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预设矛盾

  预设做得好,人物之间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冲突感。

  回忆一下你看过或听过的没有矛盾冲突的故事。

  你很可能想不起来了,没有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多很无聊,我们很容易忘掉它们。

  如果你的故事无法制造矛盾冲突,看的人会觉得百无聊赖,它会被锁进抽屉里吃灰,多年后被收废纸的人买走,在加工厂里做成草纸出售。

  当你看见“矛盾冲突”这个词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思考三十秒再往下看——

  你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是两个人激烈争吵或者大打出手?这很符合直觉。但是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你对“矛盾冲突”的理解很可能处在门外汉的水平。

  以这样的理解来写作,恐怕是写不好故事的。

  怎样才是写好矛盾冲突的好方式呢?

  答案是:预设好矛盾。

  预设好矛盾,比着力于冲突时刻更加重要。

  当你预设好了矛盾,人物之间表面上语气温和的话语都会变得暗流涌动,充满冲突感。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用莫迫桑的《羊脂球》来做解析吧。

  羊脂球是个妓女(羊脂球是她的绰号)。故事一开始,羊脂球来到上流社会的聚会,和这里的富太太们一起交友谈天。贵妇人们一看到她的衣着装扮、行为举止就知道她是个妓女。

  双方都知道彼此身份地位差异悬殊。不过法国的上流社会的人是很有教养和礼貌的,贵妇人们没有揭穿这一层,而是接纳了羊脂球。

  这时候微妙的心理状态出现了,贵妇人们因为接纳了妓女羊脂球而感觉自己有着宽容高贵的品质,羊脂球因为被接纳,而逐渐忘记了自己的妓女身份,有时候她会感觉自己和这群贵妇人没有任何差别。双方其乐融融。

  然后战争爆发了,大家开始逃难。

  他们逃到了一处关塞,德国士兵守着这里。军官一眼就看出了这群贵妇人中,羊脂球是妓女。军官饥渴难耐,但他毕竟是军官,体面是要的,他暗示这群逃难的人,想要通过关卡的话,就要有一个人来陪他过夜,说话的时候看着羊脂球。

  逃难者们明白了军官的意思,他们回到暂住的地方,大家都是体面人,没人好意思直接要求羊脂球去满足军官的性欲,但是大家的眼神和语言之间充满了暗示。

  这个时候,微妙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改变,羊脂球悲伤的发现自己和这群贵妇人终究不一样。如果她和德国军官上床,她可以救大家的命,但是她不会成为英雄,而是彻底明确低所有人一等的妓女身份。

  这个故事里,没有一处激烈的争吵,没有一处拳脚相加,所有人说话和和气气,温文尔雅,但是你会感觉到充满张力的矛盾冲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作者为冲突做好的预设。

  预设矛盾冲突,说透了无非三点:1性格相差,2地位相差,3利益相左。

  就像瀑布的高度一样,设定的落差越大,瀑布就越壮观,故事波澜越大,可能性越多。

  《羊脂球》的矛盾冲突用了地位差和利益相左这两点。都用到了极致。

  地位相差: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对比妓女。

  利益向左:德国军官对比法国平民(双方是敌对国)。

  不同情境下,人们的利益差也会发生改变,起初刻意忽略羊脂球的妓女身份,让贵妇人感觉自己品格高尚,这符合她们的利益;后来让羊脂球展示实践她的妓女身份,让贵妇人们获得自由,这也符合她们的利益。

  第二,也是矛盾预设做好之后,顺理成章能达到的效果:冲突的展示可以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涌动。

  当矛盾预设做得好以后,人物之间的情绪平静的对白都会有冲突感。

  话里有话,不直说。暗示的、尽量不引起直接冲突的话,可以让故事变得更深,更有味道。表情、眼神里的细节,以及主人公接收到这些表情和眼神,引发的内心波澜。这些细节里都住着魔鬼,使得故事变得精彩

  本期思想工具:

  矛盾预设。预设点有三个:1性格相差,2地位相差,3利益相左。

  本期总结:

