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一主题 强铺垫
下一主题 事与愿违式
搜索

悬 念

小说结构
小说结构: 结构

   悬念,是一种关切的心情,是人们对于某事件或某人命运的挂念,是一种急切期待和挂念的心理状态。“悬念式”小说的主要结构特点是设有悬念。悬念吸引读者,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在悬念中描绘人物形象,使人物的遭遇或命运更吸引读者的关切。

“悬念式”的组织结构,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在小说的开篇设悬念,这悬念在小说的结尾处解除。

法国作家让?克洛德?布雷的小说《拯救孩子》,一开始就写一批武装匪徒劫持了一辆载有三十名孩子的学校班车,某警察行动队去执行拯救这批孩子的特殊任务。如何拯救,是小说开篇即设下并贯穿全局的悬念。几经波折,孩子终于被救,悬念解除,小说也就完成了。

第二种,以不了解的人、事为悬念。

前苏联作家H?杜姆巴泽的小说《库卡拉恰》,开篇不久小说主人公民警库卡拉恰被人打死了。小说主人公,多为小说描述的对象,他死了,常理是小说结束。开篇即死,便出现了一连串的悬念——他是被谁打死的?为什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解除这些悬念,情节展开、推移(通常采取追述的手法),使读者终于知道了谁打死了库卡拉恰,为什么,及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悬念解除,小说完成。

第三种,结局不解除悬念。

这类悬念的小说,可以德国作家棱茨的短篇小说《被嘲讽的猎手》为例。小说写一个蹩脚的并受到人们嘲讽的猎手,秘密地独自去打猎,决心以满载而归来挽回声誉的故事。如何挽回声誉,是这篇小说在开篇时即设下的悬念。但这个悬念一直到小说结局有未能解除。原因是他虽然勇敢地打死了两头野牛,却未能将野牛肉带回去——几只白熊在他的枪支损坏的情况下将野牛肉吞吃了。他干得很出色,却得不到证明。他还会受到人们的嘲讽吗?或者他的遭遇还会发生其他的逆转?这一切,都以“悬念”留在了小说的结尾,也留给了读者。也可以说,开篇所设的如何挽回声誉的悬念,在小说结束后依然没有解除,增加了耐人寻味的内涵。

由于“悬念式”的组织结构容易产生戏剧性的效果,所以能够牵动读者的急切关注,从而增强了可读性和艺术效果。在许多小说作品中,我们常可发现此类结构。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名作《百万英镑的钞票》,即以一张难以花出去的百万英镑入手,以小说主人公亨利是否持有这张钞票及如何利用这张钞票为悬念,来展开情节。当然,这篇小说的结构是“复合式”的,它即是悬念式的,也具有“翻板式”的特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