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辛亥革命:迷信“权力”的革命怎会彻底?
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是中华民国,一个两千年帝制的国家竟然在亚洲第一个建立了共和国,虽然这个共和国名义上是民国,但实际上最后建立的民国有名无实。
“回顾从辛亥革命到民国建国的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因为只注重权力,所以无法建立一个新的民国,可以说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
国民党和进步党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过于迷信权力,只关心权力掌握在谁的手里。他们忽视了一点,若这个权力不受制度约束的话,当权的好人也有可能作恶,好人也有可能变成坏人。应该用权力来限制权力,但当时的国民党人和进步党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许纪霖说。
6月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许纪霖举行了《一场由新政引发的革命:辛亥革命百年回眸》的演讲。他围绕“一百年前怎么会发生革命”和“为什么革命以后无法建立一个共和体制”这两个问题,对从清末新政到民初共和这段政治史进行了重返与反思。 在一百年前春天的时候,整个中国看上去几乎完全没有革命的迹象,谁也没想到在秋天会发生一场革命,而且这场革命竟然结束了两千年的专制统治。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它的秘密究竟在哪里?
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是中华民国,一个两千年帝制的国家竟然在亚洲第一个建立了共和国,虽然这个共和国名义上是民国,但实际上最后建立的民国有名无实。不仅人民没有当家做主,而且民国初年发生大乱,最初成为一段议会民主制的实验,实验失败后,袁世凯恢复帝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革命以后无法建立一个共和体制?
晚清新政的不彻底造就了三股新的政治力量,第一股是以孙中山(图一)等为代表的潜伏于体制外面的革命势力;第二股力量是在体制边缘的地方士大夫精英,比如张謇(图二)和汤化龙(图三)等人;第三股力量是体制内部袁世凯(图四)所代表的北洋势力。
1 新政诱发革命
革命之前有一场晚清新政,用今天的话说,叫改革,就是统治者自身进行的制度改革。革命的遗嘱总是由刽子手来执行,戊戌变法虽然被慈禧太后一个巴掌打下去了,但是到了1900年以后,八国联军打进来,最后签订了耻辱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知道不改不行了。开始是清廷的自我变革,1901年开始晚清新政,到1904年以后开始加速,因为1904年发生了一场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竟然是日本人打败了老牌的俄国帝国——黄皮猴子打败了老牌的北极熊。当时舆论总结说,这是立宪国打败了专制国。日本已经开始民主维新,君主立宪,俄国还是个专制国家。于是大家说,主要因为日本的制度好,立宪是先进的,专制是落后的。1904年后,整个中国开始有了强烈呼声,要求立宪,所以晚清新政在1904年后开始加速,特别是到了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后。
2005年科举废除一百年的时候,我在《文汇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没有05,何来11》,也就是说,如果没有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很有可能没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早发动武昌起义的是新军中的青年军官。这些青年军官本来都是要考科举的,但科举制度废除后,精英们开始分化流向社会。
这些精英各奔前程,经商的经商,搞教育的搞教育,还有一批人开始从军。晚清舆论认为军人很光荣,而且要振奋武力,军事救国。大批有为的年轻人开始从军。当时到军事学堂读书,是很时尚的事情。周作人晚年写回忆录时也很得意地写上一笔,说早年也曾当过海军。从军中的一批人,后来又到日本读士官学校等各式各样的学校,然后带回来满脑子的革命思想和现代化思想。他们到了新军之后都做了青年军官,当然不满意当时腐败的体制。“没有05何来11”,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科举制废除有关。事实上在革命发生前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在变化,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各种教育制度改革、企业制度改革,商会成立,法律改革,各种改革都已经开始,而不是一团漆黑,一片沉闷,革命也不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改革以后这个制度似乎在慢慢变好,但竟然发生了革命。这场革命是一场由新政诱发的革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