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一主题 林地之魂
搜索

关于精灵的死亡和转生

关于精灵的死亡和转生

  转自:龙骑士城堡

  由于精灵曾长期居住在Valinor并从Valar那里学到了很多与此有关的知识,精灵们对自己死后的命运有着相当的了解。而人类与Valar没有这样多的接触,他们关于自己死后归宿的理解大多仅仅是猜测而已(译注:其实Valar对人类死后的命运一样所知甚少,帮不了人类什么忙)。

  精灵的命运:

  精灵认为自身是由F?a(灵魂)和Hr?a(肉体)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并非不可分离。但离开了肉体的灵魂是毫无力量的,而失去了灵魂的肉体也将死亡并最终归于腐朽(参考文献一)。

  精灵的是与Arda世界同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也并非“永生”。精灵把这个世界称为“Arda Sahta”(被毁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内,包括精灵和人类在内的所有由Arda物质构成的生灵必将由于Melkor邪恶力量的影响而饱受痛苦(参考文献二)。对于精灵来说,他们的灵魂会不断消耗肉体,最后只剩下一具若隐若现但也无法毁伤的躯壳;另一方面,精灵也会因过度悲伤或遭受致命伤害而死去(但不会病死),此时他们的灵魂就会离开肉体。

  这些“无家可归”的灵魂会受到召唤前往曼多斯神殿(the Halls of Mandos),不过他们仍可以自由选择去或不去。确实有少部分已经被Melkor腐化了的灵魂由于畏惧可能受到的惩罚而留在了中洲。他们一直在中州大地上徘徊着,并试图夺取其他生灵的肉体。

  只要他们自己愿意,被召唤至曼多斯神殿的精灵将获得转生,得到一个与原先一般无二的新的肉体(如果他们原先的肉体依然完整无缺,他们也可以回去,不过这样的事情几乎从未发生)。剩下的精灵或是前往Valinor,或是继续留在在曼多斯神殿直至世界终结。由于精灵的命运是紧紧束缚在Arda世界之内的,他们不可能象人类一样离开这个世界。

  不过,无论这些灵魂最终作何选择,在此之前他们都必须在曼多斯神殿逗留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如果一个灵魂在他的前生曾犯下某种罪恶,那么他被迫滞留在曼多斯的时间就将更长。有些灵魂甚至会被永远禁锢,Feanor就是如此(参考文献3)。

  刚刚获得重生的精灵在各方面都和孩童无异,直至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和阅历后,他们才会回忆起前生的经历。而双倍的成长体验和双倍的记忆将使他们的人生远比其他精灵丰富得多。

  不过,从未出现过两次(或更多次)转生的精灵,我们现在还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参考文献1)。此外,在所有的文献中唯一有名可查的获得转生的精灵是冈多林(Gondolin)的格洛芬德(Glorfindel),他在第二纪转生,后来还帮助佛罗多他们到达Rivendell。

  人类的命运:

  与精灵不同,人类的命运并不受Arda世界的束缚。埃汝(Eru)将死亡作为赐给人类的特殊礼物。当人类死后,他们也将前往曼多斯神殿,但在短暂的逗留后就会永远离开Arda世界。他们此后的命运无人知晓。在Melkor的阴谋下,很多人类开始对这种未知的命运产生了恐惧。而那些注定要永远活在这个世界里的精灵却无法理解人类为什么会害怕Eru的礼物。

  也有些人声称,最初人类的生命并不那么短促,甚至和精灵一样是永生的,只是由于Melkor的影响才使他们的死亡成为必然。(但精灵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们认为Melkor没有足以影响一个种族命运的力量)。这种说法来自有关人类早期堕落的传说。

  在人类的婴儿时期,还未有任何人死亡之前,Eru就曾于人类交谈,告诉人类自己会一直照看他们,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但是当人类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向他询问时,Eru却更乐于鼓励人类自己寻找答案,从中获得发现的乐趣。

  此时Melkor出现了,他以端庄威严的形象来到人类中间并许诺说,只要人类听从他的指示,他就将给予比Eru更多帮助,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开始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人类一天比一天更加依赖他,害怕失去他。当人类在Melkor面前提到Eru后(当时人类只听过Eru的声音),Melkor暴怒起来,并把Eru说成是准备吞噬人类的黑暗力量。之后Melkor就离开了这些人。

  失去Melkor的人类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凄惨困苦的日子,笼罩在他们四周的黑暗挡住了阳光。终于,Melkor再度降临了,黑暗中的他如火炬般耀眼,所有的人都拜伏在他脚下。他们为Melkor建造了神庙,并发誓终生侍奉他。然而,此时的Melkor也不再象当初那样慷慨大方地给予人类礼物或知识。人类必须奉献其他东西,甚至犯下罪恶才能获得Melkor的恩典。在此之后,Eru只和人类进行了最后一次交谈。他说,纵然人类已经抛弃了他,他仍掌握着人类的命运。他将缩短人类的寿命,让他们死后来到他的面前,认清到底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宰。

