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一主题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下一主题 群雄系列介绍
搜索


  孙权

  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孙权是孙坚之次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死后孙权继承其兄霸业,并得到周瑜、鲁肃等人辅佐,使东吴的势力逐步壮大。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至十三年(公元208年),经过三次攻伐,孙权消灭黄祖,报杀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与曹操展开赤壁大战,大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孙权为争夺荆州与刘备交战,因曹操进攻汉中,迫使刘备与孙权结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征讨并杀死关羽父子,被曹操上表封为南昌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时,孙权为了东吴的利益而自称东吴为魏国的属国。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魏国要求孙权送子做为人质,孙权拒绝并与魏交战,同时与蜀国修好。

  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于建邺并与蜀国结盟。

  太元二年(公元251年)孙权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

  孙策

  字伯符,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卒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孙策是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孙策年十余岁便跟随袁术。因英勇善战和善于用人而受到袁术赏识,并得到其父的部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消灭刘繇。

  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写信谴责袁术并与其脱离关系,被曹操封为讨逆将军。袁术死后,刘勋拦截住欲投奔孙策的袁术余部。孙策因此设计奇取庐江,刘勋部将全部投降,孙策趁势统一江东。曹操惊异孙策的能力而不得不安抚孙策。

  官渡之战期间,孙策想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不料被许贡家客袭击而身负重伤,当夜死亡,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继位之后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吕蒙

  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阳县)人。生年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随姐夫邓当去打仗,因杀死邓当手下一个瞧不起他的官吏而向袁雄自首。孙策认为吕蒙不寻常并授予别部司马。孙权继位之后,曾打算合并军士。吕蒙暗中借贷以整军容,孙权检阅之后十分高兴并给吕蒙增兵。吕蒙参加讨伐丹阳的战役,因功而受平北都督,兼任广德县令。吕蒙曾经谏议周瑜破除围困甘宁的曹仁,并因功而受偏将军。

  鲁肃死后,吕蒙接替他并设计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吕蒙于四十二岁时死于内殿并嘱咐后人将孙权封赏的财物返还孙权,孙权闻知甚悲。吕蒙少时做事胆大,成年之后勤于学习,是既勇猛又有计略的武将。

  陆逊

  字伯言,又名陆议,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年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卒于赤乌八年(公元245年)。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

  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

  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张昭

  字子布,彭城国(今江苏徐州)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卒于嘉禾四年(公元236年)。

  张昭少时好学,博览群书。二十岁时拒绝应试孝廉而与名士王朗等人讨论时事,深受陈琳赏识。东汉末年张昭避乱扬州。孙策举事时,张昭出任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

  孙策死时将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则尽力辅佐孙权,迅速稳定了民心士气。张昭敢于直言谏议,曾因违背孙权意愿而一度不让他朝见。后因东吴群臣辨不过诸葛亮而复出。

  孙权称帝之后,张昭因年老多病而辞官,著有《春秋左氏传》和《论语注》。

  嘉禾四年,张昭去世。孙权素服吊唁并赠谥号文侯。

  鲁肃

  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江苏睢宁)人。生于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鲁肃相貌才华出众且乐善好施,因此而与周瑜交好。袁术曾经请鲁肃代理东城县令,鲁肃拒绝袁术而投奔周瑜,被周瑜举荐给孙权而受到孙权的器重。孙权常常单独请鲁肃同榻共饮,商议国策。鲁肃谏议孙权割据江东,造成鼎足之势,然后称帝并根据形势谋图天下之策。赤壁大战之前,鲁肃和周瑜力谏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并出任赞军校尉。赤壁大战之后,鲁肃审时度事谏议东吴将荆州借给刘备,以便联合对付曹操,曹操闻讯时曾经大惊失色。

  周瑜病危时推荐鲁肃接替他负责防务,鲁肃先后任奋武校尉、偏将军、汉昌太守。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权为其吊丧。后来孙权称帝,其时曾经慨叹鲁肃乃明了时势之人。

  周瑜

  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生于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卒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史料记载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时人好感。周瑜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太史慈

