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龄奇是一代名将,参加过北伐、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却因为一件小事被枪决。他究竟是为了什么被枪毙的呢?到底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廖龄奇,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七里桥镇。少年时代的廖龄奇天资聪颖,曾被乡人誉为“神童”。1925年,廖龄奇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1926年7月4日,廖龄奇参加北伐战争,担任第四军独立团连长。在汀泗桥战役中,他率领弟兄们冲锋在前被打中右臂,落下伤残。汀泗桥之战后,廖龄奇升任第二营营长。
1931年以后,廖龄奇先后参加了“一·二八”保卫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累迁至旅长。1938年,廖龄奇担任第74军第58师172旅旅长。万家岭战役后,他又升任了第58师师长。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响,第74军被紧急从江西调往长沙参加大会战。此时廖龄奇正在老家结婚,第58师只能由副师长率领赶往长沙。同年9月20日,74军各部全数抵达长沙外围待命,廖龄奇在得知大战打响后立刻辞别新娘赶往长沙。
第74军抵达战场后,总指挥薛岳将74军固守长沙以东的黄花、永安地区,占领捞刀河两岸阵地作为长沙的外围,协同守军守卫长沙。这一战略遭到了参谋赵子立的反对,他认为应该将74军调往第一线杀敌,而不是用来当守城部队被动防守。由于不愿意冒长沙失守的风险,薛岳并未采纳赵子立的意见,将74军收缩在长沙周围固守。
9月26日上午,廖龄奇赶到长沙外围阵地,亲自指挥58师与日军作战。当天下午,日军集结重兵袭击永安廖龄奇率58师从西面反攻,将日军一个大队围困在捞刀河大桥附近,就在这股日军要被全歼之际,日军第18联队主力赶到,双方在捞刀河桥梁一带展开彻夜激战,日军两名中队长当夜被打死。当天下午17点左右,日军第6师团绕过崇山峻岭很快抵达到捞刀河河畔,负责阻击的第26军早已经逃走。27日下午,廖龄奇率部杀入了日军第6师团以北的防线,然而由于友军逃走右翼的鬼子猛扑过来,第58师开始被日军包围切割。
第58师遭到围困,军长派出51师前去阻击日军并收容58师的溃兵。第51师与日军混战至黄昏后不敌,于是第51师师长李天霞下令将部队往东移动,阵地形成了一个大空隙。日军趁机袭击发起夜战,军长王(耀武)的军指挥所被袭,差点被日军当场砍死。为避免被日军包围,第51师和57师奉命撤退后,迅速摆脱了日军的围追堵截。但58师此时还在与日军激战,并且陷入了混战之中,损失超过三分之一。
在捞刀河被日军三面合围的第58师,在廖龄奇师长的带领下与日军死战,最终率领大部杀出重围,避免了被日军全歼的命运。部队撤出之后,廖龄奇并未按照命令撤往浏阳一带,而是将部队拉到株洲集训。部队到株洲之后,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廖龄奇并未留在军中,而是返回了祁阳老家探亲。这一幕又正好被一个高参在火车上撞见。结果可想而知,74军在长沙会战的初次战役中惨败。大战惨败,总要有人担责,廖龄奇很快就被逮捕,众人急于开脱,于是纷纷落井下石,而逃跑多次的26军军长萧之楚却没有被逮捕和问罪。
在当月召开的军事会议上,74军51师、57师在会战初期和后期的表现得到了肯定,获得奖励法币15000元,颁发给李天霞等两位师长宝鼎勋章。而58师师长廖龄奇则被当众宣布,以临阵脱逃罪枪决。廖龄奇就这样没有经过审判就被枪毙了,他是唯一一个没经过审判就被枪毙的黄埔军官。廖龄奇被处决之后,58师所属的4个团长集体辞职,以表示抗议。
廖龄奇被杀之后,在关押他的牢房里搜到了三封遗书:一封是写给母亲廖张伦的,让母亲处理家事,勿要为他牵挂;一封是写给新婚妻子杨淑岚的,要妻子改嫁,不要再等他;一封是写给表弟陈耀庭的,要他将58师所有的账目、清单计算清楚,交给军部,不要遗漏一分一毫。这三封信最后交到了蒋的手中,蒋看到后内心五味杂陈,顿时觉得错杀了廖龄奇,于是经过调查后将此案定为冤案,将廖龄奇按照阵亡将官厚葬入“南岳忠烈祠”,又给其家属颁发了“荣哀状”证书和发放一次性抚恤金。
廖龄奇与当年李服膺一样,皆是被错杀的将领。但廖龄奇的情况更特殊、更复杂,廖龄奇为何被枪毙?主要有三个关键原因:
一是廖的行事作风一向刚硬,只服比自己强的人,即使是地位比他高的人有时候也不入他的眼。因为性格原因,廖龄奇得罪了很多人,这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二是廖的立场因为与黄埔系、地方系以及等的关系,成为了派系斗争和势力角逐漩涡中的牺牲品。
三是廖有军事才干,但行事欠讲究,在风口浪尖之上将部队拉到株洲给人留下了口实,又不知出于何故返回老家探亲,更是给人留下了把柄。如此种种,廖龄奇之死当在情理之中。但从整个战局来看,仅因为这件事情就将一位英勇善战的指挥官枪毙,会让广大士兵寒心,也是一着臭棋。廖龄奇有罪不假,但罪不至死,是众人之手将他推向了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