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第一讲

  《什么是推理小说》

  在进行所有的课程之前,我想说的是,我们都不是专家,最多只能称得上准专家,只想分享一些创作经验给读者朋友们。

  闲话就不多说了,直接进入我们的正题—什么是推理小说?

  相信这个问题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难以回答,因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概念。

  我们不能准确地指出什么是推理小说,但可以先说明一下什么不是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顾名思义是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小说。这个概念现在仿佛越来越模糊了,只要有犯罪,就当做推理小说;或者连案子也没有,就有些个稀奇古怪的事件,到结尾给你来一怪力乱神,也当做推理小说……

  以上是两个反面例子,接下来的几条规则,也要慎记。

  第一:恐怖小说不是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的历史有一百六十七年,从《莫格街凶杀案》开始,就致力于营造一种波谲云诡的气氛。不过尽管气氛是诡异的,事件是不可思议的,解答却是合理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是立得住脚的。

  就比方说“密室之王”约翰?狄克森?卡尔的《耳语之人》,谜面确实很像恐怖小说,看上去既不可思议又令人不安,但解答却是合理的、人性的、充满智慧的。

  又比方说“日本推理之神”岛田庄司的《北方夕鹤2/3杀人》,也出现了幽灵武士、怪异传说,但结果仍旧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而恐怖小说不是这样。恐怖小说可能拥有超绚丽的谜团,但无需解释,最后的一切都可以归咎于可怜的鬼怪身上,毫无技术性可言。

  所以,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作品不能算推理小说,同样,国内的周德东的作品也不是推理小说。

  第二:悬疑小说不是推理小说。

  悬疑小说和推理小说很像,两者之间甚至有许多交集,但还是有区别的。

  我们看推理小说的时候,经常与侦探同步观察,对于事件的线索,大部分时候是共享的,就算有隐瞒,也会通过侦探的口转述给读者,譬如“黑斯廷斯,我已经发现这件事情的关键点了,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

  而悬疑小说打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和读者资源共享。

  悬疑小说之所以能抓住读者,也是通过从头至尾地隐瞒关键性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产生好奇心,从而继续阅读下去,多半还以人格分裂为结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悬疑小说更偏向于恐怖小说,只要把故事讲好就算工作完成了。

  因此,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尽管很伟大,但他不是一个推理小说家。蔡骏和庄秦,写了不少、卖得不错,但作品都不是推理小说。

  第三:犯罪小说不是推理小说。

  在欧美,推理小说被称作“whodunit”,并被包含在CrimeStory(犯罪小说)或是MysteryStory(神秘小说)中。

  一般来说,硬汉派或是警察程序归在犯罪小说中,带有解谜要素的则归在神秘小说中。

  其实严格来说,推理小说应该等同于本格推理小说,只是大家在使用这个名词的时候用了简称。那些没有解谜要素,仅仅是汇报一些私家侦探侦查情况或是警局工作进度的小说,不应该算作推理小说。

  犯罪小说并不需要解谜设套之类的步骤,所需的仅仅是通过案件揭露一些社会问题、探讨一下人性、描写一下都市百态等……所以那些纯粹的犯罪小说,和推理小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很遗憾,格林厄姆?格林尽管在文坛上拥有崇高地位,但不是推理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的作品被引进数是世界之最,但他也不是推理小说家;海岩的成就相当不错,但写的同样不是推理小说。

  而推理小说之中,也是门派林立,每个阵营都有大师和优秀作品,弄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

  时至今日,最精彩、最好看、最具有可读性的推理小说,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

  其他诸如社会派、硬汉派,都有一定的创作思路。而新本格派“返璞归真”,重新拾回遗落的古典本格,在近二十年来发展不可谓不迅猛。

  另外,区分推理小说的方式除了从创作类别上,还可以从文章本身的题材来划分。

  诸如旅情推理、法庭推理、科幻推理、妖怪推理等类型。

  现在让我们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不同的推理小说会怎么处理呢?

  古典本格: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这是一间密室,我们现在所要做的,是破解这个密室。

  新本格派: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房子是死后再盖起来的。

  社会派: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原来这栋房子是豆腐渣工程,某建筑公司通过不正当手段赢得了招标。

  变格派: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发现房间中还有十六个男女,他们都是一个父亲和十个母亲所生,他们之间有着不正当的关系。

  硬汉派: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侦探一脚把门踹烂冲了进去,然后在房间里和人上演全武行。

  旅情推理: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原来不是简单的房子,是房车。

  法庭推理: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现在传控方证人,告诉我们这是谁的尸体。

  科幻推理:在一间屋子中发现了一具尸体,这个人是通过时光隧道过来的。

  ……

  以上这些例子可能不够准确,但无疑可以把各种推理小说独具一格的特色展现给大家。

  我们创作推理小说时,首先要理清思路,不要被外界事物干扰,从真正的推理小说入手。这或许比较困难,因为很多业已成名的作家都曾尝试过创作推理小说,却发现这不是他们可以驾驭的文体,转而放弃。但是,创作推理小说真的是有法可依的,如果找对方法,大可放手一搏。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创作推理小说的方法,请听第二讲—创作推理小说应该具备的条件。

  创作学堂第二讲

  《创作推理小说应该具备的条件》

  创作推理小说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按照我的经验,可将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硬条件和软条件。

  硬条件总的就是指创作推理小说的环境,也就是客观条件。

  有很多十七八岁甚至年龄更小的朋友经常问我怎么才能写好推理小说。对于这个年纪的朋友,我的回答是你们应该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继续接受教育,这样在未来的几年里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研究推理小说。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是创作推理小说必需的条件之一,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如果连大学都考不上,恐怕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成天去看推理小说。

  对于处于接受高等教育阶段的朋友来说,我认为你们已经初步具备了创作推理小说的客观条件,只要别挂科太多毕不了业就好。

  下面我主要来谈一谈软条件。所谓软条件主要是指创作推理小说所需要的一些积累,也就是主观条件。

  首先最重要的,我想就是对于推理小说的热爱。我遇到过很多一开始热情高涨想要在推理小说创作方面大展拳脚的朋友,可是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偃旗息鼓了。这种三分钟热情,我觉得称不上真正热爱推理小说,在我看来,这种三分钟热情是无法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上取得成就的。

  其次,必须对推理小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多朋友看过的推理小说不超过二十本,仅仅看过一些推理动漫,就立刻热血沸腾开始准备创作推理小说了。虽然热情可嘉,但对于这种做法,我向来是十分反对的。这就好比你要研究国学,可是连老庄孔孟的著作都没看过,就看了几本《于丹讲论语》、《品三国》、《王立群讲史记》,那无疑是十分可笑的。

  除了对推理小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外,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这也是我为什么不鼓励中学生朋友们创作推理小说的原因之一。推理小说首先是小说,作者必须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会常识、风土人情、时事资讯、文史知识。既然是推理小说,还需要对法医学一些基本的常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刑案和刑侦学方面的常识。创作推理小说之前,必须做好功课,打一个比方,假如你想创作一篇以唐朝为背景的历史推理小说,那么你得对唐朝的历史、风俗、典章制度有一个粗浅的认识,起码《新唐书》、《唐律疏议》、《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卷》都是必做的功课,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贻笑大方。我曾在一篇以明朝洪熙、宣德年间为背景的历史推理小说里看到作者将朱棣称呼为“成祖”,这个错误就犯得十分低级了。朱棣去世的时候,给他议定的庙号是太宗,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间,才将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在嘉靖前一百多年的洪熙、宣德年间,是断无把朱棣称呼为“成祖”的道理。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只能说明作者对明史的了解太粗浅。