  字子仪,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人。生于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卒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太史慈面生美髯,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孔融曾经对太史慈非常赞赏并以钱粮接济太史慈的母亲。黄巾军余部围攻孔融时,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但是孔融未让其与敌交战。孔融欲求救于刘备但无法突围。太史慈与两个军士数日于城外习射,待敌军懈怠时突围出去,使孔融得救,因而受到孔融器重。后来太史慈投奔刘繇,在孙策消灭刘繇之后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负责东吴的南方事物。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太史慈去世。

  甘宁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生卒年不详。

  甘宁少时英武过人,曾啸聚山林二十余年。后归正途并广学诸子之书,先投刘表,因未受重用而投黄祖。在孙权攻伐黄祖时,甘宁归附东吴,并受到孙权厚待。甘宁在东吴期间,以其勇武而在数次战役中立功,官拜折冲将军。

  甘宁开朗英武而有计略,轻财敬士,军士们都乐于为其效命。甘宁去世之后,孙权非常痛惜。

  程普

  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人。生卒年不详。

  程普有谋略而善于应付各种事件,初随孙坚讨黄巾、伐董卓,后随孙策。在孙策独霸江东的诸战役中屡立战功,先后出任吴郡都尉、丹阳郡都尉,并负责剿灭地方盗寇。孙策进攻祖郎时遇险,程普奋勇救出孙策而拜荡寇中郎将,零陵太守。

  在辅佐孙权期间,程普在东南各地讨伐盗寇,参加进攻江夏、赤壁大战、攻打南郡等战役,官拜郡督、裨将军、江夏太守。周瑜死后,程普出任南郡太守,在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之后复任江夏太守,升任荡寇将军。程普死后,孙权追封其子程咨为亭侯。

  黄盖

  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今湖南零陵)人。生卒年不详。

  黄盖从小历尽艰辛,虽处贫贱而不愿平庸,常在砍柴间隙读书识字,研习兵书。

  黄盖初为郡衙差役,后举孝廉。随孙坚起兵之后出任别部司马,后来在辅佐孙策、孙权期间亦屡立战功。赤壁大战期间使用苦肉计并成功烧毁曹操水军,被封为武锋中郎将。曾经平定武陵少数民族反叛,任武陵太守、偏将军。在任期间病死。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教育士众。据载,黄盖死后,吴国臣民四季供奉其画像。

  韩当

  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生卒年不详。

  韩当膂力过人,精熟弓马,深得孙坚赏识,初随孙坚四处征讨,任别部司马。孙策称霸江东时期,韩当出任先登校尉、安乐县令。赤壁大战期间,先后出任中郎将、偏将军、永昌太守。在抗击刘备伐吴之师期间,升任威烈将军,封都亭侯。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韩当率军平定丹阳叛军,后来病死。

  丁奉

  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今安徽合丘)人。生年不详,卒年建衡三年(公元271年)。

  丁奉骁勇而有谋略,年轻时多次随军征讨,勇冠全军,一直迁升到冠军将军,封都亭侯。三国末期,丁奉领军抵抗诸葛诞,升任灭寇将军,封都乡侯,后封安丰侯。

  孙休继位之后,丁奉帮助孙休设计杀死孙綝,升迁为大将军、左右都护。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出任徐州牧。

  孙休死后,丁奉等人迎接孙皓为帝,被封为右大司马、左将军。建衡三年(公元271年),丁奉去世。

  徐盛

  字文向,琅琊郡营县(今山东胶县)人。生卒年不详。

  徐盛以英武闻名,战乱时期客居东吴而辅佐孙权,因屡立战功而先后任别部司马、柴桑县令、校尉、芜湖县令、中郎将。

  三国后期,徐盛参加抗击刘备和曹休等战役,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封都亭侯、芜湖侯,任庐江太守。黄武年间,徐盛去世。

  凌统

  字公绩,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生于永汉元年(公元189年),卒于嘉禾六年(公元237年)。

  凌统十五岁时,其父凌操征战黄祖时被甘宁射死,凌统出任孙权军的别部司马,代理破贼都尉,管理其父的军队。后来凌统出任先锋率军攻打黄祖,大获全胜,升任承烈都尉,赤壁大战之后升任校尉。在吴魏交战于合肥期间,凌统先后出任沛国相、右都督,封荡寇中郎将、偏将军。

