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情绪调动] 实用写作小技巧:调动读者情绪的四个小技巧


  今天我们来聊聊,写故事时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

  首先我们要明确,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不是某个点的爆发,而是一条线。

  一条线的意思就是,人物的情绪变化要有迹可循。

  如果你只把情绪当成某一刻的爆发,那么不管描写得多么激烈,也不会让读者感同身受。

  下面就来详细说说,如何让情绪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充分调动读者情绪。

  第一,        合乎逻辑

  这点是重中之重。情绪如果缺乏逻辑的支撑,就会显得荒唐可笑。

  有人问过,说我无法感知电影中或是小说中的人物情绪,是不是代表我共情能力差?

  很多时候,你无法跟人物共情,还真不是因为共情能力差,而是人物的情绪毫无逻辑。

  什么叫做合乎逻辑?就是你需要把人物情绪产生的原因,明确地写出来给读者看,而不是让读者自己去脑补。

  最常见的无逻辑就是,男女主一见面就爱上了,没过多久就生死相许了,就非你不可了。当父母表示反对,男主或是女主就大喊大叫,大发雷霆表达不满和追随爱人的决心。

  肯定有人说现实中就是有这种爱情,你不懂。

  现实可以没有逻辑,但故事必须有逻辑。

  在故事里,你就得写清楚,男女主是从何时开始对对方有了好感,感情何时加深,又是如何演变到了非你不可,何时又生死相许。

  这个不写清楚,如果只写女主陷入危险,男主舍命相救,或是为了她跟父母大发雷霆时那种强烈的情绪表达,就实在很难让人共情,只会觉得疑惑,这两人怎么就突然就要死要活,非得跟父母对着干?而且这么干的女主一般都是温柔,知书识礼的人设,男主也是仁义礼智信,非常理智聪慧的人设。这样一来就更不合逻辑了。

  或是有的小说中,主人公是个唯唯诺诺的小职员。某天,他的上司讽刺了他一句,他就跳起来把他上司一刀捅死。

  有人说因为他肯定受了很长时间的欺负,这是怨气积累的结果。可以呀,但你要写出来啊,不能让读者自己去想啊!

  接下来举个正面的例子。

  拿大热剧集《狂飙》举例。

  《狂飙》里高启强的情绪爆发就是合理的。高启强是个在底层讨生活的鱼贩子,面对所有瞧不起他的人,隐忍已经成为习惯,息事宁人才是常态。他绝对不会因为别人轻蔑的一句话就立刻大打出手。之所以跟市场管理人员打起来,是因为被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自尊被没完没了地践踏。

  第二,        注重铺垫

  比如,《狂飙》中。一开始在市场里,管理人员跟高启强说,卫生费来年要涨,并且档口的位置要调换。暗示他送等离子大彩电。然后接下来的戏份就是,高启强去买彩电。因为等离子电视太贵,他买了另一台价格差不多一半的。

  接下来剧情就进展到,高启强去送红包。管理人员在打麻将,对他的红包不屑一顾。他反复恳求不要换位置没结果,还让他把电视搬走。不光如此,当他搬运电视出门,还被人把电视推到楼下,砸碎了屏幕。

  到了这一步,高启强才返回去,一脚踢开大门,跟他们打了起来。

  前面这些铺垫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这些情节,只写高启强被市场管理人员羞辱了几句,就大打出手,那就是不合乎逻辑的,也缺乏轨迹。

  这部分戏份写得还是相当精彩的,戏份不多,买电视时的窘迫,低声下气,一味隐忍,直到彻底爆发,这个过程还是令人信服的。这条情绪的线,就明确地展示出来了,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让大家对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共情。