  预设好矛盾,比着力于冲突时刻更加重要。

  矛盾预设做得好,人物之间情绪平静的对白都会有冲突感。

  你有在写作之前有意识地预设好矛盾吗?你看过什么故事,也是因为矛盾预设做得好,所以没有爆发强烈冲突也充满冲突感,非常精彩呢?你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说不定你的留言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灵感。

  《羊脂球》的故事我还没讲完,没看过原著的人可能很想听我讲下去。有这种好奇感就对了。

  张力,是一个人拉弓箭的过程,弓箭一点点被拉开,越拉越满,满到所有人都感觉箭一旦发生一定力道十足。这就是好状态。

  当一个人把故事讲得到了这份儿上,读者就会忍不住想看箭被发射的时刻。

  如果没有积累到这种张力状态,就不应该让矛盾爆发。

  一般人会认为写矛盾冲突写的是让箭发射的那一瞬间,其实,把弓箭拉满的过程才是重点。

      引而不发才是最好的状态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举过一个例子:如果你拍摄四个人在打扑克,藏在桌子底下的炸弹忽然爆炸了。这个不叫悬念。如果你事先告诉观众桌子底下藏着炸弹,四个人在这张桌子上打扑克,他们不知道桌子底下有炸弹,然后,在某个时刻炸弹爆炸了。这就叫做悬念。

  因为人人都在期待着:这个炸弹会在什么时候爆炸呢?爆炸之后,局势又会如何发展呢?

  以往我们认为,爆发的一瞬间才是最有看头的,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会花大力气去描写冲突时刻。但是,这是把力气用错了地方。这就好比小孩子刚生下时你只给他喝廉价山寨奶粉,孩子从小营养不良个头矮小,结果到了十八岁希望他肌肉发达,去当拳击手。

  制造矛盾冲突,需要的是张力,它是一个人拉弓箭的过程,弓箭一点点被拉开,越拉越满,满到所有人都感觉箭一旦发生一定力道十足。弓箭将满未满,将射未射,这就是好状态。如果没有积累到这种张力状态,就不应该让矛盾爆发。

  一般人会认为写矛盾冲突是让箭发射的那一瞬间,其实,把弓箭拉满的过程才是重点。这个过程铺垫不足,草草了事,后面的冲突爆发就好像早泄。没有人希望体验的早泄。

  矛盾冲突积累的过程,是你把千斤之石推上万仞之巅,积蓄起势能,然后,你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推,巨大的势能将以摧枯拉朽的力量倾泻而下。

  回忆一下,你是不是看过一些小说、电影或电视剧(尤其是电视剧),感觉故事里人物冲突有点过头了,你在心里嘀咕:按照现实世界的逻辑,这几人不至于有这么大反应啊,小小的一件事情弄成这样,至于吗?

  矛盾积蓄不够,内在张力就不够,也正是因为内在张力不够,作者为了冲突效果精彩,不得不虚张声势,使得人物的反应格外夸张,编剧和作者花大力气去展现冲突时刻。但在观者看来,这剧情真是太浮夸了。

  你注意到了吗?没有积蓄好张力就让冲突爆发,就很容易跌入到上面这样的坏循环中。

  最后以希区柯克电影中的一个场景来结束吧。

  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包里有个定时炸弹,故事交代了炸弹会在12点的时候爆炸。小男孩不知道包里有炸弹。他坐上了一辆拉公交车,随手玩着一张糖纸。时钟上的时间一点点地接近12点,滴答滴答滴答……公交车上的人都如往常一样,有的在发呆,有的在轻声聊天,他们不知道死神已经慢慢地接近他们了。时钟继续往前走,越来越接近12点,镜头不断地在小男孩的包和时钟之间来回交叉剪辑,节奏越来越快。

  终于,时针指向了12点正,剪辑的速度一下子停了下来,紧张地音乐停止。所有观众的神经紧绷起来。然后时针继续走,炸弹没有爆炸,小男孩还在玩他的糖纸,车上的人依然如故。人们被吊起的心又放了下来,然后在心里想:那个炸弹坏了吗?

