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就是读者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小说中的一种状态,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心流元”
“心流”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提出的。如果读者没有进入“心流”状态,那么“代入感”就不可能真实的存在。
依据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的“心流”理论,归纳出使读者进入“心流”状态的六个基本原则:
1、写读者想去做的事情(让他爽
2、避免人物与读者产生分歧(让他有认同感
3、人物要有明确目标和计划(让他有事干)
4、人物的活动要有即时回馈(让他装b有人看
5、主角对局面要有主控感(让他无可替代)
6、使主角持续不断面临挑战,并且逐步提升挑战的难度(让他不断满足且前进)
按照这六个基本原则去写小说,不出意外,读者必然进入“心流”状态。
“代入感”第一原则:写读者想去做的事情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认为1““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
象”,并提出了“三大模仿律”,可以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读者的脉络。
1、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换而言之,大多数读者想要去做上层人士的事。
2、几何级数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换而言之,流行的、泛滥的事情,就是大多数读者想去做的事情。
3、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换而言之,大多数中国读者最想做与中国有关的事,其次才是做与外国有关的事。
按照塔尔德“三大模仿律”去写小说,不出意外,写出的事情必定是大多数读者想去做的。
“代入感”第二原则:避免人物与读者产生分歧
方法就是对读者洗脑。阿尔弗雷德·李和伊莉莎白·李写了一本书名叫《宣传的完美艺术》,在里面讲了七大洗脑术,可以帮到我们。
1、辱骂法:给人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读者不经过思考就拒绝和谴责他。
2、光辉泛化法:把人物和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读者不经过思考就接受或赞同他。
3、转移法:将某种令人尊敬的事物的权威、影响力、声望转移到一个人物身上,使后者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证词法:通过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物做评论,来影响读者的态度。
5、平民百姓法:人物称自己及其观念是代表大多数人的,从而使读者易于接受。
6、洗牌作弊法:为人物编造大量例证和材料,无论相不相关、合不合理,都一股脑地堆给读者,以此来蒙蔽读者。7、乐队花车法:人物要宣扬“每个人都在这样做”,从而暗示读者跟其他人一样接受。
“代入感”第三原则:人物要有明确目标和计划
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目标设定理论”告诉我们:为人物设定明确的目标,能起到激励读者阅读的作用。
洛克的理论中总结了七项:
1、知难而进:人物的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人物的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2、有的放矢:人物的目标要具体明确。
3、勇往直前:人物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达成这个目标。
4、短小精悍:人物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能起到激励读者的作用。
5、稳步前进:要定期使读者了解人物向预定目标前进了多少。
6、开花结果:当目标达成后,应给予人物奖励,用它作为将来设定更高目标的基础。
7、无往不胜:在主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化险为夷,转败为胜,但绝不能一败涂地。
“代入感”第四原则:人物的活动要有即时回馈
它的核心内涵是:人物的活动,要立刻引发读者““被奖赏”的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物的活动”引发“人物对活动的认知和评价”,““人物对活动的认知和评价”引发“读者被奖赏的情绪”。
举个栗子:《水浒传》“武松打死老虎”不能直接引发读者“被奖赏”的情绪。而是武松、猎户、百姓、知县等人物对“打死老虎”的认知和评价,引发了读者“被奖赏”的情绪。
再举个栗子:《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能直接引发读者“被奖赏”的情绪。而是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等人物对“草船借箭””的认知和评价,引发了读者旨““被奖赏”的情绪。
描写完人物活动,一定要立刻描写人物对这个活动的认知和评价。这就是埃利斯“情绪ABC”理论的使用方法, 也是调动读者情绪的真正大招。
6G “代入感””第五原则:3主角对局面要有主控感主控感大多数人理解成个人武力,把主角写成天尊大帝、绝世战神,脚踏四海拳打八荒,天下无敌盖世无双。个人武力固然重要,但主角对局面的主控感,其实主要来自“领导组织力”。
在经营管理领域有一套“组织智商”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七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赋予主角以人““领导组织力”。
1、策略愿景:主角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2、共同使命:主角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使命感。
3、勇于变革:主角要勇于变革,破除积弊。
4、团队协作:主角要为团队成员分配职责,提供工具,制定目标和规则,并引导成员团结协作达成目标。
5、激励志愿:主角要与团队成员同舟共济,从而激励他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6、分享知识:主角要向团队成员分享知识。
7、绩效压力:主角要使团队成员,对自己个人的绩效表现倍感压力。
“代入感””第五原则:3主角对局面要有主控感主控感大多数人理解成个人武力,把主角写成天尊大帝、绝世战神,脚踏四海拳打八荒,天下无敌盖世无双。个人武力固然重要,但主角对局面的主控感,其实主要来自“领导组织力”。
在经营管理领域有一套“组织智商”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七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赋予主角以人““领导组织力”。
1、策略愿景:主角要明确提出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2、共同使命:主角要使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使命感。
3、勇于变革:主角要勇于变革,破除积弊。
4、团队协作:主角要为团队成员分配职责,提供工具,制定目标和规则,并引导成员团结协作达成目标。
5、激励志愿:主角要与团队成员同舟共济,从而激励他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6、分享知识:主角要向团队成员分享知识。
7、绩效压力:主角要使团队成员,对自己个人的绩效表现倍感压力。
“代入感”第六原则:
使主角持续不断面临挑战,并且逐步提升挑战的难度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个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为主角安排挑战。这个理论指出:人物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人物的行为受此支配,人物的行为也因此具有了目的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初有五个层级构成,后来马斯洛又将其升级到七个层级。由低向高依次为
1、生理的需求:主角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
2、安全的需求:主角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
3、归属和爱的需求:主角需要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4、尊重的需求:主角自尊,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5、认知的需求:主角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求:主角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7、自我实现的需求:主角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举个栗子:武松打虎
第一步,画一个情节曲线。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第二步,给主角设定挑战。我们在情节曲线上随意放上几种挑战,比如:挑战生理的需求、挑战尊重的需求、挑战安全的需求。然后随意调整一下数量。
还有第三步,始细化内容。
1、挑战生理的需求:主角回家路上,走得肚中饥渴
2、挑战尊重的需求:酒店服务员小瞧主角的酒量。
3、再次挑战尊重的需求:服务员小瞧主角的本领,警告别被山上的老虎吃了。
4、继续挑战尊重的需求:主角看到官方布告,山上真的有老虎吃人。但主角不想就此返回而被服务员嘲笑,就毅然决然上了山。
5、挑战安全的需求:主角遭遇老虎
6、再次挑战安全的需求:主角打死老虎之后,在下山途中又遇到两只老虎。
7、又一次挑战尊重的需求:主角自称打死了老虎,但猎户们小瞧主角的本领,并不相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