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在《文心雕龙 体性篇》中写道:“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性情。”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可谓包罗万象,一部部古典名著中涌现的一个个鲜活人物无不印刻着时代的气息,又显露了作者的创作态度,耐人寻味。下面主要从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来浅谈他们的特征。
一、领导者
先谈谈古典文学名著中领导者的代表,首先来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曹操幼时的恣意放荡,少时的不畏强权、干事正直,中年时先是逐鹿中原,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胜于官渡之战,又远征乌桓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赤壁之战败于华容后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平定凉州,创建曹魏相争汉中,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废献帝自立称霸天下、晚年时的疑心甚重、乱杀忠良。这些都体现了他极度复杂的性格和异常丰富的情感变化,同时也展示出曹操作为一代“奸雄”的成长历程。
他求贤若渴而又嫉贤妒能,宽宏大度而又心胸狭窄,广开言路而又刚愎自用,赤诚相待而又伪善多疑,残暴不仁而又多情善感,聪明睿智而又糊涂愚顿,最终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现实中,在不可调和的复杂心理冲突中走向肉体和精神的消亡,这是曹操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从道德上看,曹操的言行似乎处处充满着矛盾,但从政治的需要去看,却都服从于现实的政治军事利益。曹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和他的才干智慧与权术结合,成为文学史上封建政治家的一种典型。不论我们是赞扬或谩骂曹操,在三分天下的乱世中,他仍然完成了建功立业的壮举。之于曹操,以现实权术作为凭借,在乱世中也许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而为统一国家、推动历史前进所作出的牺牲,则显示了其壮大的崇高精神。
说到英雄、领导者,不得不提《水浒传》中的宋江。宋江的人生历程被广大民众熟知,先是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这一个个绰号活灵活现的描绘出一个宋江的形象,仗义疏财、侠肝义胆、排难解忧。在父母膝前,宋江是个孝子贤孙、一心伺候双亲;在民间,宋江是个雪中送炭、热心帮忙的好人;在兄弟面前,宋江是个值得爱戴、跟随的好大哥。许许多多的优点造就了宋江的成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念念不忘招安具有浓厚妥协思想的投降主义者,受招安后宋江已经背离了人民,是正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也正是这一点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论不休。
二、智者
再来谈谈古典文学中那些智者。《三国演义》中“智”的代表诸葛亮就首当其冲,三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演义》正是描写这一时期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充分展示着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真心真意的请诸葛亮出来相助,甚至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深受感动,而且像刘备这样的“仁君”是符合诸葛亮择君标准的,于是诸葛亮决定出山,效犬马之劳,从此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征程。可以说,诸葛亮的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感人的悲剧。他生与“命”,“数”相争,忠于刘蜀政权,独撑危局,呕心沥血,直至累死,这恰恰是他悲剧的最大特色。在这个悲剧性冲突之中,忠贞报国,德才兼备的重臣竟不能完成其为之奋斗的事业,这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沉痛,这也是“英血空劳销笔筒,运不兴刘亦枉然”的遗恨!虽如此,吕恩勉仍赞道:“屈于势,伸于理,厄于当日之命运,而伸于后日之人心而已”。所以,“悲剧是以美的毁灭形式来达到肯定美,否定丑的目的,是用悲的方式来激起人们对美的追求。诸葛亮的悲剧历史中,特别是他那百折不挠的人格力量令后世敬。
“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看到这段话,大概都能猜出说的是《红楼梦》中的泼皮破落户王熙凤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在复杂而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翻云覆雨、游刃有余、欺上瞒下,更是极尽权术机变,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但终归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三、风流客
纵观文学名著中,不乏美男子的点缀,可见不只是在现代的偶像剧中必须具备帅哥美女,就是在保守的年代人们对容貌美的追求也是一样的。《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在作者笔下本为“风流子弟,生得状貌魁梧,性情潇洒”,“是那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 西门庆风流放荡,他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又家财万贯,妻妾成群,温柔软款,悠游空闲。无奈西门庆是个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没有充分的自省能力,而情欲需索又远高于常人,因而在他身上上演了一出欲海情天中的狂欢戏,生活极尽荒淫腐败,终在三十三岁时纵欲身亡。
说到风流,贾宝玉就不得不提了。宝玉是一位泛爱者,他爱林黛玉,也爱薛宝钗、史湘云,还周旋于袭人、晴雯、鸳鸯、红玉等等之间。宝玉又要把一切所爱的人的不幸和苦恼全担在自己的肩上,是个大苦恼者。鲁迅先生说:“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市上,不幸人多。”“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发现了青年女性的美。在历朝历代的贵族男性眼里,女子要么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要么是花花绿绿的玩物。而贾宝玉,发现了女子身上的春天,欣赏的是女性的美。《牡丹亭》 里的杜丽娘“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离开自己的绣房,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徐朔元先生语)从杜丽娘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觉醒。在大观园,首先意识到女性美,启蒙女性觉醒的,则是贾宝玉。宝玉宣布过他的女性观:“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对女性的美唱着热烈的赞歌,对女性的悲唱着沉痛的哀歌,为一切男性包括自己自惭形秽,这种对女性的尊重和欣赏意识在文学史上亦是少有的。
金钏儿的跳井,晴雯的含悲而死,鸳鸯的愤怒自尽,尤三姐的惨烈刎剑… … 无数女子的悲剧无不引起宝玉强烈的内心震撼。他同情受凤姐之威、贾琏之俗的平儿,怜惜受薛蟠蹂躏、被金桂欺压的香菱;以忧虑的眼光看着姊妹们不幸的命运;以无尽的柔情关心着丫头、戏子们的悲欢。鲁迅说他对女孩子们是“昵而敬之,恐拂其意”, “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真是准确之极。他不是晏小山、纳兰容若式的“多情”,更不是西门庆式的“滥情”。他是昵中有敬,关心女孩子们的哀乐悲欢,注意女孩子们的荣辱得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女性的理解与尊重。
文学历史的长河中,人物的类型着实丰富,何止于这几类,忠义的代表关云长、痴情的代表杜丽娘、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贤惠痴人李瓶儿、明辨是非的李香君、麻木迂腐的马二先生、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他们在文学的长廊里演绎着精彩的故事,亦是永远的鲜活在读者的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