  就在这时候,炸弹爆炸,公交车被炸毁。

  在观者看来,炸弹爆炸的一刻是最精彩的,只有创作者知道,之所以炸弹爆炸的一刻精彩,是因为,在此之前他用尽全力一点一点把那张弓拉满了。

  在以往的写作中,你有刻意地将重心放在张力积蓄的阶段吗?还是会忽略掉这个阶段,去着力描写冲突?

  在矛盾冲突爆发前,你会把那只弓箭的张力积蓄得足够满吗?

  或许,你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了,可你又困惑了:知道是知道,但是有什么方法能把弓箭拉满呢?你小子只给理念不给工具,好比给了补汤没给勺子,太不地道了。

  提升你写作的冲突张力

  今天我们要讲的思想工具是:在合理情境下将矛盾推到极致。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一下子就提升小说矛盾冲突的张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人不爽的事情,比如夜里迎面而来的汽车打着远光,比如点了份外卖汤汁都撒出来了,比如同事把音乐放得很大声使得你无法思考……这些不爽都隐藏着矛盾冲突。

  但是,面对远光灯,你只是示意他关掉远光,面对汤汁倒出来的外卖,你只是用纸巾擦掉,甚至不太好意思给外卖员差评,面对吵闹的音乐,你只是叫同事声音轻一点,如果他调小了音乐声还是打扰到你,你也只是自己生闷气。

  为什么呢,为什么矛盾没有爆发呢?

  因为这种矛盾冲突程度很低,它们虽然过了你的舒适区,当只停留在了宽容区。

  矛盾冲突只停留在宽容区,说明造成冲突爆发的势能还是不够的。




  而超过宽容区的事情,往往是冲击力比较大的,我将超过宽容线的事情归为四类:人身伤害,大的利益受损,心灵创伤,亲友相关。

  在我们写一个故事的时候,矛盾冲突仅仅超过舒适线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刻意设计,让冲突超过宽容线。

  有时候我们看一个故事,角色之间矛盾爆发了,但是看着看着,我们会在心里嘀咕:至于吗,这件事情,两个人各让一步不久不会好了吗?为什么要搞成这个样子?

  读者出现这样的嘀咕,说明写作者还没有将矛盾冲突的设置突破宽容线。

  突破宽容线,事情的发展就会成为一道单向门,只能往前,没法往后。你一定看过捕鼠器,很多捕鼠器就是单向门设计,进去之后就出不来了。主角困于他的鼠笼里,越是没得选,矛盾冲突越是必然发生,故事越精彩。

  举个例子:

  莉莉买了一盆花,她的室友韩梅梅感觉这个花的气味很不好闻,而且觉得在房间里养花比较脏,招惹虫子,浇花的时候,还会有些水流到地上,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了。

  这个故事的冲突处在宽容区。莉莉和韩梅梅之后如果争吵起来,程度也就是小女生之间小矛盾。如果你就是想写生活琐事,那我没意见,如果你的小说有更大的抱负,我建议你,在股市构思阶段,就要有在合理情境下将矛盾推到极致的意识。

  即使无法推到极致,也要突破宽容线。

  我们来将故事改写一下,让它突破宽容线吧。

  莉莉一直暗恋的男生,忽然送了她一盆花,这盆花不仅非常漂亮,而且价值非常高昂,莉莉受宠若惊。而莉莉的室友韩梅梅,对这种花的花粉过敏,韩梅梅一闻到这花的气味就不停地打喷嚏,一夜睡不好,第二天,她身上起了疹子。

  矛盾超过了舒适线,单向门打开了,只能进,不能出。最好的矛盾设置,要让矛盾冲突有必然性,不可逆。

  如果韩梅梅不让莉莉把花从房间里拿走,她就会损失健康,她必须让莉莉处理掉这盆花;而莉莉呢,处理掉这盆花,对她来说损失也是巨大的,这盆花价格昂贵,最重要还是心上人送的。

  我们试着将两个故事续写。

  第一个故事:莉莉买了一盆花,她的室友韩梅梅感觉这个花的气味很不好闻,而且也觉得在房间里养花比较脏,招惹虫子,浇花的时候,还会有些水流到地上,怎么看都觉得不顺眼。

  你会怎么往下写?

