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催生了很多新兴的网络产业。但随之,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来。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这些纷纷杂杂的问题中的一个。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郭明等针对南昌地区大、中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他们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3 666名大、中学生,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及自行编制的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分校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上网率87.3%,网络成瘾率为11.6%。其中大学生上网率92.3%,网络成瘾率为14.1%。可见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已经相当严重。
而网络小说则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随着互联网的盛行而新兴的文学形式,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迅速发展壮大,其繁衍之快,其范围之广,其数量之浩渺,其受众之杂多,简直达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由于是在网上发表,不像出书一样受出版、审查等重重限制,网络小说往往比传统小说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想常人之不敢想,言常人之不敢言。这一点,在玄幻、穿越、女尊类小说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当然,网络小说可不仅仅只有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奇诡跌宕的动人情节。也有的以情感细腻取胜,有的以气势恢宏取胜,有的以热血争霸取胜,有的以贴近史实取胜,有的以暴虐宣泄取胜,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不同的类型小说风格不同,即使相同类型,不同的作者也有不同的特色。这也正好符合了广大读者的不同口味。
目前网络小说十分泛滥,题材包罗万象,浩如烟海。由于网络小说十分受青少年欢迎,网上点击浏览量十分宏大,所以小说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仅国内Internet 上就有近百家小说网站。其中,又以起点、晋江、潇湘、红袖添香等网站最受欢迎。
网络小说构造的虚拟世界,主人公跌宕奇诡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感情生活,总是吸引一批又一批读者为之如痴如狂,沉醉不已。对大学生来说,沉迷网络小说的现象尤为严重,只略次于网络游戏。
杰姆逊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欲望下面,隐藏着一个改变自己的愿望。”网络小说的虚拟性,其本质是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欲望的体现。只不过,这是一种虚幻的体现。不是在实际的社会实践中奋斗,而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代替。人们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从而与主人公形成情感共鸣。
通过与主人公的共鸣,人们得到了自己内心世界想要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缺失的爱、尊重、归属感等,并达到自我实现或者情感宣泄、精神放松的目的。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在小说中可以轻易实现;在现实世界不敢想的,在小说中可以畅快淋漓的表现出来。不管小说背景设置是在魔法斗气纷呈的异界,还是穿越回古香古色的历史时代,或是科技发达的外星、未来世界,甚至是阴阳颠倒的女尊世界,在这些色彩斑斓的包装下,网络小说的本质都只是借主人公之手,带给读者心理满足感。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自我实现”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 指“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需要, 这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强烈、最直接、最占优势的一种。除非人的这一需要获得持续的和实质的满足, 否则就不会有发展其他需要的机会。
第二层次是安全的需要, 是人避免伤害, 自我保护的需要。通常表现为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和生活有保障的需要。
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当前两种需要满足后, 就会被情感归属和爱的需要所驱使, 人需要加入某个团体以产生有所归属和爱的感觉,同时人也需要与他人建立尊重和关怀的关系来满足爱与被爱的需要。
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人尊敬, 这是健康人所具有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肯定性的需要。当一个人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极大地增强追求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促进他向更高的人性层次奋进。反之尊重的需要受挫,将会严重伤害其追求动机和信心, 使人产生心理压抑和忧郁。
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人在满足前四种需要之后所产生的最高人性动机和欲望,他的本质就是人性的充分实现, 是人的天赋、潜能、才能等人性力量的充分实现或人之为人的完成, 也就是“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
这五种需要并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种杂处的形态,表现为多重的动态复合。尊重和爱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形式,归属也不排除尊重的成份。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充满朝气的一个群体,有文化,有相对较宽松、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一般都得到了满足。而且大学生有着接触网络的天时地利,普遍上网。但也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小说,真正沉迷于网络小说大学生比例是有限的。我认为,导致某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小说的主要原因,具体可分为三类:
1. 个性心理因素:
具有神经质、消极、内向、敏感特质的人更容易在现实世界中感到挫败。他们通常不善于沟通,交友面不广,不善于表现,常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缺乏关爱。这种人容易把自己的精神沉浸在虚幻的小说世界中,从而满足自己尊重、爱的需要,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以转移和逃避对现实处境的不满。他们把看网络小说当作消磨时间、逃避生活问题和调适消极情绪的主要工具,长期下去,形成网络依赖,不可自拔。这样,他们就更加“宅”,不愿参加校园活动,与人群接触的机会也更少,导致他们的性格也愈发内向孤寂,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2. 环境因素:
很多大学生已经厌倦了枯燥的三点一线生活,急切寻求新的生活体验。由于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不够丰富, 或内容单调、或范围窄, 学生很难表现个性与参与热情。而网络小说恰好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平台。小说里纷杂浩大的背景设置,精彩纷呈的情节起伏,九曲回肠的情感纠纷,入木三分的人物塑造,给无聊的大学生们展开了一个崭新新天地。更由于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被学校老师家长牢牢管束着,进了大学之后突然宽松自由的生活学习环境,加上充沛的课余时间,让有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小说。
3. 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小说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它跟所有其他文学一样,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 的魅力。虽然网络上的小说很有些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网络小说之所以能够如此风靡,是因为其中的确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网络小说由于形式内容的不拘一格,以及随写随发的时间优势,往往比传统文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它吸引人们在小说的虚拟世界中达到自我实现,从而获得快感,并吸引人们沉醉于这种快感而无法自拔。
当下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独立倾向与自我意识尤为强烈,而且自然的带着社会转型期价值重建的痕迹和新奇的文化色彩。大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往往会过分强调自我,过分夸大自己的独特和与众不同,张扬一个放大的自我。当然,由于现实原因的束缚,这种自我意识往往被会压制,而不能很好的发泄。于是,急切的自我张扬的心理和现实中被束缚的平庸的自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种反差的后果就是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和反叛。
而在网络小说则开创了另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它可以和你的现实的生活完全地
颠倒过来,能让你尝试另一种个性,张扬一种与现实的你背道而驰的个性,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不管主人公是成功还是挫折,风光还是受虐,他都是最受作者关注的,所有的情节都会围绕着他转动,同时也是小说中人性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一个,如同马斯洛描述的“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那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
也就是说,读者可以通过对网络小说主人公的代入共鸣,实现所谓虚拟的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的现实焦虑,更大程度的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类似于自我实现的心理上的满足与快感。这种满足与快感吸引着大学生们沉迷于虚幻的小说世界,逃避现实问题,调解消极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