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佛家语,意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六道众生,皆在六道中轮回,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六道又称六趣,众生依生前各人修为决定轮回去所,行善者可去称为善趣道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此三道为较好的投生道,行恶者则去称为恶趣道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接受折磨,直到赎清罪孽。所以,万事有因必有果,植恶果者必将自食其果。
何为六道
天道
是为天界,乃最理想的投生去所。此道中人,无体无形,生活幸福无愁,一生美满,但最终坠离此道时,痛苦更甚。
而佛经里也說道,所谓的「天人」,其實就有三种,一种叫做「假名天」,也就是过着人王等帝王之家的生活;一种是「清淨天」,就是修行到阿罗汉果位的行者,可以过着像清淨天人一样的生活;第三种就是真正天道的有情众生,也就是所謂的「天人」。
《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天人身体极为清淨,不受塵垢染污,就像琉璃一样充满着光明,两眼更是清澈明亮。只要心有所想,就能心想事成,因而心态上能時常保持欢悦适意。平日更以仙乐作为娱乐,乃至饮食衣物,就似魔术幻化一样,只要心念一动,就应念而至。真正极乐世界也!《长阿含经》里则以「天有十法」来描绘天人的殊胜境地:1.飞去无限数,2.飞来無无限数,3.去无碍,4.来无碍,5.沒有皮肤骨体筋脈与血肉,6.身上沒有大小便利以及所有不淨的排泄物,7.身体不疲倦,8.天女不生产,9.天眼清明,10.身上的光色可隨意变化显现,不像人間虽有种种不同有色人种,但这些色种又不是人可以自行決定,因此会产生诸多烦恼。天界生活至善至美,人人向往,据《辯意长者子经》的记载,行五事可以生天界,1.慈心,不杀生而令众生心安;2.贤良,不但不偷盜,更能布施济贫;3.贞节,不犯邪淫,而能护持戒律;4.诚信,不欺骗他人,而防护不犯口业中的四过;5.不飲酒。这五善其实也就是在消极的不犯五戒之外,更积极地行五善事。至于修习禪定,则是投生色界、无色界的基本条件。
天界众生遍及色,欲,无色三界,共二十八天,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禅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欲界六欲天的男女间有婚姻,相交多为神交。如四天王中的忉利天以气和合阴阳,焰摩天互相靠近即可,兜率天以牵手为交,化自在天彼此对视,此界的生活极尽美好,非人所能想象,《大毘婆沙论》对欲界的生活作了如下描述:“美丽的天女四处游走,悦耳的天乐时时击奏,曼妙的花叶茂盛、香气氤氳,果实繁多、光淨甘美。”
色界众生对欲不再执着,但尚未完全摆脱形的束缚,不似欲界众生般追求淫欲,以光明为语言食物,已无男女分别,身心达到较明静的境界。而无色界的众生,则完全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是远离了物质色相修行四无色定的有情众生死后所生的天界,此界之人已达到无男无女,无色无相,无欲无求。
但是天道众生虽然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也因为过于安逸,而失去修学佛法的因緣,《大智度论》里面提到,欲界天众生因为耽于淨妙的五欲,所以心常狂惑;色界天众生则耽溺在禪定的喜乐中,不想出离;无色界天众生,却因无色身,而无法修行。
不过对于天道众生来说,最大的苦恼是在享受完天道的福报之后,就会经赤所谓「天人五衰」的階段,再度墮入六道轮回中。而且因为他們在天界只享福而未修学佛法,也沒有机会培福、造福,所以命终之后往往命运乖舛。据《大智度论》的记载,无色界因着于乐境,命尽之后,墮入欲界,受禽兽形;色界诸天则从清淨处墮落之后,还受淫欲而生不淨中;至于欲界六天,则因着于五欲,而墮地獄受诸种苦痛。
