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装

  1、藏族服装

  藏族在我国境内人口约706万余人,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

  网图侵删 | 藏族锅庄舞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辫发、金银珠玉饰品、对比强烈的色彩等。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男式藏袍的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两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

  网图侵删 | 藏族服饰 金花帽

  男女穿的藏靴,底高两寸,靴靿高至小腿以上,靴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绣有图案花纹,靴头向上隆起。

  藏族男女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在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壮美。

  2、门巴族、珞巴族服装

  门巴族人口约1.1万,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服饰受藏族服饰影响很大。门巴族男女大都穿毛织氆氇[pǔlu]长袍,系腰带,足蹬牛皮软底长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氆氇相配缝制。

  网图侵删 | 门巴族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门隅的门巴族穿红色的软靴,墨脱门巴族多是赤足。无论男女都戴铜质或银质的手镯。成年男子的外衣称作“秋巴”,腰部挂一把砍刀和一把叶形的小刀。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门巴族服饰

  门巴族有一种叫“八拉嘎”的小帽别具特色,帽顶平,用蓝或黑色的氆毯做成。帽前有缺口,帽檐镶红色氆边,翻檐镶金黄色边。戴帽时,男子是缺口在右眼的上方,女子是缺口往后。

  网图侵删 | 门巴族“八拉嘎”小帽

  珞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有4237人!主要分布在藏南地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网图侵删 | 珞巴族

  网图侵删 | 珞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珞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珞巴族服饰

  传统的珞巴族服装特点是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穿过膝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绑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网图侵删 | 珞巴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珞巴族女子服饰

  男子多穿羊毛织成的黑色套头坎肩,长及腹部。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膀上。内着藏式长袍。博嘎尔部落男子的帽子更是别具一格,用熊皮压制成圆形,类似有沿的“钢盔”。帽檐上方套着带毛的熊皮圈,熊毛向四周蓬张着。帽子后面还要缀一块方形熊皮。这种熊皮帽十分坚韧,打猎时又能起到迷惑猎物的作用。

  网图侵删 | 珞巴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珞巴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珞巴族男子服饰

  3、羌族服装

  羌族人口约31.29万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羊皮坎肩两面穿用,睛天毛朝内,雨天毛向外,防寒遮雨。

  网图侵删 | 羌族

  网图侵删 | 羌族服饰

  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

  网图侵删 | 羌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羌族男子服饰

  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都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妇女包帕有一定的讲究:姑娘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

  女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

  网图侵删 | 羌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羌族女子服饰

  4、彝族服装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人口约983万。

  网图侵删 | 彝族服饰

  彝族历史悠久,是我国具有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而各地服饰差异大,不同服饰近百种。总体看来,男子多蓄发于头顶,头上缠着青蓝色棉布或丝织头帕,头帕的头端多成一个尖锥状,偏于额前左方,彝语称为“兹提”,汉语名“英雄结”。

  网图侵删 | 彝族

  网图侵删 | 彝族男子服饰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男子以无须为美,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

  网图侵删 | 彝族男子服饰

  妇女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

  网图侵删 | 彝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彝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彝族女子服饰

  5、白族服装

  白族人口约209.1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安宁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等地。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

  网图侵删 | 白族服饰

  网图侵删 | 白族服饰

  白族青年男子上身着白色对襟衣,外套坎肩,下穿白色或蓝色宽裤,头缠白包头,肩挂绣花挂包。

  网图侵删 | 白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白族男子服饰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带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襟结纽处挂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网图侵删 | 白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白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白族霸王鞭舞

  6、苗族服装

  苗族人口约1106万,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网图侵删 | 苗族

  网图侵删 | 苗族

  苗族服装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余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或短不及膝。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网图侵删 | 苗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苗族女子服饰

  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好五色衣服”的传统。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

  网图侵删 | 苗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苗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苗族女子服饰

  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网图侵删 | 苗族男子服饰

  苗族服装按地域可分为5种形制: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

  苗族的蜡染和刺绣代表了苗族服装的制作艺术。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一般的苗族蜡染是先在整块的布上绘制各种图案,然后再进行染制。苗族刺绣技法多样,图案丰富。苗绣技法多达十几种。很多刺绣图案把传说故事都用在里面,这些形象记录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苗族刺绣主要作为苗族服装中头巾、衣领、衽襟、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裙片、裹腿布巾、鞋子等部位的装饰。

  7、纳西族服装

  纳西族人口约32.37万,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的族源属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族的妇女以勤劳、善良而著称,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网图侵删 | 纳西族东巴文/ “活着的象形文字”

  网图侵删 | 纳西族

  网图侵删 | 晒太阳的纳西族老人

  古代的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长裙。

  不论男女,大多不穿鞋袜。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网图侵删 | 纳西族服饰

  网图侵删 | 纳西族服饰 后背的羊皮披肩

  网图侵删 | 纳西族 羊皮披肩

  羊皮披肩一般用整块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7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8、傣族服装

  我国傣族人口约133万,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

  网图侵删 | 傣族绘画

  网图侵删 | 傣族泼水节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网图侵删 | 傣族服饰

  各地的傣族男子服饰差别不大,保留着传统的衣对襟、头缠布、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穿无领对襟小袖短衫,下着黑或白色长管裤,以白、红或蓝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

  网图侵删 | 傣族葫芦丝

  傣族妇女留长发,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一般不束带,头戴包头巾或高筒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

