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对联写作素材〗佳联赏析大全

描写用语
描写用语: 拓展综合 » 好词好句
描写分类: 短语赏析 
〖对联写作素材〗佳联赏析大全

  〖二月三日〗


  三强韩魏赵;


  九章勾股弦。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


  〖一月三十一日〗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责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


  〖一月三十日〗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


  〖一月二十九日〗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


  尊号十六字,字字斯天。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一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


  〖一月二十八日〗


  千年古树为衣架,


  万里长江做澡盆。


  杨慎,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池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


  〖一月二十七日〗


  花甲串对


  花灯悬挂杏花开,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


  +++++++++++++++++++++++++++++++++++++++++++++++++++++++++


  〖一月二十六日〗


  吕蒙正不平则鸣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南北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


  〖十二月十二日〗


  明太祖题联(四)


  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朱元璋一次便服出访,遇到一个农民在卖藕,立即出一上联:


  一弯西子臂;


  他以一根雪白的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想考考农民是否能对。


  那农民望他一眼,笑着答首:


  七窍比干心。


  农民以藕中多孔,来比喻商代忠臣比干的心。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命农民随行,大加赞赏。传说,以后还任命那农民,到朝廷做官。


  +++++++++++++++++++++++++++++++++++++++++++++++++++++++++


  〖十二月十一日〗


  明太祖题联(三)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又有一次,朱元璋到大臣陶安家,看见陶安以书作枕头,即景生情,乃一上联:


  枕耽典籍,与许多贤圣并头;


  陶安知其意,随即对道: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


  〖十二月十日〗


  明太祖题联(二)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一次,朱元璋与刘基下棋,朱元璋吟了一阙上联,示意刘基应对。联文是: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刘基脱口答道: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


  〖十二月九日〗


  明太祖题联(一)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明太祖朱元璋(1),出身贫寒,放过牛,当过和尚。小时候,没有机会念书。但他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经自己刻苦学习,颇通文墨,会吟诗,作文,还特别喜欢题联。传说,朱元璋无论行军打仗、饮酒下棋,微服出访,登堂进庙!都喜欢谈论对联。对大臣、文人、农民,甚至对儿童,更常常和他们对对。


  朱元璋出兵攻打姑苏那年,行军中,就以“天口”二字,题了一上联: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谋臣刘基(2)一听,知道朱元璋将“天口”二字!上下各一拼,即拼出“吞”“吴”两字。于是,他以“人王”二字,绝妙地对出下联,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注:(1)朱元璋(一三二八——一三九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东)人。明朝开国皇帝,在位三十年。


  (2)刘基(一一三二——一三七五)字伯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文学家。明初诸大典制如乐礼、刑法、历史、科举等,他是裁定者之一。


  +++++++++++++++++++++++++++++++++++++++++++++++++++++++++


  〖十二月八日〗


  解缙巧对朱元璋(二)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好!”朱元璋满心欢喜。并再出上联:


  日在东,月在西,天生成“明”字;


  解缙立即续成下联:


  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连声赞赏。


  +++++++++++++++++++++++++++++++++++++++++++++++++++++++++


  〖十二月七日〗


  解缙巧对朱元璋(一)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明洪武二十二年(一三八九年)春天,解缙从江西老家吉水,到京都南京参加会试。当时的科举制度规定:会试通过后,要再经一次复试,地点在皇帝的殿廷,叫做“廷试”,或称“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


  解缙在会试中,所作的文章,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言词质朴,博得主考官刘三吾的好评,要点他为一甲状元。由于有人反对,理由是说他,对策言论过高。殿试就被点为第七名进士。解缙的大哥解纶、妹夫黄金华,同时高中三甲进土。


  解家“一门三进士”,不仅轰动了江西吉水城,也轰动了京师。万岁爷朱元璋,得知这位江西矮子进土,不但文章作得好,尤善对对,便召进宫来,亲自出题面试。


  朱元璋说;“皇宫中,有一大戏台,朕出上联,卿对下联。”解缙叩头道:“万岁,臣遵旨。”


  朱元璋念道。


  尧舜净,汤武生,桓文丑旦,古今来几多脚色;


