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汪精卫的墓筑于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顶,其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由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因此,汪墓只建了墓室、祭堂,其它建筑还没有完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鉴于举国上下同声一致呼吁严惩汉奸,为顺应舆论,令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秘密平掉了汪坟。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曾因策划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而名动一时。

1925年2月,孙中山病危时,汪精卫受命记录、整理孙中山的遗嘱。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曾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感到抗战没有“前途”,乃决定投靠日本军国主义。1938年12月逃离重庆,于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公开投降日本,成了可耻的大汉奸。

1943年,汪精卫因患骨髓肿,加之旧伤复发,在南京断断续续地接受日本军医的手术治疗,但术后病情恶化。1944年赴日本接受治疗,同年11月10日死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院。对于汪精卫的死,当时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子弹陷入体内,无法取出,铅毒逐渐扩散,终至药石罔效。

那是1935年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召开。大会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中央执行委员来到会议厅门口合影。因蒋介石未到场,汪精卫便坐在前排正中。在前排就座的有孙科、戴季陶、阎锡山、张学良、林森、张继、张静江等人。摄影完毕,正当委员们转身陆续走上台阶,准备回会场继续开会时,突然从记者群中跃出一人,高呼:“打倒卖国贼!”并向正待转身的汪精卫连发三枪,汪精卫当即倒在血泊里。刺客为爱国义士、铁血锄奸团成员孙凤鸣,时为晨光通讯社记者。他们本来是要枪击蒋介石的,因蒋未出场,故而将行刺目标转往汪精卫,汪精卫就这样成了蒋介石的替死鬼。

孙凤鸣这三枪,一弹射进汪精卫左眼角下颧骨,一弹从后贯通左臂,一弹从后背射进第六、七胸脊柱骨旁,给汪精卫接下来的人生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另一种说法是汪精卫在日本治病时被日本人作为一种药物试验体而将他送上了黄泉路的。只是当时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淫威,汪伪政府方面包括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谁也不敢公开议论此事。但这一说法被汪的长女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断然否定,何认为汪是死于“多发性脊骨瘤肿”。

汪精卫在日本病逝,南京汪伪政权的头头们决定把汪精卫的尸体运回国内安葬。他们通过日本有关方面,选用上等的楠木做了一副棺材,装上汪精卫的尸体,于11月12日由专机运回南京,棺柩停放在伪国民政府大礼堂,专门成立了“哀悼委员会”负责丧葬事宜。

汪伪国民政府虽称“时值非常,为恪守先生不劳民,不伤财之训起见,决定一切力避靡费,求其简肃”,实则大肆铺张,调拨中储券5000万元,为汪精卫建造陵墓。墓址依汪精卫遗言,择在明孝陵前梅花山上。汪精卫生前喜欢梅花,曾把梅花定为南京市的市花。

汪精卫的墓建在梅花山山顶,与中山陵相对。汪精卫坟墓的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呈圆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周围用水泥围砌,施工要求极其严格。随后,又在梅花山东侧建造了一座祭堂。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鉴于举国上下,同声一致呼吁严惩汉奸,为顺应舆论,令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秘密平掉汪坟。接到蒋介石关于处理掉汪坟的“旨意”后,何应钦即于1946年1月15日在南京黄埔路陆军总部会议厅召集紧急会议。被召集出席会议的有南京市市长马超俊、陆军总部参谋长萧毅肃、南京宪兵司令张镇、陆军总部工兵指挥官马崇六、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等要员。何应钦亲自主持会议,讨论平毁汪坟基本实施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