  除了热爱推理小说、了解推理小说,并且具有广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有什么条件呢?我觉得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虽说勤能补拙,但在文艺创作领域,对于天赋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单就推理小说而言,我觉得所谓的天赋就是指想象力。推理小说看得少可以抓紧时间多看多补,知识面狭窄也可以通过多看多记来加以改善,那么想象力贫乏该怎么办呢?或许这么说显得有些残酷,但是目前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贫乏的想象力丰富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平等的,天赋的差别是存在的,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也是明智之举。

  在我看来,以上几个条件是创作推理小说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我还想稍微补充几句。我认为创作推理小说最好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而这个平和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以我的经验来谈,一个以较高频率持续不断进行创作的作者,是绝无可能每篇作品都保持着整齐划一的高水准的。岛田庄司出道二十多年来,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被誉为“日本推理之神”,可是代表他最高水平的作品不超过五部。“密室之王”卡尔一生创作了七十部长篇小说,可是下等和下下等的作品在里面至少占了二十多部。对于一个职业或是半职业的创作者来说,创作上的瓶颈是迟早会遇到的,也许这个时候会遭到很多读者的指责和攻讦,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保持住平和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轻易自暴自弃。我曾看过一个推理爱好者对卡尔作品的评价,这位爱好者将卡尔的GF(基甸?菲尔博士)系列和HM(亨利?梅里维尔男爵)系列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经典之作,一定要看;佳作当前,万勿错过;平均水准,可以一看;水准之下,不看无碍;垃圾作品,吐血身亡。我觉得这个分法还是挺有道理的,即使从概率学上来说,一个作家平均水准和水准之下的作品肯定也是占大多数的。一个普通创作者可以写出一部比卡尔的下等作品好很多的作品,但不代表这个普通创作者就比卡尔强了,以下驷对上驷的道理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明白了。所以只要保持住这种平和的心态,不为指责和攻讦所动摇,持续不断地创作推理小说,机遇总是会留给这样有准备的人的。

  以上就是我对创作推理小说所需条件的一些看法,主要是针对有心想在推理小说创作上有一番成就的朋友。对于纯粹抱着玩票性质的朋友来说,可以完全不必理会我列的这些条件,自己玩得高兴就好。对于那些抱着以成为职业或半职业作家的态度来创作的朋友,我想我的这篇小文还是有所裨益的。

  松本清张四十多岁才出道,到一九九二年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出版了八百多部的作品;赤川次郎出道近三十年,已经出版了五百多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每年以十二部以上的频率持续出书,必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每天都要在写作中度过,这种坚持写作的能力和不断创作的欲望,是普通人无法相比的。推理小说原本就是一个游戏,创作推理小说就是一门如何娱乐的艺术,所以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请放宽心态,我想这样的环境才能让推理小说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下去吧。

  对于作者来说,请千万不要苦恼于读者的指责,一万遍的解释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上一千字的小说,用洋文来讲叫“Letitgo,Letitbe”,中国话叫“爱咋咋地”。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现在就拿起笔来好好写作吧。


  创作学堂第三讲

  《如何塑造推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

  就文学作品来讲,刻画人物是最重要的一环。创作推理小说虽然对设计诡计、整理逻辑的要求最为苛刻,但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侦探,也是所有作家梦寐以求的。

  很多推理小说家,毕生都力求打造一两个侦探形象,比如阿瑟·柯南·道尔一辈子都在写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而他获得的成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福尔摩斯这个人物形象甚至比所有欧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统统加起来还要家喻户晓。

  我们在创作小说的时候,第一步可能是想一个诡计,与此同时侦探的形象也会在大脑中浮现。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作者,在创作第一个侦探的时候,如果是同性,那就是作者本人;如果是异性,那多半是自己爱慕的人。

  这样的创作方法造成的后果就是人物脸谱化。

  我们来看看一般有几种脸谱:

  一、学生侦探

  大家刚开始进行创作的时候,多半还在校园里。并且启蒙读物是《名侦探柯南》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所以塑造学生侦探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

  二、帅哥美女

  偶像情结——谁不喜欢帅哥美女呢?但是看多了就产生审美疲劳。侦探是帅哥、助手是美女;凶手是帅哥、死者是美女;路人甲是帅哥、匪兵乙是美女;小弟癸是帅哥……

  三、天降奇才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体育运动十项全能,学习成绩可能不好,但那是因为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此人近乎超级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

  塑造侦探第一大忌就是人物的脸谱化。你要有自己的特色,就一定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得有自己的特点。

  这里提供几个可以使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让人眼前一亮的方法:

  方法一:奇职怪业

  不要再写学生侦探了,私家侦探完全可以。

  福尔摩斯就是私家侦探,波洛也是,从古至今一大堆名侦探都是从一而终的私家侦探。就是因为历来如此,虽然中规中矩不出大格,也不会太出彩。真正出彩的是那些从事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行业的侦探。

  比如说G·K·切斯特顿笔下的布朗神父是个神职公务员,每天普渡众生、开开神学研讨会;岛田庄司笔下的御手洗洁是个算命先生,特长是吹得天花乱坠,后来竟然混到了某某大学的名誉教授;爱德华·D·霍克笔下的山姆·霍桑是医生,没见他怎么给人看病,尽断案了;京极夏彦笔下的中禅寺秋彦主要职业是开书店,闲下来才给人排忧解难。

  特殊职业首选是教授(老师也算)、医生、学者一类有着强烈学术技术含量的职业。

  次选是诸如算命先生、艺术家、评论家这种一开口就能把人喷晕的职业。

  其实任何稍有不同的职业,都能起到良好效果。比如魔术师(被用烂了)、调酒师(也被用烂了)、推销商、超市营业员、停车场看大门的、动物园饲养员、火葬场给死人化妆的(倒数的三个保证新鲜)……职业在第一时间给人新鲜感,就成功了。

  方法二:奇模怪样

  这会让很多人受不了,包括我自己的小说,也希望把主角写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十佳好青年。剑走偏锋的作家就不这样了,他们更擅长刻画在外表上就能把人吓一跳的侦探。

  首选肯定是胖子,推理小说史上能留下浓重一笔的胖子实在是太多了。

  阿加莎笔下的头号超人波洛就是个胖子;前面说过的布朗神父也是个胖子;卡尔笔下的名侦探二人组基甸·菲尔和亨利·梅里维尔也双双是胖子;史上最强安乐椅侦探,雷克斯·斯托特笔下的尼禄·沃尔夫更是胖到连门都出不了。

  另一类是略有缺陷的人士,比如恩尼斯·布拉默笔下的盲侦探马科斯·卡拉多斯;埃勒里·奎因塑造的聋子侦探哲瑞·雷恩;杰弗瑞·迪佛笔下的植物人侦探林肯·莱姆。

  弄一个“残次品”侦探,更能让读者在看文的时候有一种好奇心。与天斗没啥乐趣,与人斗也就这么回事儿,与自己斗才其乐无穷。

  相比之下,日本的侦探形象就好得太多了,但日本人更擅长在另一方面塑造人物。

  方法三:奇嗜怪癖

  侦探是个天才,十项全能无所不会,很有女人缘,又有亲和力……这样的侦探确实也不是没有,比如说江户川乱步笔下的明智小五郎,就是一等一的绅士,与奎因同名的埃勒里·奎因,也是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但那都是上世纪初的东西了,放到现在差不多快落伍了。况且江户川乱步是一代宗师,埃勒里·奎因的小说是逻辑之王,本来就不注重其他方面,别人比得了吗?

