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心动就要行动

情感心理
情感心理: 爱情技巧 » 恋爱技巧

  作者:候得云


  类似于爱情的产生,一篇小小说的产生也是源于心动。心动是爱情的种子,也是小小说的种子。


  在日常生活的耳闻目睹之中,或者,在回忆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们为之心动的东西。不要轻易地放过它。千万不要。抓住它,让它在你的情感和思绪中生根、发芽。很有可能,它就是一篇美妙的小小说。


  心动就要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早早就行动起来了。他们走在前面,为我们指出了创作的方向。


  我还记得申永霞在谈到自己的小小说创作时说过:“突然,一个东西(或一个念头)从你头顶上冒了出来。是一只白鸽。你稍微一伸手就捉住了,稍微一犹豫就放飞了。我问你,是捉还是不捉呢?我想大体上还是应该捉的……倘若你捉住了,那么好吧,别着急。让自己一些一些地想,放开了,索性着去想,然后抓牢一支笔,把想的记下来。咦,这不就成了?”


  她说得很好。她的意思是说,任何一篇作品的产生,都起源于心动。


  王奎山写过一篇《阿姨家的苹果》。在一次闲谈中他告诉我,这篇作品的起因是女儿跟他说的一句话。女儿说,邻居阿姨家用好苹果喂鸡呢。奎山不信,出去看了一眼,果然是好苹果。他叹了一口气,回到家里,很快就写出了这篇作品。奎山所说的“叹了一口气”,其实就是心动。


  在我个人的创作中,《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装修新居的那一年,我曾经到附近的建筑工地上去借过一块木板。有人告诉我,千万不要说借,拿走就是了,保证没人拦你!我斗胆一试,果然如此。我感到非常吃惊,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呢?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在我的“吃惊”之中,就隐藏着一枚小小说的种子。


  搬进新居以后,附近的建筑工地还仍然是建筑工地。我透过窗户看着它,心中的那一枚小小说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就生根发芽了。看起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那么,生活中那些能让我们心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从多年的阅读经历和创作经历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那些能让我笑的、能让我哭的、能让我回味的、能让我思考的生活场景或细节,都是心动的触发点。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篇(或者一部)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存在理由。关于这个问题,我在随笔《存在的理由:以小小说为例》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我不能不说的是,要想真正走进小小说的创作空间,仅仅心动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想象与构思的援助。换句话说,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也不是随便涂鸦就能写成的,还有它比较复杂的一面,类似于“戴着镣铐的舞蹈”,不费些力气是绝对不行的。阿·托尔斯泰在《什么是小小说》一文中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小说,这是最棘手的一种艺术形式。”当然,对于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而言,对于那些热衷于粗制滥造的作者而言,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


  相关链接之一:


  阿姨家的苹果


  王奎山


  非非是个五岁的女孩。五岁的女孩非非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很奇怪的问题,令大人莫名其妙。


  有一天,五岁的非非扒着阳台往下看,一楼的那位阿姨正在给鸡子剁食。看着看着,非非就跑回屋里,朝正在做饭的妈妈说:“妈妈,鸡子是吃苹果么?”


  妈妈愣了一下,说:“鸡子不吃苹果,鸡子吃青菜。”


  非非说:“阿姨家为什么总是把苹果剁碎了喂鸡子呢?好大好大的苹果呀!”


  妈妈还是不甚明白,就问:“哪个阿姨?”


  “住在一楼的阿姨么,天天把苹果剁碎了喂鸡子。”


  妈妈这才明白了。明白了,又不好跟非非解释。


  然而非非还要往下问:“阿姨家的苹果为什么那么多呢?”


  妈妈没好气地说:“人家的老头子有本事么!”


  非非又不明白了:“他们家有老头子么,我怎么一次也没见过?”


  妈妈又觉得好笑,觉得和小孩子对话真是说不清楚,就又进一步解释说:“老头子就是男的。”


  非非说:“男的就是老头子么?爸爸也是老头子么?”


  “对,爸爸也是老头子。爸爸是咱们家的老头子。”


  非非觉得这很好笑,就说:“咱们家的老头子为什么就没有本事呢?”


  妈妈说:“没有当官么。没有当官就是没本事。”


  说完,妈妈又觉得这样讨论下去对小孩没有什么好处,就试图替下边的那家遮掩一下:“阿姨家的苹果准是因为坏了才剁了喂鸡子的。好苹果阿姨怎么会舍得喂鸡子呢?”


  “不对!”非非突然大声说道,“阿姨家的苹果都是好苹果!”


  妈妈说:“你看错了。阿姨剁的都是坏掉了的苹果。”


  非非不服气,觉得妈妈说得不对,就又跑到阳台上看。一楼的阿姨还在给鸡子剁苹果。阳台的铁栏杆和非非一般高。那铁栏杆正好挡了非非的视线,非非就不能看得十分真切。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非非就踩着一只小凳子往下看,这下非非才看清楚了。非非看清楚之后,觉得自己胜利了,就大声地朝屋里喊:“妈妈!”非非刚刚叫出“妈妈”两个字,就一头栽了下去。


  非非掉到了阿姨家的葡萄架上,又从葡萄架上摔到下面的花池里。


  非非在医院里醒过来之后,朝妈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阿姨家的苹果全是好苹果。”


  相关链接之二:


  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


  侯德云


  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


  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


  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


  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


  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


  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


  “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


  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


  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


  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


  “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


  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


  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


  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


  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


  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


  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


  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


  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


  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


  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


  “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


  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


  队长就看着我。


  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


  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


  “没借。没借。”


  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


  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


  “我……”


  “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


  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


  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


  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


  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


  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