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中小说结构的日常应用。
01
开头,确定故事的意义
开头最困难的事情是面对空白的屏幕,犹如我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半个小时一样。
一个好的故事就像好的歌曲,而故事的开头就像是歌曲的第一个音符。
同时,一个故事也像是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旅程,朝一个目的地出发。作者必须决定这个故事反映的更大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带着读者达到这个意义。它是有关恐惧?羞耻?痛苦?爱?背叛?恨?还是信仰?
那么,在构思开始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故事是关于什么的?主题是什么?我能利用什么很快在一个场景中安插一个角色?怎么吸引读者?我怎么样让读者进入角色的思维,分享他的感觉?
然后我们可以一个小点开头,然后扩展开来。也就是用近景开头,然后拓宽来写。就像导演混合使用特写和远景拍摄手法一样。
举例:叙述距离
① 、她站起来,穿过客厅,推开了门,雪花正在飘落。
中距离叙述就像从漂浮的气球的角度来观察,作者对场景的描写就像是从3米外、离地面约2.4米高的地方来着手的。
②、她伸直了蜷缩着的双脚,双手撑着垫子,从沙发上站起来。她飞也似的穿过前厅去推门,门吱呀一声开了,风发出呼呼的声响,雪斜斜地吹过门廊。
再靠近一点,移到主人公的肩上,好像我们就在她的耳朵旁,我们所经历的接近她所经历的。
③、当她从沙发上站起来时,沙发装饰品上的织锦涌进她的手里,她的手划过质地柔软的波斯地毯和前厅冰冷的瓷砖。她握住冰冷的黄铜门把手,拧了拧。门吱呀声开了。风吹乱了她的头发,遮住了眼睛,落在面颊上的雪花融化了。
内部视角,描写场景时就好像你在主角的脑子里,通过主角的眼睛来看一样。我们感受到的经验几乎就像主人公感受到的一样。
02
中间结构,依次铺陈
故事是年表:这个发生了,那个发生了,有一件事发生了,然后的别的一件事又发生了。怎么将这些不同的事件组织起来?先挑选精华部分,把它们和其他材料分离,并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意义。意义是故事的本质。
所有的故事都有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叙事。下一个层次是主要人物对事件的感受。如果作者能够成功地让读者抛下怀疑,用人物的眼睛来观看,那么人物和读者的感情就合二为一了。在事实和情感之下还有另外一个层次,它是文章的节奏用以唤起故事的普遍意义:爱的持久,智慧的盛行,孩子的成长,战争的残酷,以及偏见的歪曲。
精心构架和用心呈现,文章的核心内容就基本完成。
03
最好的结尾,是出乎意料的转折
结尾是你把小说的主旨钉在读者的记忆中并回响数天的最后机会。
在结尾必须做四件事情:向读者传达出文章要结束的信号;强化你的中心要点;在读者翻过最后一页后在他或她心中引起共鸣;及时结束。
而最好的结尾:是给出一个读者也没想到的、但恰恰打动他们的意外。
私人秘籍:写故事先写结尾。结尾是你的目的地,当你已经知道你去往何处,剩下的文章是不就好写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