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种人称
人称是人称代词的简写,意思就是用来指代,代替人的词。基本上所有教科书都会告诉我们,中文的人称代词,单数的就三种:我,你,他。分别称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复数的有我们,你们,他们。或者你要区分性别还有他和她。
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什么上帝视角,什么限制视角,视点人物视角。那都不叫人称。那只能说是在不同人称中发展出来的写作技巧而已。
写作技巧千千万,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想多弄点变化,弄出无数种叙述方式,分别起个名字叫x视角,y视角,z视角,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那都是限制在三种人称里面的,就是你用得人称代词还是你我他三种。不要弄混了。人称和视角不是一回事。
二,三种人称
好了,我们区分出有三种人称之后。就开始说这三种人称之间的区别了。
第一人称,我,用第一人称写作会比较有代入感,可以更详细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是不可描写自己的外表,不能描写人物不知道的东西。
第二人称,你,用第二人称写作会比较有亲切感,常见的是书信体,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三人称,他。用第三人称写作,可以描写所有事情,但是代入感差。
听完这些,是不是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但是我听完就会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你说第一人称不能写自己的外表,不能写人物不知道的东西,我就是想写又怎么样。
答案就是:不会怎么样。
并不是没有人做过这种事。比如我很久以前看过一篇古风言情小说,叫《和月折梨花》,用了第一人称,但是经常描写自己长得多漂亮。
这可能都没有什么。但如果你看过《小时代》就会注意到作者好像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就是虽然用的第一人称,但是依然描写了很多主角林萧看不到的东西。
然后呢?那又怎么样呢?
这个故事写出来了,大家也都看懂了。有谁说了什么吗?看起来大家最多就是骂他堆砌奢侈品名字,思想幼稚。人称对这本书几乎没有影响诶。
如果不会怎么样,那为什么要遵守这个规则?
三,视角
于是这就来到了我们的第三点,关于视角。
其实真正影响小说的代入感,描写的东西丰不丰富的,不是人称。而是视角。
视角是什么呢?就比如说我们现在不写小说了,要拍电影了。那怎么拍呢?
当然是拿摄像机拍啦!
好了,现在给你摄像机。你拍吧。然后你就会发现,你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
拿几个摄像机,从什么角度拍,拍什么。这就是视角要处理的问题。
小说也是一样的,你想要在观众面前呈现一个故事,你也要选择你呈现的方式。于是,你就需要从不同的视角里面选择。
你要不要描写这段心理活动?你要不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要不要描写其他人物?
这些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在这些问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答案。也就是说,会有一些比较常见的摄像机,大家已经探索过,使用过很多次的摄像机摆在那里,让你可以挑选。接下来我们就会介绍一些这些摄像机的使用方式。
四,第一人称视角
当你用了第一人称,也就是用“我”这个字来指代主角的话,大家就默认你使用的是一个第一人称视角。
如果你们注意到的话,我说的是大家默认你使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只是大家会这么默认而已,实际上你想使用什么视角,其实也还是随你便。
你可以用着第三人称,写着第一人称视角拍到的东西。也是没有关系的。只是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怪,因为你的用法和大家默认的不一样。
因为大家会默认你用的是这样的视角,所以我也不额外起名字了,都在人称后面加个视角。但是是不是第一人称视角,和你用不用第一人称,并不是特别有关系。只是大家觉得某种用法更常见,会默认你这么用。
这个事儿可能有点绕,简单来说就是你用什么人称代词来指代人物,跟你用什么摄像机来拍,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讲第一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是主角眼睛所看出去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叫它主视角。如果你玩过第一人称的游戏,像是守望先锋或者很多射击游戏,就会很清楚这个视角能看到什么。
这个摄像机拍不到主角的外貌,低下头只能看到主角的身体和手掌。而且这个摄像机会一直跟着主角,主角去哪它拍哪儿。所以拍不到主角不知道的事情。
这会增加小说的代入感,因为这个视角,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使用的视角最为相似。而且一直跟着主角,主角的所有事情我们都知道。所以会比较关心主角,了解主角。这也可以增加代入感。
但是当你这么拍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想要把摄像机从主角身上拿下来,去拍其他东西的时候,会让读者有些不适应。特别是代入感很强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觉得,他们无法追踪自己所关心的人物和事情了,造成代入感的剧烈下降。
所以一般来说,在使用主视角的摄像机进行拍摄东西的时候,很少改换视角。也就很难描述更宏大的故事,只能围绕一个人打转转。
你用了大家最熟悉的视角,于是大家适应的速度就最快。那么你想换视角的时候,读者也就更不开心。这是个很公平的交易。
但你如果非想要改,也可以。只要你运用得当,能承受住这个结果带来的损失,不会让读者难受,就完全没有问题。
五,第二人称视角
当你使用第二人称的时候,大家会默认你使用了第二人称视角。
我们在什么时候会使用第二人称?