  从此之后,陆续有人开始死去。于是人类又来到Melkor那里寻求帮助。而Melkor终于撕下了面具,不再隐瞒自己的计划。他给了人类两个选择:顺从他,或是更快地死在他手下。他奖赏那些最积极服侍他的人(这些人通常也是最残酷的),而把那些敢于公然反对他的人们烧死在神庙中。最终一些人类开始向西逃往大海,但却把自己主动送到了这个死敌的面前(参考文献4)。(译注:此处语焉不详:我的理解是,那些本指望逃离Melkor的势力而向西穿越蓝色山脉来到Beleriand的人类,却发现自己实际上直冲到了Melkor的老巢Angband的脚下,并因此不得不与精灵组成联盟直接与Melkor作战)

  参考文献:

  一、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 10, The later Quenta Silmarillion: Laws and Customs among the Eldar

  二、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 10, The later Quenta Silmarillion: of Finwe and Miriel

  三、The Silmarill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oldor

  四、History of Middle-Earth, vol. 10, Athrabeth Finrod ah Andreth

  精灵语音乐性略谈

  作者:水支 转自:龙骑士城堡

  精灵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优美、高雅、动听。

  这样一个“常识”,对魔戒读者,或者说奇幻读者来说都应该不成什么问题。

  本来,不过是一部两部一批两批小说而已,作者是老大——作者大人说,动听,当然就是没有疑问的动听的语言。但偏偏魔戒的作者大人,敬爱的托托不仅说了“精灵语”ABC,还当真把这种语言给“创造”出来了。拿着精灵语一学,有趣之余,也有若干想法,比如,精灵语的“音乐性”就是一例。

  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看到介绍精灵语的教材里提到,精灵语的灵感来自芬兰语,然后就得到了费费大人的介绍,说芬兰语是一听上去实在有一点点可以用“不算好听”的来形容的语言。一时意动,倒真想谈谈精灵语的“音乐性”的问题了。

  这里首先声明,我没有接触过芬兰语,对芬兰语的发音系统究竟如何脑子里是一片白。同时我认为托托虽然以芬兰语为灵感创造了精灵语,但是后来的改动和变化是很大的,并参考了大量印欧语系的其他语言,所以在发音体系上大约和芬兰语也不会相同。好在,精灵语的发音体系我是可以找到资料的,所以拿出精灵语来研究研究倒不成什么问题。

  其次,作为一个“音乐性”强弱的对比,我打算用另外对大多数看到这篇文的人来说不算陌生两个语言的发音体系作为例子。其中一个音乐性差的——是的,就是英语本身。我个人认为,精灵语和它相比,确实是“音乐性”很强的一种语言。但另外一个,则至少音乐性元素不比精灵语弱(个人认为更强些),就是——(烟花!鞭炮!鸽子!)汉语^^。

  所以,作为前言要说的就是——第一这篇文并不是那种看着会吓死你的什么技术文,里面提到的原理和知识都非常简单,应该初中生就没有问题了。第二例子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东西,只是我们过去不注意而已。第三——喂喂喂,好歹也来爱爱国见识见识你你你还有你平时说惯了的中国话的伟大嘛!^0^

  问题一

  什么是语言的“音乐性”。

  学过初中物理的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是“乐音”和“噪音”的物理学定义的问题。

  “乐音”是一种在听觉上让人感觉和谐、优美、舒适的声音,其物理表现就是频率波形变化有规律,古典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典型的乐音。

  “噪音”是一种在听觉上让人感觉混乱、烦躁、刺耳的声音,其物理表现就是频率波形变化无规律,比如拉锯子的声音咯^^。

  当然啦,音乐发展到现在,就有人要听混乱、烦躁、刺耳的声音才爽,那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要把重金属乐里面很多可怕的声音也说“我就说那是乐音”,我们就没办法讲了。这个呢——稍微叉开点儿,人类感觉“爽”和感觉“和谐、优美、舒适”是不能划等号的,人即使从生理发育上来说往往也需要疼痛、压迫等等刺激,所以“噪音”也可以让你的精神感觉“爽”。啊,对了,特别提一点,作为性冲动的那种“爽”,往往和噪音刺激有类似的特点,因此大家还不要把“性感”的声音、有“磁性”的声音和“乐音”混为一谭了(简单一点儿说,你听古典音乐和听摇滚乐,觉得哪个更“Sex”一点呢^^)。