  虽然也有诸如有栖川有栖笔下的火村英生;内田康夫笔下的浅见光彦,但那说穿了是为了吸引家庭主妇和学生而塑造的人物。

  没有侦探是完美的,一定要给侦探加入怪癖,越怪越好,越与众不同越能令人印象深刻。

  福尔摩斯会拉小提琴,有时候吸毒(这个嗜好小编强烈不推荐);波洛有强烈的洁癖,好拽文弄字;梅里维尔脏话连篇;金田一耕助不修边幅永远邋里邋遢;御手洗洁弹得一手好琴,但心理绝对变态……

  一定要了解读者的心理。你要是写一个完美无缺的侦探,成天高高在上目中无人,谁喜欢看这种文章?侦探要走下神坛,越是比你、我来得差劲,越是容易引起读者喜爱。

  以上三种方法,正好一一克制三种严重的脸谱化现象。

  我们也可以通过国内原创写手的横向比较,来分析成功的人物塑造是如何的。

  杜撰——笔下侦探杜撰。不修边幅、鸟窝头和金田一耕助如出一辙,还有怕鸡的怪毛病,看到小女生会假装脸红……

  水天一色——笔下侦探离娘子。脸上有大块胎记,属于伤残人士,职业是算命的,还有强硬的老公做后台,总之怪癖一大堆。

  言桄——笔下侦探言桄。貌似正常,其实是超级“气管炎”。

  ……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一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完全可以将自己作为原型,将缺点进行艺术放大,可加入虚构的成分比如职业、形貌等,性格塑造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切记把侦探写成无所不能的超人、完美形象,要真是那样的话,以后再想有所提高只能重新塑造人物了。

 创作学堂第四讲

  《如何安排推理小说中的配角》

  安排推理小说中的配角,首先要明确配角的定义。

  对推理小说而言,最大的配角莫过于侦探的搭档。当然,除侦探以外的所有登场人物,也都是配角,这当中甚至包括一些龙套角色。

  要想写好每一个角色,难度非常大。但是正因为有难度,我们才更应该去重视、去挑战。现在先说说如何设定侦探助手这个配角。

  福尔摩斯有华生,埃勒里·奎因有他老爸,御手洗洁有石冈和己。我举这三个侦探,是因为侦探和他们的助手个性非常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第一,福尔摩斯的助手——约翰·华生

  不少写手都习惯将自己笔下的侦探以自己的形象来编排,但是福尔摩斯的形象与柯南·道尔完全不同。相反,看过柯南·道尔照片的人都会觉得他很像书中的约翰·华生。爵士是否就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华生的呢?这一点已经无从取证,但是,这给我们塑造助手提供了一个灵感。在不少人都乐于把自己塑造成拯救世界的神探时,我们不妨低调一些,把自己的形象安插在助手身上。

  我们都知道,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我们自己。我们描写自己,将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用最真实的一面衬托侦探的伟大,应当是个不错的方式。

  约翰·华生对自己的朋友很忠诚,对受到困扰的雇主也表现出同情的一面。每次在犯罪现场,华生都会做一些分析,他的分析虽然合理但不够深入—福尔摩斯因为他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伟大、更加神奇。

  第二,埃勒里·奎因的助手——理查德·奎因

  如果让我在全世界只挑一个侦探作家,我会选择埃勒里·奎因。我喜欢他的逻辑方式,但我更喜欢这对父子在讨论案情时所逗出的那些乐子。

  奎因的小说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风格,离不开父亲理查德和儿子的对手戏。年轻的埃勒里在分析案情时,时不时会做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说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这时,理查德总会调侃嘲弄几句,儿子被嘲讽后也会用同样的语调反过来说老爹两句,谁都不肯让步。可在父亲或儿子受到攻击时,他们二人又会在第一时间关心对方,父子之情令人难忘。

  没错,侦探的助手也可以是我们的亲人,甚至我们的父母。如果你觉得和自己的双亲不能很好地沟通的话,不妨借创作推理小说的机会,表达一下你对他们的爱。

  第三,御手洗洁的助手——石冈和己

  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搭配模式,但御手洗和石冈之间的性格反差太大,又使得这对搭档并不传统。

  石冈是个老实人,御手洗则是个彻彻底底的疯子。他什么荒唐的事情都敢去做,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嘲讽石冈和己,不过他的这种嘲讽与奎因父子又完全不同,理查德总是借机暗自调侃儿子两句,而御手洗则明着去笑石冈。比如在《龙卧亭事件》中,石冈遇到了麻烦,认为可能自己自身难保了。御手洗给朋友发来邮件,表示如果石冈君真的不幸遇难,后事他会来打理,看得石冈欲哭无泪。

  石冈和己是个没有自信的男人。他的英语不好,所以见到问路的外国人,只好装哑巴,让人误以为他是残障人士。

  在爱情上,石冈更是一个惨到家的衰男。他最爱的女人爱着御手洗,他眼睁睁地看着两人拥抱,看着两人互相给对方加油打气,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

  石冈这样的助手,不妨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们总能遇到一些为人老实、做事很搞笑,却又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好朋友。

  如何设定助手的IQ?

  助手是用来衬托侦探的,这是侦探小说的传统模式。上述所说的三位助手中,最有想法的助手是石冈,最笨的是华生。即使助手再聪明,最后做出解答的仍然是侦探。

  衬托侦探的能力很重要。有些作者为了衬托侦探,往往在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上,让所有人都成了傻瓜,唯独侦探一人看穿,这就失去了助手的重要性。试问,侦探既然如此聪明,还要带着一个白痴助手干吗?

  如果你的侦探IQ设定在180,那么助手的IQ绝对不能低于120。有的时候,你也可以让你的侦探犯一些错误,让助手来解开疑惑,这才是助手存在的目的。

  如何描写其他配角?

  你可以编,也可以观察周围的人。

  回家的路上看见小偷,不要去观察受害者,这时的受害者统统都非常气愤。你需要观察的是周围的人群,什么人冷漠,什么人想管不敢管,又是什么人最终站出来抓住小偷的。

  你也可以观察你的老师,不要注意他们上课时的样子。你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的态度和在学生面前的态度是否一致。比如很多老师都有个共同点,在面对成绩差的学生时,他们会表现出对这个学生很失望,认为这学生无药可救了。可是当这些老师面对家长的时候,又经常会说“你家孩子还是蛮聪明的,就是没把聪明用在学习上”……每个老师都不同,但他们有相同的地方,这是需要观察的。

  比如,你要描写一些嫌疑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推卸自己的责任。去观察周围的同学或同事,当班级或公司发生一件与他们有关的事,注意他们的言辞,看看他们是怎么推卸责任的,再看看他们把矛头指向哪一个人。或者,你也可以通过电视新闻找到答案。举例来说,有位大爷在某条马路被一个公共设备绊倒了,进了医院。谁来解决医药费的问题?记者走访调查,相关人士相互推卸责任,到最后记者不得不私下里和大爷说,“我努力过了,您老认命吧。”

  各位,这些角色就是描写嫌疑人特征的最好素材。把这些人推卸责任的形态写进小说,是多么地生动,多么地令人信服啊!