所谓的天人五衰,意指天人寿命将尽时,所出现的种种异象。五衰又有大五衰、小五衰两种。大五衰之一是衣服垢穢,本來天人的衣服光洁曼妙,但命终时,就会开始生出脏垢。二是头上華萎,天众平日总是顶着明媚的华冠,但命终之际,這些华冠都会慢慢凋萎。第三是腋下流汗,照说天人平日身体是非常洁淨的,但命终时,两腋就会开始流汗。第四是身体臭穢,香洁的身体不再,而发出难闻的气味。第五则是不乐本座,本来天人过的是最安乐的生活,但是到了命终,却不安于座,甚至感到厌倦不耐。小五衰则包括曼妙的天乐不再响起、身上自然散发的光芒逐渐褪散、洗浴的水居然会沾在天人滑膩的凝脂之上,同时对妙欲之境起了恋恋不捨的心,以及原本无碍的天眼也受了影响,无法像以前一样普照大千世界。關於「天人五衰」,《法句譬喻经》有就有一则关于帝释天的故事。帝释天在命终时,知道自己即将墮入世间,受胎成为一个做陶人家里蓄养的驴子。就在他身体逐渐出現大五衰现象,忧心忡忡之时,幸好他及时想起佛陀是三界之中唯一能济人苦厄的救主,所以赶紧到佛陀处求法
,当他正专心一意虔敬皈依佛法之時,发现自己竟然在一瞬間已到了做陶人家的驴腹裡;还好这头驴子不知为何突然掙脱绳索四处乱竄,弄坏了主人完成的许多陶製作品,主人一怒之下痛打了驴子一顿,並伤及腹內的幼胎,帝释天因此逃过一劫。感念佛陀的威德力,帝释天不但得悟无常的意义,更加精进奉持解脱之道,成为喜闻佛法、护持佛法的护法神。
也因为天人平日过着极为享乐的生活,平均寿命又极长,以最短的四大王天为例,是以人间五十岁为其一晝夜,估计可享寿五百岁;而在这种寿命长、生活享乐的状況下,天界众生很容易产生「常、乐、我、淨」的颠倒想,所以一旦到天人五衰的境界,很少不起瞋心的,也就很难不墮入恶道了。因此在六道当中,天道诚然只有乐沒有苦,但是乐尽之后的苦,却也是沒有修行的天人难以承受的,较诸人道的有苦有乐,也有修行助道的因緣,长远来看,天道众生反而有其不幸。
阿修罗道
阿修罗原是印度远古诸神之一,被视为恶神,属于凶猛好斗的鬼神,男的极丑女的极美,帝释天有美食而美女,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双方相互嫉妒,因而经常与帝释天争斗不休。如同阿修罗的梵文翻译意指「非天」,所以阿修罗道又称非天界,能生活得有如天人般享福,但却沒有天人的德性。《观佛三昧经》说,世界刚刚形成山海大地时,光音天上贪玩的仙人便到人间游戏。其中一位仙人在大海洗浴时,因「水精」入身而生一肉卵。这肉卵经八千年后,终于生出一个女怪,身长有如须弥山,有一千支眼睛、二十四只脚,头、口与手数皆为九百九十九,样貌吓人,即为阿修罗始祖。女怪后又产下一男怪名毗摩質多,因有无比威力可自由来去天上人間,所以在看到天人身旁皆有无数美女环绕,也想娶妻。女怪便替其子向美冠群芳的乾达婆女求婚,結果乾达婆欣然同意婚事,于是阿修罗一族日渐繁盛。毗摩質多风情万种的女儿使得已有妻妾亿万的天界帝释天为之倾心,娶为嫔妃。不料帝释天婚后喜新厌旧,阿修罗女将委曲告之父亲,引发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就在阿修罗将帝释天所居的须弥山团团围住,千均一发时,帝释天想到佛曾说若遇大难,只要念般若波罗蜜咒,便能破解鬼兵。果然一念咒,空中忽然飞出四只大刀轮,几乎削尽阿修罗王的手足,幸好遁入藕孔方避过此难,但是元气大伤难以复仇,此次战争以阿修罗族的失败收场,然而天人与阿修罗的战争,並未自此了结。在经过多年后,帝释天又爱上一位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阿修罗答应婚事。不料阿修罗因气愤帝释天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宮,並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宮时,帝释天又忆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罗王的军队又被打得节节败退,只好再次退入莲藕藏躲。
