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景物描写的方法指导

文笔手法
文笔手法: 场景描写

掀起美景的盖头来

             ——景物描写的方法指导

【目标导航】学会观察景物,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写作指津】

每一道风景都是一幅画,每一个季节就是一首诗。走过四季都是诗,万水千山皆有情。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不仅要发现美,感受美,还要学会表达美。那如何将我们见到的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呢?

一、 斟酌字词。

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在斟词炼字方面留下了很多佳话,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它写活了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再如苦吟诗人贾岛,他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例如“僧敲月下门”的“敲”,还有杜甫“阴阳割昏晓”的“割”,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白居易“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才”,写出了早春的特征。

作家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时,曾对他说:“无论你要描写的是什么,形容它的最恰当的词只有一个。你的任务就是把那词找出来。”同学们可以试着找一找:

选填恰当的字词。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  )出车厢而去。        (飘、溢、流)            

清澈的江水,给人以一种特别( )的感觉。流到宽阔深沉的地方,仿佛如镜如泊;流到快畅飘逸的地方,则又如虹如带。虽然大地已经逐渐冷肃了,但四周的景物(  )而温柔。        (宁静、安静;清爽、清朗)

通过品味会发现:第一句中“溢”这个词有“满了向外流”的意思,它表现了云雾特别多,特别浓。第二句中 “宁静”恰当地写出了江水给人的静谧感,“清朗”多一层“明朗”的意思,更符合前面景物给人的感觉,这些词形象写出了江水和四周景物的内在美。

二、妙用修辞。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不会传播很远。要想文采斐然,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很重要。比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如果把“小摇篮”换成“小铁锅”会怎样?你会发现:“小摇篮”写出了济南的温暖、舒适,很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可见看来比喻必须要恰当,不但要形似,还要神似;不但要传神,还要传情。再如老舍写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作者把“野桃花”比作“小村女”,很贴切地写出了野桃花的秀美。若把“野桃花”比作“雍容华贵的妇人”,就不行了。因为是野桃花,又因为开得早,颜色是淡淡的,所以是朴素、淡雅的,就像小村女一样简单秀美。再看张爱玲在《秋雨》中的一个片段。雨悄悄地下着,只见娇嫩的水仙花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 这里“含着满眼的泪珠”“叹息它们的薄命”运用了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水仙花饱含雨水的情状,并融入了作者愁苦郁闷的心情。

三、明确顺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描写景物时,若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先学习空间顺序中的“定点观察”,看看下面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站在湖边,我静静地看着:湖面很平静,水清澈见底,湖水由浅到深,银白、浅蓝、墨绿,界限非常清楚。天山的白云和两侧的山峰,清晰地倒映在水里,把天、山、湖融为一体。可以看出,这是按从近到远,也是由平视到仰视的顺序。“湖边”就是他观察的立足点,作者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景。这种顺序叫——定点观察。

还有空间顺序中的“移步换景”。请大家看一段文字,指出它在写景顺序上的错误。①踩着落叶向前走,看见不远处有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②在秋风里,在寒意中,枫叶婆娑起舞,那“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报告秋天来临的消息,又像在演奏优美的秋之乐。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④我随手捡起一片枫叶,它鲜红的底色映着鹅黄色的纹路,就像美丽翩跹的蝴蝶。这段话里②③两句应该对调。它是按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的。我们的课文《阿里山纪行》《小石潭记》也用了这顺序。写景也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抓住不同时段景物的特征,写出其变化。从春夏到秋冬,从清晨到黄昏,从白天到夜晚等。例如一个学生的习作:

我喜欢白天的秋,因为它美得纯净。天空是一种水洗过的蓝,仿佛是一面镜子,没有一丝污浊。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人变得十分渺小,时间也仿佛静止了。闭上眼,依稀可闻一股淡淡的青草味,那是秋的味道。我也喜欢夜晚的秋。华灯初上的时候,倚在窗台上,感受着晚风送来的清澈凉意。马路上的喧闹渐渐远去,只留下一地落寞的梧桐叶,平添了一份惆怅。

她是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秋日白天的纯净,夜晚的清凉,传达了一份宁静美。

四、动静结合。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儿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动”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动静结合,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却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我们观察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例如《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段描写,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描绘了大海沉睡之静美,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