当我们需要跟在场的另一个人互动的时候,需要称呼对方,才会用“你”这个字。所以这个视角,其实它是个互动的视角。我们在做的事情,要是跟对方有关的,比如我要骂你,你要骂我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个字。
所以第二人称在小说里面非常少见,只有书信体这种,看似在互动其实根本没有互动的方式,可以稍微用一用。毕竟小说不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形式。
如果形式更多样了,出现可以互动的小说。一进去就说:“你现在已经起床了,你想要做些什么呢。洗脸还是吃早餐。”然后可以选择的话,那第二人称视角就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没错,我说的就是文字游戏。类似小说的文字游戏,可以更多的使用第二人称视角。
不过,毕竟在小说里面,第二人称视角也还是很不常用的,所以我也就不打算多说了。
六,第三人称视角
当你在使用第三人称的时候,大家会默认你使用了第三人称视角。类似的话我已经说了第三遍了,我相信你们也应该记住了,人称不等于视角。只是因为大家会这么默认,我才这么叫而已。
你可以用着第一人称,写着第三人称视角才拍得到的东西,比如主角有多漂亮。或者像小时代一样,用第一人称,但用的不是第一人称视角,摄像机完全没有跟着主角。这也是没有关系的。
第三人称视角,就是最常见的,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会看到的那个样子。我们好像一个旁观者,在旁边看着一些事情发生。
虽然这个摄像机可能一直追着一个人物拍,但是并没有进入到这个人物的主视角去。
这就是最常见,也最好用的视角。你用这个摄像机,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拍就怎么拍,各种素材拍完了放在一起,剪辑一下给大家看就行。
不过因为这个视角能拍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掌握的挑选技巧也就更难一点。毕竟什么都能拍,但不是什么都好看。就像你的镜头可以手动调整焦距,不是自动对焦的。你能拍到的东西当然就更多,但是想拍好也就更难一点。
我看到很多人建议大家写小说的时候要用什么什么视角,其实这些视角没有好坏之分。你想用都可以用。只是有些用起来会更难。
而第三人称视角,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可能也比较难的一个。
七,心理视角。
这个视角,顾名思义,就是拍摄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起伏等等的东西。
它是小说最擅长的视角。倒不是说它在所有视角里面是最好的。是说在所有艺术形式之中,小说最好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我们可以直接用“他感到焦虑。”,“他觉得气愤”,“他心里面翻江倒海的,恨不得从窗口跳下去”。这样的方式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但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只能通过表情,动作,话语等侧面的方式来表现。
所以,心理视角是在小说中,才比较好用的视角。其他形式很难用。
所以也就造成了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心理视角用得多的小说,改编会变得很麻烦。因为很难表现心理,而变得缺少了很多东西。
那心理视角的作用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平常是看不到别人的心理活动的,也比较少注意自己的心理,所以会让人有些好奇。像是在窥探别人的内心一样。
然后心理视角,当然跟代入感有关系。如果你能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理所当然的就会更关心他的一切。所以这个视角经常和第一人称视角放在一起用,也就像是语文课本里面说的,第一人称可以更多的描写心理活动啦。
八,转换视角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比较常见的视角。
比如说旁白,一种经常看起来很沧桑,而且什么都知道的视角。
又或者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时候,用另一个人当视点人物,让他把主角不知道的事情告诉主角,相当于不切视角也有了另一个摄像机。
或者你就直接安排主角可以在别人屋子里放摄像机,也可以达到好像是没切视角,但描述了不同视角的事情的效果。
另外还有比较特别的,就是有偏见的主视角。就是人物会选择,并扭曲他看到的东西。简单说,就相当于一个戴着有色眼镜的摄影机。这方面跟人物塑造比较有关系。
这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小技巧。
好了,你现在知道了那么多种视角。就相当于你有了这么多种摄像机。然后你就可以选择怎么去拍电影啦。
你当然不必整本小说都用一个摄像机。为了更好的描述这个故事,采用不同的视角,来叙述不同阶段的事情,当然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但是你必须考虑转换视角的坏处,也就是说转换视角是有成本的。
最明显的成本,就是代入感丢失。如果你从一个人的主视角,转换到另一个人的主视角,代入感的丢失会显得更明显。
如果是第三人称视角,本来一直跟着男主角,然后忽然跟着女主角了,也一样会造成代入感的丢失。
心理描写,跟着一个人有多长时间,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都会影响代入感的强弱。这个我在讲代入感的时候会讲。总之你在切视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件事。
一般来说,第一人称视角切换的时候,这个情况会最严重。第三人称则最不严重。
但用第三人称视角一直跟着某个人,还给他加了很多心理描写的话,切换也还是会发生代入感丢失。相反,如果你用第一人称视角的时候代入感不强,可能就没那么严重。总而言之,代入感弱的时候切视角成本会比较低,否则成本就比较高。这是需要自己权衡的事情。
然后要考虑的就是,观众的接受能力。就算观众情感上接受了,他理智上能不能接受?如果你频繁切视角切到大家都看不懂了,那无论有没有代入感,我都劝你不要再切了。
另外就是,转换视角的时候,如果有相似的事物,大家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这也就是电影里面所谓的转场。可以通过相似的风景,相似的画面,相似的人物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转场。但这是电影比较注重的,小说也可以考虑一下,但是没那么重要。我在文笔篇的景物描写里讲了一些,其他就不展开啦。
好的以上就是关于人称和视角的基本讲解了。当然只看讲解,可能只能懂个大概,还是要自己试着用用看,才会更明白一些。
视角的选择没有太多的“教条”可讲,一般来说,事情越复杂就要用更多的视角来表现,也就更难一些。如果故事很简单,也就不用经常切视角。
但这也只是一般而言,其实也还是看作者。再复杂的事情你想要一镜到底,其他都通过暗示或者别的方式展现给读者,也完全没有问题。
怎么选视角基本上都是看作者习惯,看你怎么拍顺手就怎么拍好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