就在帝释天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后,阿修罗王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天身为佛家弟子,犯戒偷盜。双方经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帝释天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並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于帝释天,並自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在天界的战争中,有一位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作战时,因手能持日月,障蔽其光,而被称为罗慟罗阿修罗,罗慟罗意即为障月。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蝕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保塔,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后堕入阿修罗道。阿修罗另被称为不饮酒神,据说居住在海底的阿修罗原本是很爱喝酒的,但是因为他们喝的是由海水酿成的酒,总是味道咸苦,所以一气之下就发誓再也不喝酒。
转生到阿修罗道者,过去虽无大恶行,但是轻慢心很重,非常的骄傲,不是瞧不起別人,就是忌妒別人比自己优秀。《业因差別经》详细列出十项业因,包括身行微恶、口行微恶、意行微恶、起憍慢、起我慢、起增上慢、起大慢、起邪慢、起慢慢与迴诸善根。因业力的牽引,阿修罗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天;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遊虛空,暮归水宿;化生者身在天道。 投生此道,生活与寿命与天道无分别,但地位次于天道。
仍属较好的投生之道!
插播一个小段落!
《六度集经》卷一《萨波达王体生》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天帝释听闻人间有一个乐善好施,普渡众生的贤德君王,名叫萨波达。帝释非常害怕他行善德而转世取代自己的帝位,便决定施计破坏他的德性。帝释化做恶鹰,命仆人化做鸽,两人追逐至人间,鸽被鹰逼迫无处可逃,扑到萨波达王的脚下求助。鹰飞过来向他索要鸽,萨波达说:“我已答应保护它一命,众生都有生存的权利!”鹰反问道“我也是众生之一,你保它一命,我就要因此而饿死,你怎么说?”萨波达细想想鹰说得也对,不能救一命弑一命啊!于是他与鹰商议好,割与鸽同等量重的鲜肉赔给鹰,萨波达割下了自己大腿的肉放在天平上,由于帝释使了法术,放鲜肉的一边总是不与放鸽的一边持平,萨波达再次割了手臂,前胸的肉,仍不能持平,他无奈的将整个身体扑到在天平上,昏死过去。天地为之动容,众神降临,还与他血肉。佛经里这样的故事很多,《六度集经》卷一《长寿王本生》中记述长寿王听闻恶王要攻打自己,因不想让双方士兵为战而死,自愿放弃王位,一位婆罗门远道而来向他求助,他不愿负了这位穷人,又割下自己的头让婆罗门去向恶王领赏钱。
如此忘我的精神,很难评断智与愚,萨波达以身救了鸽一命,如此普渡众生,舍弃自我,成全他人;但另一方面,弱肉强食是生物界的生存规则,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救得了一只救不了全部。大自然或神明安排了这样的规律,必有他的道理,如六道轮回是为使人警戒犯贪,嗔,痴三罪,而鸽吃小虫,鹰吃鸽,更强大的动物吃鹰,动物界就是如此一环扣一环的相互依存,同时也是如此相互遏制,求取平衡。正如没有轮回之苦,人间众生,天上众神便不会时时记住行善业,修佛性,没有弱肉强食的规律,身处畜生界的众生也不会得以警戒自身,脱离苦海。事间万物,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反,有对必有错,行一善时必定也带出一恶,行善造恶还是因不想造恶而不行善?人该如何自处?
