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八个月,被李云龙、杨虎城击败

刘镇华其人,是民国军阀中一位比较另类的人物。此人原本是同盟会员,曾经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但在民国建立后却成为土匪武装镇嵩军的首领,而此人在镇嵩军的所作所为,也是人神共愤,名声差到了极点。令人惊奇的是,当刘镇华离开镇嵩军后,镇嵩军的面貌却焕然一新,他们在抗日战场上血战日寇,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镇嵩军的兴起

镇嵩军原本是豫西地区的一支绿林武装,他们的首领叫做王天纵。王天纵是晚清时期在豫西大名鼎鼎的一位绿林好汉,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不堪官府的压迫揭竿而起,纠集一伙兄弟在杨山(今洛阳市栾川县合峪镇与嵩县交界处的杨山村杨山古寨)占山为王,做起了无本买卖。

王天纵率众兄弟来去如风,在豫西纵横驰骋,劫富济贫,逐渐在绿林中打出了名号,人称“中州大侠”,他手下的队伍,也成为豫西小有名气的一支绿林武装。

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的光复运动风起云涌。为了扩大革命武装,河南同盟会看上了王天纵的队伍,派了一个人前来联络,这个人叫做刘镇华。

刘镇华,字雪亚,1883年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一个商人家庭中。刘镇华家境富裕,自小便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经,醉心于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了秀才。很快,科举制度被废除,刘镇华遂改习新学,先后就读于北洋优级师范学堂、直隶法政学堂。

从法政学堂毕业后,刘镇华被分配到开封中州公学担任庶务长,端上了铁饭碗。此时的刘镇华尚是个有追求之人,他眼见大清朝已经腐朽不堪,内心开始倾向于革命。1908年,刘镇华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在豫西从事反清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刘镇华只身来到杨山,面见王天纵,对其晓以革命大义,王天纵受到感染,当即与刘镇华歃血为盟,表示愿意听从河南同盟会的调遣。

1911年11月,王天纵、刘镇华率部攻打洛阳城。王天纵的部队打家劫舍的本事可以,与正规军作战却是毫无经验。王天纵等人围攻洛阳数日,却是毫无进展,被迫重新返回杨山。首战不利后,王天纵等人感到一片迷茫,攻打洛阳的行动,已经让他们成为了清政府的眼中钉,当前的处境已是进退两难,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呢?

此时,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让王天纵等人重新看到了希望。来人是陕西革命党首领张钫派来的使者,当时,陕西革命党人在张凤翙、张钫、钱鼎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一举光复了陕西,在西安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陕西光复后,清政府派陕甘提督升允纠集大军,前来镇压起义军,年轻的革命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张钫与刘镇华交情不错,便想到了杨山上的这支绿林武装,便派使者秘密赶赴杨山,说服刘镇华、王天纵率部入陕,增援秦陇复汉军。王天纵等人来到陕西后,划归秦陇复汉军东路都督张钫麾下,王天纵被任命为东路先锋官,刘镇华被任命为军事参议,其他头领柴云升、憨玉琨、张治公等人被任命为标统。

秦陇复汉军与清军几番激战后,在公主坟形成对峙局面。后来,在陕西颇有威望的关中大儒牛兆濂先生从中斡旋,双方达成和议,升允率部撤退,秦陇复汉军政府得以稳固。

民国成立后,各省政府纷纷开始裁军,陕西都督张凤翙将裁军目标对准了王天纵部。眼看这伙绿林好汉就要被迫解甲归田了,此时,河南都督张镇芳向他们抛来了橄榄枝。当时,豫西社会动荡,土匪横行,张镇芳便想到了王天纵,打算利用这位“中州大侠”的威望来压服豫西的各支绿林武装。

在征得张凤翙、张钫的同意后,王天纵率部返回豫西,分散驻防陕州、汝州等地,以维持当地的治安。因为王天纵等人的驻军地点在嵩山附近,张镇芳便将其命名为镇嵩军。不久,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开始对各地军阀进行削藩,王天纵被调到北京,担任京师军警督察处副处长,并授予其中将军衔。就这样,王天纵被袁世凯“调虎离山”,从此失去了军队。

二:刘镇华崛起

王天纵离开镇嵩军后,最有希望接替其位置的有三人:憨玉琨、柴云升、张治公。此三人都是刀客(晚清民国时期,豫西、渭北一带的绿林好汉的称呼)出身,跟随王天纵征战多年,在镇嵩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三个人的资历旗鼓相当,对镇嵩军首领(协统)之位全都虎视眈眈。

正当张治公、憨玉琨、柴云升三人为首领之位展开明争暗斗之时,袁世凯的任命书下来了:任命刘镇华为镇嵩军协统兼豫西剿匪总司令。张治公等人顿时傻眼了,让刘镇华一个外人当我们的首领,如何能服众?

