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历史(埃及古代文明)
埃及历史(Egypt,Historyof)
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以1798年拿破仑一世入侵为界,大体可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两大阶段。
古代中世纪阶段
远古时代大约在一、二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北非大部分地区变成不毛之地,人们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的平原和沼泽地,过着渔猎采集生活。约公元前18000年,由于弓箭的使用,埃及进入旧石器时代末期或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以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比较典型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拜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达文化Ⅱ(格尔塞文化)。涅伽达文化Ⅱ(约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后阶段,但实际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已形成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划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发展成为具有城市公社性质的小邦,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又译为州。
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古埃及编年史家曼内托(前3世纪),把埃及古代史分为31个王朝。第1、2王朝习惯上被称为早王朝时代(约前3100~前2686)。传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成为第1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第3~6王朝,约前2686~前2181)。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随着各州的被兼并,形成了统一奴隶制国家,政权机构加强,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奴隶主专制君主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仅在今世,而且在来世也要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他们生前就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恒之宫”——金字塔。除专制君主外,奴隶主阶级还包括贵族官吏、神庙僧侣等。他们不仅占有奴隶,而且依靠国家政权压榨剥削农民、手工业者等自由民阶层,致使某些自由民变成国王、贵族和神庙的依附者。从第5王朝起,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的势力逐渐加强。王室成员垄断国家要职(宰相)的特权已被日益发展起来的地方权贵所打破。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导致古王国的崩溃。
第一中间期与中王国时代第一中间期包括第7~10王朝(约前2181~前2040)。从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后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过60年(约前2190~前2130)的时间里,至少历31王,可能多达40王。这个时期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已经瓦解,统一的王国分裂为彼此敌对的地方王国——州。有的地方贵族常常采用类似专制国王的头衔,甚至掌握军队。在第一中间期的开始,曾发生连续几十年的大饥馑,但国家仍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因而导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义。
在底比斯兴起的第11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历史进入中王国时代(约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时,由于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在法雍绿洲进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垦出大片土地,兴建了新的城市。奴隶制逐步发展,除战俘外,有些自由民也变成奴隶,而且他们的奴隶身份被其子孙所继承。对外关系十分活跃,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中王国国王对外远征,向叙利亚和努比亚扩张,且在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亚境内建立了堡垒和商业据点。
第二中间期与新王国时代从第13王朝开始,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第二中间期由于以宰相(维西尔)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发展,王权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库能够左右王权,甚至比国王还重要。由于严重的社会分化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发人民起义。与此同时或稍后,三角洲西部出现以克索伊斯为中心的独立势力,称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东北部,喜克索人以阿发里斯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继第13王朝之后兴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约前1570~前1546在位)最后驱逐喜克索人,重新统一埃及,开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国时代,又称新帝国时代(约前1567~前1085)。这一时代的埃及国王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埃及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罗河第四瀑布,形成强大的军事霸国。在频繁的对外远征过程中,埃及王公贵族大肆劫掠财富、牲畜、奴隶等战利品。在军事远征的基础上,新王国时期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占有奴隶,而且出现了租赁奴隶。此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法老已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宰相一职由两人分担,协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贵族特别是以阿蒙神庙为代表的僧侣集团的发展威胁到法老的专制统治,从而导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伦希布死后,拉美西斯一世继位,开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为维护埃及在亚洲的霸权,与赫梯帝国发生冲突,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和约告终。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国内形势动荡不安。伊尔苏领导的奴隶起义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罢工冲击了帝国的统治;日益强大的僧侣集团篡夺了部分王权,从而导致了新王国的崩溃。
后王朝时代第21~31王朝为后王朝时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时,埃及分裂为两部分,法老统治北部,僧侣王统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亚人雇佣兵推翻后,又相继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统治者的政权。努比亚人乘埃及衰落之机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见库施王国)。第21~24王朝是埃及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衰落时期,又被称为第三中间期。第21~22王朝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和高利贷业开始发展起来,债务奴隶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废除债务奴隶制,但并没有真正实行。