  这个虽然是电视剧,但小说中一样可以用。为人物情绪的爆发做的铺垫,绝不会白费。

  如果一开始就演高启强不堪羞辱,跟管理人员打起架来。冲突也激烈,也不是不行,但比起剧中的写法,情绪就差了点意思。感觉挺欺负人的,但共鸣就没那么强烈。

  如果你想要安排人物在某个时刻情绪爆发,不管是愤怒,悲伤,还是快乐,都要做铺垫。因为缺少铺垫的话,读者根本就不能跟人物共情,情绪自然也不会被调动。

  宋慧乔的网飞剧《黑暗荣耀》开篇就展现了女主身体上许多条陈旧伤疤,触目惊心。女配此时到来,被女主非常凶狠地打倒在地,打得脸上出血。到这里观众一头雾水,不知道女主的情绪为何如此。然后开始到回去讲学生时代的故事。

  你才发现女配是霸凌者,试图用卷发棒烫她的手臂,还到她家里乱翻,嘲笑她的贫穷,弄烂她的存钱罐,把硬币都撒出来。

  女主也不是完全地被动受辱,也挣扎反抗,向老师校方求助,但因为霸凌者有一定的背景,所以女主孤立无援。

  看完这些,你会觉得当年的霸凌者只是被打破脸都算轻的。你会希望女主展开更为强有力的报复。到这一步,观众的情绪已经充分被调动起来了。

  第三,        行为至上

  情绪是抽象的,难以被感知的,但人的行为却是直接明确的。

  不管是多么优秀的演员,多么厉害的编剧,小说作者,表现人物情绪,都要通过各种行为,而不是单纯描写表情和心理变化。

  最好不要写“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五内如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这种话。

  举个最粗浅的例子,表现一个人生气,你不能就写他的表情,用叙述性语言说他怒火攻心,他很生气。至不济,你也得描写他一掌使劲拍在桌子上。当然这个描写也谈不上多高级,但意思就是必须有动作,不能就站在那里,让读者凭空体会他的怒气。同样,高兴你也不能就写人物哈哈哈。可以写一些反常的举动,比如因为太过开心拥抱了自己平时很讨厌的人。

  母亲因为孩子离家感到伤感,去抚摸门框上记录孩子身高的刻度,就比只描写她眼中泪水盈盈欲落,神色哀伤要生动得多。

  除了具体的动作,结合一些外部事物进行描写也有利于表现出人物的情绪,这个属于更为高级的呈现情绪的方式。

  比如跟斯蒂芬金齐名的迪恩孔茨在《惊悚时分》里,描写女主童年时代,躲在床下玩耍,无意中却发现母亲跟一个很可怕的男人上床。她不敢暴露自己,就躲在满是灰尘的黑暗床下。

  此时她的心情是恐惧和恶心交织。为了放大这种感觉,作者安排了一只大甲虫在她头发里和身上爬来爬去,而不是仅仅描写她恐惧万分,胃里翻腾。女主不能暴露,只能忍耐着趴在床下。情绪通过具体的行为表现了出来,令人能感知到女主的恐惧和恶心。

  第四,打破预期

  意思就是我们已经通过铺垫,细节刻画,在一步步引导读者的情绪了。如果想要让读者的情绪爆发点瞬间被击中,我们需要打破读者的预期,造成情绪上的反转,带来震撼。

  比如某本小说里,夫妇在一起生活多年,感情很深。后来妻子去世了。他在葬礼上一直表现得很平静。读者会觉得都是老夫老妻,或许他的悲伤也就这样了,生死有命,看透人生,不会过分激动。

  结果,老人在葬礼后回到家时,收到干洗店送来的,妻子的裙子。那是妻子在世时送去干洗店的。结果他抱着裙子,泣不成声。

  这种睹物思人的悲痛胜过在葬礼上嚎啕大哭。打破了观众的预期,被猝不及防地击中了。

  或是《亮剑》里,李云龙在战友牺牲后,某天无意中脱口而出战友的名字,泪点拉满。

  要做到这一点,你还是要像我以前无数次说过的那样,体会人物的心境。你要先理解人物的内心,才能把人物每一次的情绪变化,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