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下一主题 小说写作技巧
搜索
少走弯路
少走弯路: 新手攻略

  小说写作方法


  一、小说中必要的五个元素是人、事、时、地、物。所谓地,就是指场景而言。


  二、选择场景要有用意在里头,如果没有用意,就没有选择。若有选择,那么就有作者的用意在里头。选择是否恰当,要看作者的功力。


  三、选择好场景后,便要描述场景。场景的描述要力求简洁,只把重要的用简炼的句子勾勒出来就可以了,不必太过于冗长的叙述。描述时不要用抽象形容词,像光荣、美丽……..都太抽象了。应该用具体的东西来做比喻,希望每一句话都像一幅昼,那么就要用具体的语汇,绝对不可用抽象的词儿。例如:你常看到小说,描写一个人心里怀着恨啊!怀着爱啊!这些都太抽象了,这也是作者所用的偷懒方式(天地注:在思远居几篇倩女同文类作品中常有这个问题出现,想来作者未必是偷懒,而是初试小说写作,还掌握不到描写的技巧;作者若想学习,可以多观察戏剧里的镜头是如何的带动,演员的表情特写是如何展现),爱与恨我们可以用描写动作来表示(天地注:基督山恩仇记里曾用“胸膛不断的扩大”来描述内心的激动)。


  Ps.天地注:本段应讲场景,而王祯和先生却提到了情绪的描述,也许王先生认为用情绪的描述读者较容易了解。为了方便远迷了解所谓场景的具体描述与抽象描述之差别为何,创作一段秋天景色的描述,以两种方式呈现,让远迷读读看:


  抽象描述:


  阁楼的秋天是带着愁绪的,在秋天的黄昏里待了片刻,令人心情愈是沮丧。


  (都是用抽象的情绪形容景色,感觉上像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知愁在何处。)


  具体描述:


  从阁楼的小窗望去,窗外原本翠绿的叶子不知何时换了容颜,参差着惨淡的黄色。煞时,一阵凉风吹来,枯黄的叶子颤动着,心里也不禁打个哆嗦,寒意从心底升起,原本的一股热劲儿,好象也被风吹凉了!这时,斜日的影子逐渐拉长,阁楼渐渐暗了!


  (用具体的情境描述,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居住在阁楼的人物这时将会是何等的情绪。)


  四、场景与场景间的区分与转换要很自然,要能使故事进行,不能使故事停顿下来。如果多了一个场景反而破坏故事的全面气氛,那么宁可不要那一场景。


  五、关于场景,初学写作小说者,观察力要够,要敏锐一点,眼睛要放亮一些,把对故事有用的才描写进去,不要什么都写。


  六、要写好小说场景,就应多读剧本,多看电影。因为戏剧一开始,就是时间、地点要同时把握到。


  一、人物刻画方法:


  一直接描述法:直接把人物交待出来,在开头时便把故事中人物穿著、相貌、职业、个性,作一个介绍。


  二戏剧方法:不直接描述,作者让小说人物透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自己。也就是很自然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刻画出来。


  三小说人物谈小说人物:借着小说人物的相互谈论,把另一个人物给刻画出来。


  二、如何使人物突出?


  一个人表现特殊:例如举止、谈吐、服装、思想或者长相,也许是动作皆很特殊。


  二用故事中的多数人物来烘托主角,那么主角人物便能突出。


  三对这个主角多加着墨。


  三、作家只有在了解并进而同情他所意欲创造的人物时,才能赋予人物以真实的生命。初学者常误以为他们必须凭空去想象或虚构人物,结果他们所创造的人物常流于不真实,没有生命。小说中创作的角色,最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如此才能抓住这个人物的一切,否则只能描述其外表,而无法写到内心。所以必须养成观察人们的习惯,尽可能利用种种方法去接触各种各式的人。


  小说人物的心理描述


  一、对小说人物的表现,有表情、动作、服饰等外型上的刻画,也有心理上的描写。外型上的描写是作家看得到,内心世界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然而小说人物的心理描写往往比较易于表达他们的个性,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是作者必需补捉细察的。


  二、作者必须赋予主要人物不同的个性,因为有不同的个性,那么他们对一件事物的发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和处理行为。也因为有不同的看法、意见和行为,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节或者事件。


  三、小说人物的描写比较重要的有两种:一是写命运的悲剧,一是写社会的悲剧。大概以命运的悲剧来描写人物,差不多比较偏向于浪漫主义,当然并非完全都是。如果要写成一个社会悲剧,则几乎偏向现实主义。塑造这个人物,同时决定人物是受命运的安排,而发生一连串事件,则属于比较浪漫性的,属于作者个人意愿的。倘若人物的决定是因为社会原因,使他发生生命旅程中的波折,可能是写实性的藉书中的人物来描写社会的状况。命运悲剧与社会悲剧的安排,全由作者自己决定。但若从社会现象之下发展这个人物的故事,必须要描述这个人物的社会背景,否则人物就会很凌空。