  韩梅梅说:“你养的这朵花啊,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各种不好,处理掉吧。”

  莉莉心里很不开心,但是最后还是把花送给别人了。

  好像缺了点劲儿,我们改写一下吧:

  莉莉坚持养下这朵花,于是每天,韩梅梅一看到这朵花,心里就不开心。

  什么?这么无聊的故事?我还不如去看脑白金的广告呢!

  好吧,我们让矛盾爆发的大一些。这样才会有看头嘛。

  韩梅梅说:“你养的这朵花啊,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各种不好,处理掉吧。”

  莉莉很不开心,怼了回去:“不会啊,花很好看,我挺喜欢的,房间里种植物比较健康。”

  韩梅梅说:“你不要这么自私,毕竟这是我们合租的房子,你带什么东西回来,总得经过我的同意吧?”

  莉莉生气了:“我自私?每天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的人是谁?卫生间的洗漱台上,牙膏印掉满看了台面,每次都是我擦的。现在你和我说我自私?”

  然后是一场激烈的争吵,谁都不服谁。最终导致了其中一个人搬出去住。

  你是不是在心里嘀咕一声:不就是一盆花的事情嘛?至于发展到这种地步吗?

  你知道,单单这么一件事情,是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冲突的。除非你在此之前设置了更严重的矛盾,然后以这个小矛盾为导火索引爆。

  可是你也对自己说:如果不这么写,故事就会很平淡啊。

  没错,这就是我想说的重点:起初预设的矛盾越是小,你就越不得不让冲突在表面上激烈,最后变得虚张声势。

  或者更糟糕,你的故事平平淡淡,没什么看头。

  第二个故事的续写就容易很多了。故事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可能性。

  1.你可以先不让这次矛盾激化,而让它成为一个伏笔,在未来某个时刻,用一个小事件作为导火索引爆。

  2.你可以套用上面的故事,让矛盾爆发,其中一个人搬离寝室。因为矛盾被推到了宽容区以上,这样的爆发也就显得合理了。

  3.你可以用《羊脂球》的写作手法,让主人公们明面上没有冲突,暗地里各种不满,积蓄力量。当矛盾非常大的时候,主角表面上克制,读者们还是会感受到她们的对话非常有分量。

  合理情境下将矛盾推到极致,主要在故事构思阶段使用,创作阶段能够有这种意识,也可以推波助澜,让故事的波澜变得更大。

  这是一个拿起就能用的思想工具赶紧拿去试试吧!

       叠加冲突,让爆发时刻更精彩

  之前,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让矛盾冲突爆发。

  有人要问了:千斤之石被推到了万仞之巅,积蓄起了势能;弓弦被拉满,充满了张力,我也被憋出内伤来了,到底还他娘的写不写高潮了?

  当然要写了。不过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进入矛盾的爆发时刻。

  写小说的人应该将一句话铭记在心:偶然之中必有必然。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有很多是有偶然性的。但当我们把时间维度拉长就会发现,一个人人的经历、成长和他的现状,最终有必然性。如果再把人数扩大,这种必然性就更加明显了。

  写作要将生活浓缩。单件事情偶然发生,在现实世界里可以有,在小说世界里出现,甚至经常出现,那就是小说的提纯度不够。

  我们预设好了矛盾,让矛盾处在引而不发的状态,将矛盾冲突推到宽容区以上,做这些准备,既是为了拉伸情节张力,也是在铺垫小说的必然感。

  当做好这些工作之后,我们才可以让矛盾爆发。

  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不要引爆冲突;如果到了矛盾爆发的时机,就让它炸裂得更壮观。

  如何让冲突爆发得更激烈?有一种方法我称之为叠加冲突。

  什么是“叠加冲突”呢?我来举个例子:

  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夺宫初政》中,写康熙和鳌拜的大决战。史书记载,康熙培养了十几名少年武士,在大殿中设下一张网,捕获了鳌拜。

  这是一层冲突,单单一层冲突,对于一本书的大结局来说,显得太单薄了。

  于是作者在其上叠加了一层冲突:鳌拜在同一天做好筹备,准备杀掉康熙自立为皇帝。

  双方同一天发力干掉对方,在现实世界,这种概率很小,但是在小说的世界,作者经常这么布局。(这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提纯。提纯度这个概念,我在以后的文章里详细解释。几乎所有好的小说家,都是对生活和事件,甚至是人物形象提纯的高手。)