人道
《立世阿毗曇论》中卷六记载,人道以摩奴沙为名(梵名MANUSYA),又称人间界,人道,人趣,人,为欲界中的有情众生之一。佛教对于人的由来,是以因緣法说明,至于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现,在《世纪经》、《大楼炭经》、《起世经》中提到,地球形成后最初的人类,是从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来,他们由于贪爱地球上的一种天然食物,吃了以后,身体变重以致于无法飞行,从此就在地上安居下来。依佛经说法,人分別居住在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等四洲。在《长阿含经》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四周有七金山围绕,七金山之外,则是浩瀚的咸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着不同的人类,之间完全隔绝,互不相通。而我們亦即地球上的人类,则是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四洲的人各具特点 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见于《长阿含经》、《楼炭经》、《立世论》、《俱舍论》、《造天地经》等经典中,各洲各有特点,例如西牛货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为特点;东胜神洲的特色则是土地极广、极大、极妙,所谓极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卢洲的人沒有肤色、种族优劣之差別,也沒有悲伤啼哭,但这里是佛法中视为八难之一的地方,因为这里只有纯物欲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而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点,则是有无数的欲望,所以能造种种善、恶业行,但也由于具有思惟能力、惭愧心,所以能修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具有憶念、梵行、勇猛心三种特性。形诸于外的则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宁可牺牲自己;忍受各种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则是展现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受能受的「菩萨道」精神。
而在六道中真能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也唯有人,可见生在人道,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涅槃经》卷三十二有言:「人身难得,如优昙花」。更何況唯有人能修禅定、出家、持戒、修行、了生死、成佛。所以,人间虽然充满了各种苦难,但是透过人身来修行,也可化烦恼为菩堤,化苦痛为喜乐,净土也可在人间展现。
从六道众生来看,投生为人最为不易。在《中阿含经》有一個故事譬喻投生为人的困难,如同有一只瞎龟在茫茫汪洋中,要刚好遇上一块浮木,这块浮木上必须又恰好有一個小孔,这样的机会已是少之又少,而这只乌龟的头又要恰好能从浮木孔伸出來,这样的机会真可说是难上加难,经典中便以此来形容得人身之难得。那么如何才能投生为人呢?据《成实论.六业品》指出,投生人道的众生,是因为过去生曾造作了人道的业。关于受生人间的业因,在《杂阿含经》卷三十七:「若行不善业则生地狱,后若转生人中则受诸难,又若行十善业则得生天上,后若转生人中可免诸难。」所以,《法华文句》说道:「五戒为人,十善生天。」过去生若能遵守五戒,终生奉行,来生可得人趣之果报。