  妇女的首饰和佩饰有银耳坠、项圈、腰带、手镯和金银珠宝制成的“凤冠”等。

  傣族女装根据不同分支,差别很大,如水傣、花腰傣的服饰就有很大差别。

  网图侵删 | 傣族服饰

  网图侵删 | 傣族服饰

  网图侵删 | 傣族服饰

  传统上,傣族女子穿紧身窄袖的短衣和彩色筒裙,并用精美的银质腰带束裙。女子的衣衫长仅及腰,少许脊背外露。德宏的傣族妇女,一部分也穿大筒裙短上衣,色彩艳丽,另一部分则穿白色或其他浅色的大襟短衫,下着长裤,束一绣花围腰,婚后改穿对襟短衫和筒裙;新平、元江的“花腰傣”,上穿开襟短衫,着黑裙,裙上以彩色布条和银泡装饰,缀成各式图案,光彩耀眼。

  9、怒族、独龙族服装

  怒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人口约3.65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使用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怒族各地方言差别很大,以致不能互相通话,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网图侵删 | 怒族火塘

  网图侵删 | 怒族服饰

  怒族男女均喜欢穿用麻布织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砍刀,肩背弓弩及兽皮箭包。福贡一带怒族已婚妇女喜欢在衣裙加上许多花边,在头部和胸部佩带珊瑚、玛瑙、贝壳、珠料等装饰品,耳带铜环,贡山的怒族则只佩胸饰。

  网图侵删 | 怒族服饰

  网图侵删 | 怒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怒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怒族女子服饰

  独龙族人口约7310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原有原始群婚的习俗,现已不存在。男女均散发,少女有文面的习惯。

  网图侵删 | 独龙族纹面女

  独龙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腋下抄向胸前,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网图侵删 | 独龙族服饰

  网图侵删 | 独龙族服饰 纹面女

  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习惯用一块以棉麻为原料的独龙毯,通常都是白天为衣,夜间做被。

  网图侵删 | 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独龙族 )

  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常常披挂得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独龙族女子大多戴竹质耳管和大铜环,受藏族影响,她们也戴藏式的银质镶珊瑚或绿松石的大耳坠。妇女出门要背精致的篾箩。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

  10、布依族服装

  布依族人口约357.67万,集中于贵州省的布依族占布依族总人口的95%以上。另外,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布依族聚居区。

  网图侵删 | 布依族傩戏 / “中国戏剧活化石”

  网图侵删 |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的布质衣服。

  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网图侵删 | 布依族男子服饰

  网图侵删 | 布依族男子服饰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戴银质手镯、戒指耳环、项圈等饰物。一些布依族老年妇女仍保留传统服饰,头缠蓝色包布,身穿青色无领对襟短衣,身大袖宽,衣缝、下角分别镶绣花边及琨边。下身多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系青布围腰或绣花围裙,脚穿精美的翘鼻子满绣花鞋,整套服装集纺织、印染、挑花、刺绣于一体。

  网图侵删 | 布依族女子服饰

  网图侵删 | 布依族女子服饰

  11、侗族服装

  侗族人口约349.6万,主要居住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

  网图侵删 | 侗族

  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网图侵删 | 侗族服饰

  侗族的民间手工艺制品有刺绣、编织、彩绘、雕刻、剪纸和刻纸等,大多实用美观,富有鲜明特色。刺绣是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在服饰上刺绣出各种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侗族女性的服饰千姿百态,或款式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或色彩、发型和头帕不同,妇女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盛装时注重装饰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

  网图侵删 | 侗族服饰

  网图侵删 | 侗族萨玛节

  网图侵删 | 侗族服饰

  根据侗族妇女服装的整体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3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12、水族、仡佬族[gē lǎo zú]服装

  贵州省是我国水族人口最多的省,水族人口约49.6万,占总人口的90.8%。

  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水族人善于纺织、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

  网图侵删 | 水族

  网图侵删 | 水族水棋 / “中国围棋活化石”

  水族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黑布包头,脚裹绑腿。

  网图侵删 | 水族服饰

  妇女穿青黑蓝色无领大襟半长衫或长衫,长衫过膝,一般不绣花边,下着长裤,结布围腰,穿绣青布鞋。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缝制。

  网图侵删 | 水族服饰

  网图侵删 | 水族服饰

  节日和婚嫁感装与平时截然不同。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被子膝弯处告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3种冷调色彩。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而偏向浅淡素雅的色彩,这表达了水族独特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

  仡[lǎo]佬族人口约57.93万。仡佬族集中聚居在贵州省北部的务川和道真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石阡县,其余分别散居在安顺、平坝、普定、关岭、清镇、正安、凤岗、松桃、黔西、六枝、织金、大方等二十多个县市。

  网图侵删 | 仡佬族

  网图侵删 | 仡佬族傩舞 / “中国舞蹈活化石”

  仡佬族传统女装有绲边的大襟短衣,宽身阔袖配绣花简裙或长裤,束青布围裙,裙带上织有几何纹,喜欢佩戴各种金银饰品。未婚女子梳辫,女子婚后梳髻,老年妇女则用青布巾包头。

  网图侵删 | 仡佬族

  仡佬族传统男服是无领的琵琶襟衣,之后演变成对襟外衣和长裤,其衣料都是自织的青色土布。

  网图侵删 | 全国人大代表陈实(仡佬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