  一层冲突叠加为两层冲突,一般人写到这份儿上就满足了,确实,双方角力,是挺好看的,不过二月河是个老狐狸,他在这个冲突上再次加码,叠加上第三层冲突。

  第三层冲突的核心人物是康熙的叔辈人物(名字我给忘了)属于皇亲,但投靠于鳌拜门下。在这个冲突时刻,他的策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鳌拜一杀掉康熙,他就杀掉鳌拜等党羽,然后以皇室宗亲和握有权利的筹码登上皇位。

  三方势力为了同一个目标多层次的博弈,既靠武力,又拼智力,精彩程度自然也叠加了。

  给冲突时刻加码是一个很常用的方法,你可以在很多故事里找到。这样做需要需要注意几点:

  1. 多方势力要为一个同一个目标而斗争。各方目标不一样,就会变成大乱斗。

  2. 其他方的冲突者在之前要埋下伏笔,不能冷不丁冒出来,太突兀会有一种强行加塞的感觉。《康熙大帝》里,之前的章节对这位叔辈有过很多伏笔。康熙想拉拢他,鳌拜的门徒也质疑过他。伏笔埋好了,冲突爆发时此人的存在才会有说服力。

  再随手举个例子叠加冲突的例子吧(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很多类型小说都会用这招):

  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前面的内容一直写寻宝队找宝藏,到结尾处要和黑恶势力开战了。这时邪恶的一方来了两股势力,正义的一方也去搬救兵,最后形成五军之战。

  把局面搅乱,让充满不稳定感的事情变得更有不可确定性。相信我,读者们喜欢这样被折磨。

  在此之前,你写作时有刻意布局,在冲突爆发时加入更多股势力吗?如果没有的话,下次不妨试一试这种写法,相信你的故事的精彩程度会上一个台阶。

  冲突的本质是博弈

  冲突让人想到的是争锋相对,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

  而博弈,更深更复杂,主人公要考虑自己的实力,对手的实力,局势,对手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对手掌握的信息多少。还要考虑做出一个行为后,对手对局势的重新认知,和进一步应对方法。博弈更复杂,更理性合理,也更精彩。

  冲突让人获得感官刺激,这当然挺好,而博弈让人获得内心震撼,在我看来,让人内心震撼是对一部作品的极高评价。

  如果你明白了冲突的本质是博弈,并且对博弈论有所了解,并且把这些东西写入你的故事,那么你的小说会更加精彩。

  举个小例子:

  警察把两个抢劫的人抓了。警察知道劫匪后面还有更大的势力,对匪徒分开审讯,想从两人口中审问幕后老大。

  不知道博弈论的作者会着重写警匪之间审讯的较量。而懂博弈论的人,会更深一步。

  警匪之间的审讯较量照样写,但是两个劫匪都不招供。

  于是警察分开对两个劫匪说:先说出幕后老大的人,戴罪立功,只需要坐牢6个月,说晚了的人,坐牢6年。

  这就是囚徒困境。

  但两个劫匪还是不招供,因为黑老大也懂博弈论,画面一转,黑老大在两人行动前就告诉他们,如果行动失败,他们被警察抓住,不招供的话,按法律每个人只要坐牢两年。这两年每年补贴20万,帮派还会照顾好你的家人。如果供出了组织,灭你全家,出来后还要把你也灭了。

  所以对两个劫匪最好的做法就是,他们都不招供,每人坐牢两年,出来后一样吃香喝辣。

  警察还可以继续博弈:招供的人作为污点证人不用坐牢了,消掉以前的所有犯罪记录,可以改过自新了,还可以提供对他和他家人24小时保护。

  智力层面的博弈,相比大吼大叫的冲突,会给人更多快感。而且博弈往往是根据现实情况的理性判断,所以情节会显得非常真实。

  对于新手写作者来说,一言不合吵架,大打出手这样的场面,是比较难以掌控的。有时候作者想呈现充足的感官刺激,会让读者感觉这剧情不合理,有点浮夸。

  在如何写好小说的矛盾冲突:引而不发才是最好的状态里我说过,把弓拉开的时刻,是有张力的时刻,一旦箭射出去,冲突爆发的结果就是张力消失,这一段剧情就算结束了。博弈写法,可以一直保存这种张力。

