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一主题 谈「⊙」
下一主题 谈丹经与师授
搜索

  请问世间上真有「无分别心」吗?真是处于「无分别心」时,是不知自己有没有「无分别心」的,只要一提「无分别心」,便是「有分别心」, 要不然怎麽去分别「有分别心」和「无分别心」。再去鑽研这个问题的人是笨蛋,因为他第一个就犯了去分别「有分别心」和「无分别心」。 说日常生活可以「无分别心」,更是违心,我看只有植物人或许可以作到,他想有分别都没得分别了。


  「分别心」在「认知学」裡可是佔著举足轻重的地位,您一睁开眼,如果分不出床上和床下,岂不摔下床去;分不出红绿灯马上要出车祸;分不出钞票和卫生纸,一起擦了屁股那就糟糕了……。您可是无时无地不在用您的「分别心」,要不然怎麽分得出A键和B键来打出这篇文章?


  有分别,是他人加诸自己的「主观判断」,最起码这裡的人都视「有分别」是毒药,绝不敢承认自己「有分别」,我偏偏要大声我是「非常分别」!若不有比常人多一点的「分别心」去发现别人思惟中的破绽,早就在论战中败下阵来;无分别,是自认优越,高人一等,视他人都是「有分别」的心态。这裡真正的「无分别」的人,是不小心蹓到这裡的洋鬼子,一看全是乱码,心中才能完全不起分别之心。只要是在这裡谈到这个题目、看到这个题目的,包括您我,都是满脑子的「分别」,不是吗?既然如此,不如我就大谈如何分别。


  我说:「能」分别者无分别,「不能」分别者有分别。能生阴阳者,即能分别阴阳,本身自无分别;不能分别者,本身仍落阴阳,自有分别。


  如果有人一下手即能悟此「无分别处」的真空境界,那真是旷世奇才中的旷世奇才!福慧双全如吕纯阳祖师都得跟在正阳祖师身旁苦行十八年才能悟道(还没得道),更何况是我等这种业障重重,懈惰怠忽之人?不管是「先练性,后练命」,还是「最初还虚」,事实上不过都是要人收摄心神而已,离真正的「性命」、「还虚」还有一大段距离。


  既然您我都尚未曾见那「本来面目」,则我们在这儿大谈的「无分别」,事实上都是我们那生灭中的意识,依据日常的经验来幻构出来的情境,讲的难听点,我们都在「妄语」。您认为如何?


  禅门公案有句话:「佛耶?魔耶?」,可见得对尚未证佛的人来说,「佛」的概念和「魔」的概念,仍然是个相对的观念。我们今天纯就法理上推理而言(不是意境),真正能入「无分别」处的人,真空时则非佛非魔,鬼神不觉,阴阳不测;妙有时则亦佛亦魔,佛魔皆为我所用。我想,「心中无佛,不能证佛;心中有佛,亦不能证佛」这句话,可以为我所言作一最佳注脚。


  佛门有句话:「现金刚面目,行菩萨心肠」,菩萨心肠大伙喊得是高入云霄,这我自叹不如,可是有谁研究过金刚面目?我把这句话用最直接了当的说法来说即是「以魔的行径来证佛的境界」。君若不信,我引证给您看:


  唐.阿质达霜译《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上:


  「若取一尸无瘢痕者,洗浴之,置大河侧,首东仰卧,日正午,四面各令一丈夫执刀而立,行者尸心上坐。取雄黄,内尸口中,加持之,药若变热,一切贵敬;烟(药生烟),隐(能隐形);光,昇空。」


  唐.不空译.《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


  「又法,若起经(死)三日者,取药一分,复取彼死人髮少许烧作灰,和药内口中,及经三日即差。又法,若欲起七日死者,取药二分,和彼死人衣少许,烧作灰,和药内鼻中,及经七日即差。又法,若起百日死者,取药三分,取彼死人棺少许,烧作灰和药,涂彼死人额上,及百日,即起。」


  以上是关于隐形、飞昇,及起死回生的方法,底下还有更恐怖的:


  唐.菩提流志译《不空绢索神变真言经》卷五:「……加持轮索三遍,旋掷轮,其药精项上、头上,血现滂流。持真言者取血涂身,则得变成金刚之身,刀杖水火悉不能害。又取药精眼睛血泪,涂点眼中,证淨天眼。折骨取髓服噉喫之,即得寿延七千大劫,证大智慧,广大如海,识知过去百千大劫所受生事。取心噉食,即得腾空。又取肝血涂点额上,即得隐入大地地下。取舌执持,即得折伏地下一切药叉、罗刹、毗那夜迦。」


  后世禅观中的白骨观与上文内容相比,实是少巫见大巫。白骨观尚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更何况这极度惊世骇俗之法。不过在我的观念裡,就是方法如此惊世骇俗,所得的成就也就更加的惊世骇俗!


