,与平话中内容略同。
《列国志传》八卷,仅第一卷叙述姜太公灭纣兴周事,‘然无封神之说,其所敷陈之事,虽与《武王伐纣书》大同小异,而神怪色彩却抹去不少,其叙事多出以简炼之笔,不逞想象,不涉夸张,比较接近史实。‘《封神演义》作者是以《武王伐纣书》为蓝本,又参考了《列国志传》卷一中内容,而创作出这部长篇小说的。但《封神演义》标明重在斩将封神,所以大量描写战争,侈谈神魔,在阐截二教斗胜中又杂入佛教内容,神怪色彩,宗教色彩较浓。从下面两个例子,可见三种书的演化与承袭关系。
《武王伐纣书》中终南山白水洞贤人文素献‘宝剑惊妲己‘,‘剑似一条大蛇走赶‘,妲己请纣王将剑‘送在太庙内挂了‘。《列国志传》则演化为‘云中子进斩妖剑‘,‘纣王即将木剑悬于后宫‘,妲己‘昏卧于榻‘,乞纣王下令‘出木剑焚于宫外‘。《封神演义》中仍为‘云中子进剑除妖‘,‘挂在分宫楼‘,妲己‘昏昏惨惨,气息微茫,恹恹若绝‘,纣王急命左右将木剑‘用火作速焚毁‘。又如殷交事,《武王伐纣书》中,殷交为殷纣王之子,因母亲姜皇后被害,心怀不愤,也险遭杀害,被将士救出。他得神人授破纣斧,投奔武王为将,破殷,亲自持斧杀了纣王。
《列国志传》觉得这做法太过份了,遂演化为‘纣王自焚,妲己则由殷交手刃‘。《封神演义》内容前半部分与上述二书近同,但后面则演化为殷郊奉九仙山广成子之命下山助周灭纣,途中受申公豹游说,违背师命,兵伐西周,在‘岐山受犁锄‘。这种演变,反映了三个不同时代中不同作者的封建伦理观念,很值得研究。
《封神演义》在创作上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又因题材所限,陷入种种矛盾。儒家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恭守臣节,仁孝治国。但孟子又提出民贵君轻,‘民惟邦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民伐罪的民本思想。
董仲舒虽提出‘君权神授‘,但他又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宣扬的虽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但其中又有儆戒当政者勤于政事,重视民间疾苦的一面,即施仁政,顺民心,也隐念有民本的思想。《封神演义》正是从儒家的这些观念出发从事创作的,因此对《武王伐纣书》,《列国志传》中有些故事,有些人物加以改造。
如为了粉饰周文王姬昌,写他虽被纣王囚禁羑里,又杀害了其子伯邑考,但他临终时一再叮嘱武王姬发道:
‘我死之后,吾儿年幼,恐妄听他人之言,肆行征伐。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商虽无道,吾乃臣子,必当恪守其职,毋得僭越,遗讥后世。‘
并叮嘱姜尚道:
‘今日请卿入内,孤有一言,切不可负:倘吾死之后,纵君恶贯盈,切不可听诸侯之唆,以臣伐君。丞相若违背孤言,冥中不好相见。‘最后,文王姬昌感喟自己‘蒙纣王不世之恩,臣再不能睹天颜直谏,再不能演八卦羑里化民‘,‘言罢遂薨‘。在作者笔下的文王没有一点反抗性,是典型的忠臣。
作者笔下的武王也是如此,当姜尚上出师表时,武王坚决反对,认为‘纣王无道,君也,孤若伐之,谓之不忠‘,‘有辜先王之言,谓之不孝‘,他希望:‘孤与相父共守臣节,以俟纣王改过迁善,不亦善乎 ‘后经姜尚,散宜生一再谏言,要‘行吊民伐罪之师‘,‘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如不顺上天,厥罪惟均‘,才勉强同意。当兵过首阳山时,伯夷,叔齐阻兵谏言,‘武王听罢,停骖不语‘,心存愧意。当兵围朝歌时,东伯侯姜文焕鞭伤纣王后,武王竟对众诸侯道:
‘今日这场恶战,大失君臣名分,姜君侯又伤主上一鞭,使孤心下甚是不忍。‘当纣王在众叛亲离后以火自焚时,武王见摘星楼火光冲天,‘掩面不忍看视,兜马回营‘,并对姜尚叹道:
‘你我皆为臣下,曾北面事之,何忍目睹其死,而蒙逼君之罪哉 ‘作者通过种种事件,种种细节描写,美化文王,武王是仁义之君,千古圣贤。至于说殷纣王之荒淫无道,这是周人的大力宣传,究竟如何,因历来留下的都是对胜利者有利的史料,真伪难辨。不过,这是历史学家研讨的问题,与《封神演义》关系不大。又如殷郊,本奉老师广成子之命下山助周兴纣,殷郊听申公豹之言,不欲‘子助外人而伐父‘,遂兵败岐山受犁锄。
死后殷郊怨心不服,一阵风径往朝歌城来‘,见‘纣王正与妲己在鹿台饮酒‘,便立于御前谏言道:
‘父王,孩儿殷郊为国而受犁锄之厄。父王可修仁政,不失成汤社稷。当任用贤相,速拜元戎,以任内外大事。不然,姜尚不久便欲东行,那时悔之晚矣!‘作者笔下的殷郊已由平话和《列国志传》中的叛逆者,大义灭亲之士,变为封建社会中忠于社稷的孝子贤孙了。
作者不仅从儒家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仁政化民观念出发,而且在小说中还有一根宿命论的弦在颤抖,哀鸣,低唱,贯于始终,不仅周兴殷灭是天命,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吉凶祸福,生与死,皆由天定,无法改变,所以‘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殷纣王正因为荒淫无道,逆天行事,才使天人共怒,诸侯叛反,自取灭亡的。