  如果你要描写一个受害者。首先你就得找到受害者,可是你不可能满大街寻找受害者,更不能让别人变成受害者。这时候怎么办?靠观察,恐怕很难有这样的运气。只有编了,怎么编?只有多看书,看看别的作家是怎么描写那些场景的,看多了不同的文风,通过你自己的领悟,你的描写自然会有自己的特点。

  创作推理小说就像创作一个剧本,这场戏的编剧就是你自己。多观察,多看书,把人物性格的基础打好。在什么时候让什么样的角色登场,完全是你自己说了算。


  创作学堂第五讲

  《浅谈推理小说的诡计》

  诚然,一部推理小说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是看它的诡计如何。那些成天叫唤“诡计已经穷尽”的人,因为本身写不出什么骇人的诡计,所以就一概认为其他作者都跟他们一样只是在无休止地重复,这样一叶障目未免太偏激了。

  不管怎么说,写一个超出想象的诡计更能语不惊人死不休,更容易博得满堂彩。毕竟,这是推理小说。

  那么,怎么才能在诡计上取得突破呢?

  范达因在他的“侦探小说二十法则”中的最后一条提到,有些侦探小说的常用手法,都被用烂了,一个自重的小说家是不会去使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的。

  我觉得,范达因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而从他那时到现在也有快一百年了,被一而再、再而三重复使用的套路多如牛毛,以下简单说几个。

  一、用线或绳子等物件伪装密室

  看到一扇门,然后作者花一万字研究怎么用几根线把这扇门从里面锁上,我就头疼。怎么我家的门没这功能?就算这些线罗列盘旋得再巧妙,我也不想看这样的推理小说。

  二、另外一系列伪装密室的手法

  比如说门并没有锁,而凶手伪装成被锁上的样子,使劲地撞门;或者凶手把钥匙藏在身上,进门之后趁人不注意把钥匙扔在屋里;再或者凶手躲在屋内,待人撞开门之后混入人群……这些都是老套到不能再老套的手法,能免就免。

  三、凶杀是在到达犯罪现场之后才发生的

  譬如说,我们听到楼上有一阵尖叫,然后冲上去,“乒呤乓啷”砸开门后发现一具尸体倒在那儿。这时候有个人自告奋勇上去验尸,谁想到那尸体是活人假扮的,验尸的人趁这时候动手行凶。这个也太滥了,一屋子人都这么好糊弄?

  四、目的再明显不过的毁尸

  尸体的头被割下或者脸被划烂……不用我多说,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肯定最先想到:这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死者,只是一件如假包换的替代品,而本想让我们认为是死者的人,反而是凶手。这个手法实在是骗不了人,只能糊弄糊弄没看过推理小说的人。

  如果要写好推理小说,以上这些都是兵家大忌,但并不是说就不能用。只要改头换面、和其他诡计结合,就能旧瓶装新酒,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么如何来进行改头换面呢?这里要牵扯到一项比较。

  任何一个诡计都由两部分构成,谜团和解答,缺一不可。我们把谜团和诡计划分为两个等级:天上的和地上的。那么就会出现四种组合,分别是:

  天上的谜团+天上的解答

  天上的谜团+地上的解答

  地上的谜团+天上的解答

  地上的谜团+地上的解答

  看上去似乎很绕,其实不然。这其中,天上的解答可遇不可求,有的推理小说家一辈子也未必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们只说地上的解答。地上的解答配地上的谜团写出来都丢人,所以我们来看看一个普普通通的解答配合一个天上的谜团,能有什么效果。

  岛田庄司的《眩晕》就是一部谜团无比宏大的小说。雌雄同体人、世界末日、太阳消失、核子大战、恐龙频现、不可思议长出的肢体、兽头人身的怪物、尸体复活、电梯幽灵……这些不可能现象取出任何两三个,就可以撑起一部长篇小说,而岛田庄司却毫不吝啬地把它们糅合到了一起。问题是,这些谜团看似宏大、诡异,其实解答相当一般。读者在看完之后十有八九会把书一扔,大骂一句。但已经从头到尾读完了,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天上的谜团其实是很容易构造的,古怪背景结合恐怖传说,加上一些匪夷所思的超自然力量,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我们从设计谜团入手,来探讨一下如何创作一篇还算过得去的小说。

  先从时代背景开始。普通的家族谋杀,阿加莎·克里斯蒂来写一般都是在一个庄园里;约翰·狄克森·卡尔来写可能会搬到英国的古堡中,而我们可以更加夸张。

  这是一幢古怪的房子,建筑师在主人的要求下设计出如此怪异的作品,浑然不似现代社会的产物。这座宅邸并不是四四方方的,它有数不清的棱角和墙面,每个墙面都呈正六边形,墙面与墙面之间贴得严丝合缝。这座庞大的建筑物是由成千上万个小六边形构成的。不错,它的名字正如它的形状—蜂巢。

  它的主人,GOLY伯爵夫人,是个老寡妇。这个女人,还没过门就把丈夫克死,守了四十年的寡,和她丈夫一样独裁,掌握着几个侄子、侄女所应得的那部分财产。由于专制、蛮横和过分的顽固,人们都称呼她“蜂王”。

  背景交代完了,这应该比干巴巴的家族中的族长有趣许多,至少我们已经看见,一座古怪的房子,一个异样的、荒诞的、诡异的环境已经产生了。

  接着就要开始出现案件了。古典推理中,阿加莎·克里斯蒂以案件特别无聊著称,一般都是毒杀,有几次是枪击,有几次是被钝器击打,有时候是匕首刺死,总之,很少有大面积流血的场面。埃勒里·奎因也比较文明,导致分尸杀人的《埃及十字架之谜》都不像他的作品了。但我们不能这样,一定要把场面弄得越大越好。

  某日,是GOLY准备宣布遗产继承人的日子,家族中所有男女老少都聚集到了“蜂巢”。但就在公布遗嘱的那天夜里,惨剧发生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GOLY的恶趣味。由于她极其喜欢蜜蜂,所以有收藏蜂蜜、蜜蜂标本、马蜂巢的爱好。

  GOLY被人发现死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瓶中,而这个瓶子是她用来装上好蜂蜜的,现在她被浸泡在黏乎乎的蜂蜜中,已经断了气。死因是被枪击,而尸体在蜂蜜中保存得很好,完全没有腐败的迹象。

  因为“蜂巢”是建在一座孤岛上,人们发现通讯被切断,船只也被破坏,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也无法离开这座岛了。GOLY的律师要两天以后才能到达,现在大家等于与世隔绝了。

  本格推理小说中有一类叫“暴风雪山庄”,是所有推理小说家们最喜欢运用的手法。岛田庄司曾说过,创作推理小说还是从“暴风雪山庄”和“范达因主义”入手,最为简单方便。而杀人手法怪异至极,也能吸引读者。

