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中“平生最大的耻辱”

第一次缅甸战争,中国远征军全面失败,10万国军精锐,归国仅40000多人,伤亡近60000多人(其中大部分在撤退中死在缅北丛林里)。(《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恩怨

1942年初,罗斯福总统派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时,就已经埋下老蒋与史迪威冲突的伏笔。当时,老蒋向罗斯福总统请求,派一名将军到中国担任他的参谋长,附加条件是:最好是过去没有到过中国的军人。

是美国故意还是天意使然?到任的史迪威三星上将,是一位先后在华生活工作10年,会说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中国通”,

史迪威到任拜见蒋委员长时这样自我介绍:“第一是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第二是租界法案物资分配人;第三是美国政府驻中国军事代表;第四是滇缅道路监督人,第五……”

本来就不爽美国派来了个“中国通”,又看到史迪威这么牛,老蒋心里直冒火,他压住怒气,淡定问道:“就这些?”

史迪威微微低下那张长满皱纹瘦长的脸,降低了声调补充道:“本人为阁下的参谋长,将直接受您的指挥。”

见面伊始,俩人就埋下隔阂的种子。

第一缅甸战争失败,使俩人本就不融洽的关系进一步陷入危机。

蒋委员长抱怨,缅战失败全在史迪威不听指挥,史迪威则向罗斯福总统告状,打不赢是因为“花生米”( “花生米”为美国俚语,特指野心大而能力差之人,也因为老蒋长长的光头与花生米有几分相似)乱插杠子。

史迪威虽为人正直,待人真诚,做事认真,性格坚强,可他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无法容忍别人缺点,也从不掩饰自己的厌恶,还特别喜欢给别人起“外号”, 他甚至敢称罗斯福为“软脚蟹”。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人,却不擅长外交,与他合作的人中,几乎没有人说过他好,蒙巴顿勋爵(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史迪威任副司令)曾这样评价他:“此人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带有贫民出身的军人那种自以为是和玩弄权术的坏毛病。”

接着发生的三件事,令俩人紧张关系火上浇油。一是蒋委员长要求美国提供500架飞机,为中国组建一支空军,因自己不好意思开口,要求史迪威向美国国会施加自己的影响,史断然拒绝。二是1942年7月初,中国获得了美国10余架大型运输机,老蒋想调拨两架给美龄的航空委员会使用,遭美方官员拒绝。老蒋让史迪威出面解决,史认为蒋绝不能用命令的方式得到飞机,并在致蒋函中以美总统代表的身份同意蒋支配这两架美国运输机,让蒋和夫人都很没面子。三是美国将驻印度支援中国战场的第10航空队的B-29远程轰炸机调到北非战场,蒋介石得知史迪威事先得悉,竟然一不报告二不阻止,更是恼火。

新仇加旧恨,委员长急火攻心,牙痛病又犯,乱发脾气,大骂大舅子宋子文:“史老头这尊菩萨,是你从罗斯福那请来的,还劳烦你把他给我退回去!”那期间,史迪威多次求见,老蒋就是置之不理。

蒋委员长与史迪威闹掰,惊动了罗斯福总统,一个独裁至上,一个目空一切,罗斯福很头痛,却不能置之不理。因为中国战场对美国太重要了,中国可以拖住大量的日军,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致命的是,日本人已经向蒋委员长提出了“很好建议“,如果中国倒向日本,后果很严重。

罗斯福一边向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抱怨史迪威不识时务,一边派出自己的经济顾问劳克林.居里博士作特使到中国调停史迪威、蒋介石紧张的关系。

政治其实就是做生意!

居里真是个人才,用谦和的态度和糖衣炮弹这两招,很快化解了俩人的恩怨。居里在与老蒋一番讨价还价后,以美国同意向中国提供500架飞机的援助及每月航空物资5000吨为条件,让老蒋接受了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缅甸计划(第一路由英军3个师、美军2个师、华军2个师,从印度向缅甸中部曼德勒进攻;第二路,华军出动20个师,从滇西反攻缅北,与第一路军在曼德勒会合。第三路由英国海军从孟加拉湾登陆,攻占仰光,夺取制海权。在美国看来,日本对自己的威胁远比德国大,出钱让中国人替自己与日本人打仗,正合罗斯福心意!)

