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泪点] 与谁共鸣:感动不是你一个人的眼泪


与谁共鸣:感动不是你一个人的眼泪

小说离不开情感,但是感动不能只是你一个人的眼泪。

因为写作的需要,每年我都会阅读不同的书籍和电影。有时候,我会为书里的一句话、一段描写,或者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一段情节而落泪。

相信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小说写作中,关于情感的处理以及如何写出让人潸然泪下的文字,让感动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眼泪。

1.共鸣是什么?

感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情感的共鸣。就像我前面所说,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细节,会勾起许多人的记忆,从而得到情感的共鸣。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就是朱自清先生散文《背影》。送别之前,作者简单、凝练地交代了背景,祖母去世、父亲的差事没有了,家庭条件已经很不好。送别之前,父亲一度因为忙,想要叫人代送,但最后还是放心不下,自己亲自来送儿子。那时候的朱自清刚满20岁。

父亲去买橘子的场景,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描写了。朱自清先生是这样写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肥胖的身子,吃力地爬上月台。这不过是一两分钟的事情,可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就像是慢镜头一样,不断地在你脑海之中回放,从而让读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背影》虽然简短,却有着强烈的情感张力。他写了父子之前的亲情以及人生别离之间的惆怅与无奈。尤其是最后一段,父亲在心中预计自己离死亡不久的时候,更让人伤感落泪。在我的小说《镇墓兽·北洋龙》之中,男主人公秦北洋在火车站月台里,遇见了朱自清父子两人,恰好看见了买橘子的一幕。当然,文字跟原文是有所差别。

一个人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其实是会在调动自己全部的生活经验。许多读者之所以会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多数是在故事里看到了自己。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的经历、情感、性格,甚至是心底里最隐秘的想法,跟故事里的人物有着相似的地方。

所以,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一个好的故事,肯定会让读者产生情感寄托。读者会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体会欢喜与哀愁。

2.怎样让你的小说更具有泪点?

我们已经简单了解了情感共鸣的特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让你的小说更具有泪点。

电影可以通过音乐、演员的表演、镜头特写来渲染氛围,让观众进入情感的漩涡之中。但文字不一样,与电影相比,文字没有音乐的烘托,也没有演员的表演,没有动态的画面让读者去感受。

好的作者,会让自己的文字像无声的电影一样,充满了画面感,从而让读者沉浸在故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