  第二个死者出现了,是GOLY的面首VONYO。VONYO被发现死在马蜂窝堆中,整个人被叮得体无完肤,惨不忍睹。VONYO同样也是被枪杀的,随后被拖到放有600个蜂巢的温室中,并在他身上撒上让马蜂敏感的药物,所以成千上万的马蜂群起而攻之。

  家族中的成员非常害怕,这时候,侦探得登场了。

  侦探的塑造,就不多说了,我在《创作学堂》第三讲里已经说过了。

  LISY是GOLY的远房侄子,不知为何也受到了邀请,而他平时就有收集昆虫标本的爱好,对这些蜜蜂爱不释手。

  他展开调查,与GOLY的一个侄女互生好感。

  推理小说加点爱情元素是大家都喜欢的,虽然和诡计无关。

  调查一无所获,第三个死者又出现了,是GOLY的另一个远房侄子MATY,被做成标本挂在标本室内。四肢已经被折断,用巨大的钢钉打入墙体中,还用塑料布做了一对滑稽的翅膀。

  到这里为止,三个死者悉数登场,案件进入白热化状态。诡异程度和恐怖指数都不低—至少在谜团上完全占据了上风,至于解答如何,那就只能将就一下了。

  LISY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他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VONYO尸体上穿的鞋非常不合脚,似乎并不是他的鞋。他经过更多细微的观察,发现死者并不是VONYO。如果死者不是VONYO,那么他去哪儿了呢?只有一种可能,凶手就是VONYO。

  到这里为止,用了一个很老套的身份替换诡计,至于杀人动机,可以为财也可以为情,这都无所谓。假VONYO是久久未到场的律师,其实他早就来到岛上,被VONYO杀死藏匿,到时候准备拿来顶替自己。

  整篇小说到此告一段落,所用的手法就是在谜团上下功夫,在解答上瞎应付。平心而论,这样的小说,如果写得好、写得精彩,同样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让人看着不觉得无聊乏味。从其他推理小说中吸收诡计,进行一些改头换面—注意一定要加上自己的东西,不能照搬,不然跟抄袭无二—不啻为新手创作推理小说的一条捷径。


 创作学堂第六讲

  《浅谈推理小说的诡计》

  推理小说的创作技巧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trick,一类是plot。

  Trick就是诡计,plot我认为指的就是布局。

  Plot这个词还有阴谋的意思,所以plot和trick合起来可以简称为“阴谋诡计”,这四个字就是推理小说创作技巧的秘诀所在。

  现在我们具体来谈谈布局。

  这个问题可以分作两方面来谈,第一方面是围绕诡计的布局,另一方面是不借助诡计的整体布局。

  虽然推理小说的创作技巧大体可以分为trick和plot两类,可是大部分时候这两类技巧都是综合使用的,单独使用一种技巧的情况很少见。

  因此,我们对一本推理小说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它究竟是以trick为主,还是以plot为主。

  举个例子,埃勒里·奎因的《荷兰鞋之谜》就是一本以plot为主的小说,没有什么trick;而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很明显就是以trick为主的小说,如果剥离了那个诡计,整本书几乎就变得毫无价值了。

  所以,当一本作品以trick为主的时候,plot就必须处处辅助这个trick,使得它能够成功地“骗”过大多数的读者。因此谈布局的时候是离不开诡计的,二者是一对关系密切的双生子,只有善于利用这对双生子,才能写出好看的推理小说。

  对于作者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自己这篇小说要采用什么样的诡计。

  诡计在脑子里思考成熟后,把它写下来,列成一个表格。表格的一边是构成这个诡计需要什么条件,另一边是破解这个诡计需要什么条件。

  有了这个表格,布局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遵照这个表格小心翼翼地在小说里布置好需要的线索。

  在这里作者需要拿捏的尺寸是,你必须把所有的线索一个不漏地告诉读者,但又不能做得太过明显,让读者一眼就看出这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线索。

  作者要时刻记住,你的整体布局是为了诡计服务的,因此不要做喧宾夺主的事情,比如最后里嗦地用上几千字来说明杀人动机。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练习,一开始的时候列个表格对新手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现在我们来讨论另一种情况,也就是不借助trick,单靠plot的小说。

  现在的读者已经习惯了在推理小说里看到诡计,假如你的这篇小说里毫无诡计,那么你首先要好好想一想该用什么东西来吸引读者。

  推理小说是消遣小说的一种,因此它必须建立在“好看”的基础上,如果一部小说读者读了前十页还是对它毫无兴趣,那这部小说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作为作者,如果你只是单纯地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这是不行的,没人愿意花时间听你讲一个糟糕透顶的故事。你必须想办法让这个故事变得精彩起来—即使为此将故事的整体框架做一个改变也应该在所不惜。

  对于作者来说,只有有精彩的故事才是有价值的小说,写白开水文章是永无出头之日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格外重视整个作品的布局。

  如果是创作长篇小说,你必须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写作大纲。

  首先你必须写出故事梗概,拟定章节,并按照章节将你的故事分为几部分。

  完成这一步之后,再将每一部分的故事梗概补充完整,使之细化,甚至能够独立成章。这一点对于一个作者尤其是初学创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没有章节梗概,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是不行的。

  在制定这个写作大纲的时候,你就必须对故事的整体布局做一个安排了。哪些章节是铺垫渲染,哪些章节是介绍情况,哪些章节是暗藏线索,哪些章节是捕捉真凶……都需要你一一调节安排。

  这就是最重要的布局工作,它不是在你写作的过程中完成的,而是在没有动笔之前就要思考妥当。

  完成了整体的构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架子上添砖加瓦。那么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障眼法,巧妙地将你的线索隐藏起来,这也是布局手段的一种。

  当然,你所设置的每一种障眼法,最好都在写作大纲里写出来。

  创作推理小说是一个精准的活儿,稀里糊涂是不行的,你的脑子里要时刻清楚自己已经讲了什么东西以及将要讲什么东西。灵感是不会陪你一辈子的,只有将这些技巧变成一种本能,才能持续不断地创作下去。

  Trick和plot就好比拳击中的右直拳和左勾拳。对于作者来说,你要清楚的是,自己是擅长直拳还是擅长勾拳。

  直拳和勾拳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使用者的高下之别。

  因此作者对自己的认识很重要,如果你在构思诡计方面的才华明显不如别人,何必要死钻这个牛角尖呢?用高超的布局同样也能写出好看的推理小说。

  号称“密室之王”的约翰·狄克森·卡尔一生钟情于不可能犯罪,可是他的作品如果单从诡计内核上来看,有不少都是重复的。

  卡尔的本领在于,他能通过迥然不同的故事布局,让相同的诡计看上去不同,使读者不会感到腻味。

  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拥有的,只有大量的练习再加上一点点天分,才能练就神功。

  我在这里讲的都是个人在创作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也许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因此请大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创作过程中细细体味和琢磨,方可运用自如地进入自己的创作状态。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见。

  创作学堂第七讲

  《如何在推理小说中设置“红鲱鱼”》

  “红鲱鱼”(RedHerring)是推理小说创作上所应用的一种手法,它通常代表误导读者思路的诱饵,让读者在看到结局之前,误以为某人或某事件为凶手或破案关键,也就是中文中通常所谓的“障眼法”。