生为常人,有形体,有智慧,但一生却摆脱不了苦痛伤悲,人生之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恨会,爱别离,求不得,但佛教徒认为在大道众生之中,人生得之不易,是有形体中最高层次者。所以,告戒人们要珍惜人生,发掘和创造人生存在的价值,做好此生应做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因有生、老、病、死、苦的感受,是为接受佛家超脱思想的基本体验,大有一定智慧,能接受各种教育,为超越三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与天界、非天界不同的是有实际的肉体,也有了修行的根基。
畜生道
投生于畜生道,实为不幸,此道众生愚钝无知,且寿命短暂,同类异类之间相互残弑,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畜生道也称为「旁生」,若从梵文音译,也有称为「底栗车」(tiryanc)的。畜生之名是指他们常为人所蓄养,但事实上,其涵盖的范围远超于此,甚至扩及天上、地下种种不可思议的天界、地狱、神异处。而旁生的意思,则是说它们的形状有別于人的直立,而且行走方式、生活方式也是旁横不直的。它们的寿命就与众多的种类一样參差不齐,有短如蜉蝣那样朝生暮死的,也有长如龙王一样达一中劫者。畜生道有情对人类而言,虽有可爱不可爱之分,或有所谓有害、有益之別,但整体而言,他们最主要的特质是苦多于乐的,就如《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所记载的,他们不但生得杂丑的外形,也因为身上的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被人类视为「宝物」,而遭捕捉杀害;或被人类抓来负荷重担,以致饥渴疲累;还有种种穿鼻、钩首、鞭挞、捆绑的折磨,或甚至彼此互相伤害,置身弱肉强食的情境惊恐惶惑。因此畜生道众生在轮回的六道当中,被列入苦难悲慘的三恶道之一;此外,也因为它们智慧不高,甚至仅有神经的反应,因此无法了解佛法,连修行的机会都沒有,只能等待命终时,随宿世业力流转他趣。
若以品类及数量来看,畜生道是六道当中为数最多的一类,《正法念处经》中甚至指出畜生共有三十四亿种之多,早已超出人类所能想像的范围。而这些品类众多的有情,彼此的相貌、体态差异极大,饮食、生活习性也都不相同,以活动范围来区分,可分陆行、空行及水行三大类,依生活习性来分,则可归类为昼行、夜行及昼夜行三种。针对这么繁杂的种类,佛教经典里也分別记载了各种不同的业报成因。这些因緣当中,有些属于畜生、恶鬼及地狱等三恶道的共通业因,也有单纯属于畜生道的。例如《辩意长者子经》中就指出会堕入畜生道的「五畜生事」,包括常常犯偷盜罪、负债不还、喜欢杀生、不喜听闻经法,以及造作种种因緣阻他人办法会等。而《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別经》里,更明列十项堕入畜生道的原因,不外乎因为贪、瞋、痴而造烦恼恶业,表现在身、口、意的行为中,包括毀骂、害众生,对众生施不净物、行邪淫等,都会得畜生果报。另外在经典中也有各类不同畜生所以投生的原因,不外乎与宿世所造的因以及习气有关。例如《正法念处经》所记载,因学习邪见、邪法而生慢心的众生,喜欢以邪见与人争论,因为怀着怨憎心,就会投生喜欢互相残害的畜生道。而那些为情所苦,或那些共同发愿要在来世常为夫妻的,就可能堕入鸳鸯、鸽子等类,贪好爱欲。此外一些性情怯弱,常怀惊恐的动物,也是因过去生惊吓他人在先,而得出这样的果报。例如曾为强盜匪徒,帶给人们极大的恐怖,一旦堕入畜生道,就会果报现前,时时处于惊恐当中。另外在《大智度论》中也有详细的介绍,例如喜欢鞭打其他众生的,受马、牛、羊等果报;淫欲重无明多的,则受生于鸡、鹅、孔雀、鸳鸯、鸽子等禽鸟类,它们身上长满羽毛,所以无法得到种种细滑的触感;瞋重的,多投生毒蛇或百足含毒的虫类;愚痴多的,成为蚓、蛾、蚂蚁等;骄慢瞋的,变成狮、虎、豹等猛兽;充满邪见而性情轻慢的,受生驴、骆驼等;悭贪、嫉妒、轻躁的,则成猕猴、熊等。
