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嘛,少不了矛盾冲突,躲不掉的。
矛盾冲突,并不是简单的两个人打了一架,从广义上而言,两股对立的力量,两个截然不同的立场,两种互不相让的价值观,都算作矛盾冲突。
小说作者一般会选择利用场景来描绘角色、传达理解故事所需的信息,以及制造冲突。
根据《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一书,一篇短篇小说中的冲突场景大概由 4 种要素构成:
两股对立的力量相遇
作者对相遇对方内在冲突的深入发掘
对于相遇结果的暗示
双方相遇的结果必须是下一个场景中所发生事件的主要原因,并承担场景间的过渡的角色。
作者引入两股对立力量的唯一目的就是,制造冲突以抓住读者的兴趣。在每个冲突场景中,两股力量相遇的结果指的是,某人或者某物的胜利、失败、输了一招、被迫做出决定,对自身或他们之前未意识到的困境有了新的认识,或者直接撤退。
这些似乎在初出茅庐的写作者看来都很浅显,但困扰他们的问题是,如何决定将故事的多大比重放到冲突场景里进行戏剧化呢?
只有在了解了短篇小说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形式,并且能够将冲突作为故事的中心主旨进行表述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才有答案。
一、小说中的常见冲突形式
你开始考虑一个任务可能遇到的冲突包括哪些时,就会很容易又很意外地发现,大多数小说中只有三种我们见惯了的情节:
消灭对手的冲突
克服阻碍的冲突
避免灾难的冲突
甚至还可以将这几种常见的冲突分解成一下这些流行的形式:
男人与男人
一个人与一群人(或战争)
男人与女人
女人与女人
人与自然(或上帝)
人与灾难
人与自身
人与环境
接下来分别举几个简单的一句话例子来说明小说是怎样刻画这些冲突的,给写作新手一些如何运用冲突的提示:
男人与男人的冲突:一个永恒的三角恋故事。两个男人想要同一个女人,两人每次相遇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女人与女人的冲突:一个忏悔的故事,妹妹想要抢走姐姐的丈夫,两姐妹每次相遇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男人与女人的冲突:一个通俗的中年危机故事,一对夫妻正面临离婚,对财产分割和孩子的抚养权争执不休,两人每次见面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人与自然的冲突:一对夫妻买下一块农田,各种考验接踵而来,这对夫妻每次为了庄稼收成与自然斗争时,作者都是在制造冲突。
人与灾难的冲突: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在拼命救火,否则整个村子就会化为灰烬,人们为了保住村子与烈火搏斗,作者这是在制造冲突。
人与自身的冲突:一个悬疑故事,一个男人在与情人幽会的时候目睹了一场谋杀,如果他出来作证,他妻子就会知道他与另一个女人有染,主角内心矛盾时,作者是在制造冲突。
经验不足的作者常常会把场景写得偏离重点,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冲突场景之所以立得住,是因为作者通过它们对特定情境中内在冲突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就像上面的几个例子,如果你的故事可以用一段话准确概括你的情节冲突,就能让作者确保所有场景都在写作的焦点内。
二、如何将「冲突」戏剧化?
理解了正叙故事的情节结构,写作新手就能懂得从故事中选出合适的比重,放到冲突场景中进行戏剧化处理。
1.「冲突」应该放在小说结构的哪个位置?
