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作一部小说,根本上是在表达自己,影响他人,改变世界。表达、影响和改变都需要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阅读我们作品的读者。
虽然未必像罗兰·巴特所认为那样,文本就诞生就意味着“作者已死”,但我也赞同,读者确实并非被动阅读文本,而是自动在阅读之时对文本进行自己所独有的重写,每个读者心中当然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个哈姆雷特。
读者是写作者苦苦追寻的终极自我的理解者,是感知作者所创造的笔下世界的观察者,是移情到作者塑造得角色身上体会不同人生的经历者,也是与作者共享创作快感的伙伴。
作品一经问世,就有渴求被传播、被理解的天生诉求。缺少阅读者参与的作品是不完整的。每一个阅读你作品的读者都以他独有的方式完成了对你作品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令你的作品进一步完整。
所以,你应该热爱你的读者,因为他们与你和你的作品之间是共生关系。不论作者是不是死了,只要你的作品拥有了读者,那么作品就活了。
对一个作者来说,要拥有读者并不难。事实上,只要别试图干扰读者对你的作品的个人理解,不要因为本能的防卫心理去着急地向读者作出各种无必要的解释,就不会把原本可以拥有的作者推向对立面。
我们作者在面对读者负面评价时特别容易产生防卫心理,就好像读者是前来挑衅的仇敌。事实上,即使是批评,有时候对一部作品来说也是一种成全。很多争议之作如果不能引起争议和批判,作者的意图显然遭到了重大挫折。
如果你不能尊重某个读者对你作品的理解,试图说服他完全理解并且赞美你,那么你就会失去这个读者。
读者是绝对不会因为你向他再三解释,就轻易改变对你作品的看法的。
要知道,当一个读者决定接受你的文字,进入你笔下的世界,他的精神世界在那一刻实际上已经向你开放。读者会暂时性全盘接受你笔下世界的逻辑、法则,这是为了自己能方便地完成移情和身份认同,以便体验你作品中角色的经历。
此刻的读者对你不设防。所以,如果你让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频频出戏,反驳你的价值观点、质疑你的情节漏洞,最终放弃阅读,或者虽然看完了故事,心里却充满疑惑和不屑,那只有可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当然,为了照顾双方的自尊心,我们也不妨说,也许只是因为该读者与你的观点和审美情趣实在是过于不同,以至于无法欣赏。
这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也许确实是因为你的写作水平还不够,也许不是,反正一部作品也不可能捕获全世界所有的读者。我们应该尊重读者的选择。
敏感的作者们最介意的就是评价,因此很容易将落于表面的“释虚心接受读者意见”、“骂不还口”当作自己对读者的足够的尊重,又将受到读者肯定的巨大喜悦,理解为自己对读者的无比的热爱。
事实上,虚心接受意见和感受到读者热爱而内心充满幸福的狂喜,都并不会让我们拥有读者。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永远是我们的作品本身。
如果你真正尊重和热爱自己的读者,并且还想拥有更多,那么你需要的仅仅是做好作为一个作者最本质的工作,用心而诚恳地写作。
一个作者答谢读者为阅读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信任和金钱,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并且,我们还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努力收敛对他人思想的侵略性,传递善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