  凌统轻财重义,善待军士。病死时四十九岁。

  全怿

  全琮之子,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投降魏国,任平东将军,封临湘侯。

  全端

  全琮之子,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投降魏国。

  于诠

  吴国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反魏的诸葛诞时战死。

  朱异

  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

  朱异是朱桓之子,因而被任命为郎官,后为骑都尉,代父领兵。在攻打樊城和文钦期间先后任偏将军、扬武将军。孙权评价朱异有胆略而镇定。建兴元年(公元223年),朱异升任镇西将军,击败诸葛诞。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朱异担任大都督救援寿春的诸葛诞,因未成功而遭到孙綝诬陷杀害。

  文钦

  文钦曾任庐江太守,扬州刺史。初为魏将,后因反魏被邓艾打败之后投奔吴国,出任前将军、征北大将军。甘露二年(公元266年),率军援助诸葛诞时,被诸葛诞寻隙杀死。

  文鸯

  字文淑,原魏将文钦次子。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司马师废魏主,扬州都督毋丘佥和刺史文钦兴兵讨伐司马师,文鸯年方十八而拜先锋,与敌阵冲杀,有赵子龙之勇。毋丘佥兵败之后,文钦父子投奔东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诸葛诞起兵反司马昭,文钦父子前往援助。因诸葛诞寻隙杀死文钦,文鸯和弟弟文虎投降司马昭,任偏将军,封关内侯。

  伍延

  吴国将军,曾任车骑将军,江陵督。杜预伐吴时杀死伍延。

  蒋钦

  字公奕,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蒋钦跟随孙策征讨,先后任别部司马、西部都尉、讨越中郎将。

  孙权与曹操在合肥交战时期,蒋钦因功升任荡寇将军、濡须督,后回都城任右护军。

  蒋钦身处权贵却能勤俭节约,孙权曾经看见蒋钦母亲和妻子均穿粗布衣而感叹。

  孙权讨伐关羽时,蒋钦督水军参战。回师途中病故。

  周泰

  字幼平,九江郡下蔡(今安徽凤台县)人。生卒年不详。

  周泰与蒋钦一起追随孙策,为左右重臣。孙策占领会稽之后,周泰任别部司马,孙权喜欢周泰为人,让周泰归到自己部下,曾因舍命救孙权而任春古县令。

  在战黄祖,拒曹操,征南郡等战役中,因功而升任平虏将军。孙权消灭关羽之后,封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年间,周泰去世。

  朱治

  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南京市)人。生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卒于黄武三年(公元224年)。

  朱治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在随同孙坚征伐期间,先后任司马、代理都尉、代理督军校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表荐朱治为吴郡太守。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官拜安国将军,封故鄣侯。晚年因思念故土而回乡任职。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去世。

  潘璋

  字文圭,东郡发干县(今河南濮阳)人。生年不详,卒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

  潘璋嗜酒成性,放荡不羁。跟随孙权之后因讨伐山越人有功而代理别部司马。后来负责治安,使盗贼绝迹,潘璋因此而名,出任西安县令。

  合肥战役中,潘璋英勇抗击曹军,孙权封其为偏将军。潘璋部下俘获关羽之后,刘备兴兵伐吴,潘璋和陆逊抗击蜀军,封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孙权称帝之后,出任右将军。潘璋令行禁止,所部几千人常胜万人。潘璋喜欢奢侈享受,常常因超过标准而受到监察官员举报。但因功高而未受到孙权惩罚。

  周鲂

  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

  周鲂年轻好学,曾经举孝廉,出任怀安县令,宁国县令。在平定彭式叛乱之后,调任丹阳西部都尉。曾经设计诈降魏国,并诱杀曹休部众数万。任职鄱阳期间,周鲂去世。

  沈莹

  吴国将军,曾任左将军,丹杨太守。杜预进攻吴国时,沈莹被王浑杀死。

  诸葛靓

  字仲思,诸葛诞之子。曾任右将军。

  陆景

  字士仁,陆抗之次子。因娶公主为妻而拜骑都尉,封毗陵侯。杜预攻打吴国时,陆景统帅陆抗的军队,拜偏将军,中夏督。陆景专于学问,著书数十篇。

  张悌

  东吴丞相。杜预进攻吴国时,张悌被王浑杀死。

  陶濬

  吴国将军,官至徐陵督。杜预进攻吴国时战死。

  董袭

  字元代,会稽郡余姚县(今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

  董袭武力过人,追随孙策征伐江东时,因灭贼有功而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偏将军等职务。