舍易斯地方统治者萨姆提克一世重新统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这个王朝通常被称为埃及的复兴时代。铁器、金属货币普遍流行,商业和经济生活较为繁荣。尼科二世法老统治时期,开凿尼罗河通向红海的运河,并派遣腓尼基水手开辟航道,绕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继承者为争夺埃及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霸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进行战争。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尔泰乌斯领导的埃及人起义(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获得独立,相继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前332~前30),以亚历山大城为首都。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公元前305年称王,为托勒密一世,创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继承埃及和波斯帝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垄断一切主要经济部门,规定粮油盐等产品的专卖权,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重新分配。埃及农民、士兵、奴隶等不堪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与奴役,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屡次发动起义,动摇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公元前30年,罗马军队开进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自杀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溃。罗马征服埃及后,罗马皇帝G.屋大维把埃及划为自己的私产,派遣行政长官代行统治。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强烈反抗。由农民、牧民和奴隶参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泽地的起义,从公元2世纪末起延续了3个世纪之久。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纪以后,埃及的奴隶制开始衰落,与私有领地扩张的同时,隶农制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而为向封建制过渡准备了条件。
阿拉伯的统治与诸王朝的继起640年,阿拉伯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领兵入据埃及,埃及成为阿拉伯哈里发统治下的一个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对科普特人较为宽容。7世纪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兰教。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增加人丁的税额,规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书写,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担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间多次起义,反对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则先后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农村,从而加速了阿拉伯人与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统治埃及约两个半世纪。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纪中叶迄16世纪初的600余年间,在埃及先后出现5个王朝:土伦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前两个王朝的创始者是突厥人,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法蒂玛王朝崛起于突尼斯,969年征服埃及后于972年迁都开罗,以埃及为统治中心,其国势强盛,疆域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也门,西至马格里布;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即在此时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统治者以抗击十字军著称。王朝创始人萨拉丁率领阿拉伯联军攻打耶路撒冷王国,收复耶路撒冷,挫败英、德、法三国发起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成为阿拉伯人爱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实行军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作为他们平时任职、战时服役的报酬。王朝后期的苏丹从中亚等地购买大批马木留克(意为被占有的人)充当卫队,致使马木留克势力增大,并最后夺取政权。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苏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灭十字军残余势力而闻名。他们战胜伊儿汗王朝旭烈兀的军队,拔除了地中海东岸的最后几个十字军据点。该王朝进一步实行军事分封制,并逐步确立了封地的继承权。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初,埃及经济一度高涨,经由埃及的东、西方贸易十分活跃。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苏丹将当地政权交给帕夏(总督)、近卫军和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势力最大,17世纪末18世纪初马木留克逐渐占上风。1768年马木留克首领阿里贝伊废黜帕夏,翌年宣布独立,并占据汉志和叙利亚,自称埃及苏丹及地中海和红海君主。埃及成为土耳其人的税收来源和对外扩张的基地。由于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马木留克之间的混战,18世纪末尼罗河三角洲附近1/3的农田荒芜,产量不及罗马人统治时期的1/4。农村盛行包税制,全国2/3的土地被马木留克包税人占有。手工业凋敝,受中世纪行会束缚的手工作坊占统治地位。
近现代阶段
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与埃及人民反殖斗争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见拿破仑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义的打击下被迫撤离。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执政,1807年击退英军入侵。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国,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灭马木留克势力,统一全国;兴办起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军队;培养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这些措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赢得了独立。但1840年英国等列强胁迫阿里接受伦敦条约,改革失败,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1849~1854),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1851年英国获得了修建亚历山大里亚至苏伊士的铁路线的特权。1854年,法国获得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埃及首次举借外债。伊斯梅尔帕夏统治时期(1863~1879),埃及部分摆脱了伦敦条约的束缚,收回一些主权,经济有一定发展。但西方资本却大规模渗入埃及。伊斯梅尔被迫出卖埃及主权:1875年以低于400万镑的价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全部股票,并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1878年组成有英法代表参加的“欧洲内阁”。穆罕默德陶菲克继位后推行卖国政策,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1879年,奥拉比创立祖国党,强调“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发起兵谏,要求实施宪政。1882年7月,英军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国投敌。阿赫迈德奥拉比帕夏率领人民英勇抵抗,成为抗英斗争的民族领袖。
