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评价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就千差万别。
一、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价要遵循的原则
(一)历史分析的原则
也就是说,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用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过分拔高、颂扬或改铸古人,这是对作品的尊重,更是对人物的负责。
(二)阶级分析的原则
也就是说,他(她)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为哪个阶级服务,无论是忠是奸。如岳飞,虽然他的动机是为了巩固宋室王朝的封建政权,但他在客观上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利益。虽然愚忠不减但却青史留名。
(三)个性、品德分析的原则
再伟大的人物也有缺陷的人格,最卑微的庶民也有可歌的地方。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任何一个人物。
二、就几部文学作品中的几个典型人物粗浅地进行评说
《红楼梦》可算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曹雪芹用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融筑这一旷世奇葩,可以说字字皆血泪,在这里不能不提的两个人物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读过作品的朋友都会发现,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黛玉的小气,宝钗的豁达;黛玉刚直,宝钗善屈;黛玉任性,宝钗随和……因此许多人褒宝钗有余而贬黛玉不足,尽管曹雪芹心中的理想形象是林黛玉。我粗浅地认为: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诚然,黛玉多愁善感,对任何人、事都非常敏感,但她的才气、刚直、率真与宝钗的阳奉阴违,阿谀逢迎有着很大差别。这也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闪光点。但一味过分地强调宝钗的奸诈邪恶、权谋机变、挑拨离间,未免太不公平了。宝钗、黛玉的不同、冲突、对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宝钗同样有黛玉一样美好的品质,她一样有作为女人追求的幸福和快乐。不幸的是,她同黛玉一样成了封建统治的牺牲品。黛玉葬花痴情,花落人亡;宝钗出闺成大礼,独守空房。二者有所不同的是:一个在寂寞中香销玉殒;一个在灯红酒绿中变成行尸走肉。
读一部文学作品,一定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灵魂交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在,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一篇浩瀚的历史长卷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廊。其中英雄辈出,横空出世。
曹操在历史上一直以来备受人们争议,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津津乐道。曹操处事的所谓至理名言:宁让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极端利己主义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奸诈,以梦中杀人来欺骗世人智商;他多疑,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以自掘坟墓;他自负,赤壁之战兵败滑铁卢……
但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雄才伟略,屯田驻兵、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德才兼备的文臣武将,统一北方,三足鼎立有其一。作为诗人他横槊赋诗,以下为己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许,杰出的人物往往有超凡脱俗的伟业,但同时也有人性的弱点。
作家周国平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想用情人脸上的一个微笑换取身后一个世代的名声。很遗憾,历史往往给我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水浒传》中的宋江应首当其冲。
作为结义大哥,宋江开始真称得慷慨无愧“及时雨”的称号。带领兄弟攻城拔寨。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关键在于宋江的思想中,忠君占第一位。封建的正统思想、封妻荫子,为所谓的清明朝廷建功立业。于是,一系列反常行为令人大跌眼镜:聚义亭改为聚义堂,一条投降路正在他心里突飞猛涨,征方腊,本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宋江心知肚明,方腊船头的肺腑之言令宋江沉默不言。损兵折将,曾经辉煌的水泊梁山灰飞烟灭。为了保存名节,不惜以李逵的死来换取身后的名声。在这里,我无语,心里在滴血。一个盛世的王朝就这样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此,我没有更多理由和资格来评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而是要把他(她)们真实地、客观地还原他(她)们本来的面目,让后人更好地凭吊、敬仰抑或评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