  “红鲱鱼”被当成转移焦点的代名词有几种不同的起源。其中比较广泛的一种是认为当初西方反打猎人士为了混淆猎犬的嗅觉,在猎场中四处放置烟熏过的鲱鱼,借此转移猎犬的注意力;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是监狱逃犯为了诱骗追缉的警犬,在逃跑的路程外放置红鲱鱼,借此顺利逃脱。不管上述说法哪种更加准确,“红鲱鱼”在推理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推理小说的核心与最高要求就是“解谜”。就大部分推理小说来讲,其不仅要设置技术含量很高的诡计,还需要制造能够成功转移读者注意力的旁支线索,分散掉真凶身上的嫌疑。所以,如何设置“红鲱鱼”,是推理小说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推理小说写作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以下我就个人目前浅陋的经验和理解,谈一下推理小说中“红鲱鱼”的设置方法,以供各位推理爱好者参考。

  一、利用读者的心理盲区设置“红鲱鱼”

  去年爸爸的一位好友做完手术后我去探望,正遇到大夫给他做视力测验,最后打印出来的视野图中有两处黑色部分,医生告诉我们那就是他的视觉盲区。其实由于知识经验的有限积累,使得人心理上也常常存有这样的盲区。首先就是知识性盲区,这不是指发掘“隐学”等偏僻的知识点来不公平地教育读者,而是指在读者有该方面常识或者作者对于该知识在文中进行了透彻说明的前提下,继续给读者制造一块心理上不可能触及的区域来方便诡计的设计。比如,在某个叙述性诡计中,凶手在夏天将死者放到户外,误导了警方对死亡时间的判断。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夏天这个季节,读者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尸体会因为高温而提早死亡时间,因而怀疑在正常死亡时间之前没有足够不在场证明的嫌疑人。但是呢,最后作者道破玄机,其实凶案发生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那么真正的凶手则是在正常死亡事件之后没有不在场证明的人。

  在上述诡计中,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北半球人们认为夏天就是酷暑炎炎的习惯性心理,将凶案移到与北半球季节温度相反的南半球去。同时反复强调夏天的事实,却减少关于温度和景物的描写,利用人们的心理盲区来达到叙述性诡计的目的。在这个诡计中,南北半球季节特征相反乃是众所周知的知识,但是出于生活习惯的一叶障目,读者一般很难联想到这一点,所以“夏天”就成为了这个诡计的一条“红鲱鱼”。

  其次,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各种方法,将真凶率先排除在外,而剩下的人却都与死者有这样那样的瓜葛,这就使得读者一开始便忽略掉真凶,从而把精力都倾注到其他嫌疑人身上去,这便是一种经验性盲区。

  这种方法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得到了极为普遍的应用,就像她笔下著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常说的——“你们每个人都有嫌疑!”而往往最后的真凶却不是明显的嫌疑人中的一分子。

  如果想用这种方法来设置“红鲱鱼”,作者必须一开始就利用不在场证明、人物身份乃至凶器和谋杀手段给读者强烈的心理催眠,让读者形成真凶肯定与凶杀无关的判断。从此读者就随着情节的推动对其他“红鲱鱼”展开大量的推理,直到结尾当侦探指出凶手时才恍然大悟。

  二、利用读者的同情心理设置“红鲱鱼”

  由于人的“自然人”本性,所以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巧妙地引导读者的情绪,利用读者的同情和憎恶心来掩饰真凶的罪行,也是一种设置“红鲱鱼”的惯用方式。

  比如,在一个案件中,继父被杀,丈夫涉嫌入狱,柔弱女子奔走求助,另一个富家子弟却处处阻挠。作为一个“心不是铁打”的读者,无论谁都会对这个柔弱女子产生莫大的同情心,对富家子弟产生厌恶和怀疑心理。但真相大白时读者才发现,富家子弟却是那条被冤枉的“红鲱鱼”,他之所以阻挠案件调查乃是害怕某桩丑闻的败露,而柔弱女子才是艳羡父、夫两家财产的谋财害命之徒。

  三、利用文字的技巧设置“红鲱鱼”

  好的推理小说是一篇能够让作者和读者公平竞赛的小说,亦即在作者给出全部线索后,理论上能让读者依据上述线索的总和来推断出事实真相。如何能既给出足够的线索,又能牵引读者走入误区,则是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在这里,利用文字性技巧,在对场景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或分析中,不露痕迹地将读者的注意力从真实线索过渡到混淆线索上去,也是一种设置“红鲱鱼”的方法。

  举例来说,在勘探现场时侦探发现了能引导出凶案真相的关键线索,这时一只猫跑了进来,撞倒了花瓶,露出了藏在花瓶下的凶器—匕首。对于读者来说,凶器是案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此注意力就不自觉地随着文中出现的猫转移到凶器上去了。再加上随后作者对凶器的细腻描述,读者自然就完全遗忘了刚才交代的线索。在这里,凶器充当了那条“红鲱鱼”,而作者利用那只猫的文字描写,自然得体地将红鲱鱼“钓”了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文字描写,并不见得是着重对“红鲱鱼”进行大量文字铺陈,而对关键线索寥寥带过。真正的大师往往既能把关键线索毫不保留地反复抛掷给你,但你依然被一条条“红鲱鱼”引得团团乱转。约翰·狄克森·卡尔在密室名著《歪曲的枢纽》中,针对犯罪场景进行了多次解说,其中对于关键的提示性线索尤为反复提及,但是好多读者仍然不能抽丝剥茧、理清头绪。所以,利用文字技巧设置“红鲱鱼”,还需要我们加强对文字功力的锤炼和对情节安排的把握。

  以上简单介绍了几点设置“红鲱鱼”的方法,对于推理小说的写作,我也处于琢磨阶段,所以这种介绍难免挂一漏万,权且算与各位推理爱好者做一些个人想法的交流吧。

  创作学堂第八讲

  《如何安排推理小说中的其他要素》

  就好像鱼子酱需要配香槟,法式鹅肝需要配红酒一样,若是缺乏了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佐料,即使有再好看的故事内核及诡计,也会使文章显得呆板平乏,缺乏生气,甚至令人丧失阅读下去的兴趣。那如何才能将这些看似次要的小说要素运用好呢?本文中不乏一些技巧可以供大家参考,有兴趣尝试推理小说创作的朋友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场景设置

  ——为你笔下的故事设定一个合适的场景。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必要!

