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一方面军备部队在长征中的变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成立于一九三○年八月,最早是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组成。到一九三三年春,先后增编了红五、七、八、九军团。红一方面军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支红军部队,在反“围剿”斗争中和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五次反“围剿”前各部队的基本情况
一九三二年三月,红一方面军攻打赣州失利,随既撤回,三月十二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对部队的编制作了调整:第四、第十五军编为第一军团,总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第五、第七、第十四军,编为第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第三、第十三军编为第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副总指挥董振堂,政治委员肖劲光(1)。三月中旬,苏区中央局举行会议,讨论红军的军事行动方针问题。这次会议决定组织东西两路军;第一、第五军团组成东路军(始称中路军),以第三军团组成西路军,分别进行作战,以江西军区的部队,配合主力行动。六月五日,党中央发布军事训令规定:“一、五军团主力应先与河西三军团相呼应,解决入赣粤敌,在可能条件下占领梅岭关,再沿江北上,占领赣州、吉安、樟树,以争取南昌为目的。”(2)第一、第五军团应令于六月初返回赣南。这时,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的番号及机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兼方面军总司令,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月八日,中央军委奉苏维埃临时政府命令,恢复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3)并于同日下达了乐安、宜黄战役的军事训令,在此前后,红三军、红十五军分别回归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建制江西军区独立第三、第六师和独立第四、第五师分别编成红二十一军和红二十二军。之后又新组建了四个独立师。九月二十六日,红一方面军总怀念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发出《关于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十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都举行会议,反对这一训令,指责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决定毛泽东回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持工作,撤销了毛泽东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为了打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一九三三年一月,红一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决定将闽浙赣的红十军和闽西的红十二军、赣南的红二十一军,分别南下和北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十军渡过信江,与红三十师合编为红十一军。此时,红一方面军有第一军团、第三军团、第五军团和第十一军、第十二军、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总兵力为七万余人。三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五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并根据当时党中央的决定,对红一方面军总部进行了调整,朱德仍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周恩来兼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为总参谋长,张云逸为副总参谋长。
(二)第五次反“围剿”时,红一方面军的变更
一九三三年初,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搬到江西苏区,六月上旬,中央军委按照红军新的编制,对红一方面军部队进行了整编,取消军的编制,由军团直辖师。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十二月为左权),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一九三四年秋为朱瑞),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供给部长赵尔陆。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一师:师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后为王开湘、黄苏);第二师:师长徐彦刚(后为陈光),政治委员胡阿林(后为刘亚搂);第三师:师长周昆(后为黄德善),政治委员伍修权(后为旷朱权)。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滕代远(九月为杨尚昆),参谋长邓萍,供给部长周玉成。下辖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四师:师长张锡龙,(后为洪超),政治委员彭雪枫,(后为黄克诚);第五师:师长寻淮洲(后为李天佑),政治委员乐少华(后为陈阿金、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洪超(后为彭雪枫),政治委员陈阿金(后为江华、徐策),政治部主任欧阳钦。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朱瑞(后为李卓然),参谋长郑如岳(后为李屏仁),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供给部长胡南生。下辖第十三师、第十四师、第三十四师。和十三师:师长陈伯钧,正当委员谢良;第十四师:师长程子华(后为张宗逊),政治委员朱良才,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一九三三年五月,蒋介石对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即达五十万人。六月中旬,临时中央提出红一方面军主力实行分离作战,一部组成中央军,一部组成东方军,实行所谓“两个拳头打人”,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同时取胜,继续推行其军事冒险主义。
七月一日,中央军委命令以红三军团(暂缺第六师)和第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彭德怀兼司令员,滕代远兼政治委员,邓萍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为配合作战,第三十四师及闽赣军区各独立师、团统归东方军指挥。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东方军远征闽西,其战斗力严重削弱。中旬,红一方面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又决定以红三军团、第十九师、第二十一师、第六十一团为东方军;以第十三师、第二十师为抚东支队;以红一军团和第十四师及四个独立团为中央军;以第十五师为总预备队,红一方面军的分离作战,削弱了自己的战斗力,丧失了进行反“围剿”的准备时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就处于不利的地位。至十月上旬,部队遭到重大伤亡。中央军委于十月二日决定组建红七军团和红九军团。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肖劲光,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三十四师和第十军南下的独立团;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湘怜(后为黄火青)。辖第三师、第十四师和独立第一团、第四团。两个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了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十一月,国民党十九路军,不满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和排除异已的政策,公开同蒋介石决裂。王明路线的领导者,不懂得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下令红军主力第一军团、第三军团和第九军团第十四师,调往西线的永丰地区,会合陈毅率领的西方军,(4)去同敌人拚消耗,进一步丧失了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有利战机。
