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话
首先来讲讲什么是对话。在《对白的剖析》,把对白分为对别人说的,对自己说的和对读者说的,三种。但那其实是剧作家才会考虑的事情。作为小说作者,所谓的对话,就只有一种,就是指一个人物对其他人物说的话。
在小说里,对别人说的才叫对话。对自己说的叫心理描写,对读者说的叫旁白。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话剧之类的表现形式里,都得要人物说出来,所以才会混在一起。但在小说里面不是,对话就是对话。
二,对话的功能
作为对话有三种功能。
第一种,释放信息。言语本身,就是为了传递信息而存在的,一个人物说话的时候,是为了向另一个人物传递信息。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信息。所以对话的第一个功能,就是解说。
有一些场景里面,人物说话单纯就是为了解说。比如故事一开场,一个新女仆来到了家里。然后比较老的女仆就会一边擦桌子,一边跟她介绍家里的情况。这家有几个人,老爷夫人都是什么性格等等。
又或者是参加比赛之前,有个主持人出来介绍比赛规则。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些知识点,这些场景里的对话,只有解说这么一个作用。
但一般都会认为,如果对话只有解说这么一个功能。它就是很乏味的对话,还不如用旁白代替算了。所以除了解说之外,最好还要有其他的功能。
第二种功能,是塑造人物。通过人物说出口的话,来塑造角色,是一个很常见的做法。人物说什么,可以表现人物的态度,性格和身份。
比如街边的流氓更可能满口脏话,而养尊处优的大小姐说话可能更加客气。不同的人可能会用不同的口头禅,方言和行话。
聪明的人,书读得多的人说出的句子会比较长。而情绪激动,比较主动的人说的句子会比较短。
言语中隐含的否定,赞成,和各种情绪的表达,可以表现出人物对某些人的态度,和对某些事情有着什么样的看法。
这方面跟人物塑造有关,是需要好好下一些功夫的。作者需要了解人物的身份,个性和态度,才能把握好这部分的内容。
而增加了人物塑造这个功能,原本只有解说的对话,也会变得有趣一些。比如裁判在讲解规则的时候,同时表现出对某个选手的敌意。那这个对话就不是单纯解说那么简单了。大家还能看出这个裁判的性格可能比较爱憎分明,或者这个选手可能是经常破坏规则的捣蛋分子。
第三种功能,是推动剧情。因为人物说话,其实也是行动的一种。当然人物不说话,也是一种行动。人物行动可以推动剧情,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两个人争锋相对的对话,其实跟一场动手的战斗,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每个人说话都有目的,当立场不同的时候,冲突就会直接表现在对话中。比如审讯犯人的警察,和杀人犯的对话,毫无疑问肯定是会有冲突的。而激烈的争吵,或者质问,对骂都是冲突在言语上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推动剧情的一部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话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在现实中很少出现那种一个人长篇大论的把所有想说的都说完。另一个人静静的听完再说的情况。对话中很重要的是互动,最好不要写成单方面的演讲了。
其实大家都很少能把想说的说完,人物经常会被打断,岔开话题,被恐吓,或者对方不愿意听。这部分可以参考鸿沟那篇教程的内容。既然是行动,那就跟欲望有关。是欲望催发的,而且很有可能遇到阻碍。这是剧情方面需要考虑的事情。
三,潜台词
这是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内容。但是因为很重要,所以需要单独提出来说。
根据科学家的分析,越聪明的动物,越有可能撒谎。我们人类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什么话都直接说出来呢。我们人类不是那么直截了当的动物,很多说出来的话都不是真的。而是谎言和借口。
没有人会直接跟男朋友说,我要跟你分手,因为有个大款说要包养我。我不想跟你过穷日子了。
也没有人会跟老师说,我就是没有做作业,因为我回家就想玩游戏。
没有人会跟朋友说,谁要借钱给你啊,一看你就还不起。
没有人会跟老板说,这样做不行,我觉得你的想法像一坨屎。
大家会更隐晦,更委婉的说出来。甚至不说,或者说谎。
《对白的剖析》里说:“一般人对于自己心底深处真正的需求和欲望,鲜少能够坦然,直接当面对人诉说,反而喜欢拐弯抹角透过第三方来跟对方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指这种情况。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会跟男朋友说对不起,但是我们不合适。
会跟老师说:我写了!只是忘了带。
会跟朋友说,真不巧啊,最近我手头也有点紧。
会跟老板说,您的决策真英明!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情况。而在特殊的,更复杂的情境中。人物选择说什么,怎么说,又不说什么。就跟人物的特质很有关系。比如出卖朋友就能获得一百万,这个人会出卖吗?这些都取决于你的人物塑造。
而有潜台词的对话,通常比直白的对话,能更深层的塑造人物的性格。这个人是经常在老板面前口是心非,唯唯诺诺呢?还是面对女朋友大气都不敢出。又或者在朋友面前特别好面子,喜欢吹牛?