  好,“乐音”、“噪音”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再来看语言的“音乐性”。

  人的发音器官,即可以发出乐音,也可以发出噪音。

  我们发出的乐音,在语言学术语上叫做“元音”,也就是说,你发元音的时候,你发出的这个音在频率波形上表现出来是有规律变化的。元音给人清亮、明晰、爽朗的感觉。至于那些音是元音……55,难道学了那么久汉语和英语大家都不知道吗。汉语里有十大元音音位,我们熟悉的也有 a o e i u ü ei er 八个,用汉字表示就是“啊、哦、鹅、衣、屋、鱼、诶、儿”。另外两个大家不熟的就暂时不说了。至于英语里面,常用的也有 a e i o u 嘛。

  而我们发出的噪音,在语言学术语上就是“辅音”。比如汉语的所谓“声母”b p m f d t n l k g h j p x zh ch sh r z c s 再加上一个 ng 。而英语里面也不少,很多写法也差不多啦(虽然读音是不一样),总之应该很容易明白的。

  而语言的“音乐性”,就是指语言的“乐音因素”和“噪音因素”的对比。即,元音在发音体系里的地位和辅音在发音体系里的地位的对比。

  问题二

  汉语被称为“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的理论依据。

  这个我们和英语来作对比(大部分印欧语系的语言都可以以此类比吧)。

  汉语的“乐音因素”比英语的“乐音因素”高,英语的“噪音因素”比汉语的“噪音因素”高。

  汉语有十个元音音位,具体是哪十个也不麻烦多看了,就是说有十个“单元音”(只发一个音)。另外,汉语有九个双元音,就是两个元音组合起来发音,比如说“棉袄”的“袄(ao)”,“欧洲”的“欧(ou)”,“开始”的“开(kai)”(说明,拼音里用 er 表示的不是双元音,因为 er 实际上只是一个音“儿”,不是 e 和 r 拼起来发的对不对)。但是这还不算怎么样,最重要的是汉语还有很多语言里不大常见的三元音,三个元音自然是三个元音拼在一起,比如“飘(piao)”那个“iao”,还有“有(you)”那个“iou”(我们写拼音时省略了 i,但是i 是存在滴!)。汉语里的三元音一共有四个。三元音的存在,说明汉语里面“乐音”的发音的丰富。

  相对的,英语有十二个元音音位,这个比汉语多,有八个双元音,要少一个。但是,英语里面没有三元音,也就是元音发音不够丰富。

  然后就是拼音的问题了。

  汉语的每一个语素(就是字啦),辅音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辅音的音节非常多并涉及大量常用字,相反,没有元音就是绝对不可以的。

  除了很特殊的两个元音音位外(就是我没提到的那两个——唉,变态音位啦,不理它们,用也很少用),其他每一个汉语的元音和双元音和三元音都可以不要辅音单独成为某些字的音节。比如,a(啊阿呵吖锕嗄腌),o(哦噢喔),e(饿哦额鹅蛾扼俄讹阿……太多了),i(一以已亿衣移依易医乙仪亦椅……更多——注意哦,我们虽然拼音里写的是 yi,但是那个 y 只是个占位符号,不是一个辅音哦,这个音节只有 i 一个元音发音啦),u(无五屋物舞雾误捂污悟勿……和 i 一样,注意拼音里写的 wu,w 只是占位符号),ü(与于欲鱼余遇语愈……)。还有啦,“傲(ao)”、“爱(ai)”、“儿(er)”、“诶(ei)”、“亿(ie)”、“压(ia)”、“瓦(ua)”、“我(uo)”、“月(üe)”、“要(iao)”、“有(iou)”、“外(uai)”、“为(uei)”,通通是常用得不能再常用的字了吧,这些以及和这些发音相同的字全部是纯元音的音节。(对了,里面有些和拼音习惯不合的,那是拼音的剩写和避免“误会”而采取的措施,比如说“我”其实发音是 uo,但我们写拼音写的是 wo,是汉语拼音书写方案里规定 u 元音开头的时候用 w 占位表示,结果倒好象是个辅音加原因拼的——其他类同)。

  另一方面,辅音不仅可以经常不要,要的时候限制也很死——一点,除了两个鼻辅音 n 和 ng(是用两个字母表示的一个音 η)外,其他辅音不能用在音节末尾,也就是说音节末尾在很多情况下是没有辅音的。另一点,只有单辅音没有复铺音,就是不会有两三个辅音并在一起拼的时候。

  来看英语。

  英语的一个语素(就是英语一个“词”),除了极个别之外(如 a,air,eye,ear),几乎每个节或前或后都有辅音(自己去翻单词表),比如“an”就有尾部的鼻辅音 n。当然,英语的单元音基本上都可以用在一个词的开头作为一个单一的音节,如utter,就可以看作音节 Λ 和音节 ter 的组合,但这样的单元音不仅发音弱,而且经常被前面的辅音结尾吞并。

