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型可以分为人物、情节、意象等几个类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诺顿,瑞德,安迪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原型。本文将对安迪,瑞德和典狱长诺顿进行人物原型分析。
关键词:耶稣,救赎,希望,撒旦,被救赎
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正是在这个最一般的意义上,弗莱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在弗莱的西方文化背景中,神话主要指圣经神话故事,而神话就是“某种类型的故事,讲述主角是神或比人类力量更为强大的存在物的故事”。而西方的《圣经》的原型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充分的映现。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安迪(Andy)因涉嫌枪杀妻子和与之偷情的高尔夫球教练被判终身监禁,并被送到肖申克监狱服刑。在狱中,安迪受到同性恋“姊妹花”的欺辱,帮助狱警和典狱长逃税、洗钱,还经过长达6年的申请获得政府的资助建立了新英格兰监狱最好的图书馆。然而,这些并不是安迪真正想要的生活,他需要的是自由。安迪通过狱中好友瑞德(Red)提供的岩石锤用19年的时间凿出了一条隧道,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爬出隧道成功越狱,最后与获释的瑞德在墨西哥的小岛上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
一 安迪原型分析
《圣经》故事中有几个十分典型的人物,其中主人公是上帝耶稣,他为了拯救世人,经常到各地去传授道义、传扬福音,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用死来唤醒麻木的世人。《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的原型人物就是耶稣。
安迪的品格带着上帝的光芒。他具有坚定的信念与信仰,他总是说希望是一件好东西,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并把这永恒的希望传递给他人;他坚忍不拔,具有超乎寻常的耐心与韧性,面对三姐妹的骚扰沉着淡定,20年来挖掘地道从不停歇;他机智勇敢,理性从容,在迷失的混乱中仍能坚守人性。就像瑞德所说的,他就像是在庭院中散步,外界的怠慢不公,命中注定的磨砺苦难,在他身上找不到痕迹。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强大的灵魂世界,只有他自己,没有人能触及到,那块被称为希望的宝地。
安迪为了拯救“被制度化”的狱友,使他们获得短暂的自由,经常像耶稣一样不顾自己的死活。挚友瑞德通过在监狱中的关系,把包括安迪在内的几个认识的人弄到户外劳动。在劳动过程中,安迪听到狱警对继承的三万五千美元的抱怨,主动过去和狱警交谈,差点被误解他的狱警推到楼下,当时他的狱友们都惊呆了,没想到他会这么做。而安迪冒着生命危险为狱友们争取到每人三瓶啤酒,使他们感觉自己仿佛是“自由人”,装修着自己家的屋顶。安迪却没有喝自己争取来的啤酒,他脸上露出奇怪的笑容望着狱友们喝啤酒,这与耶稣拯救世人的真谛几乎如出一辙;安迪在整理捐赠的二手唱片中发现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他把唱片放入广播室的留声机里,打开监狱中所有的扩音器,听到这首曲子时,监狱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驻足聆听,正如瑞德所说:“我到今天始终不知道这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实上,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不说更好。……如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这灰色鸟笼,让这些围墙消失了,令铁窗中所有的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安迪以关两个星期禁闭的代价为狱友们带来“精神上”的自由。
安迪的人生就像耶稣一般,被钉在十字架上,接受烈火的考验。20年的冤狱就像是上帝赋予他人生必然的过程,他无法逃避,只能坦然地接受。他开始写信,建图书馆等来进行精神的救赎。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时光缓缓在他两鬓染上白霜,这时他从汤米的话里明白他所遭受的真相。这是上帝对他人生所开的巨大的玩笑,他终于迷茫了,就像无所适从的小孩,不知如何才能诉斥他的委屈。同时,他渐渐忏悔到他人生的悲剧是他自己所造成的,他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妻子的爱,所以妻子才会出轨。在汤米死后,他做了决定。在那个风雷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当他爬过污浊不堪的污水管,张开双臂去接受暴风雨的洗礼时,读者仿佛可以看到在烈火中燃烧的耶稣睁开了双眼。安迪通过自己坚强的信念与信仰与顽强的意志涉尽肮脏的污河,洗净罪恶,在彼岸重生。
其他人物原型分析
瑞德在《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和影片中瑞德除了演绎自己的角色外,还充当旁白的角色,通过他的口,来构建安迪的形象。瑞德是安迪的挚友,其原型人物是《圣经》中的被救赎的囚徒。
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囚犯其实很少是无罪的,这些囚犯经常自嘲是被律师坑害的,但瑞德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他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一个有点善良有义气却无端犯下了重罪的囚徒。瑞德曾经是拥有希望和渴望的自由的,从影片一开始他面对那五个人的询问的紧张不安可以发现,只是五十年的监狱生活磨灭了他的希望,监狱的非常态生活和残酷的压制使他们已经逐渐体制化。外面的世界固然美好,然而监狱里有他的地位,有他的规律,他能够弄来一切别人想要的东西,所以他可以毫不羞愧的说“希望,是这里最危险的东西”。 尤其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是死囚,但却判了无期,所以他们必须抛弃任何希望地活着。一次或者多次的终身监禁让他们永远也只能生活在这四面高墙之内了。从一开始对高墙的恐惧到逐渐的适应,以及最后形成了对高墙的依赖。瑞德道出了这句令人暗暗心惊的话: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最终他们屈服于这种体制化的生活,希望也因此被磨灭了。所以老布会获得假释后,表现出面对自由不适的惶恐,而选择自杀。瑞德是幸运的,他虽然也害怕,但他遇到了安迪,安迪不仅教导他的是精神上的救赎——20年的陪伴,这足以让他从自己内心体制化的监狱中释放出来;而且安迪给与他的是强有力的后盾,给了瑞德希望和出走的资本,最终真正帮助瑞德获得内心上真正的自由,就如犯罪的教徒受到耶稣的感化而获得新生一般。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典狱长诺顿的原型与《圣经》中的撒旦相像,撒旦即魔鬼,在《圣经》中是堕落的天使,它曾经是上帝座前的一个天使,但因反叛上帝而从天上堕落,他的目的是诱惑人犯罪,与光明力量作对,但他常常“装作光明的天使”。 影片中诺顿是撒旦的化身,他像撒旦一样在监狱中“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若有人违背他,就一定没有好下场;他高举《圣经》,把它作为让犯人顺从他的借口,同时把自己伪装为光明的使者,在查房时他在跟安迪的对话中说:“我更喜欢‘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获得着生命的光’这句话。”但事实上他却是监狱中罪孽最深重的人。他利用安迪曾经在银行工作的经验,为自己捞取一笔又一笔的黑钱,当他了解到安迪并没有杀害他妻子的情夫做了别人的替罪羊这一事实之后,他不但不帮他澄清罪名,反而杀死了惟一的证人汤米灭口。诺顿在自己办公的房子里挂着“神的审判即将来临”和曾近拿着《圣经》这本书对着安迪说“救赎之道就在其中”都成为对他的结局最大的反讽。
三结束之语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在人物形象上能在《圣经》中找到原型,观看这部影片,如果没有对《圣经》这部西方经典作品的熟知,就很难对影片中的文化精髓有透彻的把握,也就无法真正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深层的含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