也许是达到了各自目的,老蒋与史迪威第一次发现对方还挺顺眼。那个晚上,居里、蒋委员长、史迪威把酒言欢,爽朗的笑声传到了万里之外的白宫里。

史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实现曾经的预言

美国《时代》杂志曾这样报道:史迪威将军对中华民族充满敬意,他深信,穿草鞋、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一旦装备完善,训练有素,指挥有方,就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士兵相抗衡。他坚信,他能以中国的人力和美国的武器,创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将日本人赶出中国。

虽然第一次缅战失败让史迪威瘦了二十几斤,大伤了元气,可上帝很快就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头第二次机会,证明自己的信念。

1942年底至1943年初那个极其寒冷的冬天,德意志的旗帜也在这严寒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陷入苏联红军的重围,本想吞下苏联的德军终于低下高贵的头颅,25万德军,除3万人被德军飞机接走,9万人被俘,12万人战死,欧洲战场正朝着有利同盟国的方向发展。

可在东方却是另一番场景,疯狂的日本鬼子阻断滇缅公路,切断了中国的外援之路,狂

妄地以为:占领中国,攻下印度,把太阳旗插遍整个亚洲!

为打破小日本的幻想,重庆正在实施中、英、美盟军三路反攻缅甸作战方案,第一步,在印度和云南组建和训练中国军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征兵令一出,短短2个月,就有10多万知识青年报名。1943年2月1日,中国国民政府重建中国远征军,陈诚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萧毅任参谋长。在印度组建新1 军,任命作战勇敢、战术灵活、屡建奇功、宽厚持重,有“福将”之称的郑洞国为军长,下辖新22师(师长廖耀湘)、新38师(师长孙立人),并设有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汽车兵等技术兵团。

枪,在我们肩上,

血,在我们胸膛。

杀回缅甸去,报我民族大仇!

每个官兵都糅进了怒火、满含着仇恨,充满着激情。

印度蓝姆迦训练基地,史迪威精心挑选了300名美国军官和中国两个师的25000名官兵开始了卧薪尝胆的严格训练。孙立人与廖耀湘要求官兵们除完成美国教官的训练计划,还额外将每天早上和晚间的四个小时充分利用起来,增加体能、射击、筑城练习,这超负荷的训练曾引起美国主教官的强烈不满,两位师长郑重地告诉美国人:“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吸取教训、加快完成战备,早日反攻缅甸、报仇雪恨。”

在丛林战术训练中,中国官兵学会了在丛林中辨别方向、飞身登树、攀藤附葛、吃丛林食品、树顶作战、洞穴作战、水上作战……将士们屏声敛气、偃旗息鼓,准备出击,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遏止一支正义之师的前进步伐,没有什么风雨能够熄灭一团熊熊燃烧的复仇之火。

已到利剑出鞘时!

1943年底的开罗暖冬,迎来了缅战的春天,美、英、中三巨头签定了《开罗宣言》,全面反攻缅甸。开罗会议后,蒋委员长偕夫人,在英军将领蒙巴顿的陪同下,到蓝姆迦视察,装备精良、军容严整、士气旺盛的新1军让老蒋看到了打胜日本鬼子的希望,他那张因在开罗被英国人冷落而紧绷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

很快,重庆就收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捷报!

新1军在孟关地区包围日军的“常胜军团”第18师团,国军三面紧迫、枪炮齐鸣、地动山摇,那震天撼地的炮火令小鬼子陷入了极度恐慌中,小日本不知道中国军队为何突然这么能打,还把战车大炮这些庞然大物开进了野人山,日军第18师团大败而逃,中国远征军一雪两年前丛林受损之耻,取得了胡康河谷大胜利,在郑洞国的出色指挥下,新22师、新38师这两支各有特色、各出奇招的部队,就象斧头与锯子,征服了丛林,攻下孟拱河谷。



紧接着,新1军在美国“抢劫者”特种部队(特种部队成员都是从西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地区各个部队抽调而来的有丛林战斗经验的老兵,是罗斯福送给史迪威参加第二次缅战的礼物)的配合下,经过两个月激战,攻下缅北要塞密支那。史迪威也接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晋升令,由三星上将晋升为四星上将。

缅北战捷频传,印度大本营却出现了盟军意想不到的危机。

到1944年,日军在小小的缅甸就部署了10个师团共30万的兵力,目的是西边的印度与北边的中国。日军主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进犯了印度英法尔地区,目的是打击英军,瓦解中国驻印军队的攻势,夺取大批战略物资,一石三鸟!

英法尔紧张局势惊动了丘吉尔,惊动了罗斯福,重庆蒋委员挥手间作出指令:驻守云南的10余万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投入作战!”

战势在这瞬间转变!

