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读是诗,倒读是词
有一首清代流传的回文诗,诗名为《秋》,传说一女诗人所作。原文是:
明窗半掩小庭幽,夜静灯残未得留。
风冷结阴寒枯叶,别离长依望高楼。
迟迟月影斜依竹,叠叠诗余赋旅愁。
将欲断肠随断梦,雁飞连阵几声秋。
倒读却可读成一首《虞美人》词:
秋声几阵连飞雁,
梦断随肠断。
欲将愁旅赋余诗,
叠叠竹依,
斜影月迟迟。
楼高望依长离别。
叶枯寒阴结,
冷风留得未残灯。
静夜幽庭,
小掩半窗明。
足见作者学问之深,驾驭文字之巧,世人为之叫绝。
2、春夏秋冬回文诗
回文诗是一种雅趣横生、妙不可言的诗体。相传始于晋代傅咸、温峤,而兴盛于我国宋朝。说它绝妙全在诗中字句,从头至尾往复回环,读之成韵,顺读倒读,回旋反复得诗更多。然而,回文诗不是没有一定的约束,它亦有一定的格式,制创颇为不易。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春夏秋冬回文诗,历来被誉为回文诗之珍品。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上面春、夏、秋、冬诗,各诗仅10个字,然而每10个字都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顺读得两句,倒读得两句。40个字即4首七言绝句,而且不失季节特色,真乃妙手天成,开合无缝。《春》诗应读成: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夏》诗应读成: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诗应读成: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诗应读成: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3.天下惊艳“倒顺书”
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被拜为中郎将便自觉身价百倍,顿起休妻之念。他差人给卓文君送去一信,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并要卓文君立即回信。
卓文君看完信后,知道丈夫在刁难自己,于是她满怀悲愤,提笔写道:“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收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挫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作女来我作男!”司马相如惊叹夫人才华出众,顿消休妻之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