  本期要点:冲突的本质是人物之间的博弈。写作者最好对博弈论有所了解,故事会变得更精彩。

  ps:博弈论非常有意思,并且非常复杂。

  如果你想非常轻松的了解创作者如何把博弈论编写进自己的作品,可以看漫画家福本伸行的作品,其中《赌博默示录》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动物世界》,很好看。

  故事显得单薄怎么办?试一试对比冲突吧

  是不是总得有事情发生,才能有冲突?

  其实并不是,除了矛盾冲突之外,还有一种冲突叫对比冲突。

  矛盾冲突是横向的线性发展,它是一个故事。而对比冲突,是纵向挖掘深度,它是一种状态。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边角料,把这些边角料拿起来细致打磨一番,变成对比冲突,既丰富了文本,又增加了故事的张力。

  说得有点抽象,没关系,我们来举个例子吧。

  在刘震云的小说《我是刘跃进》里,刘跃进是个民工,一个大夏天的中午,他在商场门口,口渴,看见一个水龙头,于是打开水龙头咕咚咕咚喝水,喝完水还顺便洗了把脸,头发和衣服上都弄湿了,炎炎夏日里,这他感觉很舒爽。

  刘跃进抬起头的时候,看见他的前妻身穿名牌服饰,带着墨镜,手里提着从商场购物来的大包小包,远远地看见了刘跃进,一脸鄙夷,然后坐进豪华轿车,走了。

  对比冲突的内容,往往对剧情不会有太大影响,抽走它,故事仍然这样发展。但是有它在,人物会更立体,人物之间的关系会更微妙,故事的主题会更加凸显,有时候,故事的趣味性也会更丰富。

  杜琪峰的电影《毒战》里,警察透过监视器监视几个毒贩,毒贩子把100元的人民币当做冥币来烧,追掉死去的兄嫂。监视器另一边的警察呢,他们每个人掏出一些钱,一个人掏70,一个人掏50,凑了两三百,给两个去执行任务的警察路上用。

  这部电影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我都淡忘了,这一幕记得特别清楚。这就是对比冲突的力量。

  写作者要有意识地去找到丢落在故事的角落里的小细节,丰富它,小说也会因为而变得厚重。而对比冲突,是很容易找的,找到之后,因为冲突本身有激烈的属性,会很容易刺到读者的神经。

  矛盾冲突和对比冲突交织出现,形成多维冲突,精彩程度会达到1+1>2的效果.

  用冲突感增加故事的可看性

  之前讲矛盾冲突,说到如何给矛盾冲突埋伏笔,如何积蓄张力,如何写冲突的爆发。

  今天脱离开这个框架,做一个补充。

  今天讲一讲冲突感。

  冲突感可以忽然出现,然后忽然消失。

  这种冲突不用铺垫,也不用爆发。它的存在,可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这就好比一个平淡的夏天午后,你昏昏欲睡,忽然有两个人因为走路撞到一起吵了起来,甲指责乙不长眼睛,自己走路这么慢了还被撞,乙指责甲在逆行,撞起来应该是他的责任。原本你困得不行,被这么吵忽然精神起来了,脖子伸得像烤鸭一样。两人嚷嚷了几句,就离开了,去各忙各的事情。事情虽然过去了,你的困意因为这阵争吵消失了。

  冲突感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是这样,很多时候它对故事走向的影响不大,但是能给读者打点鸡血,让他们精神起来,注意力集中。

  冲突感可以来自人物身份定位,比如美剧《绝命毒师》,主角是个高中化学老师,得了绝症缺钱治疗,为了给自己筹钱,利用化学知识制造毒品。如果主角一开始就是个毒贩头子,冲突感就会少很多。再比如《笑傲江湖》里桃谷六仙在英雄大会上插科打诨,没这几个异类在,这段戏就会闷很多。

  人物身份定位的知识我在前面讲过,不再赘述。

  下面要说的才是本文重点。

  大部分时候,冲突感是通过人物对白来展现的。

  电影《撞死了一只山羊》里就有这么一段,我们来看看:

  司机金巴开车到了卖羊肉的铺子前:“山羊一整只怎么卖?”