一九三四年一月,六届五中全会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撤销红一方面军总部,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中央苏区的各军团和其它独立师团作战。八月,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接连失利。九月二十一日,中央军委仓猝决定组建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参谋长诏浚(后为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第二十一师、第二十三师(即中央警卫师)。
(三)突围转移至遵义会议期间各部队的变更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作出了放弃中央苏区、红军主力突围、向湘西转移的决策。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军委命令各军区地方兵团接替各线主力红军的防御任务,将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从阵地上撤下来,向瑞金、于都、会昌地区集中。十月十日晚,中央机关和军委机关及直属队从瑞金地区出发。部队分布是:一军团在左翼,后面有九军团;三军团在右翼,后面有八军团;从两翼掩护第一纵队(军委纵队)和第二纵队(中央纵队)作甬道式前进,五军团扔任后卫。二十一日晚,部队从于都西南的王母河新田之间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此时,已恢复红一方面军总部,各部队的序列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仍为朱德(兼),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兼),总参谋长刘伯承,副总参谋长张云逸,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赖传珠(后为黄苏),参谋长聂鹤亭(后为耿飚),政治部主任谭政;第二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第十五师:师长彭绍辉,政治委员肖华。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治委员杨尚昆,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三个师。第四师:师长洪超(牺牲后为彭雪枫、张宗逊),政治委员黄克诚;第五师:师长李天佑、政治委员钟赤兵;第六师:师长曹里怀,政治委员徐策。第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中央代表陈云,参谋长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两个师。第十二师:师长陈伯钧(兼),政治委员谢良;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参谋长王光道。第八军团:军团长周昆,政治委员黄苏,中央代表刘少奇,参谋长唐浚,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辖第二十一师、二十三师。第二十三师:师长孙超群、政治委员李干辉。第九军闭: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参议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涛。下辖第三师、第十四师。第十四师:师长因子昆,政治委员王开湘。
十月十一日,奉中革军委第五号命令,将红军总部直属队、干部团、各学校编成军委第一野战纵队、中央纵队为军委第二野战纵队。第一野战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政治部主任王首道;(5)第二纵队为党中央、中央政府、供给部、红大、军委二局等,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维汉,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邓发,参谋长张宗逊(后为张经武),政治部主任邵式平。军委第一、二纵队系一九三四年突围时的编制。从十月二十日突围至十二月三十日,红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分别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一、二、三、四道封锁线,部队由出发时的八万之众锐减至三万余人。
十二月十一日,红军主力占领通道城,十四日,前锋攻克黎平,十八日,党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为了充实部队战斗力,紧缩机关,中革军委于十二月二十六日下达命令,将军委第一纵队、第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6)纵队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陈云,副司令员叶剑英,参谋长钟伟剑。第一梯队司令员刘伯承兼;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何长工;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维汉,与此同时,中革军委还命令,撤销红八军团,将红八军团并入红五军团,董振堂任军团长,李卓然为政治委员。一九三五年一月一日,党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重申了创建川黔边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一月五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发布《关于强渡乌江的作战准备给各军团的指示》,决定中央红军分三路前进:右路纵队由红一军团(缺红二师)和红九军团组成;中路纵队由红二师、干部团、军委纵队和红五军团组成:左路纵队由红三军团组成。七日凌晨,刘伯承亲自率领红二军第六团取得了智夺遵义的胜利,(7)当晚,中革军委便通告全军。八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各军协和首长:“军委纵队明日进驻遵义”,“以纵队司令刘伯承兼警备司令”。(8)
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二月九日,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十日,中革军委于扎西发布关于各军缩编的命令。命令指出:“为适应目前战斗的需要,并充实各连队的战斗力,以便有力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便于连续作战,军委特决定缩编各军团的战斗单位。”(9)并规定了具体办法。根据这一指示,中央红军各军团先后进行了整编。缩编后,全军共十六个团,即:干部团;红一军团辖两个师,即第一师、第二师,共六个团;红三军团取消了师的番号,缩编为四个团,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在遵义战役牺牲,由叶剑英接任参谋长,伍修权任副参谋长,刘少奇任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取消了师的番号,缩编为三个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