而若以「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的分类来看,无论是卵生的鸡鸭鱼,胎生的牛马,湿生的腐肉虫、厕中虫或尸里虫,以及特殊的化生等,都有畜生道的踪迹。
其成因虽各有差异,但主要是因为以残忍的手法伤害其他众生。如《正法念处经》中指出的,为私利求取丝绢,而养蠶杀繭,或蒸或煮,让它们受大苦,就会投入化生类。若因邪见及外道而行祭祀,特地去杀害龟、鳖、鱼、蟹、蚌蛤等,会堕入湿生中,如蚊子、蚤虱。 而那些未断贪瞋痴的众生,因修学禪定而得世俗神通,却因起瞋心而破坏国土,除了堕于地狱受无量苦外,一从地狱出,也会堕入卵生类。至于受胎生身的畜生,则是因邪念私心,和合牛马,令它们交交而取乐,或令他人邪行非礼,这些人命终后,也是先墮地狱,具足众苦,从地狱出,再受于胎生中。
事实上,对生活在五蕴烦恼苦中的人道众生而言,这些习气几乎都是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的,因此造畜生因是很容易的,而这也更显示出修行的重要与殊胜。
除了少数畜生有情与人道生活在同一个时空环境中,彼此产生种种错综的因緣关系,还有许许多多生活在虛空界或地狱道的畜生,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尤其是神异的龙王,不但佛典中载有许多它的传奇,佛法东传中国后,更成为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題材。其中一则载于《增一阿含经 听法品》里的故事,因为描写龙王与佛陀弟子之间互斗神通的过程,而为人所熟悉。故事里记载,龙王兄弟因为嫉妒佛陀及诸修行的佛弟子受到天上梵众及人间帝王的欢迎,而大起瞋心,便以七头怪兽形在界內刮风放火,阻挠大众听闻佛道。于是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就被派去降伏它们。起初目连以威吓方式变成更多头的巨龙与它们比赛谁的威力高强,后来发现这样会伤害界內所有有情众生;于是缩小到龙王无法控制、伤害的程度,在它们体內、体外游移,在它们束手无策之后,终于现出原形,使龙王兄弟臣服,而消除它们的瞋念,皈依佛门,最后並成了佛教的护法龙天眷属。
饿鬼道
投生于饿鬼道,终身须受饿渴的折磨,肚大颈细,口中喷火,能咽下的食品,远远不能解肚中之饥渴。每每于荒漠中远远看见海水,赶去欲饮个痛快,当到达海边时 ,此海乃变为一火海 。再往远处一看,似乎又有清泉,赶至泉边欲饮,泉水又变为火,无法饮用 ,如是一生奔波 ,受尽饥渴折磨。会转世于鬼道是因为前生造作恶业,心吝嗇而多贪欲,所以要受饥渴的苦报。虽然有的鬼也能享有人天福报,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只能接受苦报的饿鬼,饱偿饥渴匮乏之苦,故称为「饿鬼」。
在经典里所提到的饿鬼,多是整日汲汲于饮食,但是却饱受求不得苦,不是遇水成火,就是喉细无法咽食。据《瑜伽师地论》所载,饿鬼在饮食上会受到三种障碍:
1. 外障:此类饿鬼因为常受饥渴,所以发乱面黑,形容枯槁,唇口干焦,只能以舌舔口,虽然四处奔走求食,所见的池水却都变成脓血而不能饮用。
2. 內障:此类饿鬼咽细如针,口大如炬,腹鼓如山,然而即使得到食物,却因喉细而不能吞咽。
3. 无障:此类饿鬼饮食虽沒有障碍,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皆会燃烧成火,仍受饥渴大苦。
因为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与无威德鬼两类;无威德鬼生活非常贫困,有威德鬼则非常富足,民间信仰所祭祀的鬼神,即多为此大威德鬼。《大智度论》也依福报的不同,将常受饥渴之苦的鬼称为「饿鬼」,有威德、能享受多乐的鬼则称为「弊鬼」。