  四、在描写人物心理时,作者要先有一个目标,或有话要说,而后再塑造上这个小说人物,这个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从社会中众多的人,综合塑造成一个人物,再把他展现于小说中的人群社会里,来看这个人物,生命中的趣味,他的缺点和长处。


  五、一个人物的性格,跟他本身教育、生活背景、文化背景有闗。


  六、戏剧之中,大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安排。小说情节亦如此。人物在活动当中,一定不能让读者在接触作品时,就晓得这个人物的发展。然而作家要表现一个现象,或一个需要的事件,可以不必过份拘泥于故事的发展,而是让人物自己去发展。所谓人物发展,是不同性格的人物处在一块,所引起来的情节事件。


  七、如何呈现人物给读者是文字的一种表现,有人喜欢在人物未出来之前,便是已经如闻其人,呼之欲出。有的人却不大事先安排,让人物自然出现,让读者自己感受。


  八、在塑造人物时,不必要把很多要读者知道的关系和背景,先作安排或描绘,甚至于不必先作介绍,让他自动的出现。再从他交往、言谈中,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出身、社会背景、家庭环境。


  九、初学小说写作的人,在人物心理描述方面,需加注意的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人物的性格藉人物的对话来表现,因为他一张口便可知道他的个性。在某些情况下,必要制造环境使这个人物突出,使他表现独特的语言。其次是用小说中自己的愿望、;懊伤、回忆,以及他对一件事物的意见,来表现这个人物的个性。


  小说的对话


  一、对话是把小说中人物所说的话呈献给读者,读者借着人物的对话和声音,去了解人物的表情性格和动作种种,因此对话在小说中便具有刻画人物和促进动作的功用。所以对话的技巧乃是作者在下笔之前,必须认识、熟悉和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小说对话有两个要素:一是自然,即人物身份的自然流露,什么身份说什么话。另一是可信,让读者能体会到是真正符合该人物,在某一特定时空下所该讲的话。


  三、先谈自然:


  一小说所使用的对话,是一种寻找的性质,不是作者自己创造出来的。但也不是动笔时才去寻找,而必须平时大量的储备,大量的吸收别人所使用的口语。


  二一个小说作者该有一个爱听话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听各种年龄、各种身份不同的人说话,而后贮藏起来。当写小说时,便可以到自己的储藏室找出适合该小说中的人物对话。


  四、次谈可信:


  一为使人物对话可信,对话有时不免使用方言,但是也不能使用过多,而使自己的作品受到时空的限制。


  二一个人内在的一切,包括情感、思想种种,都是未成形的,也就是抽象的。说一个人老实,他从那儿表现呢?当然要从他的人生态度,实际生活中去察言观色,他表现于外的是表情、动作和语言,对话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项。因此小说中的对话实居重要的地位,尤以中国之小说为最,因为中国小说起源于说书,都是诉于听觉的,所以特别注重对话。


  三小说要表达的一切,特别依赖对话。因为那些刻画、描写都投入到对话中来。所以一个人能够完成他的造形,所能看到的行动、表情、动作和语言,中国小说都透过对话表现,因此对话所负的责任,本身就含有刻画、动作和表情。


  四西方小说在形式上分得较清楚,因此不太仰赖对话。西方小说把中国对话中的刻画描写分开,成为直接的描写,直接的刻画,所以就不必依赖对话来表现。


  五现在一般的新小说处理,已经离开听觉,把现代小说拿起来,我讲你听,几乎是办不到的事,而章回小说很适合用听觉来接受。听觉重视对话,视觉则是重在文字上,目前小说比较重在视觉的接受上。


  六对话不能杂乱无章,也不是一个人的独白;须能不失自然,而又不浮杂。


  七广义来说,人物的内在思维也是一种对话。


  小说的文字运用


  一、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作者借着语言文字把思想和感受传达给读者。是以,一篇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看作者的文字运用是否简洁流畅,恰到好处。


  二、散文是以作者本身为轴心,是用所谓万事万物皆到心里来。即是对外界的各种感受,化成各种感觉向外投诉。所以散文是用我心应天心,用天心去证我心的一种写法。


  三、小说与散文有些差异,小说必须有几个元素:


  一首先是事件:1有形事件,即行为事件。2无形事年,即精神事件。


  亦即我们心理的各种发展状况,同外界一切行为所促成的事件。


  二背景:即这一事件所发生的时空。再次是心理状况,即这个人物在此一事件中,所产生的精神与心理的反应。


  四、小说的文字是生活语言做为重要基础而产生的,比较广博,生活性非常的强。使用这种生活语言时,要看不同的事件,不同的状况来决定是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或是抽象概念性的语言。


  五、小说文字运用时,首先考虑到的该是何种事件,怎样特定的时空,再依据这些条件决定语言基础。


  六、文字运用技法:


  一勾勒法:即一个大场景,很多人物,我们不能像照相机一样,每个人都平均的去照他。我们要像素描家一样,去这里勾一笔,那里勾一笔,把整个景致凸出来,把要点特性给勾勒出来,是属于蜻蜓点水的那种方法。


