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国学大师傅斯年先生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性格耿直,敢怒敢言,又嫉恶如仇。得罪过不少的人,因此人送外号“傅大炮”。傅先生也是对得起这一响当当的外号,他“炮轰”过宋子文、孔祥熙,也怒斥过时任北平市长秦德纯,说得同学罗家伦哭笑不得,也把老师胡适弄得汗流浃背。
那么性格豪爽,口无遮拦的傅斯年是怎么让胡适紧张的不知所措,汗流浃背的呢?事情是这样的,1917年,在外留学了七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胡适受到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大教书,任北大哲学教授。那个时候胡适还非常年轻,才27岁。
在胡适之前,主讲中国哲学史的老师叫陈汉章,这个老师也知识渊博,满腹经纶,引经据典,人物故事信手拈来。这位老师有个响亮的名号——“两足”书柜,因为陈先生上课,两年下来,只把进度推进到商朝的“洪范”。
年纪轻轻的胡适接手中国哲学史这门课后,与陈汉章先生的授课截然不同。他大胆的重编讲义,竟在开篇就抛开了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也就是西周行将覆灭的最后一个阶段。这样一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就被截取了一大半。胡适的此举让学生很不适应,北大的学生对于这位年轻的老师当然是不服的。于是有些激烈的学生就琢磨着把这位“胡说”的教授赶出校门。
这时就有人想到了口无遮拦,威风霸气的傅斯年。于是在课堂上,傅斯年几度向胡适发难,以请教为名问一些很刁钻的问题。面对傅斯年这样国学根底极好的学生的提问,胡适也经常被弄的满脸通红,在回答之间汗都会留下来。不过最后胡适都咬紧牙关的度过了难关。
后来,傅斯年也被胡适的学术思想和知识储备所折服,在胡适面对很多风波的时候,傅斯年都在暗中默默的保护着老师,到最后成了他《新青年》得力的助手。当然,胡适对于傅斯年也是满满的欣赏和感激,他对傅斯年的评价也是相当之高。胡适曾坦言,在当年的课堂上就发现傅斯年的国学功底不亚于自己。
这个曾把胡适问得大汗淋漓的人,最后确成了胡适最为得意的学生之一。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