《顺正理论》一书中则另就鬼的生活贫富差距,细分为无财鬼、少财鬼与多财鬼三大类。最穷的无财鬼,有被自己口喷的火焰所伤的「炬口鬼」,口喷臭气熏得自己呕吐不止的「臭口鬼」,以及口细如针无法饮食的「针口鬼」,他们无法享用食物,常陷于饥渴之苦恼,即使能得到食物,在要食用时,也会化作火焰而无法下咽。少财鬼则有浑身体毛奇臭的「臭毛鬼」,被自己根根如刺体毛刺疼的「刺毛鬼」,身上长腐烂大肿瘤的「癭嬰鬼」,专门食用脓、血等污秽物;最富有的多财鬼,则有享福如同天人的「大势鬼」,虽以寻找他人弃食维生却可有盈余的「希弃鬼」,以及住在祠堂享用子孙祭祀的「希祠鬼」。
这些饿鬼众生会受到不同的果报,皆源于过去生造作的业因不同。在《饿鬼报应经》中,大目犍连尊者便应众鬼的请求,告知他们受报的种种原因。比如有的鬼因曾以火烧猪羊牲畜,所以全身疮烂而难以忍受者;有的则虽曾施予众生饭食,却又不让对方吃饱,所以做鬼之后虽常得食而难饱足。虽然饿鬼道众生为饥渴生活所困苦,但是他们比起犹如囚禁刑房的地狱道众生,则行动自由多了,所受的苦报也较小。他们的住处主要有二种,一是住于阎浮提地下五百由旬的阎魔王界,由阎魔王统治,虽然生活困苦,却不是地狱道的罪鬼。另一则是与人同住人间,有威德鬼住于好山林、宮殿、清净处,无威德者则住于坟地等种种污秽不清净处。
《长阿含经》便说:“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街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塚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佛告比丘:人道苦乐参半易于修行,在慈悯鬼道众生的苦迫时,我们更应积极布施广种福田修善因,並且珍惜得生人间,又能够闻修佛法的机缘。
地狱道
地狱是无喜无乐的地方,也是六道之中至苦至痛的一个去所,如堕入此道,痛不欲生,万劫不复。地狱里所受的罪,不胜枚举,有上刀山、下火海、割舌、挖眼之类的各种酷刑,分不同罪孽,受不同的惩罚,在阎王殿上,以秤等量功过,判以刑罚。被打入地狱者,是前世作恶多端造下的业果。
藏传佛教与内地佛教,皆从天竺传入,其内容,自然是基本出入一辙,只不过是所用语言的不同和流传方式的异同而已,其宗旨,大概不外乎劝人向善,积德修好,造成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人与人和睦相处,奉行乐善好施的风尚。人与众生和睦相处,造成生态平衡。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维护生存环境的优美。在一般的民间传统的认知中,都以为人死后,若生前做了坏事,死后就会下地狱,尤其穷凶恶极的人更会下十八层地狱。中国自古以来,有关地狱的故事不计其数,最有名的当是《聊斋志异》中的〈续黃梁〉,敘述一位福建省曾孝廉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成为宰相,却贪脏弄权,无恶不作,死后下地狱受尽酷刑,文中对地狱的种种情景,有非常精彩的描述。尽管到了现代,有关地狱的故事仍然不断,尤其一般民间,每当有人死亡时,在灵堂两旁摆设出描绘地狱受刑的图画,虽然具有警醒世人不可做坏事之效果,但也让人把地狱和死亡联想在一起,使人对死亡充滿了恐惧。
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地狱和鬼,是不同的两类众生。地狱之名在许多佛经中皆有出现,最常见的是《立世阿毗曇论》中称「泥梨耶」(梵文niraya或naraka),意思是沒有喜乐和福德的地方。而在《新婆沙论》中,称为「那落迦」(梵文naraka),则是沒有喜悦意和喜乐之意。从意译上可知,地狱道是欲界六道中最苦的境界,因为在这里的众生,不但沒有一丝的喜悦,还备受各种酷刑折磨。