《封神演义》通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姜子牙。姜子牙据《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 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三国时谯周《索隐》谓‘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吕氏春秋》云‘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水经注》云‘磻磎中有泉,谓之兹泉‘,‘即太公钓处‘,‘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说苑》中记载较为神异: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三日三夜鱼无食者,望即忿,脱其衣冠。上有农人者,古之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无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剌鱼腹得书,书文曰‘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姜尚这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大概从战国时起渐渐衍变成了神异的人物。《汉书 艺文志》道家类有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大多失传,流传下来的有《六韬》,《金匮》,《阴谋》等佚文,真伪难辨,其中收有一些神异故事。
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760)追封姜尚为武成王,列入祀典,天下遍立太公庙,与文宣王孔丘分别为文武两庙共存。在宋代之后,武庙的位置才渐渐被关羽取代。小说中的姜尚虽增加了神异的色彩,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不失军事家的风范。
小说中黄飞虎是个来历不明的人物,《武王伐纣书》说他是‘胙城县南燕王‘,又称作‘食殿王‘,大概最初是个地方性的神,被《封神演义》作者又加以改造,充实和发展。张政烺先生推考,《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文王遇姜尚时占卦有‘非虎非罴‘之语,唐代讳虎字引《史记》多改‘非虎‘为‘非熊‘,‘可见飞虎和非熊‘出于一个来源,由武成王姜飞熊变成武成王黄飞虎,这是《封神演义》作者有意地掉换。‘
《封神演义》展示出一个庞大的神仙体系,还杂入佛教中人物,《西游记》中出现的仙佛,在《封神演义》中几乎都有介绍,似乎在为《西游记》作注释或详解。因为商末时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还未出生,所以小说中只提西方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隐指佛教。
小说中道教的最高人物为洪钧道人,‘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洪钧实指宇宙洪荒,也许就是道家的大罗天,张政烺先生认为洪钧道人大约就是据此编造出来的。洪钧道人门下有三大弟子,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老子,元始天尊主持阐教,通天教主主持截教。
此外还有位道行甚高的燃灯道人,似乎独立于阐,截二教之间,而且每逢姜尚有难,他就来帮忙,阐教下的十二大弟子也听他指挥。燃灯道人修真在灵鹫山圆觉洞,他得到赵公明二十四颗定海珠,此珠后兴于释门,化为二十四诸天。此中燃灯道人,似隐射佛教中燃灯佛,亦译‘锭光佛‘,是比释迦牟尼还早的一位古佛。又如阐教十二大弟子中的惧留孙,后入释教为佛,据《五灯会元》卷一‘七佛‘中有拘留孙佛,为在贤劫第一尊,而释迦牟尼佛为第四尊,也是一位古佛。
惧留孙即拘留孙,故小说中注明‘后入释成佛‘。再如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小说中注明后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大士。截教下的门人也不乏西方之客,如多宝道人,定光仙,毘芦仙等都归了西方教主,毘芦仙后成毘芦佛。又如一气仙马元,蓬莱岛炼气士法戒,金鸡岭孔宣,也入西方,而孔宣是天地初开时孔雀精,即佛教中孔雀明王。
此外,如李靖,哪吒,韦护更是佛门中人物,李靖即《西游记》中托塔天王,也就是释门中毗沙门天王(北方天王),手托宝塔,眷属很多,其三子哪吒太子。毗沙门天王事见《毗沙门仪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哪吒事见《五灯会元》卷二‘哪吒太子‘:‘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封神演义》由此衍出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至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的动人故事,塑造了具有叛逆精神的英雄形象,成为所有描写哪吒的小说中最丰满,最生动的典范。韦护即佛教中韦驮,梵文塞建陀音译讹略,佛教守护神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后,被置于寺院中,手持金刚杵。至于杨戬,素被称作二郎神,来源很复杂,而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李冰之子李二郎,助父除水患,灌口有二郎神庙。
