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罗马尼亚的蒙特尼亚地区有一个督军,是个信仰希腊正教的基督徒。他的名字在罗马尼亚语中是——德库拉,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魔鬼。他凶残无比,人如其名,一生作恶无数。”如果你查阅了东欧国家的史册,你会发现德库拉确有其人而且纪录颇丰,全部都是骇人听闻的记载。继而,在11世纪的诸多文献中,吸血鬼的故事在基督教的各个主教口中传诵。法国夏尔特一地的主教讲的是被开除教籍的骑士遇害后变成吸血鬼的故事,英国牛津郡的主教讲过好几个流传在英国地区的毫无信仰的人变成吸血鬼的故事,英国的历史学家德·纽伯格口中的梅尔罗斯修道院的吸血鬼故事也被载入了《英国国教史》;同样的,在法国、匈牙利等地,在很多有身份的植物学、神文、戏剧家兼历史学家的口中,吸血鬼的故事不仅在聚会上为大家津津乐道,而且不断地变成了印刷文字。那么,吸血鬼是不是真实的呢?那重要吗?吸血鬼在厚厚的文献中微笑,这是不是真实的,那重要吗?重要的是,他存在于人类舍不得销毁的历史文献中。
于是,当迷信与理性的争论过去,人们已经不再在乎吸血鬼是否真实,而更加在乎吸血鬼带给真实的我们的娱乐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不再是文献中的吸血鬼,而是散文、诗歌、小说中的吸血鬼。
▲ 德库拉的文学复活
在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逐渐改变着欧洲的面貌,科技进步造成的奇迹每天都让人们惊叹不已,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始远离原先的巫婆、魔鬼和鬼魂;报刊杂志不遗余力地介绍新科技,吸血鬼这个词汇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淡忘。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吸血鬼从文学中正式诞生了。
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可以看成是对启蒙运动时期的实证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否定,无论是德国的“狂飙运动”,或是英国的“哥特式”小说,都宣称感情和激情比冷漠而客观的逻辑更胜一筹。而另外一个方面,当时的英国社会对新的发明固然十分关心,但是也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中对超自然的兴趣,所以,当吸血鬼再次在文学中复活时,可以说是大受欢迎的。想想看,用幻灯片看吸血鬼的影响,多么的毛骨悚然!也可以说,人们已经从对吸血鬼的恐怖中解脱出来,而进入欣赏吸血鬼的时代了。
从德国作家布尔格笔下的吸血鬼诗歌《莱诺勒》和《科林特的未婚妻》中,吸血鬼开始转变了,他们已经不再单纯是个吸血的机器,他已经可以和人类发生互动,可以拥抱甚至发生爱情。吸血鬼的爱情,恐怖的浪漫情调,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同时,吸血鬼也从面目可憎的僵尸变成了美貌的僵尸,神秘而美丽,人们又怎么能够拒绝他们在诗歌散文中的精彩表演呢?于是,英国诗人拜伦的秘书兼私人医生波里道利所写的中篇小说《吸血鬼》被冠上了拜伦所著的大名,再版多次,并被改编成了戏剧,连大仲马也对它产生了兴趣。借着拜伦的名气,吸血鬼风潮正式掀起。吸血鬼迷们开始蜂拥到专演恐怖戏的剧院向他们的偶像齐声喝彩,剧院内场场爆满。也正是波里道利的故事,让吸血鬼在文学殿堂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开始慢慢扩张自己的领土。
到了1850年,戏剧和通俗文学中的吸血鬼已经变得了无新意,在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里,大众对吸血鬼开始厌倦,只有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兴趣不减反浓。我们必须承认,英国人迷恋超自然现象和死亡场面,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而是这个民族向来的传统。英伦三岛一向是幽灵之乡,在追求物质享受的维多利亚时代,众人认可的价值只有工作、金钱和宗教,幻想作品自然就是最理想的逃避方式,阅读吸血鬼的故事也就成了一种发泄。在19世纪后几十年,吸血鬼故事的热潮使得小说家狄更斯、作家布尔沃·利顿这样的知名人物也欣然动笔。于是,勒·法努的中篇小说《卡蜜拉》出版了,这个女吸血鬼也给了斯托克更多的灵感。
▲ 一部享誉世界的小说 斯托克小说是英国维多利时代的产物,小说为吸血鬼文化写下了新页,既让吸血鬼传说得以复活,也让它历久弥新,但同时又深深改变了这种传说的意义。
斯托克的职业是戏院的舞台监督,写作只是他的兴趣。他从小就喜欢阅读吸血鬼的故事,当时的一些吸血鬼小说他都耳熟能详。但他决定写作时,曾经参阅了很多吸血鬼的资料,考证了特兰西瓦尼亚的历史、地理、风俗和民间传说的资料,并特意向秘传协会的成员和匈牙利的大学教授进行了请教,又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中闭门数日,才于1897年出版了巨作《德库拉》。
在小说《德库拉》中,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青年乔纳森·哈克是公证人的书记,奉命前往特兰西瓦尼亚,与一个名叫德库拉的伯爵洽谈一桩购买英国房地产的生意。一日,哈克在阅读一本小说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秘密——德库拉伯爵原来是吸血鬼!勇敢的年轻人于是开始监视伯爵的罪行,善恶双方也开始一次次的较量。开始时,德库拉占上风,他看上了哈克未婚妻米娜的朋友露西,不幸的露西被吸干了鲜血并死去,但是最后哈克终于逆转形式,在米娜、教授等人的帮助下共同战胜了吸血鬼。
《德库拉》一出版便大获成功,当时的英国报界极力推崇。《蓓尔梅尔街新闻》认为它“极其出色”,《每日邮报》将它与勃朗特德《呼啸山庄》等英国表现主义文学杰作相提并论。虽然如此,但可惜的是,斯托克在有生之年中,并没有成为一则神话,德库拉也远不如神探福尔摩斯那样家喻户晓。让斯托克的小说成为传奇的首推戏剧,电影则尾随其后。
▲ 德库拉征服影坛
今天,如果你不拒绝看恐怖片的话,至少你会看过一部以上关于吸血鬼的片子,如果从1922年算起,截止至今,关于吸血鬼的影片众多,无论是德国、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还是意大利,都曾经推出过吸血鬼影片。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源于《德库拉》,这部现代吸血鬼传说的奠基之作。
1924年,斯托克去世12年后,《德库拉》首次被搬上舞台,在英格兰上演;主人公的装扮——晚礼服和黑披风,从此成为现代吸血鬼的标准服装。1927年,该剧在伦敦成功重演后,远渡重洋来到了纽约百老汇。继而,《德库拉》的现代神话在好莱坞诞生了,1931年勃朗丁导演的《吸血狂魔》是根据斯托克小说改编的第一部有声电影,贝拉·卢戈西继百老汇之后,再次在银屏上确立了德库拉的形象。而今天的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拍摄于1992年的《吸血鬼——惊情四百年》(Dracula)以及拍摄于1994年的《》(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必须承认,对比1992年的《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与斯托克的小说,电影极为近似原著,活生生地给我们勾画了一个吸血鬼,却并没有让我觉得恶心。是的,这两部电影的观后感让我觉得吸血鬼似乎也有其可爱之处和可怜之处,在某些方面,甚至有些迷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