  曹操与东吴在濡须口作战时,董袭战死。

  朱桓

  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熹平六年(公元117年),卒于赤乌元年(公元238年)。

  朱桓初在孙权将军府供职,后任余姚县令,因讨伐山贼有功而升任裨将军,封新城亭侯。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因抵抗曹仁有功而升任奋武将军。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出任前将军、青州牧。

  朱桓非常关心部下和百姓而且记性极好,万人部下的妻儿子女,他都能认得。轻财重义,爱护士卒并帮助他们赡养家属,深得部众爱戴。赤乌元年(公元238年),朱桓去世时,吏员士卒无不哭号思念。

  全琮

  字子璜,吴郡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年不详,卒于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

  全琮在东吴历任会稽东部都尉、桂阳太守。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因击败魏军有功而任绥南将军,封钱塘侯,九江太守。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调任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并与公主结婚。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升任右大司马,左军师。

  全琮恭谨和顺,善于顺承别人脸色而规劝。虽为皇室器重,仍谦虚接待士人。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去世之后,其子全怿继承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国人物介绍  

  刘备

  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生于延熹五年(公元161年),卒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一起靠织席贩鞋度日,十五岁师卢植为师。黄巾军起义时,刘备跟随邹靖征伐黄巾军,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因义弟张飞怒打邮督而辞官。刘备出师之初先后入何进军,投公孙瓒,担任别部司马、平原县令。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被曹操举荐为镇东将军,封宣城亭侯,在曹操活捉吕布之后任左将军之职,后因参与谋害曹操失败而占据下邳。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击败之后先后投奔袁绍、刘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刘备,刘备弃樊城南逃夏口,后与孙权联合在赤壁打败曹操。后来刘备占据荆州并娶孙权妹妹为妻。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翼州讨伐张鲁,被举荐为大司马兼司隶校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因援助孙权抗击曹操而与刘璋结怨,遂攻占成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献帝加封刘备为汉中王,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四月初,刘备在成都称帝。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因孙权杀死义弟关羽而征伐东吴,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在白帝城永安宫去世,葬于惠陵,卒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

  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生于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诸葛亮人称“卧龙”,初隐居乡间,以古贤自比。徐庶离开刘备时举荐诸葛亮。刘备驻屯新野期间曾经三请诸葛亮,诸葛亮感其真诚和仁德而辅助刘备。曹操追击刘备时,诸葛亮设计拒曹并身赴东吴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拒曹操,并在作战期间乘机占领江南诸郡,为刘备争取到立身之地,出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辅助刘备占领成都,任军师将军。刘备外出时,常将政权交给诸葛亮掌握。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谏议刘备称帝,出任丞相,又在张飞死后兼任司隶校尉。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益州牧,国家政事均由诸葛亮主持。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至建兴十二(公元234年),诸葛亮平灭南方蛮夷,然后多次出师北伐,因军粮供应和刘禅宠信宦官等原因而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卒于军中,时年五十四岁。卒后葬于定军山,追封忠武侯。

  诸葛亮天性灵巧,发明了许多用于作战、运输的器械,如孔明灯、连弩,木牛流马等等。精通天文、地理、兵法、文章、政治、经济,所著文章极有价值,传播后世约有十万多字。

  诸葛瞻

  字思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生于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卒于炎兴元年(公元263年)。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亮评价诸葛瞻成熟太早,难成大器。延熙六年,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并多次升迁。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出任都护卫将军。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诸葛瞻与魏将邓艾交战于绵阳,与长子诸葛尚一起阵亡,时年三十七岁。

  马良

  字季常,襄阳郡宜城(今湖北宜城)人。生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卒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刘备占领荆州时征召马良为州府从事,刘备入川后任命马良为左将军掾。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马良出任侍中,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随刘备伐吴时死亡。

  庞统

  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生于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卒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庞统人称“凤雏”,初任襄阳功曹,虽然颇有名气,但是因为相貌丑陋而没有受到孙权重用。刘备占领荆州时,诸葛亮推荐庞统,庞统受到刘备重视并和诸葛亮一起担任军师中郎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庞统献计刘备消灭西川刘璋,占领成都,在攻打雒城时庞统中箭身亡。卒后追赠关内侯,谥号靖侯。

