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8·4”侵华日军芥子毒剂桶泄漏导致多位平民中毒的事件发生后,很多人不禁要问,又是侵华日军的哪支部队在齐齐哈尔留下的余孽,它是支什么样的部队,它在中国都干了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询问当地老人,记者得知,1945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市区曾经驻扎一支番号为“516”的侵华日军部队,而这次毒剂泄漏的地点,正好是当年侵华日军的弹药库。为了更全面地了解“516”侵华日军在齐齐哈尔、东北乃至在中国大地上所犯的罪行以及余孽,12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曾编写《齐齐哈尔军事史》、《日本化学战史》,并且刚刚出版以“516”部队为主线的小说《滴血残阳》的“516”部队研究专家,原齐齐哈尔市社科院院长,现齐齐哈尔市文联副主席、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主席曹志勃先生。

  据曹志勃介绍,五十多年前,在齐齐哈尔市东郊八里岗,曾经有一支与臭名昭著的侵华日军731部队肩负同样任务的魔鬼部队驻扎,它称得上是731的孪生兄弟———侵华日军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代号“516”。这是一支披着科学研究的外衣,专门从事隐匿的化学武器研究、试验、制造,甚至用活人的身体试验和屠杀中国人民的恶魔部队。日本投降、二战结束,再有两天就58年了,58年前出生的孩子都已经成了老人。但在58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人民、日本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对“516”部队的所作所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仍知之甚少。即使是在当时日军重兵驻扎的齐齐哈尔,也少有人知道“516”部队的内幕。58年来,这支部队所犯下的罪行仍然被紧锁着。

  曹志勃研究“516”

  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曹志勃在哈尔滨的旧书摊上发现一本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所著的《魔鬼的盛宴》一书,里面的记载使他大吃一惊,书中提到731部队杀“马路大”是一个代号“516”的部队派人用毒气毒死的,书中还提到,“516”每年都派人常驻“731”。“731”是搞细菌试验的,“516”是干什么的呢?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曹志勃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731”与“516”分别设有毒气室和细菌室,两支部队在搞技术交流,“资源”共享。

  侵华日军关东军陆军化学研究所又称关东军化学部(516),是一支专门从事化学武器研究、试验的恶魔部队,它所犯下的罪行毫不逊色于“731”。

  “516”与“731”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志勃对记者说,“516”与“731”所犯下的罪行同样深重,如果相比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不同的是,“731”研制的是细菌,而“516”研制的是毒气;“731”的罪行有受害人控诉,而“516”证实得还不够。

  在初步掌握了一些资料之后。曹志勃又得到了日本朋友山边悠喜子先生和手备爱一郎先生的大力协助,曹志勃得到了第一手资料。1931年底,齐齐哈尔沦陷后,侵华日军一直派重兵驻扎于此,形成了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的对苏西北部战区和防线。

  1937年8月,日本关东军集中了从事化学武器试验的骨干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设立了关东军技术部。从此以后,关东军司令部将关于化学战方面的工作分为二个方面:关于化学战的研究、试验工作由新设立的技术部化学武器班胜村炮兵中佐负责(在日本化学战部队中也称为胜村部队);关于教育训练的事务由关东军司令部参谋第三课负责。1939年5月11日,关东军技术部的化学兵器班从技术部中分离出来,称为关东军化学部,并于当年8月在齐齐哈尔设立了派出机构,即关东军化学研究所,又称为关东军化学部第516部队。在日本国内,“516”又被称为日本陆军化学研究所。

  “516”建立之初,其化学部长由技术部长小野行守工兵大佐兼任,这时的科研工作主要有化学战运用,化学、医学、兽医学的研究和气象研究。第二任化学部长是小柳津政雄炮兵大佐(1939年11月1日接任),第三任部长为宫本清一炮兵大佐(1940年12月2日接任);第四任部长为山胁正男少将(1943年1月18日接任);第五任部长为秋山金正少将(1944年6月20日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该部队全员共250人,绝大多数是技术军官。研究所下设五个课,即:总务课,负责所内各项事务性工作;第一课,负责毒气探测及毒物合成研究;第二课,负责毒气防护研究;第三课,负责毒气伤害医学研究;第四课,负责化学剂研究。从1943年6月起,“516”经常派出5~6名技术军官到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日本关东军防疫给水部、代号731的部队去共同研究防止中毒的对策,并进行了50余次活人中毒试验,致使250余名抗日志士中毒身亡。

  “516”研制的化学武器,首先由位于齐齐哈尔市北大营的关东军迫击炮第三联队使用,他们先后于牡丹江、海拉尔、北安、克山、富拉尔基等地向中国居民施放毒气,以观察毒气使用效果。“516”还在佳木斯设立了一个附属支队———三岛理化研究所,进行化学武器的试验。“516”研制的化学武器,除了供给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使用外,还为日后拟对苏联发动的全面战争进行战略储备,而且在日本关东军对苏军的张鼓峰战斗和对苏蒙联军的诺门罕战斗中都使用了化学武器。

  “516”的化学武器

  “516”研制的毒气炮弹与一般的迫击炮弹在形状和大小上差别不大,主要靠弹体上的标志环颜色来区别其毒性。例如,黄色的称为“毒气王”,属于糜烂毒气,接触的部位会发生糜烂,吸入肺部会使人立即致死(此次“8·4”中毒事件的毒剂就属于第一种毒剂,因为年久挥发,才没有造成如此大的后果);红色的为喷嚏性毒气,人吸入后打喷嚏、流鼻涕,使人短时期内失去战斗力;绿色的为催泪性毒气,主要是危害人的眼角膜。这种毒气弹共有二个仓,一个是火药仓,一个是药剂仓,利用火药的爆炸来扩散毒气(液)。“516”所需的原料是由大久野岛毒剂工厂从海路运到大连,然后用火车运到齐齐哈尔的。用这些原料,“516”制成各种实弹供给各野战部队使用。

