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唐朝资料专辑〗其它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唐——丝绸之路


  唐朝,成了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护卫者,除了在各边关要塞驻扎军队,维护治安,唐还在每个关锁发行通行文牒,对来往的人员物品进行统一管理。尽管维持这一切需要庞大的费用,唐朝还是担起了这一重担。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将中国的丝绸运向西方,同时,他们也从西域带回金银器皿及形式多彩的西域文化。唐朝继续推行隋朝以来的民族融合政策,积极接纳各种民族,建立起了各民族融合的庞大帝国。


  这是新疆维吾尔地区所辖的吐鲁番,史书所称的西域自此开始。唐太宗将此地的高昌征服后,便接手西域地区的管理。这是昔日高昌王国的都城――高昌古城,从这座昔日沙漠商队穿梭不息的古城之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唐朝追求的开放政策的踪影。公元20世纪初来此探险的德国探险家是这样描述这座城市中的所有建筑均为宗教建筑"这是一座神殿城,城中央遗留着一座佛教寺院。"这堵墙的每一处凹陷中都摆放着佛像。这里曾是西域佛教的一座大聚点。这是一座基督教堂,基督教在唐代被称为景教,在长安城里,也有很多信徒。据记载,基督教传教士第一次来到长安时,唐太宗曾专门派宰相前往郊外迎候。这是牟尼教寺院遗址,牟尼教来源于波斯。德国探险队在此发现了满满一屋子的经书,唐朝广泛地接受了不同国家的各种宗教。由于唐王朝对异国文化采取宽容的态度,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从新疆高昌古城往西约700公里,就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莫高窟共有洞六百多个,其中一半以上开凿于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唐代。这些色彩绚丽的壁画和佛像是东西方之间频繁交流的见证。隋炀帝与唐朝历代皇帝都在敦煌开凿过石窟。唐朝与突厥、土蕃进行交涉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敦煌石窟。石壁上有一尊画像被认为是唐太宗像,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唐太宗是唯一一个被沙漠绿洲之国尊称为"草原霸主"并给予"天可汗"称号的人。画上唐太宗身后的是唐朝官员们,甚至还有西域各国国王的身影。唐太宗统治时制定下来的法制和制度对外国商人也一视同仁。通过这一做法,唐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声誉。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是供奉敦煌高僧的殿堂。入口处的墙被泥封护,直到20世纪初才偶然发现,里面原来还有一间暗室。高僧们的塑像安放在堂内。高僧塑像的左边是树下美人图。这棵树下的女子身着男性装束,这在当时是非常流行的穿着。这个由表情天真的少女守护着的洞窑里藏有惊人数量的佛典和文书,这些文书被称为敦煌文书。后人从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当时的乐谱,这些从未见过的文字、符号到底代表什么呢?经专家研究后,发现这些符号代表的是节段和节奏。壁画中绘有在伎乐天伴奏下起舞的舞女的身姿。伎乐天们肤色各异,她们手持西域的乐器进行伴奏。这是跳波斯舞和胡旋舞的舞女。敦煌艺术剧院根据壁画及乐谱,再现了当时的音乐和舞蹈。五弦琵琶曾在丝绸之路广为流传,现在由壁画中复原。西域的舞蹈也传入长安,在长安非常流行。李白在诗中这样写到:"故姬貌胡花,当垆(lú)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唐——统一各族