  当我明白之后,我就觉得埋在庐沟桥桥墩底下的人骨,和供在桌上拜拜的烤鸡没两样;「阿姐鼓」上的人皮,和胡琴上的蛇皮同样让我欣赏。


  说句比较轻鬆的话:若是怀中只有「无分别」这样宝物,那我说这仍是落入「有分别」和「无分别」的「无分别」这一端中,还是有分别的。就如同六祖慧能说了一句「不立文字」,结果后世就一直执于捨弃文字一般。


  请问您练功时,心裡还想著如何无分别吗?如果是,那我说您不够专心,心有杂务;如果不是,那您的「无分别」和实际练功一点干係也没有。以实际修炼而言,在未入胎息之前,丹经满纸的水火、龙虎、龟蛇……,那个不是「分别」?就连您现在研究的《内经图》,也不过是是把这些名词换成图案罢了。请看《内经图》左下角:「始悟一身之呼吸吐纳,即天地之盈虚消息」,其中呼吸便是分别,吐纳便是分别,天地便是分别,盈虚更是大分别!您现在的数呼吸、知黑守白,不都是在分别中吗?如果真要从「无分别处」下手,就该闭住呼吸、停止心跳,不过果真如此,我看还未成仙,便已归西。


  能入「无分别处」的真空境界,则妙有自来,何须再练?真到此时,则不用学法术,而万法自归吾宗。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至迩」,「无分别」只能拿来作目标,不能拿来作下手功夫,否则于理不合,处处障碍。况且,真到「无分别」的境界,又怎麽可能一天到晚把「无分别」挂在嘴上当口头禅? 「无分别」是释迦牟尼苦修数年的成果,他老人家尚且从分别下手,吾辈这种业障重重之人又怎麽可能比他更有慧根,一下手便能「无分别」?


  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他告诉我们,只要专心去练气,便能达到柔若婴儿的地步。换句话说,只要专心一志,便无分别,何须再多此一举别立「无分别」的名目?反而把事情越搞搞複杂。


  我要再次强调一点:无分别也好,不执著也好,都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证得的结果,在这之前,他从没听过这些名词,他只是专心去作他的功夫。为何后人明知未到这个功夫,谈这话语便是妄语,却还要大谈而谈呢?修行事实是一连串由质变而量变,由量变而质变的次第过程,禅门有「四禅定」:一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凡人能把变动的念头止住,便是质变,此时体内真气便能日渐充满,这是量变。当气息满到一定程度时,口鼻呼吸便能由有至少而渐无,这是质变。当口鼻呼吸渐渐减少时,内呼吸便会愈来愈强,这是量变。当体内气息在各经脉都能运转顺畅而充满到一临界点时,自然就停住气脉,这是质变,便是丹经所谓「璇玑不转,日月停轮」。然后再至灭尽,才能证那无分别、不执著的本来面目。在那之前您所谈的,都只是要达到「一禅念住」的鼓励话而已,若说要拿来当实际功夫,我说是倒因为果的说法。


  「时到骨自转,功夫自然成」,水火功夫练到家,自然就能提昇到另一境界,自然能超越水火而不执著水火。岂有练到一半,一个不执著就能超越的。既然这麽有用,干嘛要水火,一念不执著不就顿超三界了?您见过任督尚未完全打通,一悟不执著就马上完成小週天功夫的人吗?是不是再悟无分别,便能立刻转他几圈大週天?


  有首诗:「行满三千朝紫府,丹成九转上青天」。如果您的无分别、不执著有那麽大的威力,那这首诗便可改为「行满一千加个『不执著』就可朝紫府,丹成六转补两个『无分别』便可以上青天」。您想天上会有这等投机取巧的神仙吗?


  「要有大疑才会有大进步」,此话说得好!但是,这要分两方面来说,就命功而言,师父教什麽,弟子就毫不疑心的去作,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但就性功而言,绝对是大疑才会有大进步。您去翻翻看禅门公案裡「谤佛」这一类,那些大禅师一个个对释迦牟尼要打喊杀的,有一个更把经文写在内裤裡穿。居然以对自己教主这样的态度来教育学生,您说这疑够不够大?学道要学实实在在的道,练功要练脚踏实地的功。既是如此,那麽每一条理论,每一句话语,都必须考虑到是否合于现实的情况,若是有衝突,那非旦不益于修行,恐怕反而是个障碍了。


  吾辈「内丹」修行者,身中性命之道不去求,却去身外找那「高能量」的东西,岂不缘木求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