袁世凯看中刘镇华,有着自己的考虑。其一,刘镇华是同盟会员,袁世凯对其进行提拔,也是想拉拢他为己所用,从而削弱革命党的势力;其二,刘镇华在镇嵩军中资历较浅,有利于对其进行控制,袁世凯好不容易调走王天纵,如果再让张治公、憨玉琨等地头蛇继续统领镇嵩军,等于换汤不换药。

就这样,刘镇华一步登天,从一名军事参议一跃成为镇嵩军的协统。刘镇华上台后,在豫西地区大力清剿土匪武装,将嵩县、宜阳、伊川等地的土匪武装连根拔起。河南都督张镇芳本来还对出身绿林的镇嵩军颇有芥蒂,见到刘镇华卖力剿匪,乐得合不拢嘴,从此,刘镇华获得了张镇芳的赏识。

二次革命时,革命党派人秘密联络刘镇华,策动镇嵩军一起起事,刘镇华表面上一口答应下来,暗中却派人在半路上将革命党的信使刺杀,并秘密上报袁世凯。从此,袁世凯开始将刘镇华视为心腹。在朝廷中有袁世凯撑腰,在地方上有张镇芳赏识,摆在刘镇华眼前的,已经是一条康庄大道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刘镇华在豫西培植亲信,招兵买马,镇嵩军的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袁世凯死后,刘镇华摇身一变,又投靠了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皖战争后,段祺瑞倒台,刘镇华又分别与曹锟、张作霖暗通款曲。就这样,刘镇华在各个势力之间左右逢源,混得风生水起。

1917年,陕西革命党人郭坚、高峻等人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组织陕西靖国军讨伐陕西督军兼省长陈树藩,陈树藩抵挡不住,派人向刘镇华求援。刘镇华早已觊觎陕西多年,接到陈树藩的求救后,乐得合不拢嘴,当即率部进军陕西,胁迫陈树藩交出了省长大印。

1920年,陕西军民掀起了“驱陈运动”,陈树藩的督军位置岌岌可危,北洋政府也对陈树藩在陕西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便借坡下驴,勒令陈树藩下野。刘镇华一面鼓动陈树藩拒绝听命,一面派人向曹锟、吴佩孚表忠心,表示愿意充当北洋军的内应。

在刘镇华的接应下,阎相文、吴新田率北洋军进攻陕西,刘镇华暗中指示前线的憨玉琨不做抵抗,并密令驻军西安的张治公活捉陈树藩。张治公是个厚道人,便将刘镇华的密令告诉了陈树藩,陈树藩吓得肝胆俱裂,连夜逃出了西安城,跑到天津万国租界做起了寓公。

阎相文挥军进入西安,坐上了陕西督军的宝座。不久,阎相文在督军府离奇死去,北洋政府任命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冯玉祥来到陕西后,刘镇华使出浑身解数,投其所好,百般讨好冯玉祥。

得知冯玉祥作风简朴,刘镇华便也穿起了粗布衣服,每当冯玉祥训话时,刘镇华便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作出认真听讲的样子。通过这些表演,刘镇华迅速博得了冯玉祥的好感,等到冯氏调任河南省督军后,便推荐刘镇华继任自己的位置。1922年5月,刘镇华正式出任陕西督军,登上了人生巅峰。

刘镇华在陕西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陕西军民多次掀起驱逐刘镇华的运动,无奈刘镇华朝中有人,手底有兵,位置始终稳如泰山。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曹锟垮台,刘镇华马上反水,指挥镇嵩军直扑洛阳,意欲活捉吴佩孚,吓得吴佩孚连夜逃往郑州。

1925年2月,在争夺河南统治权的战争中,镇嵩军不敌胡景翼率领的国民二军,憨玉琨一时想不开,服毒自杀,刘镇华欲率部撤回陕西,却被陕西靖国军的杨虎城、井岳秀等部切断了后路,只得带领残兵败将赴山西投靠了阎锡山,镇嵩军的实力跌入了谷底。

三:二虎守长安

1925秋,吴佩孚重新崛起,联合张作霖进攻国民军,冯玉祥内外交困之下被迫通电下野。刘镇华看到了东山再起的良机,马上赴岳阳拜会吴佩孚,被任命为豫陕剿匪总司令。1926年初,刘镇华集结旧部,联合肖耀南、靳云鹗等部进攻河南。

河南军务督办、国民二军军长岳维峻抵挡不住,单骑逃往山西,结果遭到阎锡山扣押。国民二军第十师师长李云龙(字虎臣)收拢残部退往陕西。刘镇华得理不饶人,指挥镇嵩军穷追不舍,一路西进,攻克潼关,直扑西安。

此时李云龙帐下只剩三千多残兵败将,利用西安城高大的城墙拼命死守,刘镇华的镇嵩军总兵力超过七万,看起来西安城已经是唾手可得了。危机关头,国民二军第三师师长杨虎城率所部7000余人驰援西安,杨虎城进城后,与李云龙通力合作,坚守城池。

