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角色技巧
角色技巧: 教程
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即是好是坏是什么性格一眼能看出来。


词语解释

词语名称: 脸谱化
汉语拼音:liǎn pǔ huà
含义: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
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里,说到人物的刻画,常常用到一个词,叫作“脸谱化”,意即作者塑造人物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

如何对待“脸谱化”

对于历史人物的理解,也存在“脸谱化”的批评。正如最近易中天教授说,“传统上品评人物的一个误区,就是一说到某个人物,这个人是君子,那个人是小人,完全把人物‘脸谱化’。其实每个历史人物都很复杂,尤其是大人物。”
简单地说,这种批评的背后,是承认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强调人们对历史和文学中的人物必须在作最充分地理解之后才能得出评判。事实上,在人们的批评当中,“脸谱化”还算是一个委婉的表达,再“翻译”得直白点,就是“意识形态化”。
在“意识形态”和“脸谱”之间找到某种同构的关系,这是一个天才的表述。
脸谱在传统戏剧里,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它的确清晰地表达了中国的古老文化传统对人物的价值判断,一言以蔽之:忠奸善恶、泾渭分明。仅以色彩为例,不同色彩施于脸谱,赋予的性格、意义也就完全不同,如红色一般象征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象征阴险奸诈等等。这套符号象征系统与传统的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正好和区分忠奸善恶的朴素道德观念互为表里。金庸在《鹿鼎记》里刻画了一个在妓院里长大的无赖小混混韦小宝,此人不但不是伪君子,并且每每在关键时刻露出点英雄气质,正是拜这些传统的说书、戏剧所赐。可见,这“脸谱”、戏剧虽然简单,教化人心的正面功能却万万不可小看。之所以能够教化人心,最主要还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传统中坚定的价值标准。
中国现代的反传统运动旷日持久,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传统艺术逐渐走向式微,戏剧亦然,遑论“脸谱”。倒是这一句句“脸谱化”的批评,让人们再次想起“脸谱”和“脸谱”代表着的忠奸、善恶、美丑。
与这些似乎“简单化”的“脸谱”、戏剧相比,现代的文学艺术与“知人论世”却反而显得有些拿捏不稳、摇摆不定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或者机灵的表述之后,我们反而看不到一种坚定的价值认同。
对于“脸谱化”的倾向,我们当然应该保持一种清醒。只是在反对“脸谱化”的同时,我们也得警惕另外的一种迷失——我们通过讲故事、通过重述历史,是要重新获得和确认国家、民族在今天的核心价值,无论如何,这点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现代对脸谱化的批评,其实并不客观。脸谱化是民间文学是常用方式,古代识字率低,文盲率高,要是不使用脸谱化,劳动人民断断续续偶尔听书一回,下次又跳到某一回,就会难以理解故事,而脸谱化更利于劳动人民理解。

因为性格越多面立体,在角色塑造上的工程量越大,而这显然是追求速更的网文写手所做不到的。

点出角色身上的某一种性格特点,可能需要一个行动或者一句评价,因此设计好一个事件就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有特点的人物;

全面地解释角色的某一种性格,则需要深挖他的经历和生活,因此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则需要设计好他的经历,从而解释其成因,并反应出角色的思维和行动模式;

如果要体现出角色性格的多面性, 则需要将其放入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里,从而能体现出这种性格对角色自身与及他人的影响。

因此,写一个脸谱化的角色,你只需要设计好一个事件;写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则需要构思好关于他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一个立体的角色,在综合上述两点的同时,还需要构思好一个足够大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而多数网文追求的是快节奏和更新速度,许多角色完全是工具性的,用后即丢,一段时间后作者本人可能都忘了有写过这么个人物,因此脸谱化的人物是性价比极高的,一出场就表明其特点和立场,发挥完价值立即退场,简直短平快,甚至连读者可能都不觉得这个人有什么毛病,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需要的任务就消失,甚至不用在意他们之后的情况。

