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明


       阿拉伯文明影响广大,是三大宗教之一的发源地;其文化在中世纪占优越地位,而且经济也很发达,贸易和交易远在当时的欧洲落后市场之前,同时也十分重视世俗文化的研究。

  之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经典

  伊斯兰教创始人为穆罕默德,出身贫穷,依靠经商致富后,开始常常到一个山洞中去思考问题。四十岁时,听到真主对他说教的内容,称其为阿拉的使者。于是他开始向周围人传教,从家人到朋友以及一些贫困者,但社会反响并不大。后因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而受到当地大商人和贵族的压制,由麦加城迁至郊区,在那里开始继续传教,引起了另一城市人们的关注,双方签订协议,将传教中心转移到了麦地那,开始建立一个一宗教为主的实体国家,并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崇拜场所清真寺,这所最初的清真寺就成为了以后所有清真寺的样板:有院子,宣讲台,并规定聚会进行仪式的日期为星期五,规定跪拜方向是克尔伯神庙,取代了当时的自然崇拜。

  第二,提出“凡加入伊斯兰教皆为兄弟”的口号。

  第三,建立麦地那宪章:一致对外。

  第四,建立军队,号召进行圣战。将战争作为神圣的义务。起先是与麦加作战的口号,后成为进攻其它地方的口号,推广伊斯兰教到各地。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积蓄了八年的力量,建立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亲率军队进攻麦加。在其攻克麦加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麦加为胜地,以克尔伯神庙中的陨石为神物。他亲自主持了第一次朝圣活动,为以后的朝圣立下了规矩;并在山上发表了“辞朝演说”,于第二年病逝于麦地那。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在创立中形成了系统的经典:古兰经。这部经典并非穆罕默德编写,而是由不同的弟子记载穆罕默德的传授内容汇编而成,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在麦加期间传授的内容,为麦加篇章;其二事故在麦地那期间传授的内容,是为麦地那篇章。

  这部经书规定了一个伊斯兰教信徒最基本的教义:

  首先是信仰:必须信阿拉;信天使,就是介于真主和先知之间的媒介体;信经典,不仅仅是古兰经,还包括旧、新约;新先知,服从历代先知传授的知识;信末日,相信末日审判说。

  其次是实际的行动,也被称为五功:第一是念证言,必须每天朗诵;第二是做礼拜,一天之中做五次,每逢星期五必须集中到清真寺去聚会;第三是斋戒,伊斯兰历法的九月,成年男女必须斋戒一个月(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后还要重新举行仪式就是开斋节。第四是天课,就是付税,也可以作为一种济贫税,规定一人一年中必须把多出的钱的2.5%作为天课。第五就是朝圣,凡教徒在一生中必须亲自去麦加神庙朝拜至少一次,时间是每年12月的初七、初八、初九。

  而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点是:伊斯兰教主张宗教和世俗并重,反对出家修行抛弃生活,因而没有修道院和修士,反对禁欲和独身主义。这主要是因为阿拉伯商业发达,人们以经商为生;而宗教的产生必须顺应当时的社会现实。

  之二:阿拉伯学术文化

  阿拉伯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文化较为落后。直到伊斯兰教创立以后,才开始进入封建化,国家的形成时期。而其周边地区文化水平高,为了传播信仰,就鼓励信徒们学习写字(如希伯来文、叙利亚文),并让在战争中捕得的识字的俘虏,来教育阿拉伯儿童。从此,教育和学术于阿拉伯开始发展,也与其领土扩张有关系;阿拉伯通过战争吞并了大量的文明地区,形成了多个文化中心。

  学术上,首先是本土的文化中心。在麦加和麦地那地区,是研究伊斯兰教最初的学术中心,当地最为发达的是历史学和圣训学。

  而在本土之外,首推伊拉克地区,当地财富聚集,学术发达(是古代文明帝国所在地),有着多种文化传统的沉淀。巴格达作为阿拉伯帝国的首都,文人学者大量汇聚,讨论内容包括语言学、哲学、医学。其次是叙利亚和大马士革,保存和收集了大量希腊哲学著作,由此开展翻译工作,保留了大量的典籍。然后是埃及,虽然当地的古文明因为外族入侵而至此断绝,但也有现存的学术中心被继承:亚历山大里亚;由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建设,只要是建筑和学术事业,学术设施发达。