例如在等活地狱(又名想地狱),此中众生备受砍、刺、磨、捣之苦,皮开肉绽,痛苦至死,当身体被冷风所吹,伤口癒合,身体复生,重又受罪,如此不断的受罪,直到业报受尽才能脱离这苦痛无边的地狱。而且在地狱中的众生,寿命又特別长,在受罪之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根据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的说法,地狱可分四大类:
1. 八大地狱:八大地狱是此道的最根本,到处充满火焰,所以也叫做「八热地狱」,与基督教所说的「永火」相近。最底层就是令人闻之丧胆的阿鼻地狱,亦即无间地狱。
2. 遊增地狱:八热地狱的每一热地狱都有四门,每门又有四小地狱,总共一百二十八地狱。凡是从八热地狱出來的众生,要一一遊历此处受苦,所以称为「遊增」。
3. 八寒地狱:极为寒冷,此处众生经常因寒冷而悲号,身体也为之冻得变色。
4. 孤独地狱:这是在人间的山间,江边等,过着孤独、非人的生活,可说是人间地狱。总计八热、八寒、遊增、孤独,地狱共有十八处。
一般人所说的「十八层地狱」,不是想像中如楼房般的一层一层的。据东汉安世高所译的《十八泥犁经》,这十八层的差別,最主要不在空间的上下,而在于时间和內容上的不同,尤其时间上。若与人间的时间比较,第一狱是以人间的三千七百五十年为一年,在这里的众生必须在此生活一万年,想要早死一天都不行,而这一万岁就相当于人间的一百三十五亿年。而由于地狱的时间和寿命都是依次倍增的,所以,到了第十八地狱,便以亿亿亿年为单位,如此长期的受刑时间,可说是名符其实的万劫不复,痛苦和残酷的景象,是人类所难以想像的。
而地狱到底位在何处呢?根据《新婆沙论》所说,地狱大部分处于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南瞻部洲地下,具体的位置,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层次高低,最底层为此洲地下四万由旬深处的「无间地狱」,由此而上分別为极热地狱、热地狱、大叫唤地狱、叫唤地狱、众合地狱、黑绳地狱、等活地狱,而从等活地狱到地面,仍有一千由旬的土石层之遙。另一种说法,则是平面排列的,无间地狱在中间,其余七个围绕于四周。虽然说法不同,但是地狱也不全然都在地面下,因为「孤独地狱」遍于旷野、山边、水旁,甚至虛空中,可说是无所不在,例如虽身在人间,却受尽各种折磨,便感得如地狱般的果报。
在六道之中,地狱是受苦最多的一道,仅次于鬼道,地狱道的众生也称鬼,但是地狱道的鬼是地狱囚犯的「罪」鬼,这与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另外,地狱里真有阎罗王吗?其实,阎罗王是梵文ya ma-raja的音译,本为婆罗门教的神祇之一,后来被佛教采用,在《问地狱经》、《净度三昧经》中记载阎罗王的身世,他本为一位国王,在一次战争中,因兵力不敌而立誓为地狱王,並有十八位臣子也立愿追随他而去。
根据《长阿含经》、《起世经》的记载,当人死后,会被带到阎王面前进行一次审讯,每个人审讯的內容几乎完全一样,因为任何众生来到地狱,大都不服不甘,自认生前並沒有作恶,这时,阎王就会呵斥说,我已派了「老、病、死」三位化身使者到人间,让人们藉此体验到老病死的苦痛,认识到人生之无常、可悲与脆弱,从而能够行善去恶、积功累德、精进修行,以免堕入地狱道,但多数人却都不知道,还不停造恶业,也就很容易堕入地狱。
地狱道之苦,让人心惊胆寒,因此人们不免关心是不是人死了都会下地狱?在《问地狱经》中,敘述了当人死亡神识离开身体时,在等待投胎转生的階段称为「中阴身」,中阴身会飘飘荡荡的来到「黑耳狱」,这里一片漆黑沒有半点光亮。中阴身进入到此地狱后,然后会吹起一股风,生前行善多者,应当受福报者,所受的风有芬芳的气味,並吹成来生可能有的端正形象,而作恶多者,则被吹恶臭风,吹成粗蠢的形象。而应受福报者,很快就转生其他地方了;而应受恶报者,则会留在地狱中受报。
《淨度三昧经》则是说人将死去的时候,因个人所造的善恶业不同,而有不同的神鬼来迎接,有人生天,有人下地狱,各有各的所在。可见,人未必在死后即入地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