  简雍

  字宪和,涿郡(今河北涿州市),生卒年不详。

  简雍年轻时就跟随刘备,在刘备占领荆州之后任左将军府从事中郎,常作为使节。简雍性格高傲,放纵不拘,即使和刘备说话时也举止不很严肃。刘备因此封其为昭德将军,主要负责劝谏刘备。

  孙乾

  字公佑,北海(今山东昌乐)人。生卒年不详。

  孙乾跟随刘备转战南北,先后任从事、左将军府从事中郎、秉忠将军。主要从事联络工作并且每件事办得都合刘备心意。孙乾很受当时人的尊重,在刘备旗下所受待遇仅低于糜竺。

  糜竺

  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人。生卒年不详。

  糜竺祖辈经商,家业丰富,初从陶谦任别驾从事。陶谦死后,糜竺迎接刘备为徐州牧。建安元年,吕布攻打刘备并掳获刘备家小,糜竺把妹妹嫁给刘备并送大量资财,使刘备得以东山再起。

  糜竺为人雍容文雅,缺乏处理繁重事物的能力,刘备一直以上宾对待他。糜竺的弟弟糜芳反叛归吴之后,糜竺气恨交加而死。

  糜芳

  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在刘备入川时与关羽共守荆州。东吴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糜芳投降东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刘备征伐东吴时,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后被刘备所杀。

  关平

  无字号,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关平是汝南关定之子,关羽千里走单骑、经过关定庄园时,关平拜关羽为义父,从此跟随刘备。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攻打西川,庞统战死,关平回荆州搬兵并辅助关羽镇守荆州,先后跟随关羽打败曹仁、水淹七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偷袭荆州,关平与关羽被俘,同被孙权所杀。

  周仓

  无字号,关西人氏。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周仓原为张宝部将,张宝死后,周仓率部啸聚山林。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周仓投降关羽并为贴身护卫。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攻打成都时,周仓跟随关羽镇守荆州。关羽被孙权杀害之后,周仓自刎身亡。

  刘封

  无字号,罗侯(今湖南汨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刘封是刘备入荆州时所认义子,在刘备占领成都之后任副军中郎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封攻打上庸,有功升任副军将军。同年,拒绝援助关羽而致使关羽身亡,同时因欺压孟达等人致使孟达投降曹操。刘封被孟达击败逃回成都时,刘备极为恼怒。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无人能控制刘封,就建议刘备乘机除掉他,刘备遂赐死刘封。

  张翼

  字伯恭,武阳县(今四川彭山)人。生年不详,卒年景耀七年(公元264年)。

  刘备占领成都之后,张翼历任术佐县令、江阳县令、涪陵县令、梓潼太守、广汉太守、蜀郡太守。

  诸葛亮北伐时历任前军都督、抚风太守、前领军,封关内侯。延熙元年,出任尚书、建威都督、征西大将军,封都亭侯。景耀二年(公元259年)出任车骑将军、益州刺史,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张翼随姜维守剑阁,投降钟会,次年随钟会入成都,为乱军所杀。

  廖化

  字元俭,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廖化初为关羽主薄。孙权偷袭关羽时俘获廖化,廖化装死逃出并找到东征的刘备,出任宜都太守。

  刘备死后,廖化任丞相参军、广武总督、车骑将军、并州刺史,封中乡侯。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廖化内迁洛阳,死于路上。

  王平

  字子均,巴西宕渠县(今四川渠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

  王平初随曹操,后降刘备,任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杀马谡等人,加封王平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平定魏延作乱之后,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兼任汉中太守,封安汉侯。延熙元年(公元238年)改任前护军、前监军、镇北将军。

  诸葛尚

  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字号不详。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卒年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诸葛亮之孙。

  诸葛尚博览兵书,多习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蒋舒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蜀国将领,魏国大将军邓艾统兵伐蜀时,蒋舒投降魏国。

  伊籍

  字机伯。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生卒年不详。

  伊籍善于随机应变,才思敏捷,能言善辨。初依附刘表后追随刘备,为左将军府从事中郎将、昭文将军等职,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一起制定了蜀汉法律条文《蜀科》。