基本上已出版的短篇小说中,大约有四分之三拥有正叙情节结构,我们来看看这些结构,以便了解哪几步尤其需要冲突场景:
(1)开头
建立场景
介绍主要角色,间接交代他们大致的年龄,确定叙事视角
定下文风和基调,让读者知道自己在读一个什么类型的故事
将最终会引出困境的情境作为背景介绍
埋下伏笔,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展示一个小问题,这个小问题稍后会演变成困境,或唤起读者对主角命运的兴趣
(2)中段
展示困境
展示主角一系列尝试解决困境的努力,但最终都是徒劳
展示一段反高潮,主角似乎终于可以解决困境,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以至于读者开始相信根本不存在圆满的解决办法
终端的第三步迫使主角做出痛苦的抉择,最终会引出解决办法
(3)结尾
困境得到圆满解决,并且读者认为解决办法是可信的
关于选择故事的多少比重进行戏剧化的冲突场景描写,我们有一个原则性的指导建议:只选择两股对立力量相遇时的部分进行冲突描写。
从正叙事的情节结构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主角会在中段的第一步遭遇困境;他在第二步会尝试解决,但只会以失败作结;在第三步,他决定最后一搏,却遇到巨大的失败,读者相信他已经无力回天;在第四步,主角做出痛苦的决定,引出最终的解决办法;也有可能作者在开头部分的第五步就用一个场景展现了足够的冲突。
故事的篇幅决定了故事有多少个冲突场景。在一篇小小说里,作者可能会把中段的第一、二、三、四步全部塞进了一个单独的冲突场景中。一篇 5000 字以上的小说一般会有 4-5 个上文所说的冲突场景。
现如今,固然有一些高级故事以正叙情节结构来构建故事,而作者也跟随结构来安排冲突场景,但绝大部分的高级故事都违反这种标准的正叙结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守规矩加上出色的文笔,才有了这些高级故事。
相对说来,大部分市面上的网文故事都偏向乐观——读者知道主角一定能够战胜困境。
而优质的故事相比「爆米花」故事,对于生活的解读更为深刻,这些故事意趣微妙、智慧通达、暗藏机锋,更关注精神层面的变化和角色内在的问题。结果就是,主角或者其他角色都不能看到冲突中的问题的终极意义。
读者比主角看到的东西更多——因此,很多优质故事里的冲突常常预示,被戏剧化的冲突,只是所有冲突的冰山一角。重点在于,故事主角对于自身困境的程度完全无知,最终认为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由此对自己的存在得出一种悲剧性的认识,使得冲突场景与其说是一种显见的挣扎,不如说是逐渐开悟的成长经历。
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建构「戏剧化」的冲突:
故事开篇,便开门见山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信息交代场景,从角色身份背景到叙事视角再到引出困境的情境:
离婚那一年,是我最落魄的时候。
全身不到五千块,租了一个老旧的次卧,我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一起住。
为了省一百块的月租,和房东还价到当着女儿的面哭出来。
看我是单亲妈妈,房东老太就怀疑我是那种职业,指着我鼻子告诉我,要是她发现我有带「男人」回来,她立刻报警抓我们。
她说这种话的时候,女儿就在我怀里面哭。
那天起,我就暗自发誓,我要挣很多很多的钱。
一段简要概述,完整交代了冲突诞生的起源,也唤起了读者对一个离婚且独自带着患有「失语症」女儿讨生活的可怜女人的同情心,对于后续这个女人如何改变自己的悲惨境况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
一个单亲母亲为了给女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从未停下过赚钱的步伐:
那几年,我拼了命的挣钱。下了班,还要继续去做兼职。
每天,疲惫到脚步虚浮,心脏狂跳像是随时猝死。
但我不能停下来。每个深夜,回到那个狭小的次卧,看见女儿熟睡在那,我都这么告诉自己,你不能停下来。
正当读者们对这位母亲产生心理同情和情感共鸣的时候,这段悲惨故事似乎开始出现了转折,文章到此处来到了一段小高潮,一个赚快钱的机会到了,能赚多少呢?