  二砌刻法:即一个粗犷的人物,我们要像木刻家的雕刀一般,把这个人物深深的雕在读着的心里,一刀一刀费力的去刻他,把人物的形像刻出来。


  三晕染法:我们写到杏花烟雨江南,柔美的空气,灵秀的山水,遥远的记忆和无限的思念时,就不能写得太清楚,必须用感情的水份去尽量晕染,使它出来之后,朦朦胧胧的像诗一样。


  四描摹法:如我们要离开一个亲人,那么让我看看你的脸吧!让我再看你一次吧!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么眉毛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就需要用细细的笔去描摹。


  七、写文章的方法千变万化,文字的运用方面,是深深的写、浅浅的写、浓浓的写、淡淡的写。亦即我们用的这支笔,已不是一支单纯的墨水笔,而是像画家所用的画笔。有时候是大笔,浇满了水的笔,有时是拧干的笔,能够画眉毛的那种红豆相思笔。


  八、运用文字方面,初写稿时,常把自己的个性凌驾在客体的、所创造人物的头上。文字运用虽然是笔随心转,可是心却要随人物而转,这都是有连带关系的。


  九、小说的语言是完全同生活打成一片的,有多广的生活,就有多广的题材选择度,要有多广的题材选择度,也必须要有多广的生活来支持。


  十、文字之运用有所谓虚实,节奏有快慢,这是文章中,或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快的文字是实在的文字,就是场景要跳换的地方,或节奏需要快的时候写;慢的文字是虚的文字,虚的文字要抓起来写,就是用明喻、暗喻、主观的比喻、客观的比喻,然后用象征的、暗示的、侧面的,多种写法去写。


  小说写作技巧


  一、先谈兴趣:兴趣是作家写作的要素之一,兴趣是一种狂热。


  二、其次谈到小说的主题:


  一小说中一定要有主题,因为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二主题就是作者通过小说的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如对事、对物、对人生的看法,亦就是作者的人生观和社会观等。换句话说,就是作者藉由他笔下的故事,要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事情,或要表达的是什么看法,以及这个故事所呈现的意识型态。


  三主题应以客观的手法,含蓄的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评判,有很多初写小说的作者,或技巧不够纯熟的作者,他们所写的小说常犯一个毛病,就是几乎把主题像喊口号似的喊出来。


  三、第三谈到题材:


  一主题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对人生的看法,题材则是故事的类别。两者虽然不同,但却必须互相配合才能使作品的艺术价值达到水准线上。


  二主体、故事、人物,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小说中的故事是用来烘托、表现主题的;而故事里不可能没有人物。


  四、接着谈人物:


  一有人物才能产生故事,有故事才能表现主题。因此人物在小说中占有极大的份量。


  二主角必须有代表性,才能成为重心人物,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在所有的人物中站起来。


  五、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明述:很明白的,很直截了当的叙述。


  二暗示:从别人的眼中或嘴中暗示出来。


  三烘托:用事件去显现人物的特别性。


  小说写作观


  一、每个人都有他的生活经验,却很难有共同的经验,也因此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观。由于人生观的殊异,对于某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自然会不相同。


  二、做为一个作家,如何把听来的故事,或所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加以剪裁组织和叙述,把故事表达出来,把感受投入而形成一篇好的作品,作家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动力有三:


  一潜藏的意识,童年的,歪曲的,被埋葬的,零碎的幼年记忆。


  二对大众的关心,对广大人群,甚至整个存在界的爱。


  三对大地的乡愁。


  三、想象力如何培养?


  一扩大生活面


  二扩大关心面


  三充实知识与常识


  四对虚构加以深刻认识


  五养成观察与沉思内省习惯


  四、小说创作技巧上的两大课题:


  一叙事观点之锻炼


  (1)技巧观点:作者采用哪种叙事观点?对“观点”的约束力有多少?或作者介入的程度?


  (2)实质观点:作者依据其自成系统的人生观点,生命体认,而想表达于作品之思想、感情;还有就是隐藏在它后面的,作者的潜意识运用。


  二语言的铸造:三个境界:


  (1)第三境界的语言,是把日常用语原本原样──意象稀淡疏滥的词语,直摘入文。


  (2)第二境界的语言,是把平常日常语言过滤而用之,且合乎题材角色。


  (3)第一境界的语言,是由第二境界,进而塑建作者自己语言,虽然还是过滤了的日常语言,且合乎题材角色,但这种合乎题材角色的日常语言,已含有作者独有的色彩、韵律、音调、气味、语法、句式、组合、语气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属于这位作家的独有语气世界的塑建。


  五、一个作家在运用语言权利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一自己看得懂。


  二不妨晦涩,但要有目的,不可为晦涩而晦涩。


  三可以出现无法纳入现有文法标准的语言(如疯子的独白,故意造成混乱等),但一般的叙述,应该是文法所能够剖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