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说‘铺垫’方面有什么诀窍的话,答案恰巧是‘不刻意’。
不要刻意去设计哪里是铺垫,哪里是伏笔。
故事顺势发展,需要自然的意识到‘哪里需要交代清楚’‘哪里点一句效果会更好’。
……
铺垫的落笔处,往往是一个事件因果关系中‘因’的部分。
可以是‘起因’或者‘前因’。
将这部分信息点出来,目的是加强读者的‘期待’‘好奇’‘探究’‘专注’‘联想’。
注意,铺垫和伏笔,都是在为后续情节服务。
这就好像人在呐喊之前,往往会深吸一口气。
区别在于,铺垫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主观上想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伏笔是隐晦的,作者主观上不想让读者直接察觉,需要配合后续情节的揭露才能‘原来如此’的。
所以铺垫的目的会很清晰,就是‘渲染’‘引导’‘强调’‘暗示’。
你可以将读者引导向正确方向,但也有可能是故意将读者导向错误方向。
前者一般被称为‘正铺’,后者是‘反铺’,(恩,这不是我生造的概念,是语文课本里有的。)
正铺的观感最终会是‘果然如此’‘合情合理’。
反铺的观感最终会是‘竟然如此’‘出乎意料’。
伏笔的观感最终会是‘原来如此’‘后知后觉’。
……
但是,上述这些只能说是一个判断铺垫是否合格的标准,并不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在写故事时首先要意识到,你是要有‘取舍’的。
你不是像写事件报告那样将一切都事无巨细的交代给读者,不是每一个事件都需要铺垫。
铺垫的笔墨只会用在‘关键情节’上。
你首先要保证读者能够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即‘讲清楚故事’然后尽可能保证足够的‘精彩’。
这需要舍弃一些不必要的旁枝末节,突出故事最核心的内容。完整,但不是完美。
当你意识到这点时,会本能将各个场景,情节区分‘主次’‘优先级’‘重要性’‘关联性’。
这个过程有点像是‘电影剪辑师’。
将脑海中酝酿的故事重新拆解,剪辑,安排,设计,最终呈现出自己觉得最精彩的一面。
当你给不同的场景,情节贴上了不同的优先级,重要性,关联性标签时,
当你将优先级高的,重要性强的,彼此关联的场景拿出来,思考如何‘加强’如何‘渲染’时,
好的铺垫,便会从中孕育而生。
这就是回答一开始所说的:自然的意识到‘哪里需要交代清楚’,‘哪里点一句效果会更好’。
……
铺垫的写法不在于文字华丽,亦或者叙述巧妙。
关键之处在于情绪的引导。
想象一个‘气球’,你拿着打气筒不断往里面‘加压’,‘气球’开始鼓胀,最后嘭的一声爆开。
这个不断往气球里‘加压’的过程,就是‘铺垫’。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点是,一旦你开始给气球打气,最后气球一定要爆开。
如果故事是一场接力赛,‘铺垫’只是最开始的第一棒。
他能否发挥出效果,得看整场比赛的最终成绩,如果气球没有爆开,则等于比赛中半途而废。
这放在小说里,一般被称之为‘烂尾’。
伏笔因为是隐藏的,可以糊弄过去,但铺垫是显性的,读者不会善罢甘休。
但凡你写了铺垫,最后一定要给出一个‘结果’,不管是‘正铺’的高潮,还是‘反铺’的转折。
因与果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情节。
当然,真正在写的时候,具体的过程不会像打气球那样简单,还有一个‘回应期待’的过程。
铺垫本身是一种渲染式的强化,而这种强化是有明确导向的。
这个导向可以说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约定’,更直白点说,就是读者的‘期待’。
假设,主角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有仇必报,他被人欺负了,有人抢了他的东西。
这里面主角性格的刻画和所遭遇的事件都是‘铺垫’,将读者的期待导向‘复仇’这样一种情绪。
此时你想要气球爆开,就必须回应这种‘复仇’的期待。
这是你在铺垫中就跟读者约定好的,如果你最后写成,主角善心发作,决定不做计较,原谅反派。
那么,你这个气球就漏气了,
我们都知道,一个已经漏气的气球,你就很难再给他加压,让他爆开了。
这里可能要问,如果是‘反铺’呢?
依旧是上面那个例子,主角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有仇必报,有一天被人抢了他的东西。
主角满腔怒火前去报仇,踹开对方家里的大门,却发屋内全是警察叔叔。
那伙抢劫犯此时老老实实抱头蹲在墙角,正在审讯的警察闻声转头看着踹门进来的主角。
你可以看到‘铺垫’阶段的信息基本没变,改变的是这个情节最后的‘结果’。
反铺中并没有正面回应读者的期待,但却给出了另一种‘结果’。
如果说之前的正铺是‘撑爆’气球,那么反铺这里就是趁人不备,拿根小针‘扎爆’气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