这些说话的方式,说什么和不说什么,都和人物的个性很有关系。
涉及潜台词和人物的潜意识,会让对话的信息量更大,看起来更加丰富,并且吸引分析能力更强的读者。当然有可能会让一些人看不太懂。但其实小说里的潜台词,远比真实生活中的好懂。
在小说中,我们非常了解人物,可以非常轻易的把人物说出的话,和人物的真实行动进行对照。可以很轻松的看出他们言行一致或者不一致,于是能比较轻易的看出他们的对话中有没有潜台词。简单说就是……如果你在小说中都看不出潜台词,在日常生活中你就更看不出来了。如果想弄清楚人们讲话的潜台词,也最好先从小说之类的作品分析开始。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看戏最快乐的就是学习,也就是看穿人类行为的表相,一窥底下的真相。”分析对话里的潜台词,除了能写好对话之外,也能帮助人们更了解人性。这还是一件蛮有趣的事情,有兴趣大家可以去找一些作品分析一下呢。
这方面的知识学起来比较难,因为跟人物有关系……通常就会涉及到作者的情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分析出身边人说话的潜台词。在写有潜台词的对话的时候,感觉艰难也是很正常的……但我目前还没找到什么特别好的,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能把潜台词提出来,让大家注意一下。但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指导方法。
简单说……我还没有找到让人提高情商的方法,这也是人物篇一直难产的原因……唉,走着看吧。
四,诊断
然后是一些写对话时经常会出现的失误。来自《对白的剖析》里的总结。我来分点给你们讲讲。
1,内容空洞。
如果是两个人物都知道的事情,是没必要说出来的。如果主角跟他的朋友说:我们都认识二十多年了,还记得刚认识的时候你才到桌子高。这么多年我们相处真愉快啊balabala一堆忆苦思甜。那其实就是属于内容空洞。因为这些是主角和朋友都知道的事情,平常没有人会这么说。
如果为了告诉读者一些信息,人物说了在正常情况下,正常人不会说的话。会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2,情绪激动
当人物没有理由那么激动,但是作者却偏要写得很激动的时候,这种生拉硬拽也会让对话显得有些奇怪。比如一个女人在大喊:你个混蛋!!你居然敢把我的衣服弄到地上,我真想杀了你!!如果这件衣服不是什么重要的衣服,人物也不是什么神经病的话。那大家就会觉得怪异,或者直接把这个女人当成大惊小怪的神经病。
3,知道太多
人物不像是作者,他们没法知道所有的事情的。所以有些话也就不可能从他嘴里说出来。比如“杀人犯是一个患有胃溃疡的同性恋,而且平常喜欢吃苹果和青瓜。脚底的袜子还破了一个洞。”这种事情,如果没有明显的证据,人物是不可能知道的,也就不可能说出来。
还有那句经典的台词“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刚开始打仗的时候,人物是不可能知道要打几年的。
但是有些作者分不清楚人物应该知道什么,就会写出这种奇怪的对话。
4,自我洞悉太深
大部分人其实是不了解自己的。所以一般不会做自我剖析。
不会说“我这么生气,是因为我童年的时候,我母亲经常这么对我,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我现在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暴跳如雷。”大部分人物不会那么理智,那么清晰的认识自己。
也就不可能这么说。但是作者是很了解角色的,有时候会忍不住想要炫耀一下,但这样就踩过了界。作者应该保证人物在人物的范畴里说话,而不是把作者想说的话强加上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