双方鏖战五个多月后,长安城中开始缺粮,一度出现了人吃人的惨事,维持守城的弹药也已经严重不足。刘镇华指挥镇嵩军一边继续围困西安城,一边进攻渭北的三原县,三原守军奋起抵抗,与镇嵩军展开对峙。

就这样,刘镇华一面围攻西安,一面围攻三原,国民二军以少敌多,又缺乏给养,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此时,一支军队几乎是从天而降,挽救了西安城的命运。

1926年9月,在广州国民政府的召唤下,冯玉祥决定重新出山,响应北伐军。不久,冯玉祥在绥远省五原县召集旧部,召开誓师大会,宣誓效忠国民政府,出兵北伐。冯玉祥命部将孙良诚为援陕军总指挥,率部火速驰援西安。

10月,孙良诚率援陕军进入陕西,迅速击退了围攻三原的镇嵩军,进而挥兵直扑西安。刘镇华不甘示弱,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西安,一路掉头迎战孙良诚。

镇嵩军分兵后,西安城压力骤减,李云龙、杨虎城瞅准时机,利用截获的镇嵩军口令,派出一部分兵力连夜出城,突破了镇嵩军的重重封锁,与孙良诚部会师。两军会师后,以猛虎下山之势向镇嵩军发起总攻,已是强弩之末的镇嵩军无力抵挡,顿时兵败如山倒。

11月28日,刘镇华率镇嵩军撤围,孙良诚率部进入西安城,长达八个月之久的西安围城得以解除。很快,在北伐军的打击下,吴佩孚再次垮台,刘镇华只身前往开封,向冯玉祥负荆请罪,得到了冯玉祥的谅解,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方面军,摇身一变,又变成了国军。

因为在与国民军作战时伤亡惨重,镇嵩军将领张治公、柴云升、王振等人不愿归顺冯玉祥,就此与刘镇华分道扬镳,张治公投靠了张作霖,柴云升、王振等人则投靠了张宗昌,继续与国民革命军为敌。

1929年,冯玉祥与阎锡山、李宗仁等人联络反蒋,刘镇华此时已经厌倦了军阀争斗,将军队交给弟弟刘茂恩,自己前往日本“出国考察”,从而幸运地躲过了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结束后,刘镇华回国,前往南京面见老蒋,被任命为豫鄂陕边区绥靖督办,坐镇南阳,参加对红军的“围剿”。在此期间,刘镇华与老蒋的头号智囊杨永泰拉上了关系,成为国民党政学系的一员干将。在杨永泰的推荐下,刘镇华坐上了安徽省省长的宝座,一时间春风得意。

政学系与陈果夫、陈立夫兄弟为首的CC系为了争权夺势,展开了明争暗斗,1936年10月,陈氏兄弟派出特务,暗杀了杨永泰。得知杨永泰的死讯后,刘镇华吓得肝胆俱裂,从此开始精神失常。1937年,刘镇华被撤销安徽省长的职务,先后在陕西城固、河南开封等地隐居。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刘镇华逃往台湾,于1956年11月因病去世,终年73岁。

四:镇嵩军抗日

当初刘镇华出国考察时,将军队交给了弟弟刘茂恩,刘茂恩是个机灵人,马上率部脱离了冯玉祥,并诱捕了对自己不满的镇嵩军名将万选才(外号军中子龙)。刘茂恩亲赴南京向老蒋请示,为了拉拢刘茂恩,老蒋下令将万选才枪决,将镇嵩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刘茂恩担任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第十五军投入抗日战场,参加过太原会战、豫西鄂北会战、中条山会战等一系列战役,表现不俗。

1944年3月,日军制定所谓的“一号作战计划”,企图打通中国到越南的交通线,豫湘桂会战爆发。战役发动后,日军集结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豫中,当时,国军在豫中共有40多万人,但由于蒋鼎文、汤恩伯等人指挥不力,在日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日军连续攻占密县、登封、禹县、临汝、灵宝、新安、巩县等城池,从三面包围了洛阳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弃军逃跑,汤恩伯也有样学样,准备西逃。逃走前,汤恩伯命令军长武庭麟统一指挥第十五军、第十四军94师留守洛阳。

镇嵩军将士大部分是豫西人,对洛阳有着很深的感情,武庭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号召大家保家卫国,与日寇决一死战。

留守洛阳的部队只有一万五千余人,以少敌多的情况下,他们浴血搏杀,用血肉之躯抵御敌人的飞机、坦克,坚守城池15天之久。最终,中国军队以战死4300多人,被俘6000余人的代价,歼敌8000多人。能够与日军打出这个战果,还是在国军集体大溃逃的豫湘桂战役中,镇嵩军的表现值得敬佩。

镇嵩军,这支曾经为祸一方,令人民切齿痛恨的军阀部队,在日寇入侵时的表现却可圈可点。他们为祸一方的劣迹我们理应谴责,但他们的抗日功绩,我们却应该给予肯定。笔者在这里,向在抗日战争中浴血杀敌的镇嵩军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