  解缙接口便应对:


  日月灯,云霞彩,风雷鼓板,宇宙间一场大戏。


  +++++++++++++++++++++++++++++++++++++++++++++++++++++++++


  〖十二月六日〗


  一石三鸟(三)


  庭前种竹先生询;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哈哈大笑:“解神童有所不知,我这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麽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拍手笑道:“曹大人,别急,我这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他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


  〖十二月五日〗


  一石三鸟(二)


  庭前种竹先生损;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又道:“我的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


  〖十二月四日〗


  一石三鸟(一)


  庭前种竹先生笋;


  庙后栽花长老枝。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他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长进。于是,你来我往地,又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


  〖十二月三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七)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解缙刚刚对完,曹尚书额上冒汗,但还不肯认输,就以教训的口吻道: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在孔子上;


  解缙冥思片刻,遂得一联回敬:


  眉先生,发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此联寓意深刻,暗含讥讽,可谓颇具匠心。解缙才说完,看客们拍案叫绝,曹尚书顿时语塞,只得佯醉而退。


  ++++++++++++++++++++++++++++++++++++++++++++++++++++++++


  〖十二月二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六)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尚书见还未曾考倒解缙,十分著急,指着屏风上的画,又出一联:


  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煞落头刘海;


  解缙略加思索,指着案上的棋子答道:


  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火,活捉塞内将军。


  +++++++++++++++++++++++++++++++++++++++++++++++++++++++++


  〖十二月一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五)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曹尚书马上又出一上联:


  风吹马尾千条线;


  解缙立即答对:


  日照龙鳞万点金。


  看客们无不被解缙的巧对折服,情不自禁地击节,喝起采来。


  +++++++++++++++++++++++++++++++++++++++++++++++++++++++++


  〖十一月三十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四)


  醉爱羲之迹;


  狂吟“白也”(1)诗。


  翰林出身的曹尚书,与一个乳臭未乾的小孩子对对,竟然丝毫占不了上风,很不甘心,但心里又不得不承认“神童”才华横溢,机智敏捷。曹尚书并不就此罢休,随即请来看客,他要当众人之面,再一次考考解缙。


  曹尚书呷了一口酒,面对墙上挂的一幅墨迹,脱口就说:


  醉爱羲之迹;


  解缙随口吟就:


  狂吟“白也”(1)诗。


  注:“白也”,取自诗圣杜甫评李白的诗句“白也诗无敌。”此联平仄考究,“也”与“之”虚词相对,使联语妙趣横生。


  +++++++++++++++++++++++++++++++++++++++++++++++++++++++++


  〖十一月二十九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三)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曹尚书恼羞成怒骂道: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解缙也毫不客气地,马上还以颜色:


  一马落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


  〖十一月二十八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二)


  水中蛤蟆穿绿衣;


  锅里虾公着红袍。


  曹尚书只好打开大门迎进解缙。他望了望一身绿衣的解缙,便吟道:


  水中蛤蟆穿绿衣;


  解缙笑着,指了指身穿红袍的曹尚书,针锋相对答道:


  锅里虾公着红袍。


  +++++++++++++++++++++++++++++++++++++++++++++++++++++++++


  〖十一月二十七日〗


  解缙智斗曹尚书(一)


  小子无才嫌地仄;


  大鹏展翅恨天低。


  解缙接到曹尚书的大红请帖,就随来人到曹尚书家。只见大门紧闭,侧门大开,便转身回走。曹尚书在门内冷笑道:


  小子无才嫌地仄;


  解缙听了,漫不经心哼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


  〖十一月二十六日〗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四)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发了狠,令家人将竹子连根刨掉。这时,解缙又挥笔在联尾,再各添一个字,联文变成: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无可奈何,派人给解缙送去大红请帖,一定要当面见见这位“神童”的真本事。


  ++++++++++++++++++++++++++++++++++++++++++++++++++++++++


  〖十一月二十五日〗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三)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见了“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不由得为之惊叹。为了再次考考解缙,马上令人将竹子砍短。他再去看解家的春联时,只见联尾各加一个字,成了:


  门对干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


  〖十一月二十四日〗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二)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解缙家的对面,是曹尚书的府第。这位尚书大人,久闻“神童”之名,但不大相信解缙的文才,见了“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这副春联,也不由得暗自赞许了。只是心里总有些怀疑,


  于是,决定想个主意,来考考解缙。曹尚书下令,在解家大门正对面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以挡住解家的“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的景色。


  第二年除夕,解缙又在大门上,贴上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


  〖十一月二十三日〗


  神童解缙的春联与对句(一)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句的故事。


  有一年除夕,十岁出头的解缙,即景生情,挥毫写了一副春联:


  日望赣江千里帆;


  夜观庐陵万盏灯。


  这副春联,引来了四邻观看,众人称赞不已。


  ++++++++++++++++++++++++++++++++++++++++++++++++++++++++


  〖十一月二十二日〗


  许将童年妙对(三)


  茶饮客吞杯中月;


  水抽人吊井中星。


  老伯听了,高兴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妙。即刻端出上等白岩茶,小许将接过茶,正想喝,那老伯边叫:“慢!”边在茶杯里,加上香喷喷的茉莉花。就在这时,老伯发现上弦月影,映入茶杯中,见景生情,又叫一声:“慢!再对一联。”随着念了出来:


  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不但难住同游的文人雅士,而且也确实难住了小许将。这时,小许将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不敢往嘴里送,他低头苦苦思索,难得佳句,只好抬头,向四处寻找答对的素材,当他发现水井畔,有一位大嫂在吊水,一时开窍!高兴地大叫:“有对了!”接着朗声念道:


  水抽人吊井中星。


  众人齐声叫好,听得老伯也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再次高喊:“慢,小哥!”大家一怔,以为他又要出难题了。原来他爱才心喜,笑呵呵地,又往许将茶杯里,添上桂圆肉,然后说:“小神童名不虚传,来日一定中状元啊!”


  许将中状元后,先后曾任编修,龙图阁侍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土、尚书左丞、右丞等职、知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县)、扬州(今江苏省江都县)、郓州(今出东省平东鲧)等地。熙宁七年(一O二四年),契丹以二十万大兵逼代州(今山西省雁门县),朝廷命许将北上为使,与契丹谈判。许将阅读大量资料,广博闻记,做好充分准备。谈判中,舌战对方,随问随答,对答如流,弄得对方膛目结舌,终于谈判成功,免遭外患。


  +++++++++++++++++++++++++++++++++++++++++++++++++++++++++


  〖十一月二十一日〗


  许将童年妙对(二)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许将话刚说完,众人拍手称妙。围篱笆的老伯听了,也暗暗佩服。“对得不错,但不知他是偶然而得,还是实有其才。”心想,再出一对试试。于是,老伯开口说:“小哥,让我再赐教一对如何?”小许将喝不到茶,口更渴了。但还是耐著性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敬请老伯教诲”。老伯就以他们今天游览胜地白岩山为题,侃侃念道:


  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同游者听了上联,知道老伯用的是复字的修辞手法,绞尽脑汁,想助小许将一臂之力。然而,小许将可是心中有数,他回顾今日登山游览的情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又重现在眼前:莲花岩上的托红寺,红寺映朝霞;玳瑁峰上盛开的红杜鹃,他想到这里,立刻得了下联,就慢条斯里对道:


  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


  〖十一月二十日〗


  许将童年妙对(一)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许将(一O四五——一一一一年)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宋仁宗喜佑八年(一O六三年)中首名状元。他小时候聪明灵悟,勤奋好学才气横溢,是闻名遐迩的“小神童”。


  许将九岁那年夏天,跟随族亲游览白岩山后,返回途中,因食干粮,口渴难当,于是向正在菜园围篱笆的老伯讨茶喝。篱笆老人,早就知道,站在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并没有马上给茶,却提出条件对他说:“小哥,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请你对对,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把下联对出来,我才给茶。”


  小许将虽然口渴得很,但却懂得尊重长者,就很有礼貌谦逊地说:“请老伯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这位老伯,就以自己围篱笆的事,念出上联:


  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


  与许将交游的族亲中,不乏文人雅土,他们听了上联,一时应对无句,帮不了小许将的忙,干着急,担心他对不上。才思敏捷的小许将,眨眨眼,拍拍小脑袋瓜,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


  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


  〖十一月十九日〗


  杨溥巧对免父役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一三七九——一四四六),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进士,授编修(1)。为明代有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和杨士奇、杨荣、历事四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合称内阁(三杨)。


  杨溥幼年家贫,父亲年老多病。在这样的家境下,他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年纪虽小,文才却不凡。


  有一次,县官派人捉他的父亲去服劳役,当时,他的父亲有病在身,杨溥到县衙里,再三恳求,请求免除劳役,县官看他是个小孩子,就刁难说:“我出个对子,如你对上了,我可以释放你的父亲。”


  接着,出了上联:


  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


  这个上联,构思奇妙,县官利用“图”字的结构,折字起意,乃是说:“在我统治的范围内,百姓就必须服从我的管辖。”小杨溥听了,得知这个县官喜欢人奉承,稍思片刻,就投其所好,对了下联:


  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杨溥这个下联,也是运用“析字法”,拆开“伞”字,既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又恭维了县官,而且对仗工整,表达适切,因此,县官不得不点头称赞,终于赦免了他父亲的劳役。


  注:(编修:(1)官名。明清之翰林院编修,以一甲二三名进士及庶吉士留馆者充任,无定员,亦无实际职务。负责修国史、实录、会要等。


  +++++++++++++++++++++++++++++++++++++++++++++++++++++++++


  〖十一月十八日〗


  邱浚佳联(二)


  谁谓犬能欺得虎;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的儿子不服气,放学回家,将争座位的事,向父亲哭诉。显贵听了大怒,即差人把邱浚叫到家里来,一见面,就气急败坏地喝道:


  谁谓犬能欺得虎!


  邱浚鄙视一笑,从容答道:


  焉知鱼不化为龙?


  显贵一听,吓了一跳,知小邱浚非等闲之辈,长大后定有出息,无话可说,只好放他回去。


  邱浚长大后,果真大有出息。他于景泰年间中进士,授编修,成化年间为国子祭酒。孝宗即位,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他天性好学,反对“文尚险怪”,熟悉国家典故。他认为真德


  秀编写的《大学衍义》中,治国平天下的条目不够完备,于是博采群书(1),加以补充,称为《大学衍义补》。晚年右目失明,乃坚持阅读,披览不辍。


  ++++++++++++++++++++++++++++++++++++++++++++++++++++++++


  〖十一月十七日〗


  邱浚佳联(一)


  细雨肩头滴;


  青云足下生。


  明代学者邱浚,(一四一八——一四九五)字仲深,琼山(今广东琼山)人。幼年在学堂念书,一天,大雨滂沱,有的座位漏雨,大家争坐不漏雨的座位,当时和邱浚争座位的,是一个当地显贵的儿子,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老师看见了说:“你俩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能对上的坐好位。”接着念道:


  细雨肩头滴;


  显贵的儿子一听,目瞪口呆,对不上来,邱浚却胸有成竹地,对道:


  青云足下生。


  老师听了,只好把不漏雨的座位,让给邱浚。


  ++++++++++++++++++++++++++++++++++++++++++++++++++++++++


  〖十一月十六日〗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五)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过了两年,于谦成了县学生员。当时,有一巡按,到他家乡的一座寺院游玩。随从官员中,有一人指着殿中佛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一时无人对出。于谦刚好也在场,他随口应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众人无不拍手称妙。


  +++++++++++++++++++++++++++++++++++++++++++++++++++++++++


  〖十一月十五日〗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四)


  癸辛街;


  子午台。


  扫墓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座牌坊,上面写著三个字:


  癸辛街


  于谦的叔父说:这三个字的地名,前面两个字属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要对个地名对,恐怕不容易。”不料,小于谦用(三国演义)中,所写到的陕西地名,对道:


  子午台


  他的叔父和族人们,听了更加惊讶欣喜,因为这一地名,前两字正好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两个字,与(癸辛街)恰成一佳对。


  +++++++++++++++++++++++++++++++++++++++++++++++++++++++++


  〖十一月十四日〗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三)