  严颜

  蜀中人氏(今四川境内),字号及生卒年均不详。

  严颜是蜀中名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严颜任巴郡太守,反对刘璋引刘备入川。刘备攻打西川时,严颜与张飞战于巴郡,被张飞设计收降。

  傅彤

  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傅彤为蜀汉将军,章武元年为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傅彤为保护刘备而死战吴军,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

  法正

  字孝直,扶风郡眉县(今陕西眉县)人。生于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卒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建安初年投奔刘璋,既不被重用又受到排挤,很久才任新都县令,后来又任军议校尉。刘璋请刘备进入西川时,张松作为使节谒见刘备,并称道其雄才大略,法正便欲归顺刘备。法正和张松一起引刘备占领成都,并任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建议刘备向关中拓展,进军汉中,诛杀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成都称王,法正任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去世,谥号翼侯。

  法正与诸葛亮志趣不同但能互相尊重,诸葛亮也佩服法正奇谋。法正能预见未来的成败得失,与程昱、郭嘉是同等人物。

  关羽

  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关羽因故逃往到涿郡,遇上刘备招兵买马,便与张飞、刘备结义于桃园,三人亲如兄弟。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时,关羽斩杀华雄,名声大振。刘备占领徐州之后,关羽任下邳太守。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打刘备,关羽为保全刘备家室而暂寄曹操旗下。曹操对关羽礼遇甚周,拜偏将军。曹操与袁绍作战时,关羽诛杀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此后关羽退还曹操的重赏,千里走单骑,保护刘备妻室与刘备相见。赤壁大战时刘备占领南郡,关羽为襄阳太守,在刘备攻打成都期间,关羽负责荆州防务。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成都称王,关羽为前将军,率军攻打樊城,水淹曹操七军,擒斩魏将于禁、庞德。孙权乘机袭击关羽后方,斩杀关羽。关羽死后谥号壮缪侯。

  赵云

  字子龙,常山郡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兴七年(公元229年)。

  赵云初为公孙瓒随从,后跟随刘备。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追杀刘备,赵云于百万军中保护刘备之子刘禅和甘夫人,升任牙门将军。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攻打刘璋时赵云升任翊军将军。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命赵云抵抗曹军,因兵少失利而降职为镇军将军。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追封顺平侯。

  姜维

  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生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卒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

  姜维少时因其父为保护太守而战死,而被赐为中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很欣赏姜维的才能,便设计收降姜维,任仓曹掾、封义将军、封为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岁。后来升任中监军、征西将军。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姜维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姜维出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卫将军,平定汶山少数民族叛乱。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任军事都督进攻陇西。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任大将军,在北伐时败于邓艾,姜维上书自贬为右将军,景耀元年(公元258年)又升任大将军。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刘禅投降,命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极其看重姜维,并认为他是当世俊杰。钟会占领成都之后企图谋反,姜维与钟会同死于乱军之中。

  黄忠

  字汉升,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黄忠初为刘表中郎将,守长沙,后任裨将军,属韩玄。刘备在南郡向南发展时,关羽与黄忠交战,收降黄忠。此后在刘备进攻西川时,屡立战功,拜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黄忠驻守定军山,斩杀魏将夏侯渊,升任征西将军。同年刘备称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封关内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黄忠随刘备伐吴时战死,追谥刚侯。

  张飞

  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年不详,卒年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张飞在与关羽、刘备桃园结义之后一直跟随刘备,在刘备跟随曹操消灭吕布之后,曹操拜张飞为中郎将。刘备占领南郡之后,任张飞为宜都太守,封征虏将军,新亭侯。刘备攻打刘璋时,张飞设计于巴郡击败严颜并将其收降。占领成都之后,张飞任巴西太守。刘备在成都称王之后,张飞任右将军,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升任车骑将军,代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关羽死后,张飞报仇心切,因而醉酒之后虐待为伐吴做准备的部将,被部将刺杀身亡。死后谥号桓侯。

  张飞之威猛仅次于关羽,虽然非常敬重有知识的士大夫们,当时却不能关心普通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不要责打部下,否则将招祸。张飞始终不改,终死在部将手下。