1882年9月,英军占领埃及。埃及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外国投资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国人占有。埃及成了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政治家和政论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号召埃及人民反对英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07年,卡米勒创立民族党,要求英军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18日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废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侯赛因卡米勒为埃及苏丹。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埃及人民开展了全国性的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1918年3月8日,英国统治当局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开罗和全国许多城市为此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罢教、罢市和游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众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甚至建立了政权机构。英国统治当局不得不释放扎格卢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国统治当局再次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于1922年2月28日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其四项特权:英军驻守苏伊士运河区;保留防卫埃及国防和交通线的权利;保护在埃及境内的外侨及其财产的权利;保持对苏丹的最高统治权。
1923年4月11日,埃及颁布宪法,规定埃及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拥立前苏丹福阿德一世为国王。1936年8月,英国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危及埃及安全为借口,同执政的华夫脱党政府签订了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将英国1922年提出的四项特权用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人民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学生联合会成立。在该组织号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抗议斗争。要求终止英埃同盟条约、英军撤出埃及、改变现行制度、消灭贫富悬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强烈反对下,埃英签订的英军继续留驻埃及的秘密协定被迫废止。1947年,埃及群众性反英斗争继续高涨,迫使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要求英国无条件撤军。
1948年5月,埃及参加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战争(见中东战争),战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恶化,广大人民、士兵和下级军官对法鲁克国王为首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极为不满。以纳赛尔为首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军官组织逐渐成为埃及革命的领导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并拒绝加中东司令部。1952年7月23日,由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夺取了政权,国王法鲁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以1798年拿破仑一世入侵为界,大体可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两大阶段。
古代中世纪阶段远古时代大约在一、二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北非大部分地区变成不毛之地,人们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的平原和沼泽地,过着渔猎采集生活。约公元前18000年,由于弓箭的使用,埃及进入旧石器时代末期或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以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比较典型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是拜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达文化Ⅱ(格尔塞文化)。涅伽达文化Ⅱ(约前3500~前3100)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后阶段,但实际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已形成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划分。希拉孔波利斯等地已发展成为具有城市公社性质的小邦,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又译为州。
地图:古代埃及
早王朝与古王国时代古埃及编年史家曼内托(前3世纪),把埃及古代史分为31个王朝。第1、2王朝习惯上被称为早王朝时代(约前3100~前2686)。传说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成为第1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第3~6王朝,约前2686~前2181)。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随着各州的被兼并,形成了统一奴隶制国家,政权机构加强,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奴隶主专制君主被称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仅在今世,而且在来世也要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他们生前就为自己建造地下世界的“永恒之宫”——金字塔。除专制君主外,奴隶主阶级还包括贵族官吏、神庙僧侣等。他们不仅占有奴隶,而且依靠国家政权压榨剥削农民、手工业者等自由民阶层,致使某些自由民变成国王、贵族和神庙的依附者。从第5王朝起,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的势力逐渐加强。王室成员垄断国家要职(宰相)的特权已被日益发展起来的地方权贵所打破。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导致古王国的崩溃。
收获季节的收税官(壁画)
第一中间期与中王国时代第一中间期包括第7~10王朝(约前2181~前2040)。从第6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后至第9王朝末,在不超过60年(约前2190~前2130)的时间里,至少历31王,可能多达40王。这个时期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已经瓦解,统一的王国分裂为彼此敌对的地方王国——州。有的地方贵族常常采用类似专制国王的头衔,甚至掌握军队。在第一中间期的开始,曾发生连续几十年的大饥馑,但国家仍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因而导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义。