  今朝同上凤凰台;


  他年独占麒麟阁。


  有一年清明节,于谦随家中大人去祖坟扫墓,路过凤凰台时,他的叔父,出了个上联让他对,联文是:


  今朝同上凤凰台;


  于谦马上应对:


  他年独占麒麟阁。


  大人们听了,对这一抱负甚大的对句惊喜不已,他的叔父说:“此小儿,乃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


  +++++++++++++++++++++++++++++++++++++++++++++++++++++++++


  〖十一月十三日〗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二)


  三角如架鼓:


  一秃似擂槌。


  于谦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后不能再替我梳双髻了。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巧又路过学堂,看到于谦的头发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戏道:


  三角如架鼓;


  于谦随声就应:


  一秃似擂槌。


  兰古春赞其才思敏捷,对于谦的老师说:“这孩子长大后,必定是国家的楝梁。”


  ++++++++++++++++++++++++++++++++++++++++++++++++++++++++++


  〖十一月十二日〗


  小于谦答对显文才(一)


  牛头喜得生牛角;


  狗嘴何曾出象牙。


  于谦,(一三九八——一四五七)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水乐进土,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幼年时就勤奋好学,志向高远。读书过目即诵,对句出口皆成。有一次,于谦的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上学,一天,被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了。兰古春针对他的模样,就戏弄他说:


  牛头喜得生牛角;


  于谦立即应对:


  狗嘴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自讨没趣,匆匆而去。


  +++++++++++++++++++++++++++++++++++++++++++++++++++++++++


  〖十一月十一日〗


  蒋焘巧对趣话(二)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他们围坐在客厅吟诗、联对,忽然乌云密布,接著,括起大风,一会儿,就下起大雨,雨点“劈哩拍啦”地打在窗户上。客人中,有一人看见窗户纸上的雨点印儿,触景生情,出一上联求对: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上联的意思是说,这会儿,冰凉的雨点,打在窗户上,东边窗户上有雨点,西边窗户上也有雨点。从文字上讲,巧就巧在“冻雨”的“冻”字,是由“东”和两点组成,“洒窗”的“洒”字是由“西”和三点组成。这样,联意既说明了当时雨打窗户的情景,又说明了“冻”“洒”两字的组成。这样,下联就不大好对。要求后半句说的事,与前半句说的事,互有关联,还得拼成前半句的第一、三两个字,可真够难的。在座客人苦思冥想,绞尽脑汁,难以应对,客厅一时沉默。


  这时,仆人送上瓜来,蒋焘的父亲,连忙切瓜分片,请客人吃瓜。站在一旁看父亲切瓜,客人们吃瓜的蒋焘,即景生情,高声说:“我来对下联”。接着吟道: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一语既出,满座惊叹。蒋焘对下联的前半句“切瓜分客”,说的是当时吃瓜的事。后半句“横七刀”、“竖八刀”既是指切瓜,又跟前半句有直接关系。同时“七”、“刀”左右横看,合起来,是前半句的第一个字“切”;“八”“刀”上下竖着,合起来是第三个字“分”。真是妙语双关,兴趣盎然。客人们皆赞叹不已。


  ++++++++++++++++++++++++++++++++++++++++++++++++++++++


  〖十一月十日〗


  蒋焘巧对趣话(一)


  切瓜分客


  三跳,跳下地;


  一飞,飞上天。


  明代年轻文学家蒋焘,小的时候,才思敏捷,对答如流,蜚声乡里。


  有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


  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


  〖十一月九日〗


  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


  〖十一月八日〗


  杨继盛巧对趣话(四)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杨继盛长大后,果然成为明代名臣,官至兵部员外郎。当时奸相严嵩专政,杨继盛因为忠苜敢言,一年之内四次被贬。最後一次,被贬途中,他草疏“十罪五奸”弹劾严嵩,结果被陷害入狱,受尽酷刑后,惨遭杀害。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这副传颂千古的名联,就是杨继盛在狱中写下的。对联铿锵有力,表现出他那荡荡襟怀,铮铮铁骨。


  +++++++++++++++++++++++++++++++++++++++++++++++++++++++++


  〖十一月七日〗


  杨继盛巧对趣话(三)