二是隋朝嘉州太守赵昱,斩蛟除害,有‘七圣‘相助。
三是杨天佑与云花公主之子,曾劈山救母。
四是毗沙门天王之子二郎独健,见《毗沙门仪轨》。《封神演义》中的道教神仙甚多,而且还与民俗关系甚深。道教认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气,化为玉清,上清,太清,玉清元始天尊(天宝君)居清微天;上清灵宝天尊(太上道君)居禹余天,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大赤天,为三大尊神。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即‘三清‘均为元始天尊的化身。《封神演义》尤尊老子,为元始天尊的大师兄,‘一气化三清‘,二人共掌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赤精子,广成子皆道教中传说的上古仙人。《历世真仙通鉴》记载,赤精子在颛顼时‘说微言经,教以忠顺之道‘。
广成子隐居崆峒山石室中,《庄子 在宥》记载,黄帝闻广成子之名,上‘空同之上‘,‘问以至道之要‘。至于南极仙翁,传说极早,极多。南极仙翁,一作南极老人,寿星。又云角亢为二十八宿之道,故曰寿星。在《史记》中《天官书》,《封禅书》,《汉书 天文志》,《后汉书 礼仪志》等书均有记载,《通俗编》说‘俗画寿星像,头每甚长‘。东汉时祀老寿星时,还举行敬老活动,《西游记》中孙悟空戏称他为‘肉头老儿‘。
《封神演义》反映古代民俗的内容甚丰,除寿星外,还有神农氏药王,火神罗宣,灶王张奎,财神赵公明,瘟神吕岳,门神高明,高觉,雷神闻仲,开路神方相等,几乎将天上星宿,民间诸神全部包括。尤其有趣的是赵公明的妹妹云霄,琼霄,碧霄,其最厉害的法宝是混元金斗,《封神演义》第九十九回点明这‘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间之净桶。
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古代社会中妇女地位低,生育被认为是污秽不净事,常被迫在厕所进行,婴儿落入净桶,虽圣贤神仙也不例外,故她们祭起混元金斗大显神威,将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太乙真人等十二弟子俱拿入阵中,而她们摆下的‘九曲黄河阵‘,即是张政烺先生考证的‘华北一带农家的大粪坑‘。就连道术神奇的陆压,也躲不过混元金斗,燃灯道人借土遁化清风才逃过一劫,足见其厉害,寓意又很幽默。
《封神演义》深受宗教思想和思维的影响,突破一般思维的模式,驰骋幻想,创作出极其离奇,而又能令人接受和启迪的充满幻想的内容和荒诞的情节,令人耳目一新,不忍释手。如杨戬和袁洪均有八九玄功,七十二变,不惧刀剑,哪吒是莲花化身灵珠子,没有三魂七魄,不怕各种夺魂魄之术,还能现出三头六臂。又如土行孙,张奎俱会地行术,日行千里。
雷震子,辛环身生内翅,可飞起半空与人酣斗。杨任的眼睛长在两个小手的掌心,能看见地下之物。郑伦,陈奇在哼哈之中,吐出两股白光吸人魂魄。高明,高觉,一个能目视千里,一个能耳听千里。陆压不惧弓箭,使之化为灰烬。
作者在矛盾纠葛和情节发展中任意驰骋,使表现手法和格调意境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富有艺术魅力。
《封神演义》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姜尚,黄飞虎,哪吒,土行孙,闻仲,申公豹,纣王,妲己等人物形象,个性突出,令人难忘。但众多的仙魔却模式化,而且有些内容近同。
另外,在描叙上犯有时代性错误。如第三十二回中黄天化取出‘莫邪宝剑‘,剑尖吐出一道星空,将潼关守将陈桐斩首。第三十九回木吒背上宝剑两口,名曰‘吴钩‘,分有雌雄,祭剑空中斩了九龙岛炼气士李兴霸。‘干将‘,‘莫邪‘宝剑,乃春秋末期铸剑大师干将,莫邪夫妻所造。‘吴钩‘是一种特殊弯形的刀,也是吴王阖闾时所造。在时间上较殷末晚数百年,实为失笔。
《封神演义》今存有:《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别题作《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为明金阊舒载阳刊本,二十卷一百回,存日本内阁文库。《封神演义》八卷一百回本,清覆明本,别题作《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作《商周列国全传》。
《四雪堂订正本封神演义》一百回,首有康熙乙亥褚人获序,也是覆明本。还有《绣像封神演义全传》二十卷一百回,与四雪堂订正本相同,首有褚人获序。《封神演义》今存有:《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别题作《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为明金阊舒载阳刊本,二十卷一百回,存日本内阁文库。《封神演义》八卷一百回本,清覆明本,别题作《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作《商周列国全传》。
《四雪堂订正本封神演义》一百回,首有康熙乙亥褚人获序,也是覆明本。还有《绣像封神演义全传》二十卷一百回,与四雪堂订正本相同,首有褚人获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