在底比斯兴起的第11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历史进入中王国时代(约前2040/前2133~前1786)。第12王朝时,由于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在法雍绿洲进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垦出大片土地,兴建了新的城市。奴隶制逐步发展,除战俘外,有些自由民也变成奴隶,而且他们的奴隶身份被其子孙所继承。对外关系十分活跃,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中王国国王对外远征,向叙利亚和努比亚扩张,且在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亚境内建立了堡垒和商业据点。
第二中间期与新王国时代从第13王朝开始,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第二中间期由于以宰相(维西尔)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发展,王权有所削弱。第13王朝的宰相安库能够左右王权,甚至比国王还重要。由于严重的社会分化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第13王朝末再次爆发人民起义。与此同时或稍后,三角洲西部出现以克索伊斯为中心的独立势力,称为第14王朝。在三角洲的东北部,喜克索人以阿发里斯为中心建立第15、16王朝。在底比斯,继第13王朝之后兴起第17王朝。第17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约前1570~前1546在位)最后驱逐喜克索人,重新统一埃及,开始了第18王朝。
第18~20王朝是新王国时代,又称新帝国时代(约前1567~前1085)。这一时代的埃及国王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埃及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赫美什,南至尼罗河第四瀑布,形成强大的军事霸国。在频繁的对外远征过程中,埃及王公贵族大肆劫掠财富、牲畜、奴隶等战利品。在军事远征的基础上,新王国时期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占有奴隶,而且出现了租赁奴隶。此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法老已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宰相一职由两人分担,协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贵族特别是以阿蒙神庙为代表的僧侣集团的发展威胁到法老的专制统治,从而导致埃赫那吞改革。第18王朝的末代法老荷伦希布死后,拉美西斯一世继位,开始了第19王朝。第19王朝的法老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为维护埃及在亚洲的霸权,与赫梯帝国发生冲突,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利斯签订和约告终。第19王朝末至第20王朝,埃及国内形势动荡不安。伊尔苏领导的奴隶起义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罢工冲击了帝国的统治;日益强大的僧侣集团篡夺了部分王权,从而导致了新王国的崩溃。
后王朝时代第21~31王朝为后王朝时代(前1085~前332)。第21王朝时,埃及分裂为两部分,法老统治北部,僧侣王统治南部。第21王朝被利比亚人雇佣兵推翻后,又相继建立了第22、23王朝。第24王朝是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统治者的政权。努比亚人乘埃及衰落之机入侵,建立了第25王朝(见库施王国)。第21~24王朝是埃及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衰落时期,又被称为第三中间期。第21~22王朝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和高利贷业开始发展起来,债务奴隶制流行。第24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废除债务奴隶制,但并没有真正实行。
第25王朝的神牛石碑
舍易斯地方统治者萨姆提克一世重新统一埃及,建立第26王朝。这个王朝通常被称为埃及的复兴时代。铁器、金属货币普遍流行,商业和经济生活较为繁荣。尼科二世法老统治时期,开凿尼罗河通向红海的运河,并派遣腓尼基水手开辟航道,绕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继承者为争夺埃及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霸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进行战争。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建立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尔泰乌斯领导的埃及人起义(前460~前455)。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获得独立,相继建立了第28~30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前332~前30),以亚历山大城为首都。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公元前305年称王,为托勒密一世,创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继承埃及和波斯帝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垄断一切主要经济部门,规定粮油盐等产品的专卖权,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重新分配。埃及农民、士兵、奴隶等不堪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与奴役,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屡次发动起义,动摇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公元前30年,罗马军队开进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自杀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溃。罗马征服埃及后,罗马皇帝G.屋大维把埃及划为自己的私产,派遣行政长官代行统治。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强烈反抗。由农民、牧民和奴隶参加的“布科里人”在三角洲沼泽地的起义,从公元2世纪末起延续了3个世纪之久。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
公元前3、4世纪以后,埃及的奴隶制开始衰落,与私有领地扩张的同时,隶农制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而为向封建制过渡准备了条件。
阿拉伯的统治与诸王朝的继起640年,阿拉伯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领兵入据埃及,埃及成为阿拉伯哈里发统治下的一个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富斯塔特,对科普特人较为宽容。7世纪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兰教。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增加人丁的税额,规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书写,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担任,因而科普特人在725~832年间多次起义,反对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则先后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农村,从而加速了阿拉伯人与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统治埃及约两个半世纪。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9世纪中叶迄16世纪初的600余年间,在埃及先后出现5个王朝:土伦王朝(868~905)、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1171~1250)和马木留克王朝(1250~1517)。