  无酒是穷主;


  有儿为名臣。


  在私塾从师十年间,杨继盛还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对联。如有一次,他的表叔辛体元来做客。刚好家里没有酒,到酒店去买,凑巧酒也卖完了。辛体元出了上联戏道:


  无酒是穷主;


  只听见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回答:


  有儿为名臣。


  辛体元眼光一扫,原来应对竟是小继盛,不禁啧啧称赞。


  +++++++++++++++++++++++++++++++++++++++++++++++++++++++++


  〖十一月六日〗


  杨继盛巧对趣话(二)


  藏形匿影;


  显姓扬名.


  有一次,私塾先生外出,学生们,学生们作阵交战的游戏玩耍。正玩在兴头上,不料先生突然回来,大家慌忙四处藏匿。先生大怒,挨个地罚跪,并出对:


  藏形匿影;


  叫学生对,先对出者免罚,对不出的继续罚跪。只见杨继盛微微一笑,答对:


  显姓扬名。


  先生脸上的怒气,顿时一扫而光,惊呼:“此乃绝对也!”伸手将杨继盛拉起来。从此,杨继盛擅对出了名。


  +++++++++++++++++++++++++++++++++++++++++++++++++++++++


  〖十一月五日〗


  杨继盛巧对趣话(一)


  老学生


  小进士


  杨继盛是明代一位以“巧对”著称的名人。出生于河北容城,嘉靖进土。相传他“每作对,人辄称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很多他的巧对佳话。


  传说,杨继盛刚刚入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学生,私塾先生,看见这麽大年纪的人,也来求学,就出了一个对子相嘲:


  老学生


  谁知话一说完,就被坐在一旁的杨继盛不假思索地接过来:


  小进士


  那位嘲笑“老学生”的先生听后,大吃一惊,说:“此儿小小年纪,竟聪颖如此,将来必有出息!”


  +++++++++++++++++++++++++++++++++++++++++++++++++++++++


  〖十一月四日〗


  为民作主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恢复了官职后,便回官衙继续打理积案。由于他明辨是非,深得人民的爱戴。一天,有一教书先生前来告状,郑板桥便传他上堂。那老师道:我在丁员外家中任教,辛辛苦苦教了三年,他不但不给工钱,还把我辞退。


  郑板桥道:你在他家任教,可有契约?那老师道:有,大人请看。


  郑板桥接过契约一看,见上面明明写着:教书三年,每年酬金八吊。


  郑板桥便问道:丁员外为何将你辞退?那老师道:他的两个儿子不争气,没用心读书,但他竟说我无才,不堪为人师表。郑板桥说道:口说无凭,你若真有才学,对句便知。那老师道:大人请出上联。郑板桥手指堂上的灯笼说道: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那老师听后,稍一沉思,便道: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他能以他的遭遇入联,还对得工整非常,便传了丁员外上堂,痛斥他背信弃义,罚他还了酬金,还打了他四十大板。


  ++++++++++++++++++++++++++++++++++++++++++++++++++++++


  〖十一月三日〗


  罢官


  要做真青天;


  回家去种田.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做潍县知县时,为官清正,货税从不多收。有一年,潍县大旱,但豪强地主仍然催逼地租。郑板桥得知这情况,一面哓喻地主放宽地租,一面申报上司,开仓救民。但那些地主为了利益,花黑钱买通郑板桥的上司,还联名告了郑板桥一状,郑板桥的上司其实已经对郑板桥很不满,因此顺势将郑板桥罢了官,郑板桥见官场黑暗,不理民间疾苦,便提笔写下一副对联,以表示不满:


  要做真青天;


  回家去种田。


  潍县的百姓见郑板桥被罢官,都纷纷为他饯行,李啸村更说:多年至交,今日一别,我有一联相赠,请不要见笑: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郑板桥笑道:你真是我的知己啊。