  “516”到底生产了多少毒气弹,至今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关东军所属野战部队的迫击炮部队全部是经过“516”培训出来的。据原关东军化学部(516)原队员高桥正治、若生重作两人对当时“516”情况的回忆可知,1939年6月10日至16日,由“516”主持,在齐齐哈尔“516”驻地,举办了第一次关东军集中教育化学战专业员训练班,人员来自关东军各个野战部队,人员级别高,包含兵种多,训练课目涉及广泛,在日本关东军化学部的历史上可谓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军事活动。通过这次培训班的训练,激起了日本关东军各野战部队对开展化学战的浓厚兴趣。各部队都准备了大量的化学战器材以供做战时使用。

  有资料记载,此次培训班共有16个师团级单位参加,其中佐级军官63名,占总人数的76%,其余均为尉级军官,由此可见此次培训学习的重要程度。

  日本老兵说罪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从而结束了从1931年开始的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侵占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以及其他地区的侵华日军纷纷奉命现地缴械投降,除少数人员携带机密资料潜逃回日本外,侵华日军的大部分装备遗留在中国,其中就有国际法所禁止的化学武器。日军大本营深知使用化学武器违背国际公法,为掩盖其罪行,侵华日军部队在投降前后,将贮存、部署的化学武器或就近掩埋,或投入江湖之中。

  曾驻扎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的关东军老兵金子时二回忆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他与一些士兵亲手将一些毒气弹、筒、罐埋入两个直径6米、深10米的圆坑中。曾在“516”服役的老兵高桥正治回忆道,1945年8月13日15时,他们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在3天内把重要的文件全部烧掉,并把库存的毒气弹全部投到嫩江中。之后,烧毁营房迅速撤退。

  老兵土屋芳雄当时是齐齐哈尔日军宪兵尉官,他回忆说,当时他要去“516”取毒弹攻击苏军坦克,发现“516”驻地火光冲天,已被人炸毁。

  1945年8月10日前后,“516”接到日本参谋本部“将库存毒气弹及重要设施全部销毁”的命令后,炸毁了一切可以证明其毒气研究的装备和设施,焚烧各种文件、资料达三天之久,并派若生重作等5人用汽车将库存毒弹运到嫩江大桥上,抛入江中来隐瞒罪证。若生重作在1982年来齐齐哈尔时说,他当时是筑成班的军工,接到命令后他们用卡车将毒气弹拉到江边倒入江中,然后把营房炸掉。

  剩余毒弹就近挖了两个深10米、直径6米的大坑掩埋。至于“516”本部究竟尚有多少毒气弹,具体掩埋在何处,日本政府方面至今闭口不言。

  据1953年11月2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东北军区急密件《关于敌伪遗留东北地区毒气弹的处理问题》中统计,全区发现毒弹77996枚,约1500吨,其中齐齐哈尔市郊1200枚、海林县300枚、穆棱县1500枚、阿城县30000枚、巴彦县1200枚、吉林敦化县42396枚。

  据当事人回忆,1950年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起日遗化学武器伤人事件。据当事人、受害人崔英勋先生回忆:“1950年5月,我所在的黑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地址在齐齐哈尔)修建校舍时,工人们从地下挖出两个大铁桶。这种桶的样子很奇特,顶端不是平面,而呈凹状,上面有三个螺栓。工人们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就打开了螺栓。这时,一股特别的气味冒出来,一个工人以为是酒,竟拿出来喝了一口,立即觉得不对,但已经晚了。”

  1953年2月,机械工业部十一厂工作人员去富拉尔基、昂昂溪一带做收购工作,由于废弹中掺杂着许多毒弹,在运输途中毒剂流出,致使70多名工人被烧伤,一些窒息性毒弹经过汽车震荡毒气溢出,使工人们气管中毒。经医院急救过来之后又转成了肺病。

  2000年5月14日9时,齐齐哈尔建华区永盛委一房下发现147枚炮弹,其中有11枚毒气弹。清查时,一枚毒气弹泄漏,将在场的一名民警面部烧伤……据不完全统计,几十年来,仅齐齐哈尔市就有一百多人被日遗毒弹致伤。

  目前,有关专家也在不断地对侵华日军516毒气部队的各种罪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寄希望于日本原“516”知情者对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行真正忏悔,说出真相。

  ●相关资料

  日本研制的毒剂种类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芦沟桥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在长达8年的战争时期,日军的化学战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使用化学武器的地点遍及中国内地的18个省、区,2000次使用毒弹,致10万中国军民中毒,6000人死亡。

  日本研制的毒剂主要有:

  芥子气:是一种强烈的糜烂性毒瓦斯,其气味近似于欧洲产的芥末味,和大蒜味有些相近。人的外露皮肤一旦接触到这种毒气,就好像受到烧伤一样,先出水泡后引起溃疡,不仅手、脚皮肉全部烂透,更可缓慢发展导致生命终结。

  路易氏气:是一种速效性的糜烂瓦斯,能渗入到人的视觉神经或皮肤里,还能侵伤肺叶咽喉,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吸入极小剂量即可致人于死地。

  氯酸瓦斯:是一种具有苦巴旦杏那种甜酸味的窒息性毒瓦斯,当人吸入体内后则会与血液中的蛋白质融合,使人陷入缺氧状态。德国纳粹在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就使用这种毒瓦斯,惨无人道地毒杀了150多万人。

  碳酸氯肪: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毒瓦斯,进入人的呼吸道后引起人呼吸困难而造成死亡。

  联苯氯基胂:是一种刺激性毒瓦斯,人吸入后会造成呕吐不止而使之丧失战斗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