「够你们母女俩做人上人的钱。」
在主角的「闺蜜」指引下,她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和女儿迅速脱困,并能从此锦衣玉食的方法,但这种钱却意料之中地并不光彩:
说起来,我的工作,就是管理死人的钱。
在这个城市,凡是企业职工。要是死亡,家属就可以来到我工作的窗口,领到两笔钱。
抚恤金,和丧葬费。
我管的,就是这个钱。
我也是这个时候,才从她口中知道。单位的系统里面,存在一个漏洞。
简单点说,利用这个漏洞,我可以让死过的人,「再死一次」。
当然,这指的是在数据层面。
这个时候,我就可以再发放一次抚恤金和丧葬费。
然而,在我动过手脚后,这些钱,最终就会流转进我的账户、我父母的账户、乃至,我在网上买到的多张银行卡里。
狡兔三窟,神不知鬼不觉。
此时,主角与「贫穷」之间的冲突看似得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之法,钻九十年代老旧系统的漏洞,神不知鬼不觉地赚到油水,而对于这样一个丈夫劈腿却连情人都抓不到,又一手拉扯着患病的女儿没日没夜讨生活的女人,读者心中甚至会有些期待她去赚这笔「不义之财」。
自然,钱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愿意去听任何人的话」,而此时,一个新的冲突也随之而来,即「人与自身的冲突」:
我很清楚,这是在犯罪。
可是那个晚上,当我回到那间狭小的次卧。我发现,女儿在装睡。
她脸上挂着泪。我再三问她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终于她坐起来,找了张纸。她患有天生的失语症,说不出话,只能发出「啊,啊」的声音。平时都是在纸上写字和我交流。
「下午我的手碰到了同桌的衣服,同桌说衣服脏了,要我赔」她工整的字这样写着,眼泪滴到了纸上,「我手干净的,不脏的。」
后来,我哄她睡下,擦掉她眼角的泪。都是从那个年纪过来的,我又何尝不知道,衣服只是一个借口。
那些小孩,只是在排挤她。只是因为她是班里最好欺负的,只是因为,她只有一个没什么能力的妈妈。
那个晚上,我把自己闷进被子里,闷到快要窒息。以防止自己呐喊出来。
死人的钱,我挣。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谁又愿意一个本就有着自身缺陷的女儿就连上学也要遭人白眼呢?
为了女儿,这位母亲最终孤注一掷,哪怕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是在犯罪,也要帮女儿存下一笔能让她日后「挺起腰杆」的积蓄。
这种不义之财,做一单不过几万块,三年时间陆陆续续积少成多,她赚了上千万,她的女儿上了最好的学校,得到了所有她想要的东西。
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此时的主角已经足够富有,已经完成了她当初想要完成的事情,困境看似已经解决,难道故事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吗?
当然不会,聪明的作者一定会想到,不要让情节这么容易地就被读者了然于心。
行文到故事的中段,这位「成功」的母亲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而这时也顺利引出了故事中最大的冲突——原来她做的一切,都只是那位「闺蜜」的圈套罢了。那位「闺蜜」不仅就是自己丈夫的情人,还将她骗到国外,以女儿的性命威胁她将这些年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交出,甚至还将主角活埋。
这时,冲突到达了高潮,女儿在电话的另一边传来撕心裂肺的痛哭、「闺蜜」愈发激烈的言语威胁、被埋后可供生存的氧气所剩无几……压迫感和危机感如暴风骤雨般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袭来,读者的神经也会被情节拉伸到极致——
她该怎么办呢?她又能怎么办呢?