  就好像唱戏需要舞台、画面需要背景一样,相信任何一位作者动笔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将要写下的故事有一个宏观的整体框架,包括事件发生的时代、地域、涉案人群、社会背景等等,即场景设置。它将使得你所写的故事保持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成为事件发展的有力支撑。事实上只要是有助于传达小说氛围的内、外部环境,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抽象,请大家细细体会一下。

  千万别小看了场景设置,一个优秀的场景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故事进程的作用,并将读者的思维瞬间拉进作者所营造的时空内。举个大家最为熟悉的例子—暴风雪山庄模式,这可以算是古往今来最经典、也最为人熟知的推理小说模式了,而它正是故事与场景完美结合的典范。相信大多数读者只要一被请进这类风雨交加、尸横遍野,真相大白之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孤立环境中,都会不寒而栗,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伴随着主人公踏过无数尸体,慨叹最终结案时那一份拨云见日、再世为人之感。

  当然,场景设置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水天一色为《乱神馆记之蝶梦》所设定的唐朝天宝年间的大时代背景,也可以如《夜·谈》中我所设置的独居孀妇的居所……尽管大小不一,但都能在第一时间将读者带入到小说所设置的氛围及环境中。能够达到如此作用的,就是一个好的场景设置。

  二、气氛渲染

  ——气氛渲染的作用在小说中毋庸置疑,无论是否推理小说,都需要恰如其分的气氛来烘托作品的叙事节奏。

  气氛渲染的作用其实与之前所提到的场景设置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氛渲染相比前者而言是动态的,它可以跟随故事的起承转合加以变化,而非像场景设置那样是相对静态的。

  同样,好的气氛渲染可以对故事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并能有效抓住读者当前的情绪与注意力。它更为局部,技巧性也更强。写作时除了一般练习之外,一个讨巧的方法是多看看悬疑惊悚类的小说、影视,以训练对于紧张、悬疑气氛的把握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虽非推理小说的全部,却是常常会用到的。当你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技巧之后,再试着去结合晴朗、忧伤、浪漫、哀恸等那些辅助章节的相应气氛。

  三、语言

  ——多看看你的遣词造句,学会运用小说语言。

  许多人与我交流写作心得,或是询问如何将小说写得更像小说,我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多看看你的遣词造句!少用口语化的词句,多用小说语言。事实上,很多人,特别是写作时间不长的作者,通常会忽视语言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笔力不够,缺乏词句的驾驭能力;二来是片面地认为小说最重要的是故事结构,而非细枝末节的文字。

  诚然,小说中结构是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请注意写小说其实是一个向读者叙述故事的过程。因此,能否讲得好,讲得有趣,用什么方式和技巧来讲同样至关重要。而且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可以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及感受。

  同样在这里举个例子:例如一个黄昏落日的场景,你可以有哪几种写法呢?

  诡异

  ——远处夕阳下沉,留下一片妖异的红,仿佛天边溅开的血印。

  浪漫

  ——夕阳西下,带着一抹绯红,仿佛害羞的少女在黄昏时分卸去她的妆扮。

  哀伤

  ——天边,夕阳逐渐隐没,敛起所有光辉,只余下深入骨髓的黑暗与寒冷。

  可以看出,同样一个场景有很多种完全不同的写法,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视你在这一时刻想要营造的氛围而定。而能否敏锐地捕捉到想要表达的感觉,则需要作者在平日里勤加练习,培养相应的文字能力,才能在行文时游刃有余。

  四、人物情感与性格

  ——请赋予你笔下的人物丰富的情感与鲜明的性格,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

  在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文字及语言的技巧后,请不吝赐予你笔下的人物所该有的情感脉络与性格走向,那将使得你所塑造的人物更加丰满真实。不要只用脸谱化、公式化的描述与对白,长此以往,会令你丧失对于人物的掌控能力。

  很多读者都说喜欢我作品中那些细腻的笔触,例如《邻居》中的蒋太太、《推理三人行之乱神馆记》中的摇曳水乡、《夕阳正红》中的那段美丽邂逅……它们都非与推理直接相关,但同样直入人心,让人获得愉悦的阅读享受—它们会为你的作品添彩,即使是福尔摩斯,也会偶尔拉拉小提琴,不是吗?

  对于初次尝试写作的朋友来说,要想准确、真实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与情感的确有些困难,这取决于作者的人生视角、经历、感悟以及文字的操控能力。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记得有人说,艺术家都是敏感的,既然如此,那就首先学会让自己敏感起来吧!

  构成一篇小说的要素有很多,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但以上四点是一篇成熟作品所不可或缺的。请记住:能否编出一个好故事或许需要天分,但如何讲好它则更多地需要技巧与练习,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未来的推理作家们,加油吧!



  创作学堂第九讲

  《创作短篇推理小说应该注意什么》

  短篇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分类,通常是指篇幅在2万字以内的小说作品。虽说从小到大我们写得最多的就是短篇(回想起来还没见过哪个语文老师动辄让学生写个长篇什么的),但大多数人在真正想要创作短篇小说时,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更别说要写出一篇好的短篇推理小说了。

  就我本人而言,推理小说范畴中写得更多的还是中长篇作品。短篇则多是为杂志所写。

  在我看来,短篇小说,特别是短篇推理小说是既好写又不好写的。好写是因为篇幅短小,推理的内容和复杂程度不会很高,往往只需抓住某一两个点做文章即可,不容易出错。而难写也恰恰在这个地方,要想在较小的空间内有效营造出故事效果,那么如何安排好人物、情节、线索、推理等要素就颇为考验作者的功力了。

  这里,就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我的心得体会,提出一些创作要点及看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有新意的想法

  这一点虽非必须,但却关乎到文章的立意与亮点。要知道短篇终究不同于长篇,没有那么大的舞台供你任意发挥,因此就需要在文章的各个方面下功夫,精心布置。而出奇制胜往往是短篇小说抓住读者眼球的不二法宝。

  设想一下,在一场芭蕾舞大赛中突然出现一段热辣的街舞桥段,姑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恰当,但最起码会在那一瞬间抓住全场观众的注意力,并且印象深刻。短篇小说也是如此,如果能找到一个有新意的想法,比如某个推理核心、某种有趣的叙事手法,又或者某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围绕着它进行创作,着力突出这一点,会是一个不错的创作思路。

  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这个亮点就不能写推理小说,或者写不好推理小说,但有了这个关键点会使得小说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并且更易发挥。

  一句话:短篇作品更多靠奇巧制胜,因此,是否拥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故事结构

  如果你没能如上所说,找到一个非常棒的想法和创意,那也别灰心,只要你有兴趣动笔,并且手法得当,同样可以创作出一篇不错的推理小说。但在这里我必须提醒一点,也是我看到很多朋友经常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不要以为诡计是一切,更不要把小说写成“一分钟探案”!

  很多人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推理小说的核心是诡计。诚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能以偏概全。单凭一两个所谓的诡计并不能真正成就一篇好的推理小说,那充其量只是一个较好的创意,请千万别忽略了小说的结构和要素。如何能将你所构思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融合进文学作品的形式中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如果你的文字功力够强的话,即便不是那么出色的诡计,也能通过语言、悬念、气氛等各方面的营造来加以弥补。当然,若能各个方面都出色自然是最好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但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将一个好的,甚至还不怎么好的诡计草草包装,平铺直叙地写了下来。既不重视情节的设计,也不注意言词用语,说白了就是一个写得稍微长一些的“一分钟探案”。如此,读者是很难从中获得文学享受的。

  一句话:多一些小说结构上的考虑,多一些文学上的意识,而非仅仅将一个诡计嵌在故事中了事。

  三、开篇的第一句话

  短篇作品没有长篇作品那么大的施展空间,阅读短篇的读者多数是“快餐”消费理念。他们拿起短篇小说通常就是快速把它读完,看看其究竟写的是什么。正因为如此,如果你不能在开头的一两句话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就会很容易失去耐心,或者仅是匆匆扫完,或者放弃,这样会让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跟着作品去思考的动力。因此,我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让读者在一开始就跟着你的思维转动!

