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建起的 519厂
抚今追昔,地处山西长治的519厂职工既为工厂的发展变化而感到骄傲,也为工厂有一段不寻常的光荣历史而感到自豪。
八路军组建修械所
519厂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的前身是1938年11月在山西榆社韩庄村组建的八路军总部修械所。
1937年9月,八路军主力115师、120师、129师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创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以朱德、彭德怀为首的八路军总司令部即129师推进太行山区。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抗战的需要,1938年11月,八路军总部建立了第六科,以加强对太行山区各个修械所的领导。115师师部安排修械所人员和设备分别集中到山西榆社韩庄村,组成了八路军总部修械所。当时全所共有90余人,以三部元车、二部牛头刨、二部手摇钻床、一部手摇砂轮、一台三节卧式锅炉、18把钳子起家,一面进行枪械修理,一面制造七九式步枪和手榴弹。
黄崖洞边抗敌寇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军事工业,1939年6月,八路军总司令部第六科改组为军工部。1939年7月,日军入侵榆社县,韩庄村总部修械所直接受到威胁。为建立隐蔽的生产基地,军工部决定将总部修械所迁往山西黎城县黄崖洞水窑山建厂。黄崖洞兵工厂建厂时期非常艰难。从韩庄村到黄崖洞50多公里,沿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大量设备器材全靠人抬肩扛,加之正值深秋,阴雨连绵,羊肠小道更难通行。为了不影响建厂速度,军工部各级领导带领战士顶风冒雨,一边填沟修路,一边抢运机器。大件设备不易搬动,就拆整为零,将锅炉拆卸成小块钢板抬到黄崖洞,然后铆接起来重新安装。工厂建成后,军工部命名黄崖洞兵工厂为军工部一所,对外称流动工作团。
黄崖洞兵工厂的创建和发展,成为日本侵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1940年至1942年,先后多次派重兵进行扫荡。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工厂工人自卫队同仇敌忾,奋起反击,保卫工厂。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是在左权将军指挥下取得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2年,黄崖洞军工部一所一分为三,当时的二分厂仍留在黄崖洞,试制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三分厂迁往武乡县柳沟。519厂原党委副书记李炳秀曾在柳沟三分厂担任过秘书。
发展中走上航天路
解放战争时期,军工二厂迁往长治市南石槽村,工厂曾被命名为刘伯承工厂。1949年1月,八路军太行山区兵工系统整编为七大兵工厂,南石槽军工二厂改编为第一兵工厂第二分厂。1951年9月,第一兵工厂改为中央兵工总局第342厂,南石槽军工二厂为342厂第一分厂。1952年9月,第342厂又分为3个独立厂,即新342厂、304厂和南京307厂(晨光机器厂)。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防尖端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5年,在国防部五院的基础上组建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了中国火箭技术和空间技术发展规划,开始建设新的研制生产基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65年8月1日,519厂带着正在研制的航天第一代地面设备产品从342厂分立出来,开始踏上航天事业发展之路。
519厂的前身和40年的建厂历史,延续和铸就了该厂丰富的文化底蕴。该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打硬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这一企业文化和优良传统是519厂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使该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日寇铁蹄下走出的239厂
三院239厂是具有65年历史的老军工企业。 该厂的前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于1939年9月在北平雍和宫通过强购民房开设的长城公司。
铁丝网里受奴役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了侵华战争的需要,开办了从事军品制造和军械修理的兵工厂。长城公司1940年改组为彬浦工厂,后又改称北支工厂,为日寇屠杀中国人民提供了工具。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北支工厂,活像人间地狱。工厂周围用铁丝网围着,门口有武装警卫把守,戒备森严。工人们在里面干活,经常几个星期不能回家。吃饭时,家属排成长队站在门口等候,依次从网口把饭菜递进去,稍有不慎碰到铁丝网便遭到日本兵的毒打。随着战事吃紧,日本帝国主义强迫工人加快生产,取消了送饭制度。工人们一天到晚干活,困了不能睡觉,饿了吃的是发霉的窝头。工人们吃了经常拉肚子,但根本得不到治疗。日寇在北城墙根下用白灰划上圆圈,把重病人扔到里面。圆圈有哨兵看守,不让亲属进去,病人就这样被活活饿死。
地下党领导闹革命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了北支工厂。1947年1月,厂名更改为联勤总部兵工署第七十五工厂。人们期望过上安宁幸福的日子,可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表达了工人对国民政府的失望心情:“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糟殃。”
国民党发动内战,修理军械和弹药补充量日益增加。工人们既要忍受窝头加咸菜都难以保证的生活,还要忍受血腥镇压和奴役。工人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上班就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工厂曾发生过七次爆炸伤亡事故。
1946年,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工厂秘密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广大工人阶级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了怠工运动和破坏敌人军工生产的活动。
1947年底至1948年初,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转移时期。国民党急需军火,厂方强制工人生产。地下党决定发动工人开展怠工运动。历时五天的怠工运动,使全厂生产停顿,有些连续性生产部位受到了很大损失。水电部不供水电、烘干室不点火、火药工不配药。手榴弹月产减少了三分之二,一排排待修的枪炮无人修理。这次怠工迫使厂方答应并实施工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取得了胜利。
地下党利用敌人管理上的漏洞和技术工艺上的缺陷,制造废品,阻挠其生产任务的完成。手榴弹是工厂的主要产品,工人故意将炸药放不准,引信装反,或使内部组件接触不良;在枪榴弹里多装炸药,少放铅弹,重量不少,可以近距离速炸,甚至炸伤射击者自己。工人们说,这是给国民党制造的快完弹(蛋)。烤料房的工人,利用上夜班无人管理的机会,向烘炉里狠狠地填满煤就出去蹬三轮去了。天亮回厂时,烤箱里的木料已经烤着引起大火。这次大火烧毁了全部烘干木料及烘干设备,造成木料加工停产半个多月,手榴弹和枪榴弹大大减产。
为五星红旗添光彩
1949年1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6日,北平军工管制委员会接管该厂。2月7日开全厂职工大会,传达了毛主席“要尽快恢复生产,支援解放战争”的指示和彭真同志 “要关心职工生活” 的指示。当天下午,工厂召开第一次厂务会议,讨论复工计划,会议做出了工厂管理、恢复生产和关心职工生活等15项决议。很快,工厂恢复生产,走上正轨。
1967年,该厂厂名更改为239厂。曾在抗日等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樊增峰、张耀兴、高济深三位老人,先后在239厂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和广大职工,把对革命的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开始了新技术、新产品的仿制、研制与生产,逐步将239厂打造为能够生产尖端武器的军工厂,为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如今,走过65个寒暑的239厂,军品、民品和三产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该厂广大干部职工正为全力打造百年企业而努力奋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