此时,驻印中国远征军也完成新1军、新6军的扩编任务,新1军军长孙立人(下辖新38师、新30师),新6军军长廖耀湘(下辖新22师、第14师),郑洞国升任缅甸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

在缅甸战势一路向好之时,史迪威却黯然神伤,陷入了新一轮的愁苦中。

史将军PK蒋委员长,带着遗憾黯然离开中国

缅甸战场上中国远征军势如破竹,中国内陆却笼罩着阴影。

1944年夏秋之间,日本发动了“一号作战”,在日军强大攻势下,40万国军大溃败,河南失守、衡阳陷落,日军打通了平汉线,逼进重庆。

中国战场告急!罗斯福总统担心中国战场崩溃,危及盟军在亚洲、欧洲战场,接连电令蒋介石,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前线总指挥,在蒋介石之下,指挥中国的所有军队及驻华美军对日作战。史迪威早就对国民党军队贪污腐败严重,军心涣散,战斗力差向罗斯福总统打过不少“小报告”,此时,他正想着:象训练中国远征军一样再训练国军几十个师,把小日本全部赶出中国。

用枪杆子夺取政权的蒋委员长当然不同意这个计划,一则他害怕自己的嫡系军官会丢掉指挥权,削弱了自己对军队的控制,从而削弱自己的政治权力。二则蒋、史俩人在美援物资分配、中国军队使用、延安问题上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最让老蒋受不的是,史迪威竟要将一部分美援物资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通”与“花生米”的冲突,终于在1944年秋天达到白热化,史迪威恨不得把“花生米”炒了下酒,更扬言:“中国顽症的治疗在于除掉蒋介石”。

蒋委员长也备受压力,罗斯福总统发话“如果不马上交出中国军队的指挥权给史迪威,立即停止一切美援。”,无奈之下,老蒋准备接受罗斯福的提议。

兴许是史迪威和老友马歇尔向总统吹了“倒蒋风”,9月19日,史迪威收到了罗斯福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电文内容就像是阿道夫·希特勒发给一个被征服的傀儡国的信件,罗斯福不仅用强烈的措辞针对中国的局势责备蒋介石,还通牒蒋介石指定史迪威为中国的司令官。拿到这封电报,史迪威笑了。

人在得意处总有忘形时!

想着马上就可以羞辱羞辱“花生米”,史迪威心花怒放,乐不可支。神经搭错线的他竟然在蒋委员长、赫尔利、宋子文和高级官员召开会议时,大声宣读罗斯福措辞严厉的电报。

史迪威在日记中给生动地记录了这一场景:“我把这包红辣椒面交给花生米,然后叹了口气往后一靠坐了下来。投枪击中了这个小人物的太阳穴,并且穿透了他。真干净利索,他除了脸色发青,说不出一句话来以外,眼睛一眨也不眨。”

史迪威得意得太早了,他这个“中国通”也有不懂中国时,中国有一句老话:无论碰什么都可以,千万别碰男人的尊严!

当赫尔利和其他人离开后,蒋委员长竟当着宋子文的面哭了,他日记中写道:“实为余平生最大的耻辱也。”个性倔强,自尊心极强的老蒋下定决心,就是鱼死网破也要找回自己的尊严!

愤怒之极的老蒋很快就让史老头“受难”了。

蒋介石召见赫尔利,强硬地表明:“中国主权与尊严和个人人格不能损失和侮辱。国家与个人均不能在接受强制命令下合作,否则,任何牺牲均在所不恤。”,委员长致电罗斯福:有将军就没有委员长!

虽然马歇尔也为史迪威说情,可罗斯福在史迪威、蒋委员长和中国间没得选择,10月19日,罗斯福派出了东南亚战区参谋长魏德迈接替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10月21日,史迪威含恨离开中国,离开重庆后,他特地绕到密支那,看望那些曾经一起饱尝失败的惨痛,一起共享了胜利的喜悦的中国孩子们(史迪威在缅甸时,将中国将士称之为:我的孩子们)。这些中国的孩子们也喜欢这个懂得丛林战术、懂得尊重士兵(他在缅甸撤退时,没有乘飞机撤退,而是随部下徒步翻越原始森林)的白发老头,是他带着孩子们走向了胜利!望着这群朝夕相处、斗志昂然的孩子们,他梦想着:希望有一天,再回到中国!

他再也没有等到那一天!

中国没有忘记他,委员长也没有。1945年1月25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的庆祝仪式上,蒋委员长宣布:“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1945年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第二次缅战,盟军大胜利。

1945年6月史迪威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日本冲绳战役。

1945年9月史迪威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主持琉球岛的受降仪式;回国前通过马歇乐要求到北平看望老朋友,被蒋委员长拒绝。

1946年10月,史迪威将军身患胃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身边放着中国远征军的照片,他遥望中国的方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带着一个遗憾的中国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