似乎所有的路都是死路一条,读者们开始相信不管怎样都是无力回天,这个女人一定是死定了,根本不存在圆满的解决办法……
而这时,主角却开始了一条绝地逢生的路……
话再说回来,为了决定用冲突场景来写故事的哪些部分,作者一定要理解冲突所蕴含的内在压力,关键之处在于,优质故事的作者在研究故事的时候,关注的是其本身的意义。
而由于悲剧性的线性叙事的优质故事以及反常规故事破坏了正叙性标准故事的情节结构,所以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式用以计算故事中应该有多少部分适用于冲突场景。这一比重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个人选择。
但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通过对反常规故事和优质故事的研究发现,冲突场景从来只会出现在两股对立力量相遇的时候。
旧式的低俗故事会将主角放置于现实世界中,所以,角色在冲突场景中所遭遇的冲突都很套路化,无外乎武力的对抗和激情的演出。而今天的通俗故事作者通过场景刻画冲突时克制得多,冲突更加微妙,也更洞明世事。在优质故事中,冲突往往带有凌驾于角色之上的象征意义,冲突中的角色往往不能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困境。
也正因为优质故事的微妙意趣,其冲突场景并不需要也确实罕见直接的暴力举动。
写作新手的一个常见毛病也值得在这里提一下:
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冲突场景中一定要有对白,虽然大部分已经出版的短篇小说的确会在描写冲突时用到对白,但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反例一句对白也没有。反面力量不一定非得是另一个角色,可以是一个事件,比如一群士兵要夺下一座山丘,整个事件经过可以以其中一个士兵没有说出来的想法记叙。反面力量也可以是大自然,比如风暴、洪水等,只要对主角产生了威胁就行。
尤其不要忘了,还有「人与自身」这种冲突形式。反面力量可以是一个人的良知,可以用整个场景来描绘主角的内心活动和行为。
三、对你的角色狠一点
要说一封退稿信里最让人丧气的编辑评语,「太过单薄」这四个人一定榜上有名。你一定觉得委屈极了,你反复推敲,终于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足够可信,角色丰满动人,情节跌宕起伏,这个时候,你很难冷静地看着自己写的故事,不明白是哪里「太过单薄」。
编辑口中的「单薄」,通常指情节结构中缺少冲突,而几乎每个作者都会觉得冲突最让人头疼,冲突让人头疼的程度远甚于故事主旨所要呈现的思想问题。如果冲突写不到位,故事很可能就卖不出去。
那为什么冲突这么棘手?
因为作者们虽然在理智上明白好的故事冲突包含什么要素,但情感上不愿意循序渐进地发展一个冲突。冲突的建立其实是一个刻意的过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总会寻找最简单最快捷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我们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但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目的。所以,当我们创造出的角色遭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和他们一样脆弱。出于对角色深沉又长久的爱意,我们只想尽快替他们摆平难题。一旦困境出现,我们就会动用创造者的全部力量,一举扫除角色面前的障碍,所以,冲突看起来变得平淡了。
为了克服心里自然产生的抵触情绪,写出有力的好小说,你需要在动笔之前,趁你还没有机会把自己代入到笔下的角色,就充分理解这种抵触,有意识地建构冲突。
不要以为提前规划就会导致你只能写出和其他作者一模一样的「标准化」故事,我们身体的骨架也许大体是一致的,但当我们给故事骨架披上血肉和筋络,角色、主题、背景、情绪、风格和各种其他要素各就其位之后,不同小说就像个人的性格一样大异其趣了。
你对故事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其实就是你自己——你所有的经验以及面对这些经验的反应。经验不仅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还有你在事情发生之后做了什么。你看在眼里的也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自我意识的投射。
在你计划这样做之前,大量的经验,经过你再次的加工,都会进入你的故事,这些东西决定了你故事的主题以及所有的组成部分,让你的故事区别于其他故事,哪怕你故事中的基本冲突早已被前人重复过许多次,而这种基本冲突往往能够带来最有冲击力的故事。
1.冲突中各方力量的组合形式
(1)人与自然的冲突
大自然作为威胁出现的时候,会成为绝佳的戏剧性素材,杰克·伦敦就知道如何利用北极的荒原和海上的风暴来挑战主角的体力与智谋。丛林、野兽、大雾、飓风、洪水等,把你的角色放到任意一种情况中,他就会为了达成目的英勇与之搏斗,许多冒险小说就是围绕这种类型冲突写的。
(2)两个自我的冲突
几年前,这种心理冲突仍然是文学故事和高级故事的主题,但现在,一般的网文小说也越来越看重对角色的深度刻画,最为典型的就是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的故事,几乎任何类型的故事都有可能建立在这种冲突之上。
(3)人与人的冲突
如果是一个悬疑故事,可以是警察和嫌疑犯的较量;爱情故事可以是一个姑娘与她情敌的争斗;如果是科幻故事,那有可能是人和机器人的斗争等等。你大可以把常见的冲突写得别出心裁,创作出高度原创的故事。当然,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冲突也可以归入这种形式,比如你的主角也许要去解决一伙罪犯或任何有违公义的有组织团体。如果坏人最后罪有应得,这种类型的故事就会非常有戏剧性。
2.如何对你的角色「下狠手」?