  另外,辅音在英语里使用非常灵活,前前后后,每个都能放。辅音的组合里也有复辅音。比如说“screen”,那个“scr”就是三个辅音一并放在前面。再比如“think”,就是“nk”两个辅音一并放在后面(不过 th 不是复辅音啦,大家该知道它是发一个音 θ 的)。

  综上所述,简单一句话,讲汉语的时候,我们绝大部分时候在发元音(乐音),而讲英语的时候,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辅音(噪音)——这就是汉语比英语更富“音乐性”的根本理由。

  问题三

  精灵语的语音体系又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精灵语被老外称为“富有音乐性的语言”的。

  这在根本上,是托托对精灵语发音的一个要求——

  托托说,英语发音习惯性有忽略多音节词中的元音的倾向,如弱化略读多音节词中的元音,可是,发他的精灵语的时候,每个元音必须发地清楚明白。(这一点大家可以联想汉语里对发音所作的“字正腔圆”的要求)。

  以及,昆雅语(即所谓最富音乐性的古老精灵语)对词尾的辅音和复辅音要求严格,也就是尽量不用的意思。据说当初托托刚开始造精灵语时没有这样要求严格,但后来他参考了音韵学的知识后,最终决定严格要求的。所以虽然在精灵语语音表里,托托确实列出了一些复辅音,但是托托在实际的造词活动里似乎就没怎么用到过。

  那么也就是说,精灵语的“音乐性”无疑也是在加强元音因素,降低辅音因素上下功夫。

  但是,个人认为精灵语的元音因素还是不太够。

  第一, 精灵语里有十个单元音和六个双元音,没有三元音这种东西。(这是最主要的)

  第二, 到底都是印欧语系一类的,没有辅音的语素是很少见的。元音单独起作用的时候很少。不过,按托托“每个元音发音必须清晰”的要求,并且严格控制词尾辅音后,至少那些词首的元音音节就不能被略读和弱读,这样就可以增加整个语音流中的元音因素了。(这一点和汉语就非常相似)

  问题四

  清辅音和浊辅音

  这个是我最近听一个研究音韵的家伙讲的,但是在正式教材里还没有看到过,所以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参考。

  辅音,噪音,人发出的噪音又分两种,一种是要用声带,也就是喉咙发的噪音,这一种呢,打个比方说吧——他的喉管里发出一阵咆哮——OK,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了。另一种是不用喉咙只吐气流的噪音,就类似于我们的耳语,那种细碎的声音。

  前一种被成为“浊辅音”,后一种被成为“清辅音”。

  浊音在语音流里能加强噪音的因素。

  古汉语有不少浊音,但发展到今天除了四个单独“残余”下来的浊音 l m n r 外,其余的辅音都是清音。

  英语浊音不少,英语里有十五个浊音(所以中国人说英语有一个很不容易被中国人注意的问题就是浊音发不好,你觉得你肯定是发对了,象 b d g v w 这些音,其实你还没加上喉音,是发错了的——就是总感觉没有老外说出来那么“磁”那么“沉”)。但是和古英语比起来,已经有了浊音清化的现象。

  至于精灵语,我数了数,有十四个浊辅音。

  所以诸位精灵GGBBYY们,还有精灵JJMMNN们,厚厚厚——说话都还是蛮“磁”但是不够清亮的。

  问题五

  有关声调的问题。

  在提到汉语“音乐性”的时候最后还提了声调,汉语有四声大家知道,古汉语是“平、上、去、入”,现代汉语是“阴、阳、上、去”,四个不同的调子,据说让声音更有抑扬感,也算音乐性了?

  当然,英语和精灵语,都是升、降两调的(所以老外学中文,学了N年死活那个调子还是怪怪的)。

  问题六

  语言的“音乐性”和音乐

  某种民族语言富“音乐性”,和该民族的音乐发达与否和他们是不是狂爱唱歌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实际上,音韵学发现,语言的“音乐性”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逐渐增加的,相反的则是,生活状态越原始的民族越爱唱唱跳跳——以及还是那句话,我个人的看发,就音乐(其实应该说就一切文艺)来说,它是为“满足”而作并不是“和谐”而作的。满足的方式有很多,和谐的或不和谐的方式都可以得到满足。我们叫做“古典音乐”的那一批主要是为“和谐”而作的。而这一批音乐,即不是原始乐,也不是今天前卫的那些音乐(大家不觉得所谓“前卫”音乐,有好多还是从原始乐里变出来的呢)。

  所以最后加一句话——一种语言是否更具“音乐性”,也不一定就是“好听”或“不好听”的依据——难道大家不是也喜欢 Sex 的嗓子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