  举个例子,我在《邻居》一文中的开头是这么写的:“这是蒋太太最后一次见到她的邻居。”就一句话,足以引起读者的思考:蒋太太是谁?她的邻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见到?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这一系列思考的结果就是读者怀着好奇心继续看下去,并且跟着你的节奏在运动。又比如我在《夕阳正红》中的第一句话:“这是她偶然发现的去处。”尽管简单,但同样能达到引起读者思考的目的。

  一句话:请注意你的开头,好奇心能害死一只猫,同样也能带领读者喜爱上你的作品。

  四、注意前后呼应

  从小时候学习作文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好的文章要做到前后呼应。尽管是老生常谈,但一篇呼应精彩的文章往往更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升华全文的作用。我在这里举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影视作品的例子—名侦探柯南剧场版《引爆摩天楼》。

  开场,小兰和园子聊起电影中月老所牵的红线,隐含着她同新一的恋情。这看似无关紧要的桥段却在最后关头得到了升华:小兰在被困的楼顶,面对即将引爆的炸弹,果断地剪断了绿线—要知道那可是连柯南都无法准确推断出的结果!而当最后柯南问起时,小兰只是疲惫地笑道:“因为我不想剪断连接着我和新一的红线。”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伴随着随风而起的音乐飘荡在观众耳边,令人深深感动。

  说了那么多,最后,我只想提醒大家,并不是说有一个新奇的想法、注意了故事结构、写好第一句话就一定能写好短篇推理小说。

  事实上,创作的要素有很多方面,必须细心磨炼,不断完善,才能形成真正成熟的文风。我只希望通过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以点代面,给有兴趣创作短篇推理小说的朋友更多指导。倘若这些能帮助大家在日后的创作过程中少走弯路,就很值得我欣慰了。



  创作学堂第十讲

  《创作长篇推理小说应该注意什么》

  毋庸置疑,小说创作中难度最高,也是最考验作者功力的是长篇小说。而对于长篇推理小说,若要我打个比方,则无疑是小说这顶夺目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那么创作长篇推理小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说起来这的确是个相当棘手且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长篇小说创作所牵涉的因素太多,而且驳杂得很。我相信没有一本教材,或是哪个作家能够完全说清楚。但就如某位著名围棋棋手所说过的:“我可以告诉你,我并不知道怎么走一定能赢,但我知道怎么走一定会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妨反向思考,指出长篇小说创作中某些一定会阻碍你的陷阱,以免你一不小心栽进去。而至于你是否一定会成功,那就得看你的努力和运气了!

  一、耐心、毅力和记忆力

  在这里,我不想说创作激情与动力的问题,因为从逻辑上讲,若没有这些,你根本就不会动笔,也就构不成后面所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既然我们是在推理的领域内,那就请允许我先撇开所有那些在逻辑上难以自洽的问题。故我在此权且当各位都已经有了提笔的动力与激情,但别忘了写长篇小说是一件颇为劳心耗时的工作。因此若自问没有那么强悍的耐心与毅力,那建议你还是回到我们之前所讨论过的那一章节,重点研究如何写好短篇推理小说会来得更为切实和可行。

  而关于记忆力—为什么我要提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因为推理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般简单,它的难度和对智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而对于前后错综复杂的线索,倘若连你自己都记不住,还如何写好推理小说?言情、武侠、玄幻等可以边写边想,甚至写了再想,但对于推理小说这种高精度的技术性作品,必须想好了再动手,否则后果很可能不堪设想!

  二、设置提纲,为通篇布局

  除非你是天才型的作者,否则建议你还是事先为全篇设置一个提纲,定下基调。当然你完全也可以在头脑里设置提纲,但前提是你得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及很高的智商。否则,还是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法。

  我曾看到身边不少人都在写了几万字后中途夭折,无以为继。更有甚者,写了个开头后就忙别的事儿去了,回来已经完全不记得原先想要写什么了。倘若你打开他的文档,密密麻麻,放眼没一具全尸,其状甚是触目惊心!

  设置提纲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在小学语文课中,老师都会教大家归纳中心思想及段落大意。同样,我们这里所要做的是反向操作(很像逻辑中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关系)—事先构思好各段的段落提纲,然后以此为主线拓展开来,去填充内容。打个形象些的比喻,就好像素描,先勾勒出结构框架,再丰富细节,进而上明暗。个人建议大家若有兴趣可以去学习一下绘画,我小时候学画画的经历就对日后的小说创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线索的设置和解答

  推理小说中的线索设置及解答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在这里假设你已经有了那些线索和解答的思路(倘若连这些都没谱,那建议你还是改写其他类型的小说比较合适),那么请注意合理分配你的线索,不要全都集中在某一部分,而要随着故事的进程发展合理分散在全文中。这需要作者具有良好的构想力及掌控全局的能力,而这就需要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逐步领会与提高了。

  按照推理小说的固定模式,最终的解答通常是在结尾部分。前面你已经精心设置好了线索,就好像在厨房做菜,现在就等最后揭晓答案—端菜上桌了。请注意,一定要让你的解答具有一定的分量,而且与前面的线索合理对应起来,逻辑清晰明了。这里切忌头重脚轻,牵强附会。

  相信大家都看到过一些作品,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最后却轻描淡写,搬出个让人吐血的解答后匆匆收场。比如某位知名作家(虽然不是推理领域的,但的确很有代表性)对于设置悬念、营造气氛堪称拿手好戏,但最后对于那些匪夷所思,令人想破脑袋都难以明白的解答则十有八九推到外星人身上,冠以地球人无法理解的外星科技。这方法固然什么烂摊子都能收拾,但难免会让读者大有受骗上当之感,而这一点,在推理小说中尤为忌讳。要知道,人家花了那么多时间就为了最后看你的解答,若如此则估计撕书扁人的冲动都有了。套用“黎叔”的名言:“读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四、回顾及检查

  小时候读书,相信任何一个数学老师都会谆谆告诫学生们做完题目后不忘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我们用一颗同样负责任的心来对待推理小说的创作,那就请在写完后不妨认真通读一遍全文,甚至几遍,从而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疏漏或不妥。

  就算一切正常,多读两遍也不是什么坏事,权当修改错别字好了。如果不幸发现些小问题,那就赶紧补救吧!当然最糟糕的情况是发现严重的逻辑错误,而且难以自洽,此时就需要作者有超人般的毅力和忍耐力,先冷静下来找出问题所牵涉到的各个环节,然后逐步梳理调整。这无疑是件耗时费力、无比痛苦的事,但为了作品的质量和逻辑的成立,一切都是值得的。当然这里面有个奇妙的制衡:你写的小说复杂程度越高,一旦发现问题,修补起来就越吃力;反之,你写得越简单,关联性越弱,就越容易补救。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写低难度的逻辑结构,而是提醒大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要写好长篇推理小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在我看来,先天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缺一不可,也绝非我在这里通过三言两语所能概括清楚的。但以上几点则是大家在创作之前必须要注意的,否则很难有机会写出真正令人满意的作品。

  最后再说一句—文学创作需要激情,而推理小说更要一份冷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享受,Let’senjoyi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