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场景环境
场景环境: 场景描写
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曾有畅销小说作家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何写小说,他直言他的小说通常有上百个场景,只要努力写好一个个场景就行。



那么到底什么是场景:

场景,等于场合+风景,也就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称,相当于场面,包含人物、事件、环境。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一篇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景接续而成的。


《怎样写故事》作者丽萨·克龙指出,无论在写任何场景前,都需要问自己4个问题:

1.进入场景之前,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信念?

2.为什么他会怀有这种信念?

3.在这个场景中,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4.在这个场景中,主人公所期望的事将会如何实现?

前面1、2两个问题是从主人公的过去寻找,深挖他的生活经历,寻找他是如何形成这个信念。

一般而言,这个信念的产生,必定是由他过去的某个事件促成,这个事件通常就是所说的“命运转折点”,去试着把这个“转折点”转变成一个饱满的场景当作主人公的背景故事,这里作者建议,无论你在正式写小说的时候用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这个幕后故事场景都用第一人称写。

后面3、4两个问题无需赘述,望文生义即可。就是要谨记一点:每一个场景,主人公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其实这不是写作套路,生活本身就是如此,不是吗?!另外再强调一次,主人公的目标要明确、具体,这样才好确定这个场景的细节。

当然,场景中除了主人公,还会有其他人物,同样花一分钟问问自己:每个人的计划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红花还需绿叶衬,配角也要有故事。

总结来说,丽萨·克龙的这4个自问,相当于给你小说的每个场景套上一个由内而外的逻辑框架,使你小说整体走向不会跑偏脱轨。



如何进行场景描写:

有了场景的逻辑框架,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去填充“血肉”,使之立体饱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一种情况,就是你脑子里明明已经有一副想好的场景,很美很感人,可当你诉诸笔下,却是干瘪空洞,感觉和你想象的画面差之甚远,就很愁吧?

我也愁,因为我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把好好的场景写成毫无滋味可言的流水账。

就此,我查询了一些资料,以供大家交流参考:

大体来说,想要写好场景,一是要确定氛围基调,二是要确定场景类型。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在描写一个场景时,先明确你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一副图景?此时主人公的情感是怎样的?是悲是喜,是怒是哀……若是正面的情绪,场景的基调自然明亮温暖,若是负面的情绪,那场景就应该偏向阴暗湿冷,这也就是为什么景物描写是根据主人公的感情而定的,同样的景色,人在不同心情下看是不一样的,不信,你自己找个景儿体悟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场景究其根本是服务于人物感情的。

至于场景类型,其实有不同的分类,有分为大场景、小场景,公共场景、私人场景,也有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及特写,这就根据你本身小说内容而定。



以下是场景描写的具体写作方式:

首先,场景描写要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其次,场景描写要注意主次。

有时一个场面中往往有很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时要突出主角,详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这里要注意,除了要描写诸如主人公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这些外部表现,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更需描写细腻。丽萨·克龙说过,小说主要讲述的是发生的事情如何影响主人公,也就是主人公的变化,那么如何在场景中体现主人公这种转变?是思想,是信念。一个人真正的变化须得是由内而外,不是有一句禅语说:不是旗动,也不是风动,是心动。人思想、信念的改变带动行为上的改变,才是真的改变,真正抓住读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再者,场景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

场景描写要以整体描写反映全貌,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人物特写突出主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把整个场景写好。

最后,场景描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总结来说,就是我们在描述场景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还要兼顾个人与群体,做到点面结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场景描写必须是完整地写完的一件事,所以要学会抓住一两处细节,用生动的笔触刻画出来,才是最精彩的场景描写。

例如这段从侧面展示口技高潮的细节描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个连贯的动词是不是让这个场景充满了画面感?!

不过,场景的细节不单是指这种细致的人物行为描写,也不是对周围的景物事无巨细一一记录,要知道过犹不及,你看小说有时候是不是会下意识把那种大段大段的景物或环境描写跳过去?这就代表着这段描写多余了。

真正的细节描写应该更多的着墨在人物的内心活动上,例如主人公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在想什么,有什么想法……探究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会让你的小说更有深度。比如一个人坐公交不给老人让座,周围人看到可能会觉得这人没有素质,不懂得敬老爱老,但熟知内情的你明白这人不是没素质,或者是太累了,他是名医生,连续加班了一天一夜,现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也或者你知道他刚被检查出得了绝症,此时正沉浸在满心恐惧中,根本没有注意到周遭的情况……等等,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同一件事情、同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






返回顶部