  ++++++++++++++++++++++++++++++++++++++++++++++++++++++


  〖十一月二日〗


  谐音联


  牧童磨墨,墨溅牧童一脉墨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童子打桐子,桐子正落,童子真乐;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郑板桥退隐后,以卖字画为生,他的好友李啸村时常来探望他。一年冬天,瑞雪纷飞,郑板桥信步来到李啸村家门前。二人欢聚畅饮,并想赋诗以作留念,李啸村便叫他家的牧童磨墨,那牧童一不小心,将墨溅的一手都是,郑板桥乘势笑道:


  牧童磨墨,墨溅牧童一脉墨;


  李啸村文思不及郑板桥般敏捷,正低头苦思之时,忽见丫环正在添加煤炭,正好有了下联: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郑板桥赞道:对的好。


  李啸村心下也想难一难郑板桥,沉吟一会,说道:我也有一上联请对。


  童子打桐子,桐子正落,童子正乐;


  郑板桥却应声道:


  麻姑吃磨菇,磨菇真鲜,麻姑真仙。


  李啸村不禁佩服郑板桥的文思敏捷。


  ++++++++++++++++++++++++++++++++++++++++++++++++++++++


  〖十一月一日〗


  巧对寿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兴,更多一个春秋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在清朝兴典时,在干清宫开了个千叟宴。全国各地寿龄在九十以上者都进宫同贺。酒过三巡,问及在座中年龄最高之长者,乃一百四十一岁。有问其享高寿之秘,长者但言:饮食节,心气和,知足乐,随遇安。乾隆皇乘着酒意,吟道: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六十为花甲,重开即一百二十,再加三七二十一,恰好是一百四十一.


  乾隆皇唱完上联,却怎样也想不出下联,焦急间向纪晓岚连打眼色,纪晓岚便脱口道:


  古稀双兴,更多一个春秋


  乾隆皇大笑道:对得好,正合朕意。


  七十为古稀,双兴便是一百四十,再加一个春秋,也恰恰是一百四十一。


  +++++++++++++++++++++++++++++++++++++++++++++++++++++++


  〖十月三十一日〗


  斗鸡山上得绝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洞中洞隐龙


  相传,古时有一位秀才来游桂林名胜之一――斗鸡山。他在山上纵目观望,觉得处处可爱,连山名也觉得新奇可亲。他一面游览,一面念念有词,不知不觉地哼出一句对联:


  斗鸡山上山鸡斗;


  但是,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正当他苦思冥想之时,忽然来了一位白发长者。秀才定睛一看,来者正是他的启蒙老师。因而高兴万分。师生二人叙礼之后,秀才说出内心的苦衷。老师对他说:"你的上联是回音对,正读反念,其音其义都是一样."秀才问老师可有佳对?老师说:"我刚才游了龙隐洞,何不以此来对!"说罢,念道:


  龙隐洞中洞隐龙.秀才一听其言观其行,极为兴奋,感叹地说:"此乃天赐绝对矣!"


  ++++++++++++++++++++++++++++++++++++++++++++++++++++++


  〖十月三十日〗


  纪晓岚释对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角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接着,念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角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晓岚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


  〖十月二十九日〗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手舞足蹈。这时,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阿谀奉承中国人民四个字呢?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


  +++++++++++++++++++++++++++++++++++++++++++++++++++++++


  〖十月二十八日〗


  老地主袭改旧楹联


  天增岁月妈增寿


  春满乾坤爹满门


  相传,有这样一位老地主,他粗通文墨而又极喜附庸风雅。一天,他为母亲祝寿,大开筵宴,悬灯结彩。想在门口贴副大红对联,却又舍不得花钱请人撰写,便叫帐房先生将常见的“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写出来贴在大门上。帐房先生正写时,老地主忽然想起,这是为老母祝寿,应该改得切题才好。于是,让帐房先生把上联改为:


  天增日月妈增寿;


  老地主看了很得意。不过,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该相应改动才算工整。他又叫帐房先生把下联改为:


  春满乾坤爹满门。


  帐房先生听了,真有点哭笑不得,惊讶地问:“东家,这么改可不行呀!”老地主一本正经地说:“你懂个屁!‘爹’对‘妈’不是十分工整吗?”


  ++++++++++++++++++++++++++++++++++++++++++++++++++++++


  〖十月二十七日〗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


  〖十月二十六日〗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