  屠夫:“你要一整只吗?”

  金巴:“是的。”

  屠夫看看挂在档上的整只山羊,思考了一下:“整只给你便宜点,500块给你。”

  金巴:“500块啊,我过一会儿回来买。”

  屠夫(以为自己被愚弄了,不满地):“我还以为你真要买呢。”

  金巴开车离开。

  处理完事情后,他又开车回来:坐在车上对屠夫喊:“哎,我要买山羊了。”

  屠夫:“只剩半只了。”

  金巴有点懊恼:“半只就半只。”

  屠夫把半只羊报到金巴的车上,看到了座椅上的血迹,困惑不安地看了一眼金巴。

  金巴:“干什么,放上来。”

  屠夫:“360块。”

  金巴声音高起来:“一只山羊500块,半只山羊360块?”

  屠夫争辩:“你要一只当然给你便宜,半只怎么给你便宜?”

  金巴无奈地叹了口气:“唉,算了,360就360吧。”

  付过钱,开车离开。

  这一段剧情,放在一般电影里会被删掉,但这是一部文艺片,文艺片讲究感觉。这段简单的买羊肉的故事就拍的很有味道,这味道主要就来自于对白上的冲突感。

  这种冲突感的制造有没有必要呢?从剧情发展来说,可以没有,从可看性趣味性来说,大有必要。聪敏的写作者,会花大心思去营造这些细节。

  不信的话,我们试着把这段话里的冲突感去掉:

  司机金巴开车到了卖羊肉的铺子前:“山羊一整只怎么卖?”

  屠夫:“你要一整只吗?”

  金巴:“是的。”

  屠夫看看挂在档上的整只山羊:“整只给你便宜点,500块给你。”

  金巴:“500块啊,我过一会儿回来买。”

  屠夫:“好的。”

  处理完事情后,他又开车回来:坐在车上对屠夫喊:“哎,我要买山羊了。”

  屠夫:“好的。”(注意,只剩半只是导演的小心机,就是为了制造接下来的冲突感。)

  屠夫把半只羊报到金巴的车上,司机付过钱,开车离开。

  这样的桥段,平淡无味,就真的可以删了。

  看完这篇,你建议你回去翻一番自己写的点乏味的桥段,是不是因为里面的人太和谐了,观点统一,没有任何冲突感?试着去修改一下吧。

  总结:小说的故事大框架,需要有伏埋千里的大冲突,而在大故事里会有很多小桥段,把忽然出现又忽然消失小冲突加进来,制造冲突感,可以增加故事的可读性。

  参考阅读:《一地鸡毛》刘震云的短片代表作,刘震云是个很会来事的作家,冲突来了又忽然消解掉。故事很短,十几分钟可以看完。

  一个化解人物矛盾的小方法

  小说里,两个人物有小矛盾,有误解,如何化解?

  一个简单有效而且万用的方法,是安排一个中立的第三方,让这个人和主角聊天时无意地说,某某对你评价挺好的,但是他说你都不怎么待见他。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这个方法不一定直接化解矛盾,但可以作为两人关系和解的助推。为两人矛盾化解做伏笔。

  在百度上找到的:

  1.有求于人,出现矛盾,放低姿态,做足礼数,抬高别人来消除矛盾

  2.意见分歧,出现矛盾,如果不涉及原则问题,可以用装可怜,一哭二闹三上吊来解决,如果是原则问题,可以用法律,道德来解决。

  3.同行竞争,出现矛盾。突出自己的竞争力,小心对方的暗招而获得胜出

  4.思想观念不同,看不过去,出现矛盾,多沟通换位思考,能进能退,说好话听解决矛盾。

  5.不听话,不听指挥,出现矛盾。追责,训斥,惩罚等解决矛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