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刚开始写小说,干巴巴的几个人物,在那里做事,也可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不否认故事很好看,但看完后,不知道人物在哪儿做事,他长得怎么样,是什么的性格,反正就知道几个人去做事了。主要原因,是小说的信息量不够。
有人可能说了,一个小小说,你让我加进信息量去,这不是小士兵背着大炮吗,他背得动吗哥们。我说的信息量,并不只是说,让你写个人时,先说银河系,地球,国,省,县,村,小队。也不是说,先给他照张免冠相片,做个CT再做震共振,再进行测谎,再来几道智力选择题,先把这个人物给政审了,落实清楚了身份。
小说的信息量,是为塑造人物,强调立意服务的,但也不是说让你随便加的。就像绘画,你把整个身子画得超真写实,连脚丫巴里的泥也给画出来,不画头,我们也很难看清是谁。有时候,你只要画好他的眼睛,嘴巴,别的都不画,我们就认出来了。我们不是傻子,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你只提供够我们判断的依据就行了。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里,也不是很长的小说,也没有大量的描写,但我们就可以根据他提供的那点信息量,用想像重新还原了人物其本特征,还能知道他的生活状态。比如:“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些信息量的提供,让我们仿佛见过老孔。按说,还应该举更多的例子的,但我看的书少,也不想找资料。
小说有京味,海派,什么什么的之分,其实就是说明,小说里有较明显的地域性信息量,有着共性的选材或写法,被大家定义了流派。邓友梅先生的《那五》里,通过方言,地理,民俗,用具,建筑,等等信息量,共同营造了时代氛围,与浓郁的独特老北京味道,对塑造人物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邓先生的《寻访“画儿韩”》,里面的信息量也很大,可以找来看看,也许会加深理解。好的小说,读了会同时知道很多超越故事本身的某些信息。比如你看了倒腾古玩的小说,知道了相关的鉴赏知识。
要想在小说中有足够的信息量,不难做到,难的是恰到好处。如果我们写清朝的小说,把整本“清史稿”给加进去,这不叫小说,这叫批注。再说,信息量并不是多就好,用得够就好,你能用最少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让读者进行加工还原,更好了。就像画画那样,最好的画是你画得少,让别人看到的多。画片叶子都知道秋,你为什么要画整个秋天呢,所以,让读者通过你提供的信息,还原并超越你想表达的人与事物就很不错了。再说,这个东西本来是不可以用秤去量的玩意儿。
比如我们写用紫砂壶喝茶的人,你把信息量提供出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如果早知道身份,就会增强对他的印象。
1、他穿着什么样的衣裳,什么姿试坐着。(让读者想像到的他地位与气势)
2、紫砂壶是皇帝赐给他爷爷的。(可以让读者知道他的祖上显赫)
3、喝茶的时候快与慢,或看什么样的书。(说明他的性格,强调了职业)
4、他喝茶时摸了丫鬟的臂部。(我们知道他好色)
读者可以通过你的信息量,完整这个人,得到再加工的艺术享受。而不是你直接告诉读者他爷爷是议员,他是武将,看了本孙子兵法,性子很急,还好色……好的写手总给你提供足够的,但不多余的信息量,让读者进行再加工。而不是你把想说的结果直接给说出来。有时候,小说最怕写成一加一等于二,你只要提供一加一,或者读者能够自己想像得到的信息量就足够了。读者把一加一算成等于三等于四,那是他对你小说的延伸,说明你的小说有了多意性,岂不更好了。永远记住,给蛇画上足,没酒喝。
一个紫砂壶,有制作工艺,历史传承,有文饰,有不同的面,不同的质感。写出它的信息量,对塑造型人物是有用的,是可以佐证时代背景的。你写个人,脸色被晒得油黑发亮,蹲在玉米地边,两脚沾泥。跟前蹲着大搪瓷缸子,缸子上还掉几块瓷。里面泡着大把抓,有个小虫趴在浮起的茶叶棒上。他右手握着黑面馒头,左手拿着胡萝卜咸菜,吃得喷香……你不用说读者也知道不是总统,也不在银行点钱。初学写作,由于不知道怎么写进信息量,往往就会说,一个农民在地头上吃了饭……这样写当然会单薄了。
信息说到了量,好像应该很多,其实不是。无论多少,信息的聚焦都要反射到你想写的人,事,或表达的意向上,否则半句也是多余。什么是多余的信息量,就是有它没有它一样,有它还不如没有它。问题是,每个人都按自己感到最好的写法写的,如果知道怎么写更好,他肯定不会照不好的去写。
我们举个例子:“有人告诉那汉子,说你老婆被村长调戏了。这人拿出刀来,蹲在院里磨,哧哧地磨。你可以说这把刀子多快,他爷爷杀过两个日本鬼子,给牛骟过“钟摆”。正磨着村长来了,说,磨刀呢?他站起来点头哈腰说,我,我想杀只鸡。”
杀不杀咱们先不说,但你不可以说,这块磨石曾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或说磨了驴蹄掌,或者说磨石是从山上采下来的,说磨刀的水洗过脸洗过脚(当然可以说他老婆洗过脸)。这样的信息半句也是多余。我们让他磨刀是强调他内心愤怒,强调他杀人的可能性,是跟妻子受辱紧密相关的,是提升矛盾的。他用力磨刀,把杀村长的劲儿写足,最后他见到村长后点头哈腰,可以更有效地塑造这个小人物的两面性以及他的懦弱。
大环境的信息量够了可烘托出小说的氛围,让人物更加真实生动。工具与用品的信息量够了,能强调人物的生活习性或性格特征。因为毕竟人生存的环境,有历史,地貌,有自然条件等等的信息。毕竟一个人戴着什么东西,用什么,吃什么,跟他的生活状态与习惯,以及他的身份与心理也有密切关系的。我们说的信息量,就是用这些信息来强调你想写的主体,让他立体化,形象化,真实生动。只有真实的人物发生的事件才会感人。小说里的真实并不是说,用身份证佐证,而是需要用信息量完整他,强调他,让读者借着这些信息的提示,感动,思考,震撼,甚至会冲动,甚至会产生新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