  阿拉伯帝国通过地域扩张,吸收了各民族的文化,使之成为了阿拉伯文化的一部分,对以后的欧洲影响重大。

  在教育方面,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地区没有学校。从穆罕默德开始,教育也开始起步。一开始,以寺庙(清真寺)为主来建立学校,目的为习字念经典,但范围狭窄。

  阿拉伯帝国时期,有了书塾和小学出现,上课内容一古兰经为主,并包括算术、语法和诗歌;学习方式为背诵,崇尚体罚制度,费用视教师个人经济状况而定。

  到了九世纪,清真寺数量众多,教育普及教广。办学特点为民间化,政府设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和统一办学标准,学校设置课程和情况一切由学校自主,任何人都可进入学校就读。到了阿狄斯王朝时期,开始出现官办教育机构,又是研究机构,吸收大量人才进行研究,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高层官员。

  1067年,阿拉伯第一所高等学校——尼采米亚大学,获得政府承认和资助,组织管理严厉,教师聘用须经过皇帝同意,且配备助学人员2~3名,学生有奖学金,食宿皆在学校,开课科目众多。它的制度和方式影响了日后欧洲的大学发展。

  在图书馆事业方面,阿拉伯的图书馆系统发达,新建设的和旧有的并寸。如亚历山大图书馆。两河流域每所学校均有图书馆,但也有在战争中典籍遭到破坏而图书馆却保存了下来的情况。并因此引发了数次的大规模翻译运动,在历史上,每位阿拉伯国王都曾主持过。

  而且阿拉伯帝国的个人藏书也十分丰富,使社会上学术气氛浓厚。

  之三:阿拉伯的文学和艺术

  阿拉伯的文学,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主要有两种形式:诗歌和散文故事。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文学传统,起源甚早,早于伊斯兰教创立之前,阿拉伯诗歌已经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当时的诗歌:长诗——格绥达和短诗——麦格图阿。由上下句组成,行尾押韵;内容为歌颂部落英雄、战役经过、思念亲人,或是描写沙漠等的风光。诗人在当时十分受人尊敬,成为部落代言人或精神领袖。当时还有专门赛诗会,地点在克尔伯神庙,胜利者被称为“悬诗诗人”。当时著名的“悬诗诗人”为乌鲁姆·盖斯,其人性格好酒,写了很多思念情人的诗歌。

  而伊斯兰教的出现打断了诗歌创作的传统,诗歌由此走向衰落期。伊斯兰教注重研究经典,使得世俗诗歌开始没落。直到帝国开始扩张,诗歌才重新有了恢复和繁荣期,内容以哲理性问题为主,反映人生享乐和厌世的两种态度:享乐主义教导人们及时行乐,整天喝酒;厌世主义主要有劝世诗、教导诗,受了伊斯兰宗教的影响,讲述万物必消之理,与世俗生活保持距离。

  散文故事著名的文体为麦嘎麦(聚会之意)体,讲述内容、出处,反映了社会生活方面的丰富多彩;比较口语化,流传很广,对后人影响甚大。

  代表作是《天方夜谭》(也就是《一千零一夜》):天方,指的的克尔伯神庙(天房),指称阿拉伯;夜谭,指夜间讲的故事。其中收集了各地、各时期、各民族的现有传说,加工整理而成,内容繁杂,以格言、语言、童话、恋爱、冒险、谚语为主,反映了当时广大阶层的各种普遍现象,以及对恶的憎恨,赞扬了高尚品质,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拉伯的艺术,因为至今还有不能造塑像的教条,所以主要表现在建筑上。

  建筑中又以清真寺为主要代表,其样式规定于穆罕默德时期,开始较为简单,但包含了三样必备的东西:院子必须宽敞,有房顶,有宣讲台。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开始进入建造清真寺时期。691年,于耶路撒冷建造岩石清真寺,是为早期的盛名建筑之一。特点:呈八角形,有巨大的圆顶,绘有花草的瓷砖,并以经文为装饰,被认识是保存至今的最古的阿拉伯建筑。

  705年大马士革清真寺(原为罗马神庙)建成,长158米宽100米,正门为凯旋式拱门,两旁为希腊圆柱,并有三座尖塔——是以后清真寺的典范。

  至此,形成了清真寺的主要特色和功能:

  第一,有宽敞的大殿,且十分干净;两旁有走廊,保证信徒可以保持干净进入大殿朝拜。

  第二,大殿旁必须有宣礼塔和圣龛,以及沐浴室——以保证宗教生活的需要:进门要看到水。

  第三,巍峨的建筑和复杂的雕饰,主要是图案,为了显示阿拉伯帝国的威严和权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