  唐朝刚刚成立时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异常紧张。西北部强大的突厥人察觉到当时正是入侵唐朝的大好时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曾有一座绿洲城市――交河古城。唐朝刚刚成立时,在丝绸之路这条联系东西的大动脉上占举足轻重地位的是突厥。丝绸之路沿途的大部份绿洲都是处于突厥军队的控制之下,突厥在向那些波斯和罗马的沙漠商队征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和财富。突厥趁唐太宗以武力夺取皇位之际,派兵入侵唐朝。《汴(biàn)桥会盟图》长达六米。公元626年唐太宗即位,突厥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当年的情景。当时唐王朝刚刚结束内乱,无力和这支大军作战。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接受大臣提议,将希望寄托在外交的交涉上,双方谈判的地点就是长安郊外渭水河畔的汴桥,外交舞台成为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旧唐书》记载,唐太宗与侍卫六人赴汴桥巧辩突厥,双方成功的签定了盟约。突厥兵撤,唐王朝迎得了外交的胜利。些后,唐王朝又派兵远征突厥,唐朝还设计使突厥内部失和,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力量大大受到削弱。就在突厥从西北威逼唐王朝的同时,唐朝南方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威胁,这就是土蕃王国的崛起,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直逼唐朝,甚至威胁着丝绸之路的存在。土蕃兴起于青藏高原,这里有位于西藏自治区邛街县境内的被誉为郡瓦达滋的土蕃宫殿遗址。公元七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产生过一位统一土蕃各部的英雄,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松赞干布。公元629年,唐太宗即位第三年,松赞干布建立起强盛的土蕃王国。


  这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绘制的《步辇(niǎn)图》,描绘了土蕃使者进见的场面,时间是公元634年。端坐在女子抬着的步辇上的正是太宗皇帝。由唐朝官员引入的土蕃使者就是土蕃的开国宰相陆冬赞。这次土番使者入唐是为了和唐朝建立联姻关系,唐太宗应允了这门亲事。史书中记录了当时唐太宗的话,他说"蛮族都重视妻子的力量,等她生了孩子,就是我的孙子,这样土番就不会向唐发起进攻了。为此,我怎么能喟惜自已的一个女儿呢?"土蕃使者第一次入唐后的第七年,公元641年正月,文成公主入嫁土蕃,据说松赞干布曾前往位于黄河源头的美丽的湖泊边上迎接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当时为迎接文成公主而跳的舞蹈一直传到今日。民谣中这样歌颂这位将汉族文化传播到土番的唐朝公主。"文成公主带来了无数工艺,打开了工艺发展繁荣的美。"公元663年,土蕃王国迁都拉萨,在土蕃语中,"拉萨"意谓着神之土地。


  在拉萨市中心,有一座红山,耸立其上的雄伟宫殿就是中外闻名的布达拉宫?"布达拉"为梵(fàn)文音译,意为脱离苦海之舟。据考证,布达拉宫在公元七世纪时曾经是土蕃王的王宫。布达拉宫现有的建筑大都建于清代,座上装饰着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布达拉宫顶部深处是始建于唐朝被称作法王洞的房间。这间屋里供有土蕃王国的开国之君松赞干布的雕像。他的旁边是王妃文成公主像。这次联姻使唐朝消除了南方隐患,不久,唐朝就解决了丝绸之路上突厥的威胁,使中西交通更加方便。


  文成公主死后,唐朝与土蕃的和平局面遭到破坏,土蕃曾一度出兵占领长安。《唐蕃会盟碑》上用汉藏两种文字记载了公元几世纪时,双方在拉萨签定的盟约。唐朝的和平局面是建立在不懈的外交努力基础上的,唐高京即位时,唐王朝进入到史称的开元盛世,其版图也达到历史上空前的水平。


  唐——盛世明主


  唐朝的繁华景象归功于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原是隋炀帝的随从侍卫,隋朝灭亡,唐朝成立后,他显露出惊人的政治才华,唐朝成立不久,他就杀死兄弟,并强迫父亲李渊交出皇位,时年二十八岁。他在位的二十三年,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加强君主专治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使当时社会空前富裕,经济繁荣,中外交流频繁,被史家称作"贞观之治",也成为后世向往的理想时代。


  《十八学士图》中描绘了唐太宗手下的大臣们。唐太宗之所以被誉为旷世明君,与他善于招收和使用优秀人才有很大关系。这幅图中描绘的学士们有不少是隋朝官员,或是隋朝时通过科举考试的中榜者。隋朝时制定的各种律令以及民族大融合的蓝图就是通过这些官员的手传到了唐代。据记载有时大臣们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危力谏皇帝,正是得力于这些敢于直谏的忠臣,才使得唐朝迎来了号称长安之春的繁华景象。


  唐太宗即位之初,社会凋蔽,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徭役和兵役,不夺农时;降低赋税,紧缩政府机构和开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