一个好故事,本质上就是对冲突的记录,主角先是发现这种冲突,然后随着故事发展,冲突不断加剧,直到高潮段落来临,最后在结尾处,冲突得以化解。
在开头和结尾之间,主角从一开始想要达成某事,一直到最后成功或失败,这个过程里一定要有一些转折点——冲突在这些位置达到高峰,而且一峰要比一峰高,冲突不断加强,越发激烈;情节的最后高潮,当然戏剧性最强,高潮解决方法的诞生,将故事带入令人满意的结局。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你决定自己想写一个什么类型的故事,你决定主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再决定他想要什么,读者如果处在主角的位置,应该也会有相同的渴望。
现在,你的主角为了这个重要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你作为作者,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你要把他打倒。主角换了个办法——而且更加努力——那你就把他打得更重。
在《故事写作大师班》中作者指出,建构冲突及对主角施加压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安排针对主角的一波波攻击。在普通或简单的故事里,主角只和一个对手发生冲突。这种普遍的冲突,优点是清楚利落,但无法让你发展出深刻或有力的一系列冲突,也无法让观众看见主角在更大社群中的行动。
关键点:两个角色之间过分简单的对立,让故事很难表现出人生的现实、深度或复杂性。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创造一个对立网络。在这种对立网络中,你创造一个主角和一个主要对手,在加上至少 1 个次要对手(可以是人、事件,也可以是两个自我的冲突)。
以下是这个对立网络中的一些关键特色:
每个对手应使用不同方法来攻击主角的重大弱点。
对手的核心目的,就是攻击主角的弱点。因此,区分对手的第一种方法,就是让对手拥有各不相同的攻击方式。值得留意的是,这种技巧确保了所有冲突都能与主角的重大缺陷产生有机联结。
尝试把每个角色置于冲突中,与主角及其他每个角色都有冲突
对立网络相较一般对立有一个立即可见的有点,通过对立网络,你在故事里可以创造和建构的冲突数量倍增,除了让主角和对手角色们有所冲突,还可以让几个对手互相冲突,以制造强烈的冲突和紧凑的情节(具体要看作者本人对情节的把控能力,如果觉得 hold 不住过多的冲突类型导致情节繁琐,也可以舍弃对手之间的冲突,只让主角与对手产生冲突即可)
把各种角色的价值取向全部置入冲突
想要把故事说得出色,不只要靠角色之间的冲突,还得靠角色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间的冲突。你的主角经历了角色转变,挑战并改变了自己的基本信念,而后发起新的道德行动。同时,一个好的对手拥有的成套信念也会遭受攻击。只有当主角的信念与至少一个其他角色(最好是对 手)的信念发生冲突,主角的信念才有意义,也才能在故事中表达出来。
关键在于:找出每种价值观的正向和负向形式
今天的攻略就到这里啦,小助手斗胆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规划一下你自己故事中的「四角对立」吧——
方法很简单:
1.将主角和主要对手放在上面的那一行,然后把至少两个次要对手放在他们下方,标出每个角色的原型。当然只有在有适用原型时才这么做。很多角色没有原型,不要勉强。
2.把四个主要角色(一个主角,三个对手)推向四个角落。尽可能让每个角色都与其他三人不同,最好的方法,是凸显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
3.充实你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