前两个王朝的创始者是突厥人,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法蒂玛王朝崛起于突尼斯,969年征服埃及后于972年迁都开罗,以埃及为统治中心,其国势强盛,疆域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汉志和也门,西至马格里布;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即在此时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统治者以抗击十字军著称。王朝创始人萨拉丁率领阿拉伯联军攻打耶路撒冷王国,收复耶路撒冷,挫败英、德、法三国发起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成为阿拉伯人爱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实行军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作为他们平时任职、战时服役的报酬。王朝后期的苏丹从中亚等地购买大批马木留克(意为被占有的人)充当卫队,致使马木留克势力增大,并最后夺取政权。马木留克王朝初期的苏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灭十字军残余势力而闻名。他们战胜伊儿汗王朝旭烈兀的军队,拔除了地中海东岸的最后几个十字军据点。该王朝进一步实行军事分封制,并逐步确立了封地的继承权。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初,埃及经济一度高涨,经由埃及的东、西方贸易十分活跃。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苏丹将当地政权交给帕夏(总督)、近卫军和马木留克。最初帕夏的势力最大,17世纪末18世纪初马木留克逐渐占上风。1768年马木留克首领阿里贝伊废黜帕夏,翌年宣布独立,并占据汉志和叙利亚,自称埃及苏丹及地中海和红海君主。埃及成为土耳其人的税收来源和对外扩张的基地。由于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马木留克之间的混战,18世纪末尼罗河三角洲附近1/3的农田荒芜,产量不及罗马人统治时期的1/4。农村盛行包税制,全国2/3的土地被马木留克包税人占有。手工业凋敝,受中世纪行会束缚的手工作坊占统治地位。
近现代阶段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与埃及人民反殖斗争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见拿破仑一世)入侵埃及,1801年在埃及人民起义的打击下被迫撤离。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执政,1807年击退英军入侵。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入侵和建立阿拉伯人的帝国,穆罕默德阿里在保留封建农奴制的基础上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消灭马木留克势力,统一全国;兴办起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军队;培养出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这些措施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实际上赢得了独立。但1840年英国等列强胁迫阿里接受伦敦条约,改革失败,埃及走上了半殖民地道路。在阿里王朝(1805~1952)的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1849~1854),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1851年英国获得了修建亚历山大里亚至苏伊士的铁路线的特权。1854年,法国获得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埃及首次举借外债。伊斯梅尔帕夏统治时期(1863~1879),埃及部分摆脱了伦敦条约的束缚,收回一些主权,经济有一定发展。但西方资本却大规模渗入埃及。伊斯梅尔被迫出卖埃及主权:1875年以低于400万镑的价格出售埃及政府在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全部股票,并成立混合法庭;1876年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1878年组成有英法代表参加的“欧洲内阁”。穆罕默德陶菲克继位后推行卖国政策,激起广大人民的不满。1879年,奥拉比创立祖国党,强调“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1881年9月他发起兵谏,要求实施宪政。1882年7月,英军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国投敌。阿赫迈德奥拉比帕夏率领人民英勇抵抗,成为抗英斗争的民族领袖。
第11王朝雕塑《捕鱼》
埃及人民在亚历山大港抗击英国侵略军
1882年9月,英军占领埃及。埃及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外国投资激增,大片土地被外国人占有。埃及成了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政治家和政论家穆斯塔法卡米勒和穆罕默德法里德在号召埃及人民反对英国占领、争取民族独立方面作出重大贡献。1907年,卡米勒创立民族党,要求英军撤出埃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于1914年12月18日单方面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废黜阿巴斯二世(1892~1914在位),立侯赛因卡米勒为埃及苏丹。在华夫脱党的领导下,埃及人民开展了全国性的反对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1918年3月8日,英国统治当局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开罗和全国许多城市为此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罢教、罢市和游行示威,一些地方的群众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甚至建立了政权机构。英国统治当局不得不释放扎格卢勒等人。但1921年底,英国统治当局再次逮捕扎格卢勒等人。埃及又一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于1922年2月28日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其四项特权:英军驻守苏伊士运河区;保留防卫埃及国防和交通线的权利;保护在埃及境内的外侨及其财产的权利;保持对苏丹的最高统治权。
1923年4月11日,埃及颁布宪法,规定埃及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拥立前苏丹福阿德一世为国王。1936年8月,英国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危及埃及安全为借口,同执政的华夫脱党政府签订了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条约,将英国1922年提出的四项特权用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苏伊士运河中的船只(绘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埃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人民展开了更大规模的反英、反封建王朝的斗争。1946年2月,埃及工人学生联合会成立。在该组织号召下,2月21日和3月4日,埃及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抗议斗争。要求终止英埃同盟条约、英军撤出埃及、改变现行制度、消灭贫富悬殊。同年10月,在人民强烈反对下,埃英签订的英军继续留驻埃及的秘密协定被迫废止。1947年,埃及群众性反英斗争继续高涨,迫使政府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要求英国无条件撤军。
1948年5月,埃及参加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第一次战争(见中东战争),战败。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恶化,广大人民、士兵和下级军官对法鲁克国王为首的封建王朝的统治极为不满。以纳赛尔为首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军官组织逐渐成为埃及革命的领导力量。
1951年10月15日,埃及政府宣布废除英埃同盟条约和1899年的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并拒绝加中东司令部。1952年7月23日,由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革命,夺取了政权,国王法鲁克宣布退位。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