  张苞

  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张飞之长子,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张苞自幼习武,擅长骑射。张飞死后,张苞跟随刘备攻打吴国。诸葛亮北伐时,张苞任虎翼将军、右护卫使,在追击魏将郭淮时跌入山涧,不久因伤势过重而身亡。

  魏延

  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魏延初为刘表部将,刘备被曹操追击而经过襄阳时,魏延欲献城接纳刘备,而刘备不忍夺襄阳,魏延只好投奔韩玄。后来刘备攻打长沙时,因黄忠不忍加害关羽而惹恼韩玄,魏延杀死韩玄而投降刘备。在跟随刘备攻打西川时任牙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称王,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时任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封魏延为都亭侯。诸葛亮北伐魏国之后,魏延历任督前部、凉州刺史、丞相司马、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

  魏延性情高傲,与人相争而不和。诸葛亮死后,魏延抗拒军令,被马岱斩杀。

  关兴

  字兴国,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生卒年不详。

  关兴时关羽之子,自幼习武,弓马娴熟。关羽死后,关兴随刘备伐吴,杀死杀父仇人潘璋。诸葛亮北伐时,关兴出任龙骧将军、左护卫使,后病死。

  马超

  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生于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卒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马超是马腾之子。东汉末年朝廷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统帅马腾的兵马。曹操诱杀马腾之后,马超举兵报仇,在曹操离间韩遂之后,马超投奔张鲁,又因张鲁无能而投奔刘备。马超迫使刘璋投降之后,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刘备称王之后,拜马超为左将军,称帝之后又升任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牧。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马超去世,时年四十七岁。死后追谥威侯。

  傅佥

  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氏,字号及生年不详,卒年景耀六年(公元263年)。

  傅佥是傅彤之子,随姜维北伐并深得信任。魏将钟会伐蜀时,傅佥与蒋舒守阳安关。在他与敌作战时,蒋舒献城投降,傅佥失去退路而又无力突围,长叹“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遂自刎而死。

  刘禅

  字公嗣,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卒于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备之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称王时立刘禅为王太子。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立为皇太子,章武三年继位,改年号建兴。建兴元年遣使与吴国修好,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开始闭关自守,发展农业,并把国事委托大臣管理。建兴十六年(公元238年)改年号延熙,开始自理国事。刘禅宠信宦官黄皓,屡次更改年号。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将伐蜀,刘禅投降,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晋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刘禅死于洛阳。

  樊建

  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氏,字号及生卒年均不详。

  樊建在蜀国历任侍中、校尉、尚书令等职。蜀国灭亡之后出任魏相国府军事参谋,兼任散骑常侍。

  张绍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王甫

  字号、生年及籍贯均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王甫忠而有谋,为关羽军中司马,随关羽驻守荆州。但是关羽其时十分气傲,不听王甫计谋而遭惨败。关羽被杀死之后,王甫拒绝东吴招降,坠城而死。

  赵累

  字号、生年及籍贯均不详,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赵累为人忠诚廉直,为关羽军前都督、粮料官。关羽攻打襄阳时,王甫举荐赵累为都督驻守荆州,但是关羽不听。关羽败走麦城,赵累在随关羽突围时死于乱军之中。

  傅士仁

  字号及生卒年不详。

  刘备入川时,傅士仁与关羽、糜芳共守荆州。东吴白衣渡江攻打关羽时,傅士仁杀死关羽的催粮使者并诱使糜芳一起投降东吴,致使关羽失去援助而死亡。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刘备征伐东吴时,傅士仁和糜芳杀死东吴将军马忠,复投降刘备,后被刘备所杀。

  张嶷

  字伯歧,巴西郡南充(今四川南部县)人。生年不详,卒年延熙十七年(公元257年)。

  张嶷眼光敏锐、料事准确、行事果断,有远见卓识。二十岁出任本县功曹,其时因于叛贼之中勇救县令家属而出名。建安五年,张嶷奉命去绵竹剿匪,假装与叛匪讲和,却置酒灌醉叛匪而一网打尽。

  张嶷曾经谏议诸葛瞻不要急于伐魏,而是把军队用于发展农业,然后联合吴国消灭魏国。张嶷对蜀国最大的贡献是治理南方少数民族,后来离任时,人们长途相送。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任荡寇将军并战死沙场。南方少数民族闻讯为他建立祠庙,逢灾时均祈祷张嶷保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