作者写得顺手,读者看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很多网络小说实际上上和快餐没有什么区别,懂厨艺的人会挑剔一道菜的用材和烹饪手法,但吃快餐的人只需要知道他们在吃什么,以及吃没吃饱。
以前的脸谱化和现在的脸谱化都是脸谱化,没什么差别。脸谱化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功力不足,一般的网文作者最多能供应1~2个角色的生动塑造,那毫无疑问是主角优先。至于剩下的角色,那就全靠脸谱化和打嘴炮了。如果是功力很足的作者,即使是出场几次的小人物也能刻画的很鲜明。正面例子:《水浒传》里出场了一大堆泼皮无赖和各种小哥,比如林冲在沧州遇到那个李小二。作者没给他贴任何标签,但是读过书的都知道这是个很机灵而且知恩图报的好人。再比如和武大郎捉奸的郓哥、被杨志试刀的牛二、指望着大相国寺菜园子过活的那些泼皮无赖等等,标签没有,形象却很生动。其实脸谱化也没什么不好,我们不能奢求每个作者都能三言两语就塑造出牛二这种形象。对于那些世界观设定极大的超长篇作品,适当的对人物进行脸谱化处理是有必要的,比如《三体》里被史强的儿子骗了的那一票路人甲,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读者危机纪元的社会氛围,如果给他们也安排剧情塑造形象,那估计一百万字写完水滴还没到地球呢……如果本来就是小格局作品,那搞脸谱化就真的是作者实力问题了,而且很尴尬的是,其实很多作者连脸谱化都驾驭不了。比如《紫川》里的紫川参星,作为一个作者认证的老狐狸,除了算计杨明华动了点脑子外,其他时候都在出昏招,包括但不限于害死哥应星,把紫川秀调往黑旗军,让罗明海去暗杀帝林,最后那个昏招还送了自己的命,这是老狐狸吗?这是老年痴呆的狐狸吧。


这个问题,其实上边的跳舞已经回答得很好了,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其实主要是市场的问题。
其实客观来讲,大多数写手,尤其是那些已经成小神甚至中神的写手,其实完全有能力是写得好人物的,也可以有能力把人物形象写得丰满的。
但是市场并不需要他们这么做,甚至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很复杂。
假设一个作者想要创作出一个灵活生动的人物,那么他需要什么?
一份充足的人设。不是那种某某某是什么性格的有什么武器这么简单的程度,而是更加深入一些的包含其理念,其内在冲突,其人物魅力所在和卖点所在等方面,说起来好像并不是很复杂,不过想要让一个人物形象丰满起来这些其实是不可或缺的,哪怕做到了这些其实都只是一个基础。
更加重要的是,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份足够完善的人设,如果你想要将这份人设展现出来,这意味着你必须要耗费大量的笔墨在这个人物身上,围绕这个人物来展开。
但是,这并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规律。
稍微对市场有点了解的都明白,现在是以快节奏的文风作为主导,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认为节奏只会越来越快,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读者没有时间去慢慢看你在写什么东西。
你一定要第一时间,立刻,马上,就写出来读者感兴趣的东西,甚至短短几千字内就必须要拿出来一个高潮,简而言之就是要言之有物。
显而易见,这点字数是完全不够塑造出一个人物的,读者也完全不感兴趣看你慢慢花时间花笔力去塑造人物。
当然除非你是个大神,已经有了读者基础,那你当然可以花时间精雕细琢,但是对于一般写手来说,走量才是王道。
平铺直叙才是最简单也最快捷和耗费笔墨最少的叙述方法,至于说围绕人物来展开,终究是在节奏上慢了一筹。
说到底这是网文界工业化,产业化必然的发展趋势,作者们通过大量的码字,大量的尝试,大量的新作来寻找出符合市场,符合读者的作品,拥有工匠精神的终究只能是少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去工匠,才有资格当个作家,大多数人只能做个写手而已。
而由于写手们开始重量不重质,脸谱化是必然的发展,同质化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忧这种问题,其实这种发展反而是个好事,这说明了业界正在蓬勃发展中,从文字中从IP中提取出的价值越来越高,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盲目激进的发展方式。
对于中低端的写手来讲,脸谱化的人物塑造起来更加简单,码字速度当然也可以更快,也可以多投入一些笔墨到剧情上以吸引读者,而读者往往也吃这一套。
等到什么时候从写手的阶段脱离成为作家了,那自然而然就可以精雕细琢了。
说到底想要写出来生动又丰满的人物形象,这压根就不是一般写手能做得到的,没有充分的笔力和阅历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只有大神才既有这种能力,又有这种富裕去创作一篇精致的作品和丰满的人物。对于写手来讲,或许他是有这样的能力的,或许没有,但无论如何他总得要写让自己的小说